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论文和设计-章小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触控模组保护技术领域,公布了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包括:触控盖板、与所述触控盖板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与所述垫片背面贴合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正面下端与背光片背面贴合。通过设置所述垫片连接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保护膜,将所述保护膜垫高,有利于避免所述保护膜直接与所述触控盖板上设置的结构接触,所述保护膜上的胶就不会对所述触控盖板上设置的结构造成污染或者被所述保护膜硬性刮花,这样,通过添加所述垫片的方式,即便是在贴合时间长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提高保护膜的保护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盖板、与所述触控盖板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与所述垫片背面贴合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正面下端与背光片背面贴合。

设计方案

1.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盖板、与所述触控盖板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与所述垫片背面贴合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正面下端与背光片背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凹形结构,所述凹形结构避空位内用于设置所述触控盖板上的摄像孔以及IR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正面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贴合,所述垫片背面与所述保护膜正面贴合,且所述垫片与所述保护膜贴合一端的底部还设置在所述背光片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厚度等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到所述背光片背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与所述第二圆角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方形结构,并且无接触性覆盖在所述摄像孔与所述IR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保护区、设置在所述保护区下端的延伸区、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区上端居中并超出所述触控盖板上边缘的手柄位,且所述手柄位、所述保护区以及所述延伸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区宽度与所述垫片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与所述背光片背面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触控模组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让用户在质量以及美观程度上越来越重视,一般而言,为了确保在装机使用前摄像孔与IR(Infrared Radiation)孔表面不被刮花等,集成触控模组出货前会在触控盖板上的IR孔和摄像孔上增加一张保护膜保护出货。而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在触控盖板上的IR孔和摄像孔上增加一张保护膜,并且该保护膜和摄像孔和IR孔邢形成直接接触。其实,保护膜本身带有胶,而IR孔又含有油墨,可见,在贴附时间长的情况下,会存在保护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保护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包括:触控盖板、与所述触控盖板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与所述垫片背面贴合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正面下端与背光片背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垫片为凹形结构,所述凹形结构避空位内用于设置所述触控盖板上的摄像孔以及IR孔。其中,所述垫片设置为凹形结构并贴合在所述触控盖板上,有利于从三个方向对设置在所述凹形结构避让槽内的所述摄像孔和所述IR孔的左右及上方进行防护,方便安装的同时,还能多方位防止污染物对所述摄像孔和所述IR孔造成脏污,可以保持良好的洁净度。

优选的,所述垫片正面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贴合,所述垫片背面与所述保护膜正面贴合,且所述垫片与所述保护膜贴合一端的底部还设置在所述背光片顶端。其中,所述垫片正面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贴合,这样,有利于所述垫片受到水平方向上力的作用,当所述垫片背面与所述保护膜正面贴合时,会贴合更稳定;且所述垫片与所述保护膜贴合一端的底部还设置在所述背光片顶端,相当于所述背光片顶端给予所述垫片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有利于保持所述垫片的稳定性,防止向下偏斜。

优选的,所述垫片厚度等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到所述背光片背面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垫片的厚度要等于所述触控盖板背面到所述背光片背面的直线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厚度不够或者厚度超长使所述保护膜无法与所述背光片背面贴合的现象,有利于增强所述触控盖板、所述保护膜、所述背光片背面与所述垫片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与所述第二圆角对应设置。其中,将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设置成所述第一圆角与所述第二圆角,有利于在安装时保护所述触控盖板不被刮花。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为方形结构,并且无接触性覆盖在所述摄像孔与所述IR孔上。其中,所述保护膜设置为方形结构有利于与所述垫片贴合,同时还能将所述摄像孔与所述IR孔无接触性全覆盖,并且所述保护膜下部与所述背光片背面贴合的部分不会太短或者太长,造成所述保护膜的宽度不足或者所述保护膜材料浪费。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包括保护区、设置在所述保护区下端的延伸区、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区上端居中并超出所述触控盖板上边缘的手柄位,且所述手柄位、所述保护区以及所述延伸区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保护区用于保护所述摄像孔与所述IR孔不被刮花弄脏,并且与所述垫片更好地贴合;所述延伸区有利于与所述背光背面贴合,增强贴合的稳定性;所述手柄位方便轻松、快捷地进行取放;所述手柄位、所述保护区与所述延伸区一体成型,可以有效的避免污染物进入造成脏污,同时稳固性增强。

