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成本与收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收益,成本,农村,市民,澳门,精算。
个人成本与收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炎[1](2019)在《公共活动中志愿者个人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认识志愿者,并明确志愿活动的动机和决策过程,是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关键。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决策过程是其对参与志愿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均衡比较的过程,志愿者决策的前提条件是个人服务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10期)
王艳,胡弼成[2](2018)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以澳门特区私立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澳门地区私立高校为例,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个人总成本、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差额、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叁个方面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个人总成本为15万元左右;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总差额约为20万元;澳门攻读硕士研究生教育两年的个人内部收益率为19.8%。针对此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除了关注经济价值之外,还应注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等其他方面。(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陈佳[3](2017)在《基于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分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和地域转移的异步性问题非常突出。但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实现身份上的市民化,而且也要实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工一项重要财产性权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包括社会公共成本和个人成本,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巨大显然个人无法承担,构建多元化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非常必要。因此,通过测算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水平,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比例,对减轻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根据地租理论、产权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等基础理论,分析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着:农民工土地流转权利意识弱、政府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健全、户籍制度阻碍、就业和技能培训参与意识缺失和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其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期限、土地流转途径、土地流转用途和土地流转原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再次根据调查问卷和统计年鉴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为每亩维持在920元和1180元之间,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土地流转收益为每年4234.32元。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76355.94元。最后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计算河南省各市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从人均土地流转收益角度来看,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为2.40%。从不同市民化成本角度来看,当前河南省土地流转收益仅能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对住房成本的分担比例较低。从不同土地流转方式角度来看,其他和入股方式的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较高,分别为2.77%,2.64%。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收益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快土地产权和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职业和技能培训和构建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刁云云[4](2016)在《农村籍女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全国高等院校中有近50%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女生的数量并不在少数,虽然城镇居民更倾向于让孩子接受大学教育,但是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农村家庭对此产生怀疑。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学费过高,很多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根本负担不起高等教育费用,同时城乡贫富差距所带来的机会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农村居民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在我国偏远的贫困农村地区,对女孩的性别歧视、“女孩读书无用论”等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在种种因素下,我国广大农村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相对较少。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实地调查估算农村籍女大学生的个人教育成本以及个人收益情况,并运用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个人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对当前我国农村女孩受教育率较低的现状给予分析与建议。本文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非免费师范生(女生)600个样本进行调查得出样本数据,这些数据是本文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由数据算出农村籍女大学生平均个人教育总成本贴现值为131637.91元,农村籍女大学生个人终身预期收益贴现值为2567005.70元,个人净收益贴现为2435367.79元。通过净现值指数法测得NPV的值为2435367.79,远大于零,通过现值指数法测得PI的值为19.50,远大于1。这两种方法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农村籍女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是可观的,这种投资行为是比较有价值的的选择。而且有较高投资价值和可观收益的高等教育投资应该引起农村家庭的重视,应该积极让女孩接受高等教育,认识到女孩接受高等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籍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和回报率,虽然教育投资的周期较长,但是最后的回报是可观的,这种投资行为是可行的,有价值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隐形收益对于受教育者今后的人生影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家庭、学校、国家还是社会都应给予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籍女孩高等教育受教育率。(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谭鹏[5](2014)在《往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越来越多的往届本科毕业生选择投资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的成本与收益,有可以量化的经济方面的,也有不能量化的非经济方面的。但从中不难看出其读研成本是昂贵的,而收益却是未知的,投资与收益之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正确对待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成本与收益有助于加强对读研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适时地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4年10期)
李桂荣,谷晓霞[6](2012)在《农村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的田野调查,匡算出该乡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推进以来进入大学本科的求学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状况,进一步推算出被调查者高等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研究数据表明,尽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提升,农村籍学生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在逐渐下降,并且投资回收期从10年延长到了14年,但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高等教育投资收益仍十分明显;本科学历劳动者相对于高中学历劳动者,无论是年收入还是终身收入,其增量都非常显着。接受高等教育除经济收益外,还有多方面的非经济收益,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显示出接受高等教育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7期)
