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羽衣甘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蓝,羽衣,耐旱性,霜霉病,抗病性,基质,卷心菜。
羽衣甘蓝论文文献综述
郎德山,肖万里[1](2019)在《羽衣甘蓝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羽衣甘蓝采收期不严格,可以连续采摘叶片。冬春茬栽培,选择耐低温的品种,适时播种育苗,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采收的嫩叶安全、营养,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姚悦梅,孙德举,李建斌,山溪,张振超[2](2019)在《低温对羽衣甘蓝幼苗氮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叶色、叶形、耐寒性的羽衣甘蓝幼苗(Y3、Y4、Y5、Y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低温(4℃)处理对羽衣甘蓝幼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不同形态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但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当植株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循环受到损伤时,谷氨酸脱氢酶(GDH)可能会参与NH~+_4的同化,从而完成铵同化。总之,在低温胁迫下,羽衣甘蓝幼叶中氮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可能会影响植株后期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霓裳羽衣甘蓝》一文中研究指出霓裳羽衣甘蓝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属裂叶观赏类羽衣甘蓝品种,适宜江苏地区作露地栽培。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20~25厘米,株幅30~35厘米;基生叶深绿色,裂叶匙形;叶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叶柄长5~6厘米;茎秆、叶柄、叶脉均为粉红色;外包叶绿色、15~18片,心叶粉红色、18~22片;株型挺立,显色早、抽薹晚,观赏期比对照品种延长10天以上;抗黑腐病、霜霉病及(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21期)
湛晓蝶,王丹,闵可怜[4](2019)在《~(60)Co-γ射线和中子辐照对羽衣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索羽衣甘蓝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寻找适宜的辐照类型和辐照剂量。羽衣甘蓝(红鸥)健康饱满的干种子购买于北京金土地农业技术研究所。使用~(60)Co-γ射线和中子的不同剂量分别对羽衣甘蓝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60)Co-γ射线辐照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完成,辐照剂量为:0(对照)、30、60、90、120Gy;中子辐照采用的是CFBR-II快中子脉冲堆,设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提供,快中子注入量分别为:0、1.2×10~(12)、2.4×10~(12)、3.6×10~(12)、4.8×10~(12) n·cm~(-2),即0(对照)、30、60、90、120 Gy。播种后常规管理,观察测量生长发育数据。(1)各γ射线剂量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和存活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对株高和冠径也没有显着影响。就生物量分析来看,除对照外,呈现出剂量越大,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越低的趋势;30 Gy处理的地上部干质量甚至显着高于对照,说明γ射线30 Gy处理能显着增强羽衣甘蓝的地上部发育。所有处理均表现出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其中90 Gy极显着高于对照。(2)中子辐照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着,但对幼苗存活存在显着影响,当剂量达到120 Gy时,幼苗存活率为零,推测中子辐照的半致死剂量为61.70 Gy。当剂量达到90 Gy时,株高显着低于对照以及30、60Gy处理组。经中子辐照90 Gy处理的冠径显着低于对照和60 Gy处理。就生物量分析来看,中子处理也呈现出剂量越大,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越低的趋势。就叶绿素含量来看,中子处理除90 Gy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外,30和60 Gy处理均比对照显着增加。而植株变异主要体现在茎秆二叉分支和叶色变浅。中子60 Gy处理出现了12株茎秆二叉分支植株(变异率达到8.0%),4株叶色变浅(变异率2.6%)。中子90 Gy处理也出现了1株茎秆二叉分支植株。综合来看,γ辐照和中子辐照对羽衣甘蓝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中子辐照的生物学效应更加明显,若以获得更多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则中子60 Gy处理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郭芳,王帅,祁俊峰,尚超,侯爽[5](2019)在《北京地区冬春季盆栽羽衣甘蓝品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观赏性佳、观赏期长、晚抽薹且适于盆栽的羽衣甘蓝品种,试验对引进的29个羽衣甘蓝品种进行比较,调查对比其植株性状、生育期等指标。结果表明:紫鸽、维多利亚鸽、白孔雀、白鸽、白鸥等5个羽衣甘蓝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北京地区冬春季盆栽观赏期长,适于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10期)
