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锇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材料,光敏剂,激发态,吸收光谱,作用,结构,发射光谱。
锇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晨,李季,胡炯圣,刘璐,王萌萌[1](2018)在《单核锇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DNA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溶剂热合成法,以p-bitmb配体(1,4-二(1-咪唑基-亚甲基)-2,3,5,6-四甲基苯)与[(η6-cymene)Os(μ-Cl)Cl]2或[(η6-bip)Os(μ-Cl)Cl]2为原料,合成了2种单核芳基锇配合物,并利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为一个单核锇的结构。中心锇原子与2个配体p-bitmb上的氮原子以及氯原子进行配位,2个配体的另一个咪唑基团通过一个亚甲基碳原子进行连接形成咪唑嗡离子,形成一个类似"碗"状的结构。一个氯离子通过氢键装载在结构的空腔内。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结构中亚甲基的来源,并研究了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用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亚甲基来自于溶剂二氯甲烷。配合物以嵌入的方式与CT-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分别为3.222×10~4 L·mol-1 (1)和1.53×10~4 L·mol-1 (2),同时配合物会减弱DNA的碱基堆积作用并可以使DNA发生解旋。(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赵茜怡,梁媛,徐霆,窦婷,张洁[2](2018)在《双齿N基配体锇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氨硼烷释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OsCl_2(PPh_3)_3 (1)与双齿N基配体乙二胺、取代/非取代邻苯二胺和取代/非取代1,10-菲啰啉(Phen*)在室温下反应,可分别生成锇配合物OsCl_2(PPh_3)_2(diamine)(2~6)和OsCl_2(PPh_3)_2(Phen*)(7~11).研究表明, 2~11作为催化剂在60℃时,以四氢呋喃(THF)/乙二醇二甲醚(DME)(体积比1∶1.6)为溶剂,催化剂负载量为5 mol%的条件下,具有高效的催化氨硼烷脱氢反应活性.其中,3-甲基-邻苯二胺取代的锇配合物4催化氨硼烷脱氢活性最高,它也是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的氨硼烷脱氢锇催化剂.(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龚忠亮,姚长江,邵将洋,聂海晶,唐健洪[3](2016)在《氧化还原响应性环金属钌、锇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共轭配合物因其良好的氧化还原特性和丰富的光、电、磁等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一种重要的响应性功能分子材料,是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机器、分子存储、光电检测等应用的材料基础.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本课题组在环金属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氧化还原响应方面的工作进展,具体包括环金属双钌共轭配合物、环金属参与的不对称双中心共轭分子以及氧化还原多中心共轭配合物3种体系.这些化合物在较低电位处具有两步以上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并且每一种氧化还原状态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以电化学电压为刺激响应手段,这些金属有机分子材料的近红外吸收和顺磁信号可以发生可逆变化,成为近红外电致变色及光信息存储的重要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6年10期)
李永辉[4](2016)在《基于叁氮唑锇(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苄胺氧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内容如下:设计合成了五个锇配合物[Os(fptz)2(PPhMe2)2] (1), [O s(fptz)2PPh3CO] (2), [Os(fptz)2PyCO] (3), [Os(dtbbpy)(dttz)(PPhMe2)2] (4), [O s(dtbbpy)(dttz)PPhMe2CO] (5) [fptz=3-(叁氟甲基)-5-(2-吡啶基)-1,2,4-叁唑,PPhMe2=二甲基苯基膦,PPh3=叁苯基膦,Py=吡啶,dtbbpy= 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dttz=5,5'-二(叁氟甲基)-3,3'-二-1,2,4-叁唑],配合物使用膦配体或吡啶基作为辅助配体。目标产物通过硅胶过柱,重结晶等手段进行提纯,并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瞬态荧光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含羰基的配合物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吸收。利用循环伏安法对锇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潜在优异光敏剂的特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锇配合物的HOMO和LUMO电子云密度分布。为探究锇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用合成的锇配合物在光照下实现了苄胺直接氧化偶合得到相应的亚胺。结果表明,在空气中氧气作为氧化剂情况下,配合物1是表现最好的催化剂,这是由于配合物1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和较长的激发态寿命。将底物扩大到其他胺类,同样表现出高效选择性,得到相应的亚胺。通过相关实验和淬灭反应探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产生了活性1O2参与氧化偶合反应。我们通过捕获剂9,10-二甲基蒽(DMA)来测定光敏化产生1O2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建坡,金丽,李岩,郝希云,孙秀云[5](2014)在《含二甲亚枫配体锇配合物的溶剂化显色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F/DFT的混合泛函PBE0和UPBE0优化了配合物[Os(DMSO)2(CN)2(N^N)](其中N^N=2,2'-吡啶)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分别计算了它在gas(1)、CH2Cl2(2)、CH3OH(3)和H2O(4)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Os-S1、Os-C1键较长,Os-N3键较短,表明溶剂的极性会影响配合物的电子云分布.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均来自分子轨道93→95的激发,该激发被指认为[d(Os)+π(CN)+π(N^N)→π*(N^N)]的跃迁具有混合的金属到配体和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LLCT)特征.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519、501、494、485和654、631、622、610 nm,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1<2<3<4),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发生明显的蓝移.