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辽宁省盘锦市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124021)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标准文言文教学方法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数量,这些被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但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这篇文章就是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查找多方资料,深入课堂实际,得出的一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课前预习
文言文的语言习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遥远,面对它,我们不能像读现代文一样轻而易举,所以要保证课堂教学有计划地进行,这个环节绝对不可以忽略。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参照古人治学的某些方法,把预习指导归纳为五个字:
1.“圈”
文言文有许多多音字、通假字等现象,遇到拿不准的字音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在课堂上听老师范读时加以确定。还可以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清音、形、义。
2.“划”
把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以及关键性的句子(能突出表现中心、人物,或者说理很精辟、描写很形象的)划出来,并体会它的作用。
3.“评”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比较钟情的字、词或句子,写出自己的见解。不光是遣词造句,还可以在布局谋篇、构思立意、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有所涉及,便于在课堂上讨论。我想,在学生众说纷纷、各执一词的时候,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4.“摘”
(1)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和自己认为值得摘录的东西摘抄在预习本上;(2)把不懂的词句、有疑问的地方摘抄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在讲课时特别注意。这样既可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又便于日后有目的的复习。
5.“检”
要让预习得到落实,就必须实施有效督促。可以运用上课前几分钟抽查的方式保证学生预习的运行与预习要求的落实。
二、涵泳诵读
古人很重视诵读,把它放在重要地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是我们现在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篇课文,在朗读时除了通过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入了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能起到看和听的双重加强作用,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因而,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科学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1.读准字音(用普通话)
要扫清语言障碍。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学生容易读错,在诵读教学中要及时予以感染。
2.读准句读(停顿)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中“鸣”字要读得清脆响亮,字音略延长些;“上”是展翅高飞,充满活力,宜加重语气读;第一联为近景,第二联写远景,读完第一联,要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显示视线转移这个过程。
3.读准语气(思想感情)
如《岳阳楼记》一文中,“巴陵胜状”写景部分,就应以宽舒、洪亮的语调,读出磅礴之势,使之同作者高远的立意相得益彰;“若夫……”一段,朗读的语气应宽厚、深重而低沉,以体现出失意“迁客骚人”愤懑、抑郁的情感;反之,在“至若……”一段,朗读的语气则应洪亮、轻快而明朗,以表现出人们触景而生的闲适、愉悦的情感。在最后的议论部分,语气技巧的运用尤其重要。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抒发了他忧民济世、不以一己之进退为念的宏阔胸襟和情怀,因此,诵读之中应抑扬有度、顿挫有致,语气宽厚深沉而不失昂扬,饱含感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复习背诵
记在自己心中才能进行知识的积累,才有可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而背诵仅仅作为课后作业收效并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背诵指导。
1.找关键词引导背诵
在讲《弈喻》一文时,第一段是记叙一个人观棋眼高、下棋手低的行为及心理变化过程,可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观——嗤——易——苦——暇——默”,然后以这几个词为线索进行背诵。
2.根据思路图循环式背诵
可将一篇文章的几段分成几层,用循环式指导背诵,即分段分层背,连层成段,连段成篇,对不熟处再下功夫,最后达到不假思索、一气背完全篇的目的。
3.“接力”式背诵
为了避免背诵的枯燥性,避免滥竽充数,可全班二人一组,一组一句轮背。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4.教师垂范背诵
范读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做到,而背诵就难得多。但是通过背诵教师可以体验到背诵的难点,从而选择最佳的引导方法。
四、学以致用
要使文言文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文言文提高人的内心修养是必须的,学生若能用到平时的写作上,使文章显出文采及文化底蕴,就更高一层了。
1.直接引用名篇佳句。如:人们赞颂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经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有的在引用时,原诗意已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情怀,便略作修改。如:“爱我者,莫过于父母也”。
3.有的在引用时并没有完全顾及诗文本身的意境,只选了一部分,然而却另有一番趣味。
总之,学习文言文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其学习古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卢元文言文教学八法.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经验选,安徽教育出版社,146。
[3]蒋益明文言文教学“五读法”[J].中学语文教学,1998,(4)。
[4]张寿康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教学,19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