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家兵(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心卫生院江苏仪征211412)
【摘要】目的提高外科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30例混合痔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混合痔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近期治愈率为100.0%。远期复发率为3.3%。术后肛门疼痛占30.0%,肛门轻度水肿占6.7%,排尿困难占10.0%。术后无肛管狭窄、直肠黏膜外翻、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手术彻底,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混合痔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混合痔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3~69岁,平均52.5岁;病程2年以内5例,2~5年14例,5~10年8例,10年以上3例。
2治疗方法
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法,术前4h清洁灌肠,3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扩肛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至3指,显露痔核,观察痔核形态、大小、脱垂程度、数目及分布情况,尽可能将内痔复位。
2.1外痔部分切口及组织分离混合痔外痔部分的组织分离,目的是完善地处理痔核、减轻术后有关并发症,有利于创面的修复愈合、保持良好的肛门功能,故其切口要求:①切口形状应以放射状V形切口为宜,其顶端应超出痔核下缘1.0~1.5cm,在切至肛门白线处呈与肛管平行或稍内收之切口,至齿线上0.2cm处;②切口宽度应视痔核的病理属性而定,即静脉曲张性及结缔组织性而异,静脉曲张性其宽度应以减张后组织平复,引流通畅为度而避免过宽,结缔组织性外痔其宽度为痔核宽度的2/3为宜;③外痔切口的深度,提起V形切开而游离之皮瓣,在皮下浅筋膜处切断皱皮肌,向肛内分离,显露曲张的静脉团,通过减张,使痔静脉团塌陷至充盈消失,不暴露内外括约肌下缘,以免术后疼痛及引流不畅,愈合时间延长。通过以上切开及锐性分离,结合潜形减张,可将游离之外痔与内痔结扎切除。
2.2内痔部分的结扎内痔部分的结扎治疗,应以痔残体坏死脱落,创面愈合后肛管组织平滑、痔组织无残留为度。设计结扎范围时,应了解痔组织的病理属性。可将内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型、肿张充盈型(含静脉性和动脉性)和粘膜松弛型。结缔组织型内痔应在其基底部结扎;肿胀充盈型应以麻醉静态下的痔组织范围为基准,而不应以血管钳挟抢救无效痔组织肿胀充盈后的痔核为结扎范围;粘膜松弛型之痔核,结扎范围在肛管从轴方向向直肠内适当延长,以便有一较长之纵形瘢痕支持固定直肠粘膜组织,减轻坠胀不适感,提高远期疗效。
手术结束前检查肛管,要求可容纳二横指,同时将肛管黏膜、齿线和肛管皮肤尽量向上推挤复位。肛内放置消毒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型纱布加压包扎。术后给予半流质2d,后改普食;控制排便48~72h,排便前一天晚上口服润肠片,排便清晨给予开塞露导便;排便后用PP粉1∶5000坐浴,消毒创面后置放碘伏纱条引流,直至创口愈合。
3结果
3.1近期疗效本组30例全部治愈,疗程4~10d,平均住院5d。术后2例有轻度水肿患者予以马应龙痔疮膏外敷后缓解,9例有轻度疼痛患者予以止痛片口服后缓解,3例排尿困难患者予以小腹热敷后2例缓解,1例患者原有轻度前列腺增生予临时导尿后缓解。
3.2远期疗效术后随防3个月~2年,仅1例出现便血症状,该患者有长期便秘史,为术后复发,其余患者均无肛管狭窄、直肠黏膜外翻、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4讨论
混合痔,也称里外痔。混合痔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称为混合痔。混合痔是基层外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因为相关知识匮乏及惧怕手术等原因一般病程较长。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经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卫生院为普通患者服务。但外剥内扎术在国内外仍有一定比例的肛管狭窄、继发性大出血、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的报道。我院外科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按病理分型设计外痔部分切口和内痔部分的结扎,有效的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及复发等明显低于报道,患者住院时间短,医药费用低,远期疗效满意,易于接受。从以上临床观察可以得出,本手术方法简单、价廉、有效,值得在基层临床特别是农村卫生院推广。
参考文献
[2]张东铭,杨新庆.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12.
[1]傅传刚.痔手术治疗的术式演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68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