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级编码论文-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

图像分级编码论文-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像分级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缩感知,可分级编码,显着性信息判决,路径分集

图像分级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1](2016)在《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信号在相对不稳定和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环境下,易出现丢包等传输问题,同时码率受限,影响接收端多媒体信号感官质量。图像压缩感知作为一种结合采样和压缩的信号处理理论,具有编码简单,解码复杂的结构特性,适用于能耗受限的传感器无线网络中的多媒体信号采集与传输问题。但是,现有图像压缩感知技术尚存在压缩效率有限,恢复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样易受无线传输环境丢包影响。文中针对图像压缩感知压缩效率和无线传输环境下传输质量受限问题,通过运用图像视觉显着性信息判决技术和路径分集技术,对图像关键区域少量的可分级信息冗余增加,进行非对称的信道保护策略,来保障图像中视觉关注较高区域恢复质量。文中提出的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方法,在无差错情况下,率失真性能优于传统无显着性信息方法,在丢包网络环境下,优于CS-MDC算法。(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丹,宋传鸣[2](2015)在《基于提升方案小波的帧差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电视和网上会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视频信息需要在网上进行传输,而视频压缩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减少用于传输运动补偿预测误差的信息量,即如何使视频帧差图像满足渐进传输、多质量服务以及图像数据库浏览等一系列的要求。首先,结合视频帧差图像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帧差图像小波系数的双重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平面的帧差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案,在解码时能够根据给定解码的数率对位平面进行重构,并实现帧差图像的质量可分级解码。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编码效果优于传统的SPIHT编码算法,特别在低比特率下具有很好的编码效果。(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5年12期)

李腾飞,文红,苏伟伟[3](2014)在《基于分级保护LT码的图像编码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编码标准以变换编码为核心,主要有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两种。JPEG、MPEG和H.26系列大多采用DCT变换,基于DWT变换可进行多分辨率分析等优点,JPEG2000和MPEG.4等标准采用DWT变换。对图像进行变换编码得到的不同信息对于恢复原始图像信息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分级保护LT码通过改进每个节点的度为1和2的数据包的原始数据包的选择来提高对重要信息的纠错能力,非常适合应用于图像编码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4年20期)

王相海,方锦,宋传鸣[4](2011)在《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遥感图像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多描述编码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克服不可靠信道传输时遥感图像降质的可选方案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多描述编码与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方案,将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增强层通过下采样形成多个描述,并将包含图像关键信息的基本层作为冗余引入到每个描述中,保证了在解码端获取遥感图像基本层信息的最大可能性。此外,方案中对描述中的基本层信息进行了独立嵌入式编码,可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传输保护,提高传输码流的稳健性。本文编码方案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描述间的冗余度方便控制和编码码流具有嵌入式等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孙强[5](2009)在《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可分级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通信、介质存储、数据发行、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关键环节,图像压缩编码始终是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多媒体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图像编码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编码技术有较好的压缩效果,而且要求它能够适应图像网上传输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图像可分级编码的思想。可分级的图像编码码流可以满足图像渐进传输、多质量服务以及图像数据库浏览等要求,同时还可以节省图像数据库中因需要存储不同数率图像所占的存储空间,因而如何灵活、方便有效的实现图像编码的可分级性成为近几年图像编码技术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小波图像压缩已取得了很好的压缩效果。但小波变换不能有效地表示边缘、轮廓等高维奇异的问题,为了克服小波变换的不足,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编码算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近年来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多尺度变换具有很好的图像各向异性特征,成为处理二维图像及更高维数据的更优算法。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基于脊波(Ridgelet)、曲波(Curvelet)、条带波(Bandelet)和轮廓波(Contourlet)等多尺度几何分析工具的图像编码算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计算复杂度、逼近性能、编码效率和主观重构质量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现基于轮廓波变换的图像编码算法是上述四类算法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折衷方案。其次,本文定义了轮廓波变换域下,空间方向树的构造方式:结合人眼视觉特性,利用人眼的对比度敏感函数对轮廓波系数进行加权处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波变换的SPIHT编码方案。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低码率下,能够获得优于传统SPIHT编码算法的编码效率。并且,在解码图像的纹理丰富区域,其视觉效果也明显优于SPIHT编码。最后,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波变换(Directionlet)的图像编码方法。方向波不仅具有小波变换的可分离滤波、二次采样和计算简易等特点,而且具有较之轮廓波变换更为灵活的各向异性捕获能力。本文给出了方向波变换域下的空间方向树结构,并且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该树结构满足零树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用于中低码率的、基于方向波变换的SPIHT编码方法。实验表明,所给出方法的重构主客观质量均优于传统的SPIHT方法。特别在低码率条件下,解码图像捕捉到了更多的方向信息,保留了图像内容各个方向的轮廓信息。(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10-01)

