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辉:粉丝现象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

陈东辉:粉丝现象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

摘 要:利用文献分析工具Cite Space对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中有关“粉丝”和“Fans”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可视化结果发现,粉丝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国外关于大众文化的研究中衍生而来,国外研究较国内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但国内研究发展趋势与国外同步,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于粉丝经济和社交媒体。

关键词:Cite Space;粉丝现象;粉丝经济;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可用于探索及监测某个研究领域的历史变化及发展趋势,最早在美国被提出,其后陈超美开发了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在国内各个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语言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1—2016)研究动态分析 …………………………………………… 苏 红(1.33)

为保证原始文献数据全面、准确及有效,本文采用的国内研究文献数据均来源于CSSCI,以“粉丝”为关键词对文献主题及关键词进行筛选,共获得165条文献数据;国外研究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以“Fans”为关键词对主题进行检索,并选择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共获得2508条文献数据。文献数据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及引用文献等信息。对所得文献数据进行初步的年度分布统计(见图1)和学科分类统计(见表1)。

图1 粉丝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

粉丝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来看,国外研究从20世纪就已开始;国内从2005年左右开始关注粉丝现象,主要是选秀节目的兴起对社会文化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粉丝”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国内外近年来研究成果变化趋于一致。

表1 粉丝现象研究文献的主要学科分布

国内学科文献比例/%国外学科文献比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34.87Business Economics18.03新闻学与传播学13.16Social Sciences14.16艺术学9.87Communication9.97文化学7.89Sociology7.53管理学6.58Psychology6.60经济学6.58Sport Sciences5.81

从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以及社会学领域,研究课题主要包括粉丝经济、社交媒体以及体育活动粉丝行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传播等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关注粉丝行为影响因素、互动关系以及传播和扩散机制等,经济与管理学领域关于粉丝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粉丝经济,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5)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知识传授,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计划学时设置为54学时(其中6学时为实验),简单以教师授课效果来评价极为不公平。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讲授过于死板,课堂教授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可视化分析

2.1 研究主体分析

分析作者共被引, 能够对一个学科或者领域内的核心学者群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强度和互引关系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共现学者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构建该学科或领域的知识结构及研究热点。

2.3.1 推荐对于消化道出血风险高危的患者DAPT治疗联用PPI(Ⅰ,B)[9]:虽然使用PPI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证据是有奥美拉唑研究获得,基于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奥美拉唑和艾美拉唑似乎具有最高倾向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而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倾向最低。

共被引网络表示该研究领域内各被引文献作者的贡献及相互关系,本文以各学者在同一文章中的被共同引用代表相互之间课题的相似性,作者被引用次数以网络节点表示,作者研究课题的亲近关系及强度以节点之间的连线和连线粗细表示。

治疗前后,参照组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的评估数据对比为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表1。

本文研究开发的变电站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具有多点采集数据的特点,实现集中监控的方式,兼有一对多传输数据和一对一传输数据的特征。即多个现场检测单元对应一个综合控制单元和一个系统集成单元。综合考虑变电站现场实际环境和用户需求,多点位布置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信方式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无线数据通信或RS-485通信或综合采用两种通信模式。在无线数据通信模式下,变电站布置相近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网络组成局域网,利用RS485总线技术进行数据通信,再由同一个系统集成模块与综合控制单元进行通信。

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Jenkins和Wann研究成果的被引用次数较为突出,为粉丝现象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其研究结论为该领域的理论基础。

Jenkins是国外研究粉丝文化的领军人物,其在大众媒介尚未普及之时就已出版《Textual poachers》,为粉丝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指出了粉丝的积极参与性,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后的《Convergence culture》以及《Spreadable Media》将粉丝文化与媒体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被大量引用。

图2 国外研究共被引网络

在Jenkins之前,Fiske作为国外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已发展出粉丝文化理论,对Jenkins的研究有重要影响;Bourdieu的文化消费理论也为粉丝现象中的阶层差异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Jenkins之后,英国学者Hills在自己的《Fan Cultures》中对Jenkins关于粉丝文化的乐观态度提出质疑,其研究成果亦被大量引用。Wann对体育活动中粉丝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图3 国内研究共被引网络

