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了其选言支可以同时为真,而选言命题没有对其选言支可否同时为真做出断定;判断选言命题的选言支可否同时为真的标准是思维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思维的形式,逻辑联结词只是判断的参考和辅助而已;一般认为的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需要做修改。
【关键词】选言命题;同时为真;逻辑联结词;真值表
一本《逻辑学》教材(以下称为《逻辑学》)中指出:“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而没有断定它们‘可能不止一种存在’;只是断定选言支‘至少有一为真’,而没有断定选言支‘可以同真’”[1]159(以下简称“甲论点”)。俞瑾先生在《选言判断及其语言表达》一文(以下称为《表达》)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相容选言命题①断定了其选言支可以同真;此外,选言命题的选言支相容与否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思维的具体内容,至于思维的形式(逻辑联结词),只是参考和辅助而已;一般认为的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需要修改,严格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则无须修改。
一、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严格选言命题的定义
甲论点其实是由《逻辑学》一书中对选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的定义延伸出来的。《逻辑学》将选言命题定义为“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存在”的命题,将相容选言命题定义为“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命题,将严格选言命题定义为“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存在”的命题[1]153-156。同时,《逻辑学》认为,选言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和严格选言命题的属概念,即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严格选言命题两类。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逻辑学》试图用“有一种存在”来包含“至少有一种存在”和“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存在”两种情况,然而,“有一种存在”其实就是“至少有一种存在”,二者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所以,《逻辑学》对选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的定义是相同的,又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属概念,这是自相矛盾的。
《表达》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真正解决它。该文认为[2]101,严格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其选言支有且仅有一真”的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真,但并未断定其仅有一真”的选言命题。不过这又回避了一个问题:选言命题对选言支是否仅有一真有没有做出断定?1.如果没有断定,那么选言命题就等同于相容选言命题;2.如果断定为“仅有一真”,那么选言命题就等同于严格选言命题;3.如果断定为“不仅有一真”,那么选言命题就无法作为严格选言命题的属概念。
有时为了说明选言支之间不可同真,还会给出解释,使原先未知的事物情况变成已知。例如:
二、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了其选言支可以同真
子弹从舱内被抛出后,各层速度大小不同,各枚速度方向不同,从而形成一定的散布,根据子弹出舱后的受力情况,建立其质心运动模型。
【句1】爱因斯坦或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或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
【句2】爱因斯坦要么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要么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
此处,我们将多余的定语省略,使两个例句变得更为严谨和简洁: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生于1879年,卒于1955年的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是科学家,不是文学家,这些是已成事实的。所以,历史已经证明“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和“爱因斯坦是文学家”两个选言支只能是一真一假,而不能同时为真,即不相容、不可同真。既然它们不可同真,那么乙论证在第②步中将它们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就违背了第①步“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了其两个选言支可以同真”的假设。实际上,即使不考察历史事实,第②步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它将两个命题既作为可以同真的选言支又作为不可同真的选言支。
《逻辑学》的论证过程(以下简称该论证过程为“乙论证”):
讲练结合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讲,学生边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电工基础课具有课程内容比较多,公式比较多,习题量比较大,课时比较紧张,解题技巧比较灵活的特点,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教师讲授时听懂了,可是自己做练习时却无从下手或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现象。例如在讲授支路电流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学生似乎掌握了列写回路电压方程和节点电流方程,但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正确标注回路的绕行方向,回路中各电阻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不能正确标识,回路中各电阻元件电压的正负号把握不准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法时非常有必要的。