优选的,所述保护区宽度与所述垫片宽度相等。所述保护区与所述垫片的宽度相等设置有利于所述保护区与所述垫片完全贴合,防止过大造成所述保护膜浪费,或者过小而无法完全贴合在所述垫片上,使得污染物进入所述垫片内部,对所述摄像孔以及IR孔造成污染。

优选的,所述延伸区与所述背光片背面贴合。其中,所述延伸区与所述背光片背面贴合有利于给所述保护膜一个支撑点,起到稳定作用。

一种集成触控模组,包括上述所述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相应的作用包括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带来的任一有益效果,有利于增强集成触控模组整体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包括触控盖板、与所述触控盖板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与所述垫片背面贴合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正面下端与背光片背面贴合。通过设置所述垫片连接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保护膜,将所述保护膜垫高,有利于避免所述保护膜直接与所述触控盖板上设置的结构接触,所述保护膜上的胶就不会对所述触控盖板上设置的结构造成污染或者被所述保护膜硬性刮花,这样,通过添加所述垫片的方式,即便是在贴合时间长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提高保护膜的保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与垫片贴合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触控盖板,2、垫片,3、保护膜,4、背光片,5、摄像孔,6、IR孔,7、第一圆角,8、第二圆角,9、保护区,10、延伸区,11、手柄位,12、上偏光片,13、下偏光片,14、上片玻璃,15、下片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包括:触控盖板1、与所述触控盖板1上端背面贴合的垫片2、与所述垫片2背面贴合的保护膜3;其中,所述保护膜3正面下端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

具体的,上述垫片2可以是双面粘泡棉,双面粘泡棉的正面粘贴在触控盖板1上,背面粘黏一张保护膜3,相当于将保护膜3垫高,增加保护膜3与触控盖板2之间的距离,防止保护膜3与设置在触控盖板1上的结构直接接触,造成硬性刮花,还可以防止保护膜3在长时间贴合的情况下,保护膜3上的胶对设置在触控盖板1上的结构造成脏污,甚至保护膜3上的胶会软化为胶水转移到设置在触控盖板1上的结构内部造成更严重的质量问题。当然,上述垫片2还可以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片,同样能实现上述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垫片2的选择不做限定。上述保护膜3能够确保对设置在触控盖板1上的结构在装机使用前表面不被刮花,并保持较好的洁净度。保护膜3正面下端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可以增强贴合的稳定性,使得双面粘泡棉或PET片贴合稳固,不发生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垫片2为凹形结构,所述凹形结构避空位内用于设置所述触控盖板1上的摄像孔5以及IR孔6。其中,垫片2设置为凹形结构并粘黏在触控盖板1上,凹形结构上方与触控盖板1边缘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保证贴合完整,并且凹形结构避让槽边缘与摄像孔5以及IR孔6保持有一定距离,不相互接触,可以避免垫片2上面的胶对摄像孔5以及IR孔6造成污染。这样,能够从三个方向对摄像孔5和IR孔6的左右及上方进行防护,方便安装的同时,还能多方位防止污染物对摄像孔5和IR孔6造成脏污,在上述凹形结构避让槽内,除了摄像孔5以及IR孔6之外,还可以有听筒孔等其他功能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与垫片贴合结构侧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垫片2正面与所述触控盖板1背面贴合,所述垫片背面与所述保护膜3正面贴合,且所述垫片与所述保护膜3贴合一端的底部还设置在所述背光片4顶端。可根据图1所示,其中,垫片2正面与触控盖板1背面贴合,使垫片2受到一个水平方向上力的作用,防止垫片2产生偏移,当垫片2背面与保护膜3正面贴合时贴合更稳定;且垫片2与保护膜3贴合一端的底部还设置在背光片4顶端,相当于背光片4顶端给予垫片2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有利于保持垫片2的平衡性,防止向下偏斜。垫片2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上边缘不超出触控盖板1边缘,下边缘也没有触碰到触控盖板1与背光片4之间的结构,且背光片4的高度高于触控盖板1与背光片4之间的结构的高度,这样设置也不会对其他结构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垫片2厚度等于所述触控盖板1背面到所述背光片4背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垫片2的厚度要等于触控盖板1背面到背光片4背面的直线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垫片2厚度不够或者厚度超长使保护膜3无法与背光片4背面进行完整贴合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了触控盖板1、保护膜3、背光片4背面与垫片2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圆角7,所述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角8,所述第一圆角7与所述第二圆角8对应设置。其中,将凹形结构外边缘上侧两角设置成第一圆角7与第二圆角8,有利于在安装时保护触控盖板1不被刮花,同时也可以是与保护膜3的两个上边角配合,方便贴合。第一圆角7与第二圆角8对应设置可以是对称设置,保护膜3的上边缘两个角同样可以是设置为圆角,可防止硬性刮花,而凹形结构上边缘设置的第一圆角7以及第二圆角8正好配合了保护膜3的两个上边缘两个圆角,这样可以形成完整的贴合,防止污染物吸附在上面造成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保护膜3为方形结构,并且无接触性覆盖在所述摄像孔5与所述IR孔6上。其中,保护膜3设置为方形结构有利于与垫片2贴合,同时还能将摄像孔5与IR孔6无接触性全覆盖,并且保护膜3下部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的部分不会太短或者太长,造成保护膜3的宽度不足或者浪费。当然,上述方形可以是长方形,还可以设置为正方形等其他结构,并且保护膜3下边缘的两个边角也可以设置为圆角,同样,还可以是设置成直角,只要能够达到保护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保护膜3包括保护区9、设置在所述保护区9下端的延伸区10、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区9上端居中并超出所述触控盖板1上边缘的手柄位11,且所述手柄位11、所述保护区9以及所述延伸区10一体成型。

