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噻嗪论文_王传娥

导读:本文包含了吩噻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醇,噻嗪,太阳能电池,荧光,探针,吩嗪,次氯酸。

吩噻嗪论文文献综述

王传娥[1](2019)在《基于吩噻嗪衍生物的缩硫醛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水污染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难题,为了检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设计出了很多的检测方法,其中荧光探针是检测重金属离子的一种简便、高效方法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荧光探针的检测机理主要是基于荧光强度的增强和减弱来检测金属离子所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出更高效、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本论文主要设计了叁种基于吩噻嗪类衍生物的缩硫醛荧光探针,该探针的检测机制是吩噻嗪上的醛基与硫醇反应生成缩硫醛基团,在水溶液中缩硫醛基团与Hg~(2+)发生脱保护反应生成相应的醛基而使荧光增强达到检测Hg~(2+)的目的,溶液的颜色也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裸眼就可以检测到水溶液中Hg~(2+)的存在,因此该探针在水溶液中能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Hg~(2+)。(1)以吩噻嗪衍生物为原料与1,2-乙二硫醇反应合成了2-(1,3-二硫戊环)-10-乙基吩噻嗪,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检测Hg~(2+)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其响应时间,pH影响、抗干扰能力、实际检测能力都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检测机制进行了研究。(2)以吩噻嗪衍生物为原料与1,3-丙二硫醇反应合成了2-(1,3-二噻烷)-10-乙基吩噻嗪,用多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检测Hg~(2+)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其响应时间,pH影响、抗干扰能力、实际检测能力都进行了研究。(3)以吩噻嗪衍生物为原料与乙硫醇反应合成了2-(二乙硫基)-次甲基-10-乙基吩噻嗪,用多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检测Hg~(2+)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其响应时间,pH影响、抗干扰能力、实际检测能力和颜色变化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设计合成了叁种基于吩噻嗪衍生物的缩硫醛荧光探针,研究表明叁种荧光探针在检测Hg~(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抗干扰性强、pH范围广,可以作为固态比色指示剂检测Hg~(2+)等优点。(2)几种荧光探针是基于脱保护反应来检测Hg~(2+),荧光强度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可以用裸眼检测到Hg~(2+)的存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都发生红移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徐凯[2](2019)在《含恶二唑-吩噻嗪V形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无处不在,逐步应用到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照明等诸多领域。没有发光材料的存在,现代生活难以想象,因此,通过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以获得更好的发光材料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存在一个非常严重地问题,就是聚集促使荧光淬灭(ACQ),它的存在限制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为应对这个问题,在2001年,唐本忠院士发现并定义了聚集诱导发光(AIE)光物理学概念,它的发现给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新方向,并为新式发光材料开发且应用于一系列领域开辟了路径。因此,含AIE的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等领域中成为研究热点。分子设计过程中,分子的特殊结构影响分子的光学性能。基于先前实验组研究成果,发现分子结构为V形时,V形构象会打破π-π堆积,从而抑制发光分子的荧光淬灭,又由形成聚集体而使荧光增强,围绕这个思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含V形结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在这里,设计合成了以硅桥和砜桥为核心的含恶二唑-吩噻嗪V形有机发光分子,即PTZ-OXD-Si和PTZ-OXD-SO,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合成和表征了目标化合物PTZ-OXD-Si,其中吩噻嗪既用作强的发光基团而且还作为供电子体,恶二唑作为强的受电子体。测试了其光物理性能、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并进行了量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硅桥中硅原子具有V形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打破π-π堆积,进而破坏聚集诱导淬灭。