这显示出通过改变溶剂极性可以调节配合物的发光颜色.(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汤泉[6](2013)在《淮南燃煤电厂微量元素的迁移及锇配合物的生物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和人体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环境介质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煤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主要用于燃烧发电。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将向周围环境释放。因此,燃煤电厂中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原煤、燃烧固废及电厂周边土壤等样品,综合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等测试和分析了原煤和燃烧固废的微观结构、矿物组成和元素含量,结合环境化学、煤化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了电厂原煤及其燃烧固废的理化性质,揭示了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赋存状态以及富集迁移行为。系统研究了挥发性微量元素在燃煤电厂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建立电厂元素物料守恒,计算燃煤电厂中大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元素去除率以及年排放量。通过模拟降雨淋溶过程,测定燃煤电厂的固体废弃物淋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燃煤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与机理,评价了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填埋风险。基于燃煤地区癌症(肺癌和肝癌)死亡率较高的调研,分析了燃煤电场周围居民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建立数学模型,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健康(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重金属的大量排放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粉尘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癌症。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金属配合物作为治疗和诊断药物,在无机药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合成具有抗癌活性功能的贵金属配合物已成为药物化学领域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贵金属锇为研究对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配合物,并将其对人类肿瘤细胞株进行生物毒性测试,研究了其抗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05-01)
丁应涛,王立衡,李拂晓,高凤,高飞[7](2013)在《基于电中性锇配合物的低背景DNA电化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锇配合物Os(DPPZ)(PC)(H2O){DPPZ=联吡啶并[3,2-a,2',3'-c]吩嗪,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DNA的加入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及红移效应,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嵌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溶液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正移,证实了二者之间的嵌插作用模式.将该配合物作为杂交指示剂对CaMV35S启动子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发现,在单链探针DNA修饰电极上未观察到指示剂的电化学信号,而在杂交后的双链DNA电极上呈现灵敏的电化学响应,表明传感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杂交指示剂在传感器上的还原峰电流与目标序列浓度在8.0×10-10~2.8×10-9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互补序列、碱基错配序列和非互补序列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吴玉辉[8](2008)在《锇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是极其复杂的微观过程,涉及到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性质及相对论效应等量子理论的基础问题,所以该类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不仅对无机新型光学材料的探索和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采用MP2(Second- order M?ller-Plesset perturbation)、CIS(Single-excitation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和TD-DFT(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等理论方法对一系列锇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ab initio方法对系列联吡啶Os(II)配合物[Os(N^N)(CO)2I2] (N^N=2,2′-bipyridine (bpy) (1), 4,4′-di-tert-butyl-2,2′-bipyridine (dbubpy) (2), and 4,4′-dichlorine-2,2′-bipyridine (dclbpy) (3))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的磷光发射性质均来自[dxy(Os)→π*(bpy)](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MLCT)和[p(I)→π*(bpy)](配体内电荷转移,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LLCT)混合跃迁性质,这与处于可见区的最低能吸收的跃迁性质相一致。配合物在可见区的最低能吸收及磷光发射随着取代基团的给电子能力增强而发生蓝移Cl(3)﹤H(1)﹤t-Bu(2)。2.对系列二亚胺Os(II)配合物[Os (L)2(CN)2(phen)] (phen=1,10-邻二氮杂菲; L=膦基(1),二甲基亚枫(DMSO) (2)及[Os(PH3)2(phen)Br2] (3))的研究发现,配合物分子1-3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低能吸收和磷光发射都被指认为主要是3MLCT跃迁性质。通过理论化学计算,揭示了π酸配体(膦基及二甲基亚枫)及π碱配体(Br)对配合物磷光发射性质的影响及原因。并进一步解释了配合物3易于在Os-Br键处断裂而发生反应的量子化学机理。对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磷光发射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溶剂对配合物的量子产率存在着影响并具有溶剂化显色效应。3.为了探究吡啶-叁唑Os(Ⅱ)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取代基效应对其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对系列吡啶-叁唑Os(II)配合物[Os(ptz)2L2](L=PH3; ptzH=(2-吡啶)-1,2,4-叁唑(1); [Os(bptz)2L2](bptzH=3-叔丁基-5-(2-吡啶)-1,2,4-叁唑(2); [Os(fptz)2L2](fptzH=3-(叁氟甲基)-5-(2-吡啶)-1,2,4-叁唑(3); fbtzH=3-(叁氟甲基)-5-(4-叔丁基-2-吡啶)-1,2,4-叁唑)(4)进行了理论化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在可见区的最低能吸收都来自1MLCT/ILCT跃迁性质,而磷光发射性质与最低能吸收跃迁性质类似,来自于3MLCT/ILCT跃迁。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结果,系统论述了取代基效应对配合物1-4的磷光发射及量子产率的影响及其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6-30)
