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政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绿色新政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身份证号码:13060319840208xxxx)

摘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把绿水青山作为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需要依靠构建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三大发展体系来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在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绿色新政;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相关问题

引言

绿色发展将“美丽中国”作为发展目标。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形成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又能够带动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以及绿色文化的发展,并最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百姓之美。在实施绿色发展方式时,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美丽的生态环境、安定的社会以及幸福的生活都是最终的发展目标,这些也正是“美丽中国”的内涵。所以,绿色发展是通往“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

1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1.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压力的呈现

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盼环保、要生态的社会发展趋势。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相对稀缺。自然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地理条件复杂,开采成本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大、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自然资源后续储备严重不足等问题。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没能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例如,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世界人均值。

当代中国面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问题等多重社会矛盾交织,主要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高于环境自净能力(例如雾霾),农业水质土质污染加重(例如农产品有害物残存量超标),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等问题日渐显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百姓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1.2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生态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的特点是“三期叠加”。在增速换档期,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原有的低效粗放式的生产不可持续了,绿色发展成为唯一选择;在转型阵痛期,中国需要克服生态破坏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公众不仅要有发展,还渴望蓝天白云;在改革改建期,中国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三期叠加”之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生态上取得突破。

当前,我国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中国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形成网络,逐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公众已经开始自救,环境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也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源头,过绿色生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落实绿色理念,才能形成生态治理共治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既是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全新机遇,适者生存。

2绿色新政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策略

2.1发展绿色技术,开发新能源,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技术与绿色能源是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也是我国建设绿色循环经济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例如,给参与绿色技术研发的企业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政府还可为企业与科研机构搭建桥梁,使之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快速实现绿色技术的现实应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另外,还应当积极调整现有的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在资源中的占比。新能源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是我国经济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大对新能源生产应用技术的开发,重视风能、太阳能的转化利用技术,降低高耗能资源的使用,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2.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所以首先要制定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全局性的工作部署,并制定绿色循环经济的实现步骤,这样我国的绿色循环经济才能有计划地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采购能力,在政府采购中可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对于选择采购绿色产品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奖励,而不断增长的绿色产品需求又能促进更多企业研发绿色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了社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也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完善有关绿色发展的法律政策。我国目前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法律仍存在空白之处,应在梳理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填补空白,制定新的促进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

2.3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光伏等产业,拓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绿色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

以节能环保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加注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尊重自然,科学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节能与减排相互促进、整治与绿化协同推进;探索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与生态文明新时代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注重抓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2.5制定循环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

制定循环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引导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节能型单位建设。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推进不同公共交通体系之间以及市内公交系统与跨区域交通系统的无缝链接,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或道路中,支持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鼓励通过合同管理和特许经营等方式,为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废弃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和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与居民社区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合作,促进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利用两个网络系统衔接发展。

结束语

生态产业生机盎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生态直接成为产业。依靠优良的生态山水资源,森林康养产业呼之欲出;天然水产业迅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四型产业”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全面发力,绿色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3%。经济转型转出贵州绿色发展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家刚.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2:5.

[2]刘毅,孙秀艳.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N].人民日报,2016-02-16(001).

[3]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酝].吕瑞兰,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扉页.

标签:;  ;  ;  

绿色新政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