正如期望的,随着增加溶剂的极性,能够观察到电子逐步由局部激发态到分子内电荷态转移。目标化合物PTZ-OXD-Si在溶液中表现出可调的发光能力,是一个通用的发光体,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由量化计算和电化学测试,发现砜不仅拥有V形结构,而且它的HOMO-LUMO能级与硅几乎相近,以此,设计并合成了以砜桥为核心的目标化合物PTZ-OXD-SO。依据目标化合物PTZ-OXD-Si的测试方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PTZ-OXD-SO,测试结果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PTZ-OXD-Si有相似的性能,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光体化合物。(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倩玉[3](2019)在《四种吩噻嗪及吩嗪类化合物介导的声动力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动力抗菌化学疗法(Son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SACT)是利用超声激活声敏剂产生的活性氧,以及系列声化学反应及物理作用,对微生物进行杀伤的新型抗感染手段。SACT目前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有高效、低毒性的理想声敏剂的缺乏、机制尚未确定、超声装置仍需开发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仍需要大量实验确证等。本文在前期研究发现亚甲蓝等吩噻嗪类染料具有较好的声动力抗菌活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其他吩噻嗪类染料以及与其母核相似的吩嗪类染料的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够筛选到具有更好声动力抗菌活性的声敏剂以及为声敏剂的筛选和改造提供参考。首先,分别考察了天青A(Azure A,AA)和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两种化合物介导的SACT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上述抗菌方法的敏感性明显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且AA介导的抗菌效果要优于TB;并进一步考察了化合物浓度、超声照射时间、超声温度和化合物加入顺序对于上述方法抗菌效果的影响,其中化合物浓度、超声照射时间和超声温度与抗菌效果成正相关;化合物加入顺序对于抗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两种化合物均具有声敏性。然后,分别考察了碱性藏花红(Safranin T,ST)和酚番红花红(Phenosafranine,PS)介导的SACT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联合超声抗大肠杆菌的效果要强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考察了四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化合物浓度、超声照射时间和超声温度与抗菌效果成正相关;化合物的加入顺序实验则证明了化合物与超声是协同作用,且两种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声敏性。最后,我们采用氧化-萃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四种化合物的声动力抗菌活性机制。结果表明,超声可激活上述化合物产生不同种类的活性氧,其中包含有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并且,发现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及超声照射时间的延长,超声溶液体系中活性氧的产量逐步增多,与化合物浓度及超声照射时间因素对其介导的SACT作用结果相符。综上,四种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声动力抗菌活性,在超声激活下可作为声敏剂使用,且苯环上供电子基的引入可能会导致声动力抗菌活性的减弱;此外,相对于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对本实验考察的四种化合物介导的SACT更敏感。(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丁琦[4](2019)在《基于吩噻嗪为给体的红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蝴蝶型”近平面状的吩噻嗪为给体,苯并噻二唑基团为受体,通过键接不同的基团增加共轭结构,设计合成了基于吩噻嗪为给体的较小扭曲角的红光材料PBTPA、PBTPE和PBDPTH,并系统探究了其光电性能。1.首先对叁个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叁个材料在甲苯溶液中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638 nm、628 nm和633 nm,都为红光发射。它们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增强(AEE)和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经过碾压后红移分别可达35 nm、60 nm和87 nm,是较为稀少的的性能优良的红光压致变色聚集诱导发光(PAIE)材料。材料在化学试剂、热、力的刺激作用下,荧光发射波长呈现周期性恢复,它们又属于多刺激响应型材料。通过DSC、XRD等分析压致荧光变色原因是材料晶态和无定型态之间的聚集态变化。