王欢,付小蕾,毛洪玉,祝朋芳[6](2019)在《根癌农杆菌介导观赏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康凯丽,李鹏,王朴,金晶[7](2019)在《有机废弃物作为羽衣甘蓝栽培基质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木薯渣、松鳞、园林废弃物、蚯蚓土等为原材料,与泥炭、珍珠岩按体积比混合组成的4个处理:T1木薯渣∶泥炭∶珍珠岩=6∶3∶1、T2松鳞∶泥炭∶珍珠岩=6∶3∶1 (含缓释肥3.5kg/m3)、T3园林废弃物∶泥炭∶珍珠岩=6∶3∶1、T4蚯蚓土∶泥炭∶珍珠岩=6∶3∶1。以栽培种植土为CK,开展羽衣甘蓝栽培基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T1、T2处理羽衣甘蓝生长指标及观赏性均优于CK处理;T4处理效果基本与CK持平;T3效果最差。综合考虑栽培效果及成本因素,利用木薯渣配制栽培基质优于其他几种材料,木薯渣∶泥炭∶珍珠岩=6∶3∶1可作为羽衣甘蓝栽培基质加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园林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郭君洁,李伟,朱凤云,李大红,李鸿雁[8](2019)在《羽衣甘蓝的BoRACK1基因抗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RACK1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并影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植物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多种应答。【方法】为研究羽衣甘蓝RACK1对抗病性中的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转化植株,并对3个独立转基因株系进行抗逆性分析。【结果】接种后转基因植株表现明显的抗病表型,抗病防御相关基因和表达量显着高于野生型。【结论】RACK1基因在羽衣甘蓝抗病过程中具有正调控作用,通过上调逆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抗逆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勇,海均,庞可勤,李鸿雁[9](2019)在《干旱对转AtCuZnSOD基因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羽衣甘蓝名古屋(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f.tricolor)为试材,采用农杆菌介导、PCR分析、Southern blot和qRT-PCR等方法,研究了转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CuZnSOD)基因的羽衣甘蓝的耐旱性,以期增加羽衣甘蓝抗性育种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AtCuZnSOD基因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转基因植物中AtCuZnSOD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在PEG-4000胁迫下,转AtCuZnSOD基因羽衣甘蓝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均高于对照。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幼苗的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植物,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植株;同时转基因植株的平均主根长、存活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均显着高于野生植株,而干质量/鲜质量明显低于野生植物。表明转AtCuZnSOD基因羽衣甘蓝植株耐旱性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2期)
芦晓春[10](2019)在《羽衣甘蓝:百蔬园里的“网红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世园会百蔬园室外展区,令游客感到最好奇的当属那些长在地上色彩丰富的蔬菜,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可谓既有“颜值”担当,又具“舌尖”品质,它们就是羽衣甘蓝。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本次百蔬园共展示了20余种羽衣甘蓝,包括京冠红、紫鸽、红珊瑚等红紫色(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05-22)
羽衣甘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叶色、叶形、耐寒性的羽衣甘蓝幼苗(Y3、Y4、Y5、Y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低温(4℃)处理对羽衣甘蓝幼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不同形态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但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当植株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循环受到损伤时,谷氨酸脱氢酶(GDH)可能会参与NH~+_4的同化,从而完成铵同化。总之,在低温胁迫下,羽衣甘蓝幼叶中氮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可能会影响植株后期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羽衣甘蓝论文参考文献
[1].郎德山,肖万里.羽衣甘蓝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9
[2].姚悦梅,孙德举,李建斌,山溪,张振超.低温对羽衣甘蓝幼苗氮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霓裳羽衣甘蓝[J].农家致富.2019
[4].湛晓蝶,王丹,闵可怜.~(60)Co-γ射线和中子辐照对羽衣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5].郭芳,王帅,祁俊峰,尚超,侯爽.北京地区冬春季盆栽羽衣甘蓝品种筛选[J].蔬菜.2019
[6].王欢,付小蕾,毛洪玉,祝朋芳.根癌农杆菌介导观赏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优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7].康凯丽,李鹏,王朴,金晶.有机废弃物作为羽衣甘蓝栽培基质的效果研究[J].园林科技.2019
[8].郭君洁,李伟,朱凤云,李大红,李鸿雁.羽衣甘蓝的BoRACK1基因抗病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9
[9].杨勇,海均,庞可勤,李鸿雁.干旱对转AtCuZnSOD基因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10].芦晓春.羽衣甘蓝:百蔬园里的“网红菜”[N].农民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