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背景下,群众对于建筑物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更需要保证扎实性和专业性。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技术起到了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对深基坑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基于目前社会对建筑提升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将在管理者角度上对深基坑施工安全性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希望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实现对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施工;技术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在建筑行业中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受到我国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我国深基坑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如果不能及时将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必然会对后续工程建设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当前施工中的问题展开详细研究,希望对施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作用。
一、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特征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主要包含了土方开挖和设计施工维护两个方面。其中土方开挖的组织施工合理性往往会对维护体系的构建产生直接影响[1]。换言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特点为:在相邻的场地进行施工,基础浇筑混凝土打桩挖土和降水等施工程序,经常会产生相互影响或是相互束缚的作用,造成协调工作难度大大提升。此外,深基坑施工场地相对狭窄,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因此如果出现降雨,必然会对深基坑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经实践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发展了十余种支护形式,深基坑支护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建筑工程逐渐向着高层化发展,深基坑则随着深度变化出现变化。在一些软弱土层中,深基坑的开挖很容易出现沉降或位移情况,不利于市政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周围建筑物也将产生一定威胁作用。并且开挖深坑的面积较大,宽度和长度都达到了数百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支撑系统的难度[2]。
二、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9540平方米,总施工面积为60700平方米,地上也一共23层,地下2层,深基坑开挖深度8米,基坑边线和周围建筑距离为7.5米,相距最远为15米,在这一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等级为一级。此工程在开展中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两侧分别面对工地和公路,所以为了提升施工安全性,强化对该场地的基坑支护十分必要。
三、建筑深基坑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建筑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组织,在工程正式开展前进入到施工场地中进行工程考察,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通过专业人员对工程信息的准确分析,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综合性优势得到显著提升。在施工场地中,如果具备较为宽敞的场地,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放坡处理,借助可行性支护手段,提升工程建设的有效性[3]。反之,如果施工场地和群众生活区域距离较近,则要对方案进行调整,选择桩锚支护方式进行深基坑施工。
四、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一)制定锚索与土钉的设计参数
在开展深基坑支护工程过程中,会利用到众多施工材料,这些材料的要确保性能参数和施工标准的一致性,笔者认为这一工程中土钉参数应该选用φ25mm型号,孔径为φ110mm,倾角为15°;超前钢管则需要选择型号为φ89×2.7mm,成孔大小为φ110mm的管材。
锚索应该选择2×7φ5mm的钢绞线,成孔控制要选择φ130mm左右,倾角为25°的材料[4]。
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施工人员不允许将杂物或是任何材料放在和深基坑边线周围一米的位置上。
(二)深基坑工程流程
其一,基坑超前钢管施工。超前支护工程在开战前,需要对工程中所采用的锚杆和土钉位置进行明确,由于工程对钢管强度要求较高,所以在明确位置后,超前支护也将发挥更为显著的工程优势。此外,在对支护工程进行配浆环节中,应该工程实际情况选用32.5R的水泥材料,在对工程设计原则和理念分析基础上,对支护工程的水灰比进行确定。支护工程完成浆液配比后,工程施工人员也还需要对支护工程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提升管道自身清洁型[5]。同时,在对管道进行注浆过程中,应该保证由下到上的灌注方式,通过此种方式明确控制灌注压力,避免出现压力过大或过小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工程施工人员在支护工程开始前,还应该加强对中心线放样问题的关注,防止钢管桩和搅拌桩出现偏离问题。
其次,搅拌桩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全面分析后,本文案例最终选择的施工方式为双排搅拌桩方式。双排搅拌桩是当前支护工程中对水泥搅拌桩和深层搅拌桩进行融合的全新施工方式。由于双排搅拌桩可以充分满足工程搭接要求,因此在目前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提升,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主要搭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一双排搅拌桩互相搭接示意图
再次,土方开挖和支护工程的边坡修整。在搅拌桩工程完工一周以上,根据工程情况基本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在开挖工作进行中,对支护工程进行喷锚支护。在工程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针对工程情况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比如在对开挖方式选择环节中,可以采用分层开挖手段,确保锚杆间距和挖掘深度要保证一致性。完成工程开挖要求后,还要有专业工作人员对注浆体强度进行检测,只有测量的强度超过百分之七十后,就可以对下一土层进行有效开挖[6]。
最后,锚索和土钉施工。根据支护施工的标高和间距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对位置的明确,及时进行标记,这也可以为后续工程提供有效便利性作用。此外孔距和土钉的偏差要控制在5厘米范围内,保证孔深度比设计方案大,倾角等施工条件可以达成施工标准要求。
五、支护施工监测和应急预案处理对策
(一)支护工程应对策略
其一,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支护结构变化情况的有效研究;其二,根据支护结构对周围建筑物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工程在建设和完工后不会出现沉降问题;其三,要加强对地下水位情况的掌握,确保水位变化不会对工程沉降造成影响;其四,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进行最少一次工程监测,在完成开挖要求后,每隔五天就需要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将获取的监测结果作为工作的主要依据,合理调整和完善监测间隔的时间。其五,在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观测点,确保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和准确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沉降问题的全面监控[7]。
(二)有效进行应急预案处理方式的规划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在工程中加强对应急预案机构的建设,在专业人士要求下,对于项目工程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观测,从而提出针对性应对方案和问题处理对策。由于深基坑工程很容易出现渗水问题,加强对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施工现场,如果基坑出现渗水问题,工作人员就要及时对渗水部位进行回填土补充,从而对渗水位置进行填补,只有渗水问题得到有效处理,才能继续进行后续项目的开展。
此外,在实际施工中还要确保场地的平整性,如果场地中出现大量淤泥或是杂草,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在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及时进行记录和检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质量判断,避免在工程中出现水泥质量不合格对工程整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的重视程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将对整个工程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更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关注,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对工作方案进行制定,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这项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要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过程中,为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帮助,最终为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叶永洁,严熙.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14(12):110-111.
[2]尹茂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8,26(24):72-73.
[3]周志勇.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9(50):35-36.
[4]李佳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析[J].建筑安全,2018,33(12):24-26.
[5]张玉.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18,62(11):178.
[6]黄峰平.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51(11):259.
[7]屈鹏.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J].住宅与房地产,2018,43(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