王琳娜[7](2012)在《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与收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投资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了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了,同时研究方法也趋于成熟,但是很少有学者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进行研究,近几年来,知识分子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于许多教育是其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途径的农村学生来说,更成了一个代表前途光明的信号灯。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比如大学学费过高,大学生就业困难,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以及又由此派生出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等等困扰着我国很多国民。基于此,笔者觉得,对农村籍大学生高等教育个人成本与收益从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是很重要的。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测量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以及个人收益,运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这两种方法对个人成本和收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且有代表性的抓取就业案例,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给予指导和建议。本文通过对楚雄师范学院300个样本进行调查,算出农村籍大学生个人直接成本均值为7856.36元/年。按照不同的收入增长率与贴现率计算,农村籍大学生大学期间包括教育个人机会成本在内的教育个人成本为75235.89元至80563.45元,2005年农村籍大学生的平均年收入为31814.4元,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统计出了有效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本文进行综合分析的数量基础。通过多种成本收益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农村籍大学生选择高等教育是很理智的投资行为。通过对五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大学生就业个案研究给出农村大学生一些有帮助的就业建议,例如不一定要选择大中城市进行就业,小城市以及县城乡村中的特岗,事业单位公务员都是不错的选择。本文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籍大学生选择高等教育得到比较高的收益率以及通过个案研究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应该得到广大农村家庭,学生个人,学校和政府的关注。应该引起农村家庭重视的是,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会得到显性的物质回报还会对受教育者本身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改善,从而改变他们的一生,并且这种好的影响会间接带给广大农村家庭,从而改善家庭的整体状况。给农村籍大学生的启示是,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助学贷款制度以及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自己上学的费用,在学校多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就业在小城市,县城等一些乡镇的特岗,事业单位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对国家而言,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就业机会的平等是需要更多政策出台支持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谷晓霞[8](201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农村生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主体,而高额的学费、就业难度的增加以及教育投资风险的加大使得农村家庭中出现了“教育返贫”、“读书无用论”等现象的背景,笔者试图从学理层面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研究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状况,回应社会焦点,并为农村生源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提供理性参考。本文以1999年到2011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生源为研究对象,以个人成本理论、个人收益理论、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为理论依据,以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拓展性地分析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提出了基于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收益的投资决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文框架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理论、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理论、高等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理论。第叁部分是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收益的实证研究,完成了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和个人收益的数据统计,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和个人收益的测度和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测度。第四部分是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的拓展思考,针对“读书无用论”、“农村生源高等教育消费弱势地位”以及“教育非理性消费”作出了拓展性思考。第五部分是基于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收益的投资决策建议,根据第叁部分得出的测评结果,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对农村生源个人投资高等教育的建议:正确认识并防范教育投资风险,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决策能力,妥善运用贷款等金融投资手段;对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投资及管理的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引导大众树立高等教育的理性消费观,完善支撑教育投资决策的信息平台,加强教育监管并努力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2-03-01)
孙捷[9](2011)在《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的部分积累制模式,制度自身具有激励机制。笔者基于成本收益的角度利用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分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策略,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个人会积极的遵从制度,当成本大于收益时个人会逃避参加养老保险。(本文来源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波[10](2011)在《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费用逐年攀升、大学的逐年扩招以及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个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付出成本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收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对缓慢、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发生变化以及个人盲目追求教育过度投资、择业观不理性是造成个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收益下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17期)
个人成本与收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澳门地区私立高校为例,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个人总成本、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差额、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叁个方面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个人总成本为15万元左右;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总差额约为20万元;澳门攻读硕士研究生教育两年的个人内部收益率为19.8%。针对此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除了关注经济价值之外,还应注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等其他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成本与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1].陈炎.公共活动中志愿者个人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2].王艳,胡弼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以澳门特区私立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8
[3].陈佳.基于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分担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刁云云.农村籍女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收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6
[5].谭鹏.往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
[6].李桂荣,谷晓霞.农村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2
[7].王琳娜.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与收益研究[D].云南大学.2012
[8].谷晓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研究[D].河南大学.2012
[9].孙捷.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杨波.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J].人民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