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叶甲科论文_朱玉香,陈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伪叶甲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鞘翅,分类学,形态学,亚科,新亚,论文。

伪叶甲科论文文献综述

朱玉香,陈斌[1](2004)在《中国刻胸伪叶甲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new species, Aulonogria macroa, sp. nov. belonging to Lagriidae is described from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朱玉香[2](2003)在《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一文中研究指出伪叶甲亚科Lagriinae是鞘翅目Coleoptera伪叶甲科Lagriidae的两个亚科之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较丰富。本文比较研究了伪叶甲亚科触角、雄性外生殖器和雌性外生殖器的形态变异,雌性外生殖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它们在分类上的意义。并基于陈斌(1995-2003)多年对该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工作,对伪叶甲亚科的分类学和生物学作了部分补充研究。 一.分类学研究 论文共记述伪叶甲亚科8属、46种(有3种仅见资料),其中包括4新种(大刻胸伪叶甲Aulonogria macroa sp. nov.;异色刻胸伪叶甲Aulonogria discolor sp. nov.;中华新伪叶甲Neogria sinensis sp. nov.;梵净畸角伪叶甲Cerogria (Aeschrocera)fanjingensis sp. nov.),1新记录属(新伪叶甲属Neogria),2新记录种(两斑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montana, Merkl和印度沟伪叶甲Bothynogria meghalayana, Merkl)。首次描述了结胸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nodocollis Chen和刃脊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odes)klapperichi Borchmann的雌性,同时描述的还有一未定名种Heterogria(Wallardilagria) sp.。根据触角形态研究,笔者将细眼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ommalata Chen归入同一属的另一亚属,刃脊角伪叶甲亚属Cerogriodes;将黄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flavicornis Borchmann从角伪叶甲亚属移至同一属的畸角伪叶甲亚属Cerogria(Aeschrocera)flavicornis Borchmann;依据触角和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将结翅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nigrosparsa(Pic)从角伪叶甲属Cerogria Borchmann移至伪叶甲属Lagria Fabricius。对各阶元的中文名称,陈斌已拟订的,本文尽量沿用,对于无现成中文名称的,则根据形态特征、分布及拉丁学名译意拟订;还拟订了雌雄性外生殖器的部分名称。文中还附所记述的伪叶甲亚科属、种检索表、触角形态特征种检索表和雌性产卵器属、种检索表;整体图4幅,雌雄性触角特征图79幅,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49幅,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55幅,前胸背板、鞘翅、端腹片及卵特征图33幅。 二.触角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观察了43种伪叶甲亚科雌雄性触角形态(34种,33种,和24种)。研究表明:伪叶甲亚科雄性触角形态特征稳定,差异显着,在属、亚属、种分类鉴 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定中有明显的实践意义,雌性触角形态特征相对雄性差异较小,也具一定的属种鉴定参考价值。 1.伪叶甲亚科各属雄性触角中部节常出现各种变形特征和一些较细微的特征,在属内较为稳定,在属、亚属、种的鉴别帧有重要意义/习沟伪叶甲属BOthgnogFjaBorchmann雄性触角第9* 节均具线状的光裸是其较稳定的属征。O)辛伪叶甲属IeI7ocera Borchmann 己知种雄性触角第 7-10节具彩色的亮斑;(3)新伪叶甲属Nea Borchmann触角第 5习 节膨大/4)在本研究的各属中,角伪叶甲属 hal.Borchmann在亚属间、种间触角特征的差异和变化最大、最为丰富。 2.*)伪叶甲亚科雄性触角的共同特征是端节延长,在本研究的8属中各属间触角端节延长的程度及其是否稳定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分属时有一定实用价值。C一些属雄性触角端节的变形和细微特征在属内极为稳定,在属间差异极大。 3.角伪叶甲属agta Borchlnann雄性触角第 1节至少长于第3节也是其一个较稳定的属征,可与伪叶甲属Laer1A Fabricius雄性区别;在角伪叶甲属0勿昭灯a Borchmann中角伪叶甲亚属一a Borchmann雌性触角第1节长于第a节或至少与第3节等长是较稳定的特征,可与伪叶甲属t雌性区别。 4.辛伪叶甲属 Ienocera Borchcann雌性较特殊,其雌性触角具雄性触角的特征,如第9、10节强烈变宽,端节最宽,腹面稍凹陷。 5.刻胸伪叶甲属Aulonmp Borchmann属征中的触角端节特征应补充为:端节不甚延长,稍长于其端前节或长于其前2节之和。 6.触角形态是外部形态特征中极为稳定的特征之一,触角形态相似的类群其雌雄性生殖器形态也相似,如角伪叶甲属om肚由Borchmann,也许触角形态特征能在外部形态上体现种间的亲缘关系。 叁.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研究 系统解剖了伪叶甲亚科7属22种雄性外生殖器,笔者认为:伪叶甲亚科雄性外生殖器种间差异明显,在部分属的鉴定中是可靠依据。如阳基基部形状、阳基基片是否具开口、阳基基片侧缘、阳基侧突与阳基基片端部宽度之比、阳基侧突形状及是否具腹片等特征在种间差异显着;阳基基部形状、阳基侧突与阳基基片端部宽度之比、阳基基片是否具开口、阳基侧突是否具腹片特征在部分属的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雌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研究 观察了9属27种雌性外生殖器;发现伪叶甲亚科产卵器较宽短,雌性外生殖器 Z 西南农业大学2003届硕士论文在属间变化较规律,其差异稳定性高于雄性外生殖器。本文分析讨论了雌性产卵器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在伪叶甲亚科分类中的意义,如肛侧板是否分片、肛?(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陈斌[3](1997)在《中国伪叶甲科二新属二新种(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伪叶甲科Lagriidae是鞘翅目的一个小科,全世界已知约2450种。过去有17位外国学者零星地记述了我国该科昆虫22属和124种6变种。1991年以来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科的分类、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结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本文报道莫伪叶甲属Merklia力和粗伪叶甲属Pachystira二个新属,及两斑莫伪叶甲Merkliabimaculata和凹翅粗伪叶甲Pachystiraimpressipennis二个新种。(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1997年04期)

