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义
巴里坤县农村饮水和工业供水管理站新疆哈密839200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意义;问题;建议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意义
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为农产品供给提供保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及时保证农田所需用水,增加农业收入,许多农业地区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稳定,在遇到灾情时,能够妥善处理,使农业损失较小。
2.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只有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带动农村居民增收。
3.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农田水利设施健全的条件下,只要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渠道能够得以顺利畅通,就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情况适时调整种植品种,这非常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1、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薄弱。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还不高,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水平较低,农村地区在灌溉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9,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用水合作组织,这种过度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而且增加了用水成本,甚至一些农村居民无视水利设施的功能,在渠道内随意开垦、挖沙,致使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剧了渠道淤积,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2、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使得原有体制被打破,造成了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清,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认识不统一,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致使农田水利建设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只是注重形象工程建设,从局部利益出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视,使得国家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农村居民而言,他们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属于国家管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加之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致使农村居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兴趣不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责任主体不清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大问题,也是其他问题存在的根源。
3、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费,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失去了资金来源,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替代措施,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当前,我国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没有得以有效开展,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没有形成良性的投入机制,投入水平逐年下降,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缺口逐年增大。同时,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支出,对于各类社会资本发展农田水利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面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促进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农田水利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建设,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加快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投入,指导农田水利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同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发适合当地节流灌溉的用水机制与方式,形成有效的农田供水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对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进行全面管理,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农业技科人才的建设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支撑,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2、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当前,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很多,情况相对复杂,要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对于各类农田灌排工程建设,要明确政府的投入主体,对于灌区内的田间工程由政府和农户共同构成投入主体。同时,要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农田水利法》,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从法律视角对各类行为主体予以规范,构建筑农田水利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的改革与发展,使农田水利向良性轨道发展。
3、形成稳定的投资渠道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加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入的覆盖面,要大幅度提高政府投资比例,使更多农村地区受益。要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投入积极性,把需要农户投资投劳的决策权还给农民,做好农村地区“一事一议”、“一渠一议”制度,对群众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咨询和帮助。社会资本是建立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的有益补充,要不断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破解农田水利供给不足的障碍,为社会资本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促进农田水利发展。
4、强化基层地府的组织指导功能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面广量大、公性性强的特点,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合作组织的参与管理。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指导和监督检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情况。要对各级基层政府的职能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出现政府缺位和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发展。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不断的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伟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9):29.
[2]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
[3]郑发平.浅谈水利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721,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