2.从电致发光角度对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电化学测试数据,激发态轨道模拟计算、溶剂化数据模型和蒸镀薄膜的光物理性质等,这叁个分子同时具有基于局域(LE)态的高的辐射跃迁速率和基于电荷转移(CT)态的大的跃迁偶极矩,它们的激发态均为HLCT(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态。以分子PBTPE和PBTPA作为发光层的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外量子效率分别可达1.54%和1.62%,最大亮度分别可达530 cd/m~2和585 cd/m~2,电致发光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658nm和654 nm,并且激子利用率分别高达28.2%和50%,突破了自旋统计规则单线态激子利用率25%的上限。本文利用HLCT机理获得高了激子利用率和一定效率的非掺杂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李珊[5](2019)在《苯并噻吩及吩噻嗪衍生物的结构和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太阳能是真正的清洁能源,并且储量丰富。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长期可持续等优点。目前,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0%以上,所以研究开发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的工作是针对苯并噻吩衍生物(TIB)及吩噻嗪衍生物(P1TZ-1)两种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开展理论研究。首先用氧、氮、磷、硅和硒原子替代了 TIB分子两侧对称位置和P1TZ-1分子受体部分的4个硫原子形成了两组设计分子;其次在P1TZ-1分子的受体部分引入并噻吩、叁噻吩和四噻吩,再用高性能聚合物分子的受体部分直接替换P1TZ-1分子的受体部分,形成了第3组设计分子。利用密度泛函DFT对TIB和P1TZ-1分子及其设计分子的结构和光电转换性能的各项参数进行理论模拟,包括基态几何结构、荧光光谱、电荷转移和重组速率等。结果显示,TIB-P和TIB-Si的能隙均小于TIB分子,吸收光谱红移并且荧光寿命变大;P1TZ-a、P1TZ-c、P1TZ-P 和 P1TZ-Si 较 P1TZ-1 分子相比,HOMO 能级较大,LUMO能级较小,吸收光谱红移,电离能较小,电子亲和势较大。说明TIB-P、TIB-Si、P1TZ-a、P1TZ-c、PITZ-P和PITZ-Si分子较原分子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表明适当的引入多噻吩结构和原子替代,会对TIB和P1TZ-1分子的光电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比对TIB和P1TZ-1及其设计分子的性能参数,可以为实验上合成新的聚合物分子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冯焕[6](2019)在《基于吩噻嗪的次氯酸荧光探针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次氯酸(HClO)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物种以及环境中广泛应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在生命体内的代谢活动以及生活中的消毒灭菌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生物体中,次氯酸主要是在髓过氧化酶(MPO)的催化下,由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反应产生。细胞中适当水平的次氯酸可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且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但次氯酸在细胞中的过表达则也可能引起如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疾病。人们过多接触环境中的次氯酸,则也有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病等病症。鉴于次氯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采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实现次氯酸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以次氯酸在细胞、生物体内以及环境中的水平评估为目的,荧光检测为手段,综合运用分子识别的原理设计合成了两例次氯酸荧光探针。两例荧光探针XZ和LB是以吩噻嗪荧光团为母体,基于ICT的设计原理,分别选用N-乙基-2-甲基喹啉鎓盐和1,3-茚满二酮为电子受体设计合成的。两例探针分别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以及红外光谱等方式对两例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探针XZ和LB均表现出对次氯酸的专一识别能力,且识别效果不受生物体内和环境中其它常见活性氧物种及离子的干扰。两例探针对次氯酸的检测限分别为15.6 nM和2.0μM。探针XZ和LB对次氯酸的识别机理均通过高分辨质谱的滴定实验得以印证。XZ和LB因为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和毒性低等优点,成功应用于活体斑马鱼和裸鼠体内次氯酸的检测。其中探针LB成功监测了小鼠模拟关节炎环境中次氯酸浓度的上升,这表明该探针可能应用于关节炎的发病监测中。而且,探针LB也成功地应用于不同水样中次氯酸浓度的评估。(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5)