【句2’】爱因斯坦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文学家。
㉙H.W.詹森:《詹森艺术史》,戴维斯等修订,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1063页。
(4)城乡规划教学结构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课程安排强调教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但缺乏内在知识的连贯性。一些通识类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相互关联性差,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讲授c语言设计与EXCELL等相关规划信息分析专业软件毫无联系,对专业规划信息分析未能提供帮助;一些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宽泛,而对侧重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方向讲解甚少。
①先假设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了其两个选言支可以同真。②已知“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为真,“爱因斯坦是文学家”为假,所以句1’(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句2’(严格选言命题)都为真;③如果句1’为真,则两个选言支可以同真(根据假设),如果句2’为真,则两个选言支不可同真;④两个选言支“既可以同真又不可同真”,违反了矛盾律,所以假设错误,即相容选言命题没有断定其两个选言支可以同真。
【句1’】爱因斯坦或者是科学家,或者是文学家。
三、相容选言命题与严格选言命题的判断标准
我们认为:对于已知的事物,判断一个选言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还是严格选言命题的标准是各个选言支在事实上是否相容、是否可以同真;而对于未知的事物来说,我们应当秉持严谨的态度,不对选言支做出“不可同真”这样严格的判断(即遵循“从弱原则”)。请看句3:
【句3】罪犯或者是张三,或者是李四。
在对该案件进行下一步调查之前,已知张三和李四都有作案嫌疑,并且只有他们有作案嫌疑,句3作为相容选言命题就是真的。而在经过进一步调查之后,确认该案不是同伙犯罪,即罪犯仅有一人,句3就不再准确了,要改为句4:
【句4】罪犯要么是张三,要么是李四。
句3只有在不知道罪犯仅有一人时是真的,这时选言支可否同真还处于未知状态,因此视为相容的选言支更为稳妥;已知罪犯仅有一人后,就已知选言支不可同真,这时仍然视其为相容就不准确了。
华硕PA32UC采用4K(3840×2160)分辨率面板,138ppi像素密度,为同尺寸Full HD显示器的4倍,屏幕空间更增大300%。采用华硕直下式LED背光驱动技术,拥有384个LED区域和最高1000nit亮度及HDR技术,呈现更深邃的黑色和更纯净的白色。具备85% Rec.2020、100% Adobe RGB、95% DCI-P3和100% sRGB色域。德塔色彩中国区首席房老师测评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43822446512695 9픴=spider&for=pc
文献报道显示绝大多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是一过性的,于数周或数月可完全恢复[8]。但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综合对症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溶脂治疗方法,主要是对肺、脑等器官的保护。目前通过(1)骨折部位的早期固定及固定方式的改变[2];(2)预防性使用激素来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甲泼尼龙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激素,剂量范围为 6~90 mg/kg[1,9]。
那么,如何才能使选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区分开来呢?笔者认为,解决办法正是《逻辑学》所否定的那样,要求相容选言命题断定选言支可以同真。我们要求:1.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为真,并且可以同真;2.严格选言命题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为真,并且仅有一为真;3.选言命题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为真,至于可否同真/是否仅有一为真,并没有断定。这样一来,选言命题才能真正作为相容选言命题、严格选言命题的属概念。据此,选言命题的定义应当是“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存在的命题”;相容选言命题的定义应当是“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并且可能不止一种存在的命题”;严格选言命题的定义应当是“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存在的命题”。
【句5】中午或者吃米饭,或者吃面条,但二者不可兼得。
仅仅看“中午吃米饭”“中午吃面条”,我们不知道二者是否同真,只知道二者可能同真,因此只能稳妥地以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或者……或者……”来连接;之后给出了“但二者不可得兼”的限定,使我们知道两个选言支不可同真,因此句5整个地成为严格选言命题。
医院见习(第三学期):通过在门诊导诊台、内外科门诊诊室(或内外科住院病房)的观摩见习,加深学生对患者心理和需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友善之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提高职业责任感;促使学生思考在医疗团队沟通交流中临床药师需要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逻辑学》指出[1]160,“用‘要么……要么……’来表达本来不严格排斥关系的错误,可以名之为‘强加排斥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用“或者……或者……”等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来表达本来严格排斥的关系也是一种错误,可以名之为“忽视排斥关系”。句1’就犯有“忽视排斥关系”的错误。
