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鹏论文-高忠严

刘大鹏论文-高忠严

导读:本文包含了刘大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大鹏,《晋祠志》,地方志,个人着述色彩

刘大鹏论文文献综述

高忠严[1](2018)在《刘大鹏《晋祠志》的个人着述色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大鹏《晋祠志》是一部由私人撰写的祠庙专志,其中既吸收了山西省和太原县地方志的优秀成果,也加入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实地调查、生命感悟,以及对道德、思想和社会现象的个人理解。刘大鹏还大量使用地方俗语,从而使《晋祠志》具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晋祠志》的研究对当今地方志的编纂有一定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迎春[2](2018)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下近代内陆士绅比较研究——以刘大鹏、王锡彤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大鹏和王锡彤分居内陆腹地的山西和河南,都是科举出身,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同为内陆士绅,两人身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凸显了内陆士绅的一些共性。但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由于自身因素和历史机缘的迥异,两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个体特点。两人后来的人生发展轨迹也是大为不同:一个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一个极为狭窄的圈子里,活动范围主要在其所在县域周围;另一个则跳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从地方走向国家,成为中州乃至全国的着名实业家,在河南甚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蒋建国[3](2018)在《二十世纪初乡绅的报刊阅读与观念世界——以张棡、皮锡瑞、刘大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新之后,报刊作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载体,颇受读书人的关注。但是,在"过渡社会"中,读书人对报刊阅读的态度和观念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新式知识分子不一样,乡绅们在接触报刊的过程中,对社会改革与革命思想言论颇为抵制,并对旧制度有着深刻的依恋和认同。文章以张棡、皮锡瑞、刘大鹏叁位乡绅为例,探讨他们在维新之后的读报活动,以及他们观念世界的复杂变动过程。(本文来源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期刊2018年01期)

秦利国[4](2017)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多重图景——以孙宝瑄与刘大鹏的阅读实践比较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的中国社会由于西方的入侵出现了众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同步发生的。正是这种不同步的变化,造成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复杂面相。我们以孙宝瑄与刘大鹏的阅读实践比较为视角,试图为这一观点提供一个例证。(本文来源于《晋图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常利兵[5](2017)在《《晋水志》:乡绅刘大鹏和他的方志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界,刘大鹏这个人物很有名气,这主要得益于他从叁十四岁(1890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临终前都笔耕不辍,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直至民国叁十一年七月去世。其日记共有200册,并题为《退想斋日记》。在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的日记中,刘大鹏根据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记载了相当丰厚珍贵的社会史料。既有当时当地农村的气候、(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7年12期)

米斯琪[6](2017)在《晚清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以刘大鹏和蔡尔康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诸多新思想、新学说传播到中国。面对中国社会的变局,不同人做出了不同选择。晚清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变局,同样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固守传统,有人接受西学。刘大鹏和蔡尔康是这两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以这二人为中心,晚清知识分子的分化可见一斑。这种新与旧的分化,是晚清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23期)

李瑞峰[7](2017)在《近代乡绅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以刘大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崔幼玲[8](2017)在《近代山西乡绅刘大鹏的人生适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社会各方面发生剧烈的变动,山西传统乡绅刘大鹏在社会变动的同时随社会的变动而转型,实现了自己作为传统士人的初步转型,从大清遗民向民国官员的“屈从”,从拒商到从商的转变。本文选取近代山西乡绅刘大鹏为研究对象做如下四个方面的讨论:第一,以刘大鹏的传统乡绅身份为切入点,考察其在科举制的停废、辛亥革命的发生这一系列近代社会急剧变革的冲击下,怎样适时地由汲汲于举子业的传统士人向地方新式学堂转变,即如何在近代中国教育文化制度变革中初步实现了其作为传统士人的初步转型;第二,探究辛亥革命发生后,传统乡绅刘大鹏怎样由誓死抗拒民国的大清遗民“屈从”而为为民国奔走效劳的民国官员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刘大鹏的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并探讨他从大清遗民“屈从”民国官员背后的真正原因;第叁,考察科举制度废除前后,刘大鹏怎样从强烈拒商的文人转而成为大规模从商的商人及其由拒商转向从商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所在;第四,刘大鹏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适时的转变是既成事实,然而其在转变过程中却表现出种种言不由衷的行为,如一边向学堂转型却一边指责学堂、一边担任民国官员却一边标榜自己的遗民身份、一边从商却一边强调自己的“耕读身份”来否认自己的从商事实,这部分考察这一系列种种言不由衷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5-01)

周莹,高生记[9](2016)在《论刘大鹏的修志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大鹏是清末民初山西着名的乡绅和学者。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朗诵了刘大鹏所作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刘大鹏曾编修《晋祠志》《晋水志》《汾水河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记》等志书,尤其是《晋祠志》,其修志理念和实践对现在编修专业志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16年10期)

郝岱[10](2016)在《奇绅鸿儒刘大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可以说是"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着《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梦醒子》一书也是哈佛、剑桥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教材。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6年10期)

刘大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大鹏和王锡彤分居内陆腹地的山西和河南,都是科举出身,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同为内陆士绅,两人身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凸显了内陆士绅的一些共性。但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由于自身因素和历史机缘的迥异,两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个体特点。两人后来的人生发展轨迹也是大为不同:一个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一个极为狭窄的圈子里,活动范围主要在其所在县域周围;另一个则跳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从地方走向国家,成为中州乃至全国的着名实业家,在河南甚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大鹏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忠严.刘大鹏《晋祠志》的个人着述色彩探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周迎春.社会大变革背景下近代内陆士绅比较研究——以刘大鹏、王锡彤为考察对象[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3].蒋建国.二十世纪初乡绅的报刊阅读与观念世界——以张棡、皮锡瑞、刘大鹏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

[4].秦利国.近代中国社会的多重图景——以孙宝瑄与刘大鹏的阅读实践比较为视角[J].晋图学刊.2017

[5].常利兵.《晋水志》:乡绅刘大鹏和他的方志世界[J].文史月刊.2017

[6].米斯琪.晚清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以刘大鹏和蔡尔康为中心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2017

[7].李瑞峰.近代乡绅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以刘大鹏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8].崔幼玲.近代山西乡绅刘大鹏的人生适变研究[D].宁夏大学.2017

[9].周莹,高生记.论刘大鹏的修志实践[J].中国地方志.2016

[10].郝岱.奇绅鸿儒刘大鹏[J].文史月刊.2016

标签:;  ;  ;  ;  

刘大鹏论文-高忠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