赵祥华,王莉敏,马晓,许文娟,陈明[7](2019)在《吩噻嗪功能化的螺-9,9'-氧杂蒽芴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与分子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具有深的HOMO(-6.15 e V)分子轨道和高叁线态能级(T_1,2.82 e V)的新型化合物10-(2-螺-9,9'-氧杂蒽芴基)吩噻嗪(SFXPz)。因其宽的能带结构(E_g,4.22 e V)和深的HOMO能级而有望制备高效蓝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热重分析和差热扫描曲线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_d,259℃)和高的形态稳定性(T_g,206℃)。完全相互分离的HOMO和LUMO轨道有利于阻止分子内能量反转。SFXPz的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30,260,292和310 nm左右;其荧光光谱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311,324 nm左右。此外,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详细表征。(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梁海金,刘晓凤,游歌云,范方方[8](2018)在《以吩噻嗪为核的电子受体材料的分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柔韧质轻、环保、制备简单等优点,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设计高性能非富勒烯类小分子受体材料对于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系列A-π-C-π-A型的受体分子,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其能级、结构参数等进行分析。通过筛选,发现PSYCN具有与经典给体材料PTB7-Th匹配的能级,适宜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结构,因此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高性能受体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4期)

时巧翠,谢伟宏[9](2018)在《介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4种吩噻嗪类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建立介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血液中吩噻嗪类药物的方法。方法采用介质液液萃取技术处理血液样品,乙醚进行洗脱,然后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 4种吩噻嗪类药物的检测限在1.0 ng/mL~3.3 ng/mL之间,线性范围25 ng/mL或50 ng/mL~1000 ng/mL,以空白血液样品为基体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73.8 ng/mL~104.1 ng/mL,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4.7%~10.2%之间。结论 SLE-GC/MS/MS检测法可用于血液中吩噻嗪类药物的检测分析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精密度及重现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谭海军,何敬文,裴海睿,李和平,张淑芬[10](2018)在《吩噻嗪和吩恶嗪给电子体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将两种氮杂蒽单元(吩噻嗪和吩恶嗪)应用到染料分子中,制备了两种简单的染料分子POZ-2与PTZ-2,重点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并将两种染料分子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分析它们光伏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吩恶嗪单元的染料分子POZ-2各方面性能(η=6.6%)皆优于基于吩噻嗪单元的染料分子PTZ-2(η=4.9%)。(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5期)

吩噻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无处不在,逐步应用到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照明等诸多领域。没有发光材料的存在,现代生活难以想象,因此,通过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以获得更好的发光材料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存在一个非常严重地问题,就是聚集促使荧光淬灭(ACQ),它的存在限制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为应对这个问题,在2001年,唐本忠院士发现并定义了聚集诱导发光(AIE)光物理学概念,它的发现给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新方向,并为新式发光材料开发且应用于一系列领域开辟了路径。因此,含AIE的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等领域中成为研究热点。分子设计过程中,分子的特殊结构影响分子的光学性能。基于先前实验组研究成果,发现分子结构为V形时,V形构象会打破π-π堆积,从而抑制发光分子的荧光淬灭,又由形成聚集体而使荧光增强,围绕这个思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含V形结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在这里,设计合成了以硅桥和砜桥为核心的含恶二唑-吩噻嗪V形有机发光分子,即PTZ-OXD-Si和PTZ-OXD-SO,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合成和表征了目标化合物PTZ-OXD-Si,其中吩噻嗪既用作强的发光基团而且还作为供电子体,恶二唑作为强的受电子体。测试了其光物理性能、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并进行了量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硅桥中硅原子具有V形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打破π-π堆积,进而破坏聚集诱导淬灭。正如期望的,随着增加溶剂的极性,能够观察到电子逐步由局部激发态到分子内电荷态转移。目标化合物PTZ-OXD-Si在溶液中表现出可调的发光能力,是一个通用的发光体,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由量化计算和电化学测试,发现砜不仅拥有V形结构,而且它的HOMO-LUMO能级与硅几乎相近,以此,设计并合成了以砜桥为核心的目标化合物PTZ-OXD-SO。依据目标化合物PTZ-OXD-Si的测试方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PTZ-OXD-SO,测试结果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PTZ-OXD-Si有相似的性能,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光体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吩噻嗪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传娥.基于吩噻嗪衍生物的缩硫醛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徐凯.含恶二唑-吩噻嗪V形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3].李倩玉.四种吩噻嗪及吩嗪类化合物介导的声动力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丁琦.基于吩噻嗪为给体的红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李珊.苯并噻吩及吩噻嗪衍生物的结构和光电性能[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冯焕.基于吩噻嗪的次氯酸荧光探针及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19

[7].赵祥华,王莉敏,马晓,许文娟,陈明.吩噻嗪功能化的螺-9,9'-氧杂蒽芴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与分子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英文)[J].发光学报.2019

[8].梁海金,刘晓凤,游歌云,范方方.以吩噻嗪为核的电子受体材料的分子设计[J].山东化工.2018

[9].时巧翠,谢伟宏.介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4种吩噻嗪类药物[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

[10].谭海军,何敬文,裴海睿,李和平,张淑芬.吩噻嗪和吩恶嗪给电子体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性能对比分析[J].材料导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和P-F-FO-F-P的基态分子结构优...在不同延迟时间(7~133ps和160...和PFN的材料结构式染料的优化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叁个染料的优化构象以及分子轨道能级...基态P-FO-P和P-F-FO-F-P中的HOMO和LU...

标签:;  ;  ;  ;  ;  ;  ;  

吩噻嗪论文_王传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