由于国内对粉丝文化的研究时间较短,理论基础主要参考国外学者前期的研究成果,因此Jenkins和Fiske等国外粉丝现象研究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研究中被大量引用。除此以外,陶东风教授作为国内文化研究的重要学者,对国外粉丝文化理论进行了汇总介绍及评述,为国内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参考;刘伟等梳理并述评了国外有关粉丝的消费行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古人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教人做事、待人之道,“大学”教人治事、治国之道,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面向美好未来,更重要的是直面黑暗,着手解决问题。因而,新时期我们研究《小学》明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其的研究,不仅要“新知附益旧学”,更要让旧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汲取《小学·明伦》的有益因素,为其朝着更加专业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2 研究热点分析

对已有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聚类有助于识别粉丝现象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是论文的核心观点。本文以关键词出现频率及中介中心性对研究热点进行识别和衡量,中介中心性是指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2.3.2国内研究趋势与前沿

为改善城市供热系统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例,各类热泵系统逐渐地用于供热系统中。污水源热泵系统为热泵应用的一种,以低品位热能作为热源,从污水管道中提取废热,通过污水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等主要设备,消耗少量的电能,从而实现供热的一种技术。污水源热泵的使用,可以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城区内的排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开发价值,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对污水源热泵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2.2.1国外研究热点

利用Cite Space得到国外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及主要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为0.1),国外粉丝现象研究呈现典型的发展状态,研究网络呈放射性,重叠度高且研究分支较多,未来研究方向多样化。

根据图4及表2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研究将国外粉丝现象研究热点归纳为体育(Sport)、媒体(Media)两个社会领域结合粉丝经济、粉丝行为模式两个研究方向。通过被引次数对文献进行筛选,总结出国外粉丝研究影响力较大的成果如图4所示。

图4 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研究对象的变化来看,国外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及以前),由于互联网尚未大规模应用,信息传播较慢,娱乐粉丝群体活动尚不明显,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体育赛事粉丝现象及行为;第二阶段(2004—2011年),互联网开始大规模渗透至日常生活娱乐中,音乐及其他文化的粉丝现象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迅速兴起,各类社交媒体使得粉丝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界关注重点。

表2 国外研究主要关键词列表

关键词频次年份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年份Fan3322001Model0.202005Identity1972007Sport0.172000Sport1902000Sports Marketing0.142012Model1312005Word of Mouth0.132014Social Media1312012Team Identification0.112010

在媒体粉丝研究领域,国外研究主要关注社交媒体。Millward研究发现电子化媒介使得粉丝们能够更加方便和平等地构建身份认同;Vries等则对粉丝页面进行了相关研究;Highfield等对推特的社交数据分析后认为推特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粉丝构建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粉丝行为模式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早,Hur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体育粉丝的关注并不能产生有效的动机和行为;Stavros等指出粉丝从社交媒体连接到团队中获取价值主要基于四种动机:激情、希望、尊重和友情。

在粉丝经济方面,Fiske在1992年已提出了粉丝文化经济,Bauer等认为粉丝的忠诚度与品牌形象高度相关,且品牌标志对粉丝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Jahn和Kunz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粉丝页面对客户-品牌关系有显著影响;Goh等研究品牌社交媒体社区后指出粉丝在社区中的参与度对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

使用Cite Space对国内发文作者及引文作者进行共现分析,设置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主题词来源为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及关键词累加;由于国内目前研究较少,故前、中、后时间段阈值(c, cc, ccc)分别设置为(1, 2, 15)、(1, 2, 15)、(1, 2, 15);修饰算法选择最小树法和修剪切片网络;可视图选择静态聚类和合并网络。鉴于国外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将前、中、后时间段阈值(c, cc, ccc)分别设置为(2, 2, 15)、(2, 2, 15)、(2, 2, 15)。

2.2.2国内研究热点

利用Cite Space得到国内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及主要关键词(中介中心性≥0.1),可以看出,我国粉丝现象研究呈典型的初期研究状态,研究网络集中性较强,网络简单且研究分支较少,各主要关键词之间关联度较高。从连线及主要关键词分布来看,研究热点区分较为明显。

图5 国内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3 国内研究主要关键词列表

关键词频次年份关键词中心度年份粉丝412005粉丝0.52005粉丝经济172014粉丝文化0.352006粉丝文化152006粉丝经济0.292014网红122016网红0.222016微博102011意见领袖0.192011粉丝社群62011社会化网络0.142015IP52016微博0.112011意见领袖52011IP0.12016