陈斌,杨星科[4](1997)在《中国管伪叶甲属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把管伪叶甲属DonaciolagriaPic从伪叶甲亚科Lagriinae移至突伪叶甲亚科Statirinae,首次记载了该属的雌虫,重新描述了该属及腿管伪叶甲D.femoralis(Borchmann),描述了金绿管伪叶甲D.viridimetallica和黄胫管伪叶甲D.flavitibialis两新种,列出了中国种类检索表,绘制了22个原始图。(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1997年02期)

陈斌,杨星科[5](1997)在《中国宽膜伪叶甲属叁新种记述及中国种类检索表(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宽膜伪叶甲属ArthromacraKirby3个新种;红背宽膜伪叶甲A.rubidorsalis、刻胸宽膜伪叶甲A.entypodera和西藏宽膜伪叶甲A.tibetana;对丽宽膜伪叶甲Adecora进行了重新描述;编制了中国已知的10个种的分种检索表;绘制了14幅原始图。(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1997年01期)

周红章[6](1996)在《欧洲伪叶甲Lagria hirta L.种群季节变化和幼虫生长发育(鞘翅目:伪叶甲科)(英)》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伪叶甲Lagria hirta L.野外种群季节变化特点鲜明:成虫仅发生于6月底至8月初,幼虫除6月份外全年可见。基于野外观察和测量幼虫头宽,发现这种甲虫的生殖季节很短,在6至8月份;卵孵化后幼虫生长发育,在越冬前可达第3、4或5龄(个别达6龄);幼虫越冬后,经过总共8—10龄,于6月份化蛹。冬季幼虫发育减慢但不完全停滞(非参数型中数检验,P<0.01)。这项研究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即认为该甲虫的幼虫发育只有4或5龄,同时也对这种甲虫的生命周期研究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1996年04期)

