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螺纹杆,床板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导杆,所述螺纹杆和导杆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焊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中间穿插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在床板的底部通过摇杆实现对支杆在床板上实现横向传动,从而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在床板上的横向距离,通过调节支杆顶部的调节杆,从而使得底部安装的踏板可通过调节杆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实用性强,利用踏板对病人腿部康复训练,通过在导轮的外侧绕设弹簧绑带,以此用于病人提拉从而实现手部康复训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螺纹杆(2),床板(1)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导杆(13),所述螺纹杆(2)和导杆(13)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一侧焊接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顶部中间穿插有套杆(21),所述套杆(21)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23),套杆(21)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伸缩杆(23)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轮(10),所述转轮(10)的两侧表面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踏板(11),所述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板(12),所述支板(12)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17),所述转杆(1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齿轮(18)。
设计方案
1.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螺纹杆(2),床板(1)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导杆(13),所述螺纹杆(2)和导杆(13)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一侧焊接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顶部中间穿插有套杆(21),所述套杆(21)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23),套杆(21)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伸缩杆(23)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9);
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轮(10),所述转轮(10)的两侧表面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踏板(11),所述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板(12),所述支板(12)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17),所述转杆(1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齿轮(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3)的外侧套设有导轮(20),所述导轮(20)的外侧绕设有弹簧绑带(7),所述弹簧绑带(7)的末端缝制连接有提拉握把(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4)的顶部中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伸缩杆(23)的内侧开设有与调节杆(6)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21)的内侧焊接有限位板(22),所述伸缩杆(23)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22)对应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2)的内部还穿插有摇杆(14),所述摇杆(14)的一端延伸至支板(12)的内部,且支板(12)的末端套设有与第一齿轮(18)啮合的第二齿轮(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和转杆(17)的外侧均套设有同步带轮(15),所述同步带轮(15)的外侧套设有同步带(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块(3)的内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在大病初愈以后,身体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长期卧床病人来说更是如此。长期卧床容易使身体的肌肉萎缩,因此身体的锻炼恢复对身体机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现有的体能训练装置多是固定在床上,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07356.1公开的一种偏瘫病人下肢体能训练床,包括床和下肢体能训练装置,所述床包括床框、头板架、脚板架、床腿、万向轮、床板和控制器,所述床框的前端焊接头板架,且床框的后端焊接脚板架,所述床框的下表面的四角焊接至少四个床腿,且床腿的底端紧密贴合万向轮,所述床框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床板,且床板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控制器,可以针对常年卧床不起的重度偏瘫病人的下肢进行初步的体能训练,使偏瘫病人能够初步的恢复下肢的体能,为之后做更复杂的康复训练打好基础,更快的进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但是这种体能恢复训练装置无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病人进行调节和适应,若是身高较矮的老人或小孩需要进行体能恢复训练时,使用起来多有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卧床病人体能训练装置无法适合身高较矮病人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螺纹杆,床板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导杆,所述螺纹杆和导杆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焊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中间穿插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套杆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伸缩杆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两侧表面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踏板,所述床板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齿轮。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导轮,所述导轮的外侧绕设有弹簧绑带,所述弹簧绑带的末端缝制连接有提拉握把。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顶部中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伸缩杆的内侧开设有与调节杆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套杆的内侧焊接有限位板,所述伸缩杆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内部还穿插有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板的内部,且支板的末端套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和转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的外侧套设有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开设有与螺纹杆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支杆在床板上的横向位置时,只需要转动床板一侧的摇杆,使得螺纹杆实现转动,带动连接块一侧焊接的支杆实现传动,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