具体的,保护区9与垫片2贴合的一面具有粘黏性,以及延伸区10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的一面也具有粘黏性,这样有利于贴合更稳定不会轻易掉落,而手柄位11没有粘黏性,方便取放,不易在取放时粘黏污染物。其中,保护区9与垫片2贴合,而垫片2为凹形结构,凹形结构避让槽内设置有摄像孔5、IR孔6等其他功能孔,这样可以保护摄像孔5与IR孔6等其他功能孔不被刮花弄脏,并且与垫片2贴合;延伸区10可以是根据保护区9的形状向下端延伸出去的区域,用于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增强贴合的稳定性;手柄位11方便机械或者人工轻松、快捷地对整个保护膜3进行安装或者取下保护膜3,手柄位11可以是一个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的顶部两个角可以设置为圆角,底部与保护区9衔接处的底部两个边角也可以是设置为圆角,圆角可以防止不慎刮花,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直角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其中,手柄位11、保护区9与延伸区10一体成型,可以有效的避免污染物进入造成脏污,同时增强稳固性,方便取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保护区宽度与所述垫片宽度相等。保护区9与垫片2的宽度相等设置有利于保护区9与垫片2完全贴合,防止过大造成保护膜3浪费,或者过小而无法完全贴合在垫片2上,使得污染物进入垫片2内部,对摄像孔5以及IR孔6造成脏污。这样,可以保证摄像孔5以及IR孔6有较好的洁净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延伸区10与所述背光片4背面贴合。其中,延伸区10与背光片4背面贴合,并且在贴合的过程中,使得背光片4背面的顶端正好与垫片2的两边底部接触,这样,可以给整个保护膜3一个支撑点,起到稳定作用,并且底部还能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防止了垫片2与保护膜3结合受重力影响向下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集成触控模组,参照图1所示,包括上述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触控盖板1背面的多层光学薄片以及多层光学玻璃;其中,光学薄片包括上偏光片12以及下偏光片13,光学玻璃包括上片玻璃14以及下片玻璃15,上片玻璃与下片玻璃相邻贴合位于上偏光片12与下偏光片13之间,上偏光片12正面与触控盖板1背面之间可以是通过贴合胶贴合,下偏光片13背面与与背光片4正面贴合,而垫片2可以是无接触性的位于上述上偏光片12、下偏光片13、上片玻璃14以及下片玻璃15的顶部。这样可以更加明确垫片2的位置设置,更加清楚触控盖板1、垫片2以及保护膜3之间的贴合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结构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上方”、“下方”、“正面”以及背面等方位词具体根据说明书附图的方位确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969.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199072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G06F 3/041

专利分类号:G06F3/041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汕尾市区工业大道信利工业城一区第15栋

发明人:章小和;郑瑞建

第一发明人:章小和

当前权利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苑滨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集成触控模组保护结构论文和设计-章小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