陈斌,周尧[7](1996)在《角伪叶甲属一新亚属及两新种记述(鞘翅目:伪叶甲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采自于四川西部的角伪叶甲属CerogriaBorchmann1909一新亚属及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畸角伪叶甲亚属Aeschrocera,新亚属该亚属的触角(图2~5)基节强烈地呈球状膨大,除第7和9节强烈呈锯齿状膨大外,第4~6节也明显呈锯齿状膨大,第8和10节中部呈尖锐的角状突出,端节也向一侧扩宽;阳基侧突强烈地叶状扩宽。这些特征易与其它亚属区别。模式种;褐胸畸角伪叶甲Cerogria(Aeschrocera)brunneocolis,sp.nov.1.褐胸畸角伪叶甲Cerogria(Aeschrocera)brunneocolis,新种(图1~5)该种触角端节腹面常形,端节直;前胸背板褐色;额侧突基瘤间的分界沟不清楚。正模,西康日地,1939—Ⅸ—1。副模1,1♀,同正模;3,3♀♀,西康康定,1939—Ⅷ—9(3),1939—Ⅷ—18(1♀),1939—Ⅷ—28(1♀),1931—Ⅷ—28(1♀);1,西康丹巴,1939—Ⅹ—3;1,西康榆林宫,1939—Ⅸ—7;1,西康瓦斯井,1939—Ⅸ—2;1♀,西康旋牛,1939—Ⅹ—6,周尧采。2.钩畸角?(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陈斌,袁锋[8](1996)在《突伪叶甲亚科一新属两新种(鞘翅目:伪叶甲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采自陕西省太白山的伪叶甲科突伪叶甲亚科一新属及两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伪叶甲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伪叶甲亚科Lagriinae是鞘翅目Coleoptera伪叶甲科Lagriidae的两个亚科之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较丰富。本文比较研究了伪叶甲亚科触角、雄性外生殖器和雌性外生殖器的形态变异,雌性外生殖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它们在分类上的意义。并基于陈斌(1995-2003)多年对该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工作,对伪叶甲亚科的分类学和生物学作了部分补充研究。 一.分类学研究 论文共记述伪叶甲亚科8属、46种(有3种仅见资料),其中包括4新种(大刻胸伪叶甲Aulonogria macroa sp. nov.;异色刻胸伪叶甲Aulonogria discolor sp. nov.;中华新伪叶甲Neogria sinensis sp. nov.;梵净畸角伪叶甲Cerogria (Aeschrocera)fanjingensis sp. nov.),1新记录属(新伪叶甲属Neogria),2新记录种(两斑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montana, Merkl和印度沟伪叶甲Bothynogria meghalayana, Merkl)。首次描述了结胸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nodocollis Chen和刃脊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odes)klapperichi Borchmann的雌性,同时描述的还有一未定名种Heterogria(Wallardilagria) sp.。根据触角形态研究,笔者将细眼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ommalata Chen归入同一属的另一亚属,刃脊角伪叶甲亚属Cerogriodes;将黄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flavicornis Borchmann从角伪叶甲亚属移至同一属的畸角伪叶甲亚属Cerogria(Aeschrocera)flavicornis Borchmann;依据触角和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将结翅角伪叶甲Cerogria(Cerogria)nigrosparsa(Pic)从角伪叶甲属Cerogria Borchmann移至伪叶甲属Lagria Fabricius。对各阶元的中文名称,陈斌已拟订的,本文尽量沿用,对于无现成中文名称的,则根据形态特征、分布及拉丁学名译意拟订;还拟订了雌雄性外生殖器的部分名称。文中还附所记述的伪叶甲亚科属、种检索表、触角形态特征种检索表和雌性产卵器属、种检索表;整体图4幅,雌雄性触角特征图79幅,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49幅,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55幅,前胸背板、鞘翅、端腹片及卵特征图33幅。 二.触角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观察了43种伪叶甲亚科雌雄性触角形态(34种,33种,和24种)。研究表明:伪叶甲亚科雄性触角形态特征稳定,差异显着,在属、亚属、种分类鉴 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定中有明显的实践意义,雌性触角形态特征相对雄性差异较小,也具一定的属种鉴定参考价值。 1.伪叶甲亚科各属雄性触角中部节常出现各种变形特征和一些较细微的特征,在属内较为稳定,在属、亚属、种的鉴别帧有重要意义/习沟伪叶甲属BOthgnogFjaBorchmann雄性触角第9* 节均具线状的光裸是其较稳定的属征。O)辛伪叶甲属IeI7ocera Borchmann 己知种雄性触角第 7-10节具彩色的亮斑;(3)新伪叶甲属Nea Borchmann触角第 5习 节膨大/4)在本研究的各属中,角伪叶甲属 hal.Borchmann在亚属间、种间触角特征的差异和变化最大、最为丰富。 2.*)伪叶甲亚科雄性触角的共同特征是端节延长,在本研究的8属中各属间触角端节延长的程度及其是否稳定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分属时有一定实用价值。C一些属雄性触角端节的变形和细微特征在属内极为稳定,在属间差异极大。 3.角伪叶甲属agta Borchlnann雄性触角第 1节至少长于第3节也是其一个较稳定的属征,可与伪叶甲属Laer1A Fabricius雄性区别;在角伪叶甲属0勿昭灯a Borchmann中角伪叶甲亚属一a Borchmann雌性触角第1节长于第a节或至少与第3节等长是较稳定的特征,可与伪叶甲属t雌性区别。 4.辛伪叶甲属 Ienocera Borchcann雌性较特殊,其雌性触角具雄性触角的特征,如第9、10节强烈变宽,端节最宽,腹面稍凹陷。 5.刻胸伪叶甲属Aulonmp Borchmann属征中的触角端节特征应补充为:端节不甚延长,稍长于其端前节或长于其前2节之和。 6.触角形态是外部形态特征中极为稳定的特征之一,触角形态相似的类群其雌雄性生殖器形态也相似,如角伪叶甲属om肚由Borchmann,也许触角形态特征能在外部形态上体现种间的亲缘关系。 叁.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研究 系统解剖了伪叶甲亚科7属22种雄性外生殖器,笔者认为:伪叶甲亚科雄性外生殖器种间差异明显,在部分属的鉴定中是可靠依据。如阳基基部形状、阳基基片是否具开口、阳基基片侧缘、阳基侧突与阳基基片端部宽度之比、阳基侧突形状及是否具腹片等特征在种间差异显着;阳基基部形状、阳基侧突与阳基基片端部宽度之比、阳基基片是否具开口、阳基侧突是否具腹片特征在部分属的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雌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研究 观察了9属27种雌性外生殖器;发现伪叶甲亚科产卵器较宽短,雌性外生殖器 Z 西南农业大学2003届硕士论文在属间变化较规律,其差异稳定性高于雄性外生殖器。本文分析讨论了雌性产卵器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在伪叶甲亚科分类中的意义,如肛侧板是否分片、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伪叶甲科论文参考文献