2、利用伸缩杆升降调节踏板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病人通过踏板在转轮上转动实现对腿部的康复训练。
3、在套杆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一固定板,并在套杆的外侧套设导轮,并在导轮的外侧绕设弹簧绑带,在弹簧绑带的末端缝制提拉握把,病人可通过提拉握把往复提拉实现对手部的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在床板的底部通过摇杆实现对支杆在床板上实现横向传动,从而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在床板上的横向距离,通过调节支杆顶部的调节杆,从而使得底部安装的踏板可通过调节杆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实用性强,利用踏板对病人腿部康复训练,通过在导轮的外侧绕设弹簧绑带,以此用于病人提拉从而实现手部康复训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螺纹杆、3连接块、4支杆、5第一固定板、6调节杆、7弹簧绑带、8提拉握把、9第二固定板、10转轮、11踏板、12支板、13导杆、14摇杆、15同步带轮、16同步带、17转杆、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导轮、21套杆、22限位板、23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卧床病人体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1,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螺纹杆2,床板1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导杆13,螺纹杆2和导杆13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一侧焊接有支杆4,支杆4的顶部中间穿插有套杆21,套杆21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23,套杆21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伸缩杆23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轮10,转轮10的两侧表面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踏板11,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板12,支板12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17,转杆1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齿轮18,伸缩杆23的外侧套设有导轮20,导轮20的外侧绕设有弹簧绑带7,弹簧绑带7的末端缝制连接有提拉握把8,
支杆4的顶部中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的表面设有螺纹,伸缩杆23的内侧开设有与调节杆6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套杆21的内侧焊接有限位板22,伸缩杆23的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22对应的凹槽,支板12的内部还穿插有摇杆14,摇杆14的一端延伸至支板12的内部,且支板12的末端套设有与第一齿轮18啮合的第二齿轮19,螺纹杆2和转杆17的外侧均套设有同步带轮15,同步带轮15的外侧套设有同步带16,螺纹杆2的表面设有螺纹,连接块3的内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
本实施例中,在床板1的底部一侧通过轴承连接螺纹杆2,在底部另一侧焊接导杆13,在螺纹杆2和导杆13的外侧套设连接块3,通过连接块3内侧开设与螺纹杆2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使其通过螺纹杆2的转动而带动支杆4在床板1上实现传动,在床板1的底部一侧焊接支板12,在支板12的表面穿插摇杆14,通过转动摇杆14带动表面套设的第二齿轮19转动,利用第二齿轮19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18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18内侧的转杆17转动,在转杆17和螺纹杆2的一端外侧均套设同步带轮15,利用同步带轮15外侧绕设的同步带16使得转杆17带动螺纹杆2转动,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支杆4在床板1上的横向位置时,只需要转动床板1一侧的摇杆14,使得螺纹杆2实现转动,带动连接块3一侧焊接的支杆4实现传动,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
进一步的,在支杆4的顶部中间穿插套杆21,并在支杆4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调节杆6,在调节杆6的外侧套设伸缩杆23,在调节杆6的表面设置螺纹,在伸缩杆23的内侧开设与调节杆6表面螺纹对应的螺纹槽,从而通过转动调节杆6使得伸缩杆23在套杆21的内部实现升降功能,在伸缩杆23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固定板9,在第二固定板9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转轮10,并在转轮10的两侧分别安装踏板11,利用伸缩杆23升降调节踏板11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病人通过踏板11在转轮10上转动实现对腿部的康复训练。
进一步的,在套杆21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一固定板5,并在套杆21的外侧套设导轮20,并在导轮20的外侧绕设弹簧绑带7,在弹簧绑带7的末端缝制提拉握把8,病人可通过提拉握把8往复提拉实现对手部的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在床板1的底部通过摇杆14实现对支杆4在床板1上实现横向传动,从而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在床板1上的横向距离,通过调节支杆4顶部的调节杆6,从而使得底部安装的踏板11可通过调节杆6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病人使用,实用性强,利用踏板11对病人腿部康复训练,通过在导轮20的外侧绕设弹簧绑带7,以此用于病人提拉从而实现手部康复训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6021.4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316295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A61G 7/00
专利分类号:A61G7/00;A61G7/05;A63B23/04;A63B23/16;A63B22/08
范畴分类:16P;
申请人:贾佩丽
第一申请人:贾佩丽
申请人地址:553001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帝都新城高层十号楼1106
发明人:冯定;宋宁;韩小霞;贾佩丽
第一发明人:冯定
当前权利人:贾佩丽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