根据图5及表3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国内粉丝现象研究热点归纳为粉丝文化、粉丝行为及粉丝经济,按照被引量进行筛选后对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在粉丝文化方面,孙慧英在“超级女声”兴起之后对粉丝现象进行了论述;杨玲按照粉丝角色的演变,从情感经济和新媒介两个方面对当代媒介娱乐工业的变迁进行了分析;鲍震培指出女性粉丝文化与女性主体意识存在关联性;费勇等则分析了当代社会大众文化内部的快感机制;敖鹏及沈霄等对“网红”现象从网络红人到网红逐渐泛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

结合图6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外有关粉丝的研究演化可以按两条路径进行区分:一是研究对象的横向拓展,二是现象-机制-应用的纵向深入。

粉丝经济是指通过提升用户黏度来优化口碑营销实效以获取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态与经济运作方式。魏婷和杨秋照对粉丝类别进行了区分并提出了不同的营销策略;蔡骐指出粉丝经济可分为以偶像为核心的明星经济、围绕媒介内容的IP经济和以社群为核心的合伙人模式;杨玲则将粉丝经济分解为情感经济、礼物经济和非正式经济;肖芃和高森宇认为社会化网络中粉丝经济的营销逐步由传统的单轨链式转变为三轨循环网络状模式。

前人在评价磷矿点时,在原矿(编号IIIRD-1)和IIIRD-1-9矿石的光谱半定量分析(表5)及化学分析结果(表6)中发现稀土元素钇、铈、镧含量较高,尤其是钇。

2.2.3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粉丝现象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从传统的体育赛事开始,逐渐延伸至其他社会领域展开横向研究,以各类粉丝载体为研究主题;国内则是从媒体娱乐现象引发的粉丝现象出发,至今也较少涉及其他领域,主要是对粉丝行为及相关应用进行纵向研究,研究主题是不同研究层次的反映。

2.3 研究趋势与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是指某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可以通过突变性进行识别,通过对研究前沿进行识别和追踪,可以总结出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演化动态,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预测,识别领域内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Cite Space对文献主题与关键词分析后得出的时区图(见图6)对粉丝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沿进行判断,参数设置与研究热点相同。

2.3.1国外研究趋势与前沿

图6 国外研究时区演化图

在粉丝行为方面,莫梅锋和饶德江对粉丝的形成机制、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蔡骐分别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三个层面研究了网络媒介对粉丝的影响;马志浩和林仲轩发现粉丝群体存在不同阶层,且内部的规范有显著差别。

国外粉丝研究从体育领域开始,目前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Theodorakis研究体育用品重复购买行为后发现粉丝的团体认同感能够增加对相关商品的重复购买行为;Yoshida等对粉丝参加赛事的频率进行研究后发现粉丝的群体归属感是粉丝参与活动的唯一影响因素。

从研究内容的变化来看,国外研究可以分为现象-机制-应用,虽然各时期都涉及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但仍有明显侧重。现象研究阶段(2007年及以前),国外学者对粉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粉丝现象、粉丝文化及粉丝的行为模式;机制研究阶段(2008—2014),主要关注粉丝的身份认同、忠诚度、行为影响因素及粉丝团体作用机制等;应用研究阶段(2015年至今),粉丝经济研究开始大量出现,主要探究如何利用粉丝行为展开经济活动。

1)听力理解能力弱。每年的四六级考试,听力环节都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障碍。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衍生了各种“听到什么选什么”“选中间长度的”“不懂就选C”等等所谓“听力策略”。过后一对照听力原文,几乎没有生词,完全看得懂,但就是没听懂。

由于国外对粉丝现象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分支较多,因此将前、中、后时间段阈值(c, cc, ccc)分别调整为(3, 3, 15)、(3, 3, 15)、(3, 3, 15),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炼度,其余参数与主体分析相同,国内参考文献分析参数设置保持不变。图4及图5中的节点表示关键词,文字及节点大小表示出现频次,节点位置及连线表示关键词共现关系。

小区内晚饭后散步的人比较多。面积不大的草坪上有两位女人和两条狗。两位女人很显然是两条狗的主人。两条狗的体形相去甚远,其中一条体格健壮,另一条身材娇小。两位女人咬着耳朵,不知聊的什么话题,不时爆发出笑声,很开心的样子。两条狗相互间似乎颇有好感,不停地向对方示爱,或许正处于发情期。吕凌子漫无目的地在小区内转了一圈,又莫名其妙地回到了草坪边。草坪上的两条狗已经把该做的事情做了,体格健壮的那条正躺在草丛里用舌头舔自己后腿跟那个玩意,那个玩意看起来非常丑陋。

