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理论论文_岑文,刘运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伍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药性,中药,中医,体质,补骨脂,肉豆蔻。

配伍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岑文,刘运珠[1](2019)在《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浅析合谷-太冲配伍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合谷-太冲配伍为针灸临床常用的经典配伍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两者之间并无表里经或特定穴上的联系。脏腑别通理论中"肝与大肠通"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该组穴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来源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并且有肝与大肠生理病理联系的基础以及现代研究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晨[2](2019)在《体质分类和四气五味理论指导降压药配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患者多采用个体用药方案。治疗时尚无规范操作的指导原则,临床用药全凭医师经验,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隐患,因而需要加强对降压西药配伍的研究。随着中医诊疗个体化研究的开展,通过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处方的对应关系,可有效指导降压西药的配伍。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中医体质分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及两者结合指导降压西药配伍,旨在明确降压西药的配药原则,为临床高血压病初始选药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0期)

向勇,李蕊蕊,王春林,田启东,董有康[3](2019)在《从中医理论基础探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配伍组方》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黄帝内经》中"诸筋者皆属于节,柔则养筋…"理论基础出发,结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配伍组方原则,从"筋"论治,手法以"柔"为君,从"节"论治,手法以"温卫散寒"为臣,从"肉"论治,佐以"腹部推拿"以健脾益气,从"骨"论治,以温肾助阳为使,推拿手法治病同样讲究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如开方用药,合理的手法组方原则能够指导临床手法运用,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曹洋,邓剑平,罗方涛,郭颖慧,章薇[4](2019)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理论论治不寐》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源于湘西小儿推拿术,是一个具有湖湘传统针灸推拿特色的学术群体。"五经配伍"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是在经络辨证及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针刺我经及与我经相关的其他四经的穴位,通过补虚泻实的治法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方法。"五脏受伤,皆能使卧不安",不寐与五脏密切相关。本文在"五经配伍"理论指导下论治不寐,望能为针灸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郭海媚,陈波,陈泽林,郭义[5](2019)在《浅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通过对标本根结、气街四海历史源流考证,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发现标本根结理论强调了末端穴位的重要性、扩展了按经取穴的范畴,是针刺临床上远近配穴法、特定穴临床运用规律的理论基础;气街四海理论奠定了按部取穴的理论依据,揭示了人体内脏与胸、腹部之间内外、前后相应的规律,为临床俞募配穴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作为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张晓云,许燕妮,赵海梅,刘端勇,丁舸[6](2019)在《理论论证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核心药对的配伍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论证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作为核心药对在该方的配伍意义。方法:通过对四神丸古今文献总结、分析,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补骨脂、肉豆蔻作为四神丸的核心药对治疗脾肾阳虚泄泻效果显着,二者常配伍使用。结论:补骨脂与肉豆蔻是四神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伍地位不容小觑。因此临床上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核心药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李文兰,祁琳,张淼,王朋倩,霍海如[7](2019)在《酸甘药性配伍的理论溯源和现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性配伍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药性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途径之一。药性配伍理论的溯本清源、梳理挖掘,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进而提高中医临床诊治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临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较为深入的酸甘药性配伍为示例,在对其概念源起、历史沿革、内涵实质等方面阐释解析的基础上,对酸甘合用生津润燥以止渴、酸甘合用运脾益阴以止泻、酸甘合用润下降泄以通便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并就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概述酸甘药性配伍的现代研究,同时提出了目前酸甘药性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今后应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科研思路和设想。(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王金炀,陈学艳[8](2019)在《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白茶饮用配伍探究——从四气五味和九种体质理论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白茶的概念、中医方面的药性和功效以及其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探究,再结合中医的九种体质理论试拟出以白茶为君药进行配伍的针对叁高人群的代茶饮,为白茶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王潇潇[9](2019)在《新视角揭示中药配伍的理论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药复方是配伍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用药主要形式。当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尚未充分揭示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涵。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雷海民研究员、王鹏龙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杂志之一的ACS Nano发表。(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6-12)

李叁念[10](2019)在《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内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的相关文献,对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和内涵意义,以期为当今中医临床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指导。方法:本课题属于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研宄。通过查阅中医经典古籍中历代医家有关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的着作,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以《吴鞠通医学全书》、《叶天士医学全书》为核心文献,对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相关的内容进行原始文献信息辨识、采集、分析、整理和研究的工作,总结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发展成就,探究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和内涵意义。研究内容:系统梳理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的历史沿革;以方剂气味配伍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线索,归纳整理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总结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发展成就,探究两者内在关联,说明以气味配伍理论为核心组方,较君臣佐使理论更简单直观的表明病机,从而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拓宽思路,改进方法。结论:1、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方剂气味理论在叶、吴两位温病医家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下的应用,总结出温病学派对于方剂气味理论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1)透邪(2)调治阴伤(3)清化湿热叁个方面。2.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首次总结提出方剂气味理论在温病学崛起后成就卓着的原因:(1)与温病学卫气营血—叁焦辨证体系特点相关(2)与温病邪气致病性质相关(3)与叶、吴二位医家重视气味配伍理论相关3.现代人多具有以气分湿热弥漫叁焦,痰湿阻滞、血分血瘀阴伤等为特点的错杂病机,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指导应用气味配伍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在当代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配伍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患者多采用个体用药方案。治疗时尚无规范操作的指导原则,临床用药全凭医师经验,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隐患,因而需要加强对降压西药配伍的研究。随着中医诊疗个体化研究的开展,通过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处方的对应关系,可有效指导降压西药的配伍。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中医体质分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及两者结合指导降压西药配伍,旨在明确降压西药的配药原则,为临床高血压病初始选药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伍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岑文,刘运珠.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浅析合谷-太冲配伍原理[J].湖南中医杂志.2019

[2].朱晨.体质分类和四气五味理论指导降压药配伍初探[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向勇,李蕊蕊,王春林,田启东,董有康.从中医理论基础探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配伍组方[J].四川中医.2019

[4].曹洋,邓剑平,罗方涛,郭颖慧,章薇.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理论论治不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5].郭海媚,陈波,陈泽林,郭义.浅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9

[6].张晓云,许燕妮,赵海梅,刘端勇,丁舸.理论论证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核心药对的配伍地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7].李文兰,祁琳,张淼,王朋倩,霍海如.酸甘药性配伍的理论溯源和现代研究[J].中医杂志.2019

[8].王金炀,陈学艳.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白茶饮用配伍探究——从四气五味和九种体质理论切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9].王潇潇.新视角揭示中药配伍的理论内涵[N].健康报.2019

[10].李叁念.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内涵探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框架图2 各单味药及复方药液中不同浸泡和石膏及复方汤剂中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含量变化白芍甘草、黄芪甘草药对配伍总酚/黄酮含...各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图讨  论

标签:;  ;  ;  ;  ;  ;  ;  

配伍理论论文_岑文,刘运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