刘男,王相海[6](2008)在《最小二乘拟合与形态学膨胀的图像数率可分级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线性拟合和形态学膨胀操作的小波域图像数率可分级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图像小波变换子带中的零树结构系数间的对应关系,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方法通过对父亲系数和间接后代系数的线性拟合确定直接后代的重要系数,同时通过对重要系数进行数学形态学的膨胀操作,形成重要系数的聚簇,从而降低重要系数位置的同步信息,来提高图像的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码率下,解码后的图像较EZW和MRWD具有更好的峰值信噪比。(本文来源于《电脑与电信》期刊2008年12期)

肖羽,王相海[7](2008)在《基于Contourlet的中低码率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图像Contourlet变换各子带系数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给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空间方向树结构,并统计验证了该空间方向树的"零树"特性.同时针对图像Contourlet变换各子带"重要系数"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Contourlet方向子带的多尺度量化方案.该方案对图像的边缘方向信息和纹理信息具有很好的捕捉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嵌入式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算法.该算法除了具有一般基于小波变换的零树编码方法的特性外,还具有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其解码图像在中低码率下无论是PSNR还是纹理和边缘区域的视觉效果均优于SPIHT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8年06期)

刘丹[8](2007)在《小波域视频帧内帧差图像可分级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用业务的发展、Internet的普及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基于小波的视频图像可分级编码技术研究已经成为视频压缩研究中的热点。在目前的视频压缩编码系统中,对帧内和帧差的编码通常采用传统的图像编码方法,比如JPEG的图像编码方法等,实际上,视频帧、特别是运动估计后所形成的帧差图像具有一些一般的静态图像所不具有的特点,这样如果简单的采用传统的图像编码方法势必会影响它们的编码效率,而视频压缩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减少这些帧差图像和帧内图像的冗余,所以对视频帧内和帧差图像的编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对象的视频细粒度可分级编码研究(编号:60372071)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视频帧内帧差图像的统计特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着重研究了视频帧内帧差图像的可分级编码方法。在视频帧内图像编码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方案小波子带系数的统计特性量化和位平面下的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案。该方案针对视频帧内图像进行编码,算法结合了小波变换的良好空间-频率特性和小波子带系数的统计特性,对图像进行位平面编码,在解码时根据不同的解码码率进行相应的位平面重构以实现图像的质量可分级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提出的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案具有实现简单、编解码速度快和编码效果好等特点,并且在低码率下同样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随着解码码率的提高,图像重构的位平面数目增加,解码后的图像质量亦随之提高,可以满足图像渐进传输等应用的需求。在视频帧差图像编码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方案小波变换的帧差图像双重量化方案,并进一步给出了基于所提出量化方案和位平面技术的帧差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案。该方案在总体考虑小波各子带重要性的同时,根据帧差图像高频信息丰富的特点对高频部分的小波系数进行了不同类型的细量化,从而保证了帧差图像高频信息的解码质量。大量的仿真实验对所提出方案与SPIHT对帧差图像的编码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解码率下,所提出方案解码图像的PSNR和视觉效果均好于SPIHT算法,特别是低码率情况。所提出的编码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案中对帧差图像编码的需求。(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杨玉霞[9](2007)在《可分级图像与视频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潮流。庞大的多媒体数据的传播无疑加重了网络的负担,越来越多的问题应运而生。网络的拥塞、数据包的丢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数据恢复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产生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式-可分级编码。可分级编码主要应用于对图片和视频的编码,它首先把图像的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分开,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的优先级进行传输。因为图像的主要信息都集中在低频部分,因此优先传输低频层。对于高频层则作为补充信息进行传输,优先级别比较低。当网络堵塞时丢弃优先级较低的高频信息以确保低频信息的正确传输,而不是随意丢弃。传统的可分级编码将图片的基本层进行JPEG压缩,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可分级编码的优势,当接收到部分JPEG压缩数据时并不能显示出图像。因此本文将基本层的编码策略加以改进,提出了基于灰度直方图窗口扫描分类的FGS(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编码。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两次小波变换,对变换后所得到的低频图像进行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概率分类,再根据不同类进行不同级别的FGS编码,编码得到的码流在传输时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截断而不影响已接收数据的图像显示。在编码效率上该方法可以和JPEG相媲美。对于可分级视频编码采用基于MCTF(Motion Compensated Temporal Filter)的算法,本文对运动矢量的求取和运动估计后的“暴露区”、“覆盖区”等不同情况的处理提出了更有效的策略及编码方法,使低频层和高频层的码字分配更有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23)

