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凤:3—6岁幼儿初始箱庭基本特征研究论文

宋玉凤:3—6岁幼儿初始箱庭基本特征研究论文

摘 要:研究选用120 名3—6 岁的幼儿,从沙具的数量及种类、沙的使用、自我像、箱庭作品主题分析他们的初始箱庭作品,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进行不同维度的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幼儿在沙具使用、沙的使用、自我像、箱庭主题上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幼儿在交通类的沙具上、有无自我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幼儿;初始箱庭;基本特征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幼儿心理健康展开研究,现着力探讨幼儿在箱庭作品中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丰富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手段及幼儿初始箱庭基础资料。

一、研究对象

研究随机选取衡水市桃城区幼儿园120 名3—6 岁初次参与箱庭制作的幼儿,其年龄、性别比例相同,即3 岁、4 岁、5岁、6 岁幼儿各30 人,每一年龄阶段的男孩15 人,女孩15人。

他们出身各异,经历不同,但“英雄不问出处”,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竞争里撑起场面,绝非等闲之辈。

二、研究结果

1.沙具使用。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人物类、植物类、建筑类、交通类的沙具使用频率上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5—6 岁的幼儿平均值明显高于3—4 岁的幼儿,在动物类的使用频率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的幼儿在交通类的沙具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孩使用交通类的平均值明显多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多使用交通类的沙具,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各类沙具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2.沙的使用。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使用沙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5—6 岁幼儿平均值明显高于3—4 岁幼儿,5—6 岁的幼儿使用沙的人数明显多于3—4 岁的幼儿。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沙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p<0.05)。

3.自我像。69%的幼儿都没有自我像,31%的幼儿有自我像,其中有20 人的自我像类型为人物类,17 人的自我像类型为动物类。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自我像及自我像类型上有显著差异(p<0.05),5—6 岁幼儿平均值明显多于3—4 岁幼儿,5—6岁的幼儿明显有自我像和自我像类型的人数多于3—4 岁。不同性别幼儿在有无自我像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男孩平均值明显高于女孩,男孩出现自我像显著多于女孩。不同性别的幼儿在自我像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男孩比女孩更勇于探索外部世界并挑战自己,在箱庭制作过程中,面对陌生的环境,男孩比女孩更加容易触摸沙、玩弄沙,比如用沙堆沙丘。

1.沙具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选用的沙具种类逐渐增多。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使用人物、植物、建筑、交通、食物类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动物类的沙具上差异不显著,5—6 岁的幼儿明显选择的人物类、建筑类、交通类、食物类的沙具比3—4 岁的幼儿多,他们在选择摆放及叙述选择这些人物、建筑、交通、食物的原因时非常开心,且每个幼儿的叙述中都谈到关于自己的小伙伴、亲人、老师的互动交流,说明他们开始有精神领域以及对人际关系领域的追求,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这种精神领域以及人际关系领域的追求动力不断增强。在箱庭作品中,男孩更多使用交通类沙具,包括空中飞机和水上游船、陆地汽车等,箱庭作品呈动力性特点,交通象征着我们前进的交通手段,男孩更善于借助外界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男孩比女孩更加坚强。

三、讨论

设土表覆盖水稻秸秆1 000 kg/667m2(处理1)、1 500 kg/667m2(处理2)2个试验处理,即每箱土表均匀覆盖水稻秸秆300 g、450 g;以不覆盖秸秆处理3为对照(CK),每处理3次重复。

【解读】 目前国内针对遗传病高通量测序的报告范围并无规范或指南可循。各机构按照自己的标准执行,报告格式和内容差别很大。开展遗传病高通量测序和遗传咨询的单位如果能自行完成全部环节工作,应当在检测前就可能产生的报告内容给予受试者足够详细的讨论和宣教,在检测后也应当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如果部分环节(如测序)需要与其他机构合作,负责检测前咨询和检测后咨询的机构应当具备检测数据的再处理能力,能够报告合适的结果给受试者,并完成报告解释,而不应当把测序机构的检测结果列表或部分列表直接报告给受试者。

2.沙的使用。沙子被移动有可能是箱庭制作者内心能量强大的表现,没有移动沙则可能由于其内心力量的弱小,而3—6 岁的幼儿大部分都未曾动沙,且即使动沙幅度也小,这与幼儿在陌生环境中接触箱庭有关,显示了3—6 岁幼儿探索陌生世界的内心能量还比较弱小,尤其是3—4 岁幼儿动沙人数明显少于5—6 岁幼儿,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内心能量逐渐增加,自我动沙的动力越来越强,自我探索与自主性明显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7F IMRT计划:以常规切线野作为起止方向,使用垂直心脏照射野。共面机架角度分别设为:300°,330°,0°,30°,60°,90°,140°;物理优化参数设置与6F计划相同。

4.箱庭主题。有69%的幼儿无明确的主题名称,17%的幼儿主题名称与生活场景有关。不同年龄的幼儿在箱庭主题上有显著差异(p<0.05),5—6 岁幼儿平均值明显高于3—4 岁幼儿,5—6 岁的幼儿更多有箱庭主题。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箱庭主题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3.自我像。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自我像及自我像种类上有显著差异,3—4 岁的幼儿在制作沙具时大部分都没有自己,5—6 岁的幼儿几乎都选择一个沙具形象来代表着自己,原因在于幼儿在3—4 岁时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而到了5—6 岁,幼儿认知水平提升,自我角色逐渐清晰,幼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模仿能力,他们所选择的自我形象大多是小孩。

自古以来,男孩比女孩性格目标更明确且意志坚定,更容易确立自我的存在以及自我表达需求,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箱庭作品中显示自我像,因而不同性别的幼儿在自我像上差异显著。

4.箱庭主题。3—6 岁的幼儿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概括能力比较弱,具体说出箱庭主题名称很难,因而大部分幼儿没有明确出主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抽象思维概括能力不断提升,3—6 岁的幼儿确定箱庭主题的依据有的是根据箱庭中的某一个沙具来确定,有的是通过一连串的沙具摆放来体现确定,张日昇教授说过,自我像或自我意象往往代表箱庭主题的中心,在120 名幼儿中,大部分的箱庭主题都与动物世界相近。

随着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场景类的主题不断增多,尤其是5—6 岁的幼儿箱庭主题,幼儿逐渐由释放自己的原始能量和本我表达转向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场景反映到箱庭作品中,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魏广东.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2]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5-018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76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宋玉凤(1985.11— ),女,汉族,河北深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标签:;  ;  ;  ;  ;  ;  ;  ;  ;  ;  ;  

宋玉凤:3—6岁幼儿初始箱庭基本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