[1].朱玉香,陈斌.中国刻胸伪叶甲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04

[2].朱玉香.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D].西南农业大学.2003

[3].陈斌.中国伪叶甲科二新属二新种(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J].EntomologiaSinica.1997

[4].陈斌,杨星科.中国管伪叶甲属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J].EntomologiaSinica.1997

[5].陈斌,杨星科.中国宽膜伪叶甲属叁新种记述及中国种类检索表(鞘翅目:伪叶甲科)(英文)[J].EntomologiaSinica.1997

[6].周红章.欧洲伪叶甲LagriahirtaL.种群季节变化和幼虫生长发育(鞘翅目:伪叶甲科)(英)[J].EntomologiaSinica.1996

[7].陈斌,周尧.角伪叶甲属一新亚属及两新种记述(鞘翅目:伪叶甲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6

[8].陈斌,袁锋.突伪叶甲亚科一新属两新种(鞘翅目:伪叶甲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1 宁夏贺兰山拟步甲科昆虫种类组成驱动芯片的驱动延时@100%载,90v输...乌鲁木齐燕尔窝主要昆虫种类平均丰度...鞘翅目成虫群落个体数量和科数量Fig3...

标签:;  ;  ;  ;  ;  ;  ;  

伪叶甲科论文_朱玉香,陈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