王学春[10](2007)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可分级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的渐进传输、多质量服务以及图像数据库浏览等多分辨率环境下的多媒体应用导致了图像可分级编码思想的产生。同时可分级编码还可以节省图像数据库中因需要存储不同数据率图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已经成为现在和今后图像编码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研究了可分级编码方法及最新发展情况。包括时域、空域、质量、混合可分级在内的可分级编码的基本模式,对目前常用的图像压缩标准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比较。介绍了图像的小波变换,研究了适合图像压缩的小波基,重点分析了小波图像系数分布特点、小波图像灰度直方图特点以及小波变换后图像自身特点,得出了小波变换后有利于图像压缩的合理依据。其次,研究了嵌入式小波零树编码算法的原理、编码过程,分析了SPIHT算法,在不增加额外比特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织小波嵌入压缩算法的码流,将其分为基础层和增强层,从而使之具有空间可分级性。并基于均方误差给出了一种码率分配方案。通过仿真实验显示,对同一图像,质量要求不同,基础层所占的比例不同,较高质量的压缩其基础层码率所占的比例较低;对不同的图像这一比例也不相同,包含边缘较多的图像其基础层码率所占的比例较低。最后,以提高编码效率和改善压缩重构图像的视觉效果为出发点,研究了人眼视觉特性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对V9/3小波基与Daubechies9/7小波基进行了实验比较。通过综合考虑人眼视觉特性、对SPIHT进一步简化等措施,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快速图像编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算法,其图像复原质量、编码速度等关键技术均优于SPIHT等编码算法,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7-03-12)

图像分级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数字电视和网上会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视频信息需要在网上进行传输,而视频压缩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减少用于传输运动补偿预测误差的信息量,即如何使视频帧差图像满足渐进传输、多质量服务以及图像数据库浏览等一系列的要求。首先,结合视频帧差图像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帧差图像小波系数的双重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平面的帧差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方案,在解码时能够根据给定解码的数率对位平面进行重构,并实现帧差图像的质量可分级解码。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编码效果优于传统的SPIHT编码算法,特别在低比特率下具有很好的编码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像分级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刘丹,宋传鸣.基于提升方案小波的帧差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5

[3].李腾飞,文红,苏伟伟.基于分级保护LT码的图像编码传输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4].王相海,方锦,宋传鸣.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J].遥感学报.2011

[5].孙强.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图像可分级编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6].刘男,王相海.最小二乘拟合与形态学膨胀的图像数率可分级编码算法[J].电脑与电信.2008

[7].肖羽,王相海.基于Contourlet的中低码率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

[8].刘丹.小波域视频帧内帧差图像可分级编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9].杨玉霞.可分级图像与视频编码[D].吉林大学.2007

[10].王学春.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可分级编码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

标签:;  ;  ;  ;  

图像分级编码论文-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