根据图7,国内关于粉丝现象的研究演变过程可以被清晰地分为粉丝现象-粉丝文化-粉丝经济三个阶段。粉丝现象阶段(2005—2008年),互联网及我国娱乐产业的发展使得粉丝现象快速扩展,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分析粉丝现象;粉丝文化阶段(2009—2013年),移动互联网使得粉丝团体开始形成和加强,粉丝文化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粉丝经济阶段(2014年至今),粉丝个体及团体的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加深,粉丝经济开始出现并成为研究热点。

图7 国内研究时区演化图

2.3.3国内外研究趋势对比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粉丝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的起步时间相同,社交媒体及粉丝经济几乎同时出现,因此国内外对粉丝现象的研究总体来看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不同之处在于,国外有关粉丝的研究横跨各个社会领域和学科,且侧重于粉丝心理和行为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娱乐行业,且主要关注粉丝现象及粉丝经济等应用层面。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前沿均侧重社交媒体与粉丝经济。

3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基于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关于粉丝现象研究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了该研究领域国内外共被引网络图、作者合作网络图、关键词共现图及研究热点时区演化图。通过对可视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粉丝现象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前沿。

基于共被引网络图,国外关于粉丝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从大众文化研究中衍生而来。国内的相关研究开始较晚,因此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外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有国内学者提出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对关键词共现图分析后发现,国外研究兼具深度和广度,既包含不同的社会领域,又对粉丝现象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娱乐行业,偏向于现象解释和实证研究,缺乏理论探索。

从时区演化图可以看出,国外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国内研究演变体现在研究内容上;虽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与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领域都从传统的媒体娱乐转向新兴的社交媒体,研究内容均偏向实际应用研究,研究前沿重点在粉丝经济和社交媒体。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好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障碍,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所以这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基于这种情况,企业中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方便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能够避免由于信息的传递慢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3.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文使用的数据分别来自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虽然文献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并未包含所有的相关研究,不能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文献筛选范围,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此外,本文未对国外作者及被引文献作者的国籍、科研机构等进行统计;未来还可以对高引用量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国内目前有关粉丝现象的研究紧跟社会热点,但与国外相比缺乏对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也没有延伸至更多的社会领域。后续研究可以在保持实时性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并积极拓展其他社会领域的研究分支。

参考文献:

[1] SMITH S, FISHER D, COLE S J.The lived meanings of fanaticism: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role of labels and categories in defining the self in consumer culture[J].Consumption Markets & Culture, 2007, 10(2): 77-94.

[2] THORNE S, BRUNER G C.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fanaticism[J].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9(1): 51-72.

[3] FISKE J.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J].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1992: 30-49.

[4] CHEN C.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5] 李文明, 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 136-148.

[6] JENKINS H.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s fans & participatore culture[J].1992.

[7] JENKINS H.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New York: NYU press, 2006.

[8] JENKINS H, FORD S, GREEN J.Spreadable media: Creating value and meaning in a networked culture[M].New York: NYU Press, 2013.

[9] FISKE J.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J].1989.

[10] BOURDIEU P.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J].Traducido del Francés por R.Nice, Routledge: Londres, 1984.

[11] HILLS M.Fan cultures[M].London: Routledge, 2003.

[12] WANN D L, MELNICK M J, RUSSELL G W, et al.Sport fans: The psychology and social impact of spectators[M].London: Routledge, 2001.

VisualizationAnalysisofFansResearch

CHENDonghuiLIUXin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 & Management,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use Cite Space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literatures about “fans”in CSSCI and the core of Web of Science by scientific graphs.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ans phenomenon research is derived from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there are obvious stages in depth and breadth of foreign researches compared with domestic researches; but the trend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synchronized with foreign researches, and the research focus are fans economy and social media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Cite Space;fans phenomenon;fans economy;research focus;research frontiers

中图分类号:F 27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简介:陈东辉(1994—),男,四川仁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E-mail:cdonghui@outlook.com。

文章编号:1005-9679(2019)05-0109-05

标签:;  ;  ;  ;  ;  ;  ;  ;  ;  ;  

陈东辉:粉丝现象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