张玉华,夏宝辉,张红星[9](2007)在《氮化锇配合物离子[OsN(mnt)_2]~-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了离子型配合物[OsN(mnt)2]-[mnt=S2C2(CN)2)]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考察不同配体叁价N、二硫氰烯S2C2(CN)2和金属Os的相互作用对光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在B3LYP/LANL2DZ和CIS/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与基态(1A1)相比,激发态(3A2)的Os≡N的键长缩短了0.0066nm,这与计算得到的频率增大一致,使用TD-DFT方法计算得到了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得到的位于300nm(f=0.1497)和262nm(f=0.2890)的强吸收都来自1A1→1B1跃迁,分别指认为SC→Os≡N+CN和N+SC→Os≡N+CN的电子跃迁.最低能量的吸收位于446nm(f=0.0206)处,来自1A1→1B2的电子跃迁,指认为N→Os和N+SC→CN.计算得到配合物在气态的磷光发射位于678nm(A3A2→X1A1)处,而在丙酮溶液中则蓝移到了625nm处,跃迁属性不变,都是N→Os和S→Os的跃迁.(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玉华[10](2006)在《氮化/氧化锇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是极其复杂的微观过程,涉及到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性质,所以该类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不仅对无机新型光学材料的探索和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本身也是极其重要的理论课题。在本文中,我们所研究的配合物的基态几何由B3LYP/LANL2DZ方法获得,根据垂直跃迁模型下的电子光谱理论,在保持基态的几何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组态相互作用计算所得到的激发态,对应于体系的垂直吸收。假定体系的基态为单重态,保持叁重激发态的稳定几何构型,我们选择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LANL2DZ方法,进行激发态几何优化。在优化激发态几何的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计算它们的发射光谱。通过对计算得到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轨道的成份、对称性和电子云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分子轨道的跃迁性质。通过对基态和激发态的价自然价键轨道布局的分析,得到吸收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转移性质。采用上述理论方法,我们对氮化/氧化锇(VI)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对氮化锇(VI)的配合物[OsN(CCR)4]- (R=H, CH3, Ph)进行了研究发现,和基态相比激发态中Os-N键长增长,v(OsN)降低,与得到的激发态中π~*( Os≡N)相一致。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接近实验值。磷光发射的激发态为3[(π~*(Os≡N)+π~*(C≡CR))1(Os(dxy)+π(C≡CR)1]。配体R的参与并没有影响发光性质,但从H, CH3, Ph却引起了红移。2、对叁种等电子的双氧化锇(VI)的配合物[OsO_2R_4]~(2±) (R=CO, CN, CCH)的研究发现, CN , CCH的配合物发光性质相同,为3~[π~*(Os=O)]→~1[Os+π(C≡C)] ,而CO配合物则不同,为3~[(π~*(Os=O))]→~1[(σ*(Os=O))~1]。(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10-01)
锇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OsCl_2(PPh_3)_3 (1)与双齿N基配体乙二胺、取代/非取代邻苯二胺和取代/非取代1,10-菲啰啉(Phen*)在室温下反应,可分别生成锇配合物OsCl_2(PPh_3)_2(diamine)(2~6)和OsCl_2(PPh_3)_2(Phen*)(7~11).研究表明, 2~11作为催化剂在60℃时,以四氢呋喃(THF)/乙二醇二甲醚(DME)(体积比1∶1.6)为溶剂,催化剂负载量为5 mol%的条件下,具有高效的催化氨硼烷脱氢反应活性.其中,3-甲基-邻苯二胺取代的锇配合物4催化氨硼烷脱氢活性最高,它也是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的氨硼烷脱氢锇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锇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雅晨,李季,胡炯圣,刘璐,王萌萌.单核锇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DNA的作用[J].无机化学学报.2018
[2].赵茜怡,梁媛,徐霆,窦婷,张洁.双齿N基配体锇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氨硼烷释氢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18
[3].龚忠亮,姚长江,邵将洋,聂海晶,唐健洪.氧化还原响应性环金属钌、锇配合物[J].中国科学:化学.2016
[4].李永辉.基于叁氮唑锇(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苄胺氧化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
[5].张建坡,金丽,李岩,郝希云,孙秀云.含二甲亚枫配体锇配合物的溶剂化显色效应[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
[6].汤泉.淮南燃煤电厂微量元素的迁移及锇配合物的生物抗癌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7].丁应涛,王立衡,李拂晓,高凤,高飞.基于电中性锇配合物的低背景DNA电化学传感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8].吴玉辉.锇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张玉华,夏宝辉,张红星.氮化锇配合物离子[OsN(mnt)_2]~-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
[10].张玉华.氮化/氧化锇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