《逻辑学》是以句1和句2为论据推出甲论点的。
四、选言支可否同时为真的判断标准
《表达》指出[2]97,“区分两种选言判断只能根据表达判断的语句形式,不能根据选言支事实上是否可以同真”,如果根据选言支事实上是否可以同真的话,“逻辑学家在研究逻辑之前,先得钻研各科知识,并进行各种社会调查,一句话,他得成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能博士,否则他将连一个选言判断是否相容都确定不了”。因此,“逻辑学家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例如,对于句6:
【句6】张先生或者与王小姐结婚了,或者与李小姐结婚了。
《表达》认为,“要确定上述选言判断是否相容,得看张先生事实上是否重婚。如果张先生处在现今的中国,由于我国婚姻法禁止重婚,张先生有可能隐瞒重婚事实,因此,我们还得去做一番实地调查才行”。这其实是将“已知”的词义绝对化了。一般情况下,现在我国重婚是极少出现的,人们只会用严格选言命题的联结词“要么……要么……”来连接句6的两个选言支,故意使用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或者……或者……”来连接就可以说犯有“忽视排斥关系”的错误。而在特殊情况下,人们通过种种迹象发现张先生有重婚的可能,就会因此解除句6的两个选言支之间的排斥关系,所以选言支又变为“可以同真”。
与严格选言命题不同,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是否真实并不是一定要严格考察选言支之间事实上是否具有相容或排斥关系。只有知道选言支不同真,才可以视之为严格选言命题;而只要知道选言支可能同真,就必须视之为相容选言命题。因为“必然蕴涵实然,实然蕴涵或然”,只要有“选言支同真”的可能(包括必然同真、事实同真、可能同真)就须视为相容,只有“选言支不同真”的事实(包括必然不同真、事实不同真,而不包括可能不同真)才能视为排斥。选言支或“必然同真”,或“事实同真”,或“可能同真”,或“必然不同真”,或“事实不同真”,这些都是选言命题的具体语境。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则句1’尽管使用的联结词是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或者……或者……”,句1’依然是严格选言命题,那么乙论证在第②步中认为句1’是相容选言命题的观点明显不当。
因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推理:
如果以“或者……或者……”为联结词只能表示相容选言命题而不能表示严格选言命题(即完全以逻辑联结词作为判断选言支相容与否的标准),那么句1’就错用了联结词,是个“忽视排斥关系”的假命题;如果以思维的具体内容来判断选言支相容还是排斥,那么句1’虽然为真,但它是严格选言命题而不是相容选言命题,乙论证将其视为相容选言命题就犯有“推不出”的错误。所以,乙论证要么“忽视排斥关系”,要么“推不出”。
【句7】这些作品或者政治上有错误,或者艺术上有缺点,或者兼而有之。
当然绿水青山非一日之功,而我们即便“走的很远很累”,也始终应记得出发时的初心。保护自然,亦需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真正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谱就人间华章。
不过,以思维的具体内容为判定选言支相容与否的标准,并不代表我们要专门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而只需对思维的具体内容做一番简略考察和判断即可。要知道,逻辑学考察思维的具体内容并不稀奇。例如,认为一个定义过宽或过窄、认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犯有“强加条件”的错误,都不可避免地要对思维的具体内容进行考察。逻辑学之所以仍然必须考察思维的内容,就是因为思维的形式与内容不可能完全剥离开来。《逻辑学》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思维的规律和常用思维方法”[1]4的学科,研究思维的形式只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任务而已,研究正确思维的规律和常用思维方法,就无法脱离对思维具体内容的认识和把握。
五、联结词只是判断选言支是否相容的参考和辅助
对于这样的一个例句:
这样也许会引发对我们注重研究思维具体内容的担忧,王习胜先生就认为,逻辑学是“不可能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的。
《表达》认为它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2]99-100,并且认为这种句例恰好证明了联结词“或者……或者……”只表示“至少有一真”,并不同时表示“可以同真”的意思,否则,“兼而有之”就成了十足的废话。
我们则认为,句7的前半部分“这些作品或者政治上有错误,或者艺术上有缺点”确实是相容选言命题,但句7的整体是一个严格选言命题。理由如下:
句7有三个选言支:(1)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2)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3)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并且艺术上有缺点。表面上(1)、(2)和(3)可以两两之间同时为真,也可以全部同时为真,但我们需要明确:在句7的具体语境中,选言支(1)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那就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艺术上没有缺点”,选言支(2)的语义也变为“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政治上没有错误”,选言支(3)的含义不变,仍为“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艺术上有缺点”。只有这样,三个选言支才有理由并列成句。
如果认为前两个选言支的含义没有变,那么,只需使用“或者……或者……”这样的相容选言命题联结词连接前两个选言支即可,为什么还要加上第三个选言支“兼而有之”呢?这样,“兼而有之”就会“成了十足的废话”呀!“兼而有之”显然不是废话,它的存在乃是为了强调选言支(1)和选言支(2)可以同时为真。不过这样一来,“(1)和(2)同真”的情况已经完全被选言支(3)“兼而有之”所表示,(1)和(2)只能表示不可同真的两种情况,因此,句7虽然使用了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或者……或者”,并且刻意强调原先的两个选言支相容,但它的整体却成为一个严格选言命题。
对于句1’和句2’,因为两个选言支都是已知事实,并且不可同真,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使用严格选言命题的联结词“要么……要么……”来连接。但是因为仍有不少人认为选言支相容与否与联结词完全无关、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连接不相容的选言支,所以,即使没有使用联结词“要么……要么……”,一个选言命题的选言支也可能是不相容的、排斥的。并且从句5和句7可以看出,相容选言命题联结词“或者……或者……”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明确表示严格选言命题。因此,我们不能以联结词来判定选言支是否相容,而要以思维的具体内容为标准对语句进行考察,联结词只是判断选言支是否相容的参考和辅助而已。
制作:将除芝麻油和湿淀粉之外的用料混合后放入锅内,加入清水500 g,小火慢慢熬至浓香,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调匀即可。
六、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需要修改
普通逻辑教材引进数理逻辑的真值表后,为了标示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一般用这样的真值表:
p q p∨q++++-+-++---
笔者认为它有失严谨,需要修改。这并非异想天开,《逻辑学》其实已经做过类似地论证了。根据《逻辑学》对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的解释[1]167,“p→q”在“p真q真”“p假q真”和“p假q假”时并非确定为真,而是可以为真②。因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了“P是Q的充分条件”,只有当这种条件关系确实存在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真的;如果事实上不存在充分条件,则不管前后件真假情况如何,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都是假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道理相同)。《逻辑学》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改为:
p→q+++*p q+---+*--+*+
与此类似地,我们认为,相容选言命题断定了“选言支可以同真”,只有当选言支可能同真时,相容选言命题才是真的;如果选言支不可能同真,则即使选言支事实上一真一假,相容选言命题都是假的。乙论证就是因为受到表格1的误导而认为句1’为真。所以,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应当改为:
那么,农林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实验呢?因为农林院校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有机化学作为支撑生命科学的不可缺失和替代的基石,就显示出其尤为重要的地位,用有机化学的思维、理念、手段和技术去解读生命密码,解释生命的本质。而实验课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最基本、最实用的实验技能而开设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为他们本专业的学习积累充足的理论知识、培养熟练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只有多掌握一门相关学科,做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才能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中碰撞出闪耀的光芒。
p∨q+++p q++*-++*----
一般认为严格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如下:
.p q p∨q++-+-+-++---
“p真q真”时,p和q明显可以同真,无法构成严格选言命题,因此“p∨.q”必假;“p真q假”或“p假q真”时,p和q事实上不同真、事物情况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存在,符合严格选言命题的定义,因此必真;“p假q假”时,p和q均为假、事物情况一个也不存在,因此必假。所以,严格选言命题的真值表足够准确,无须改动。
【注释】
复合材料模块则可以帮助用户对多层材料进行建模。多层壳的结构力学与传热及电磁学的耦合分析为用户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多物理场建模功能,将帮助工程师对各种工业产品的结构设计进行快速分析和设计优化。通过耦合“复合材料模块”与“传热模块”及“AC/DC模块”中新增的多层壳功能,用户可以对薄复合材料结构中的焦耳热和热膨胀等现象进行多物理场分析。
①为了保持统一,本文采用“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严格选言命题”的提法,而不用“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等提法。
②在真值符号“+”后加“*”,表示“可以为真”。
【参考文献】
[1]杨树森.逻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俞瑾.选言判断及其语言表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作者简介】
杨墨,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秘书学,逻辑学。
卓瑞,云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现阶段,将孕妇血糖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已经成为降低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辅助以科学的保健管理措施,则能够形成母婴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2]。现阶段,为了将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血糖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以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为主,但这种方法容易通过孕妇的血液循环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不良反应较大[3]。
标签:命题论文; 逻辑学论文; 有一论文; 真值论文; 思维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逻辑学(论理学)论文; 形式逻辑(名学论文; 辩学)论文; 《品位·经典》2019年第4期论文; 暨南大学文学院论文; 云南大学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