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音新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词,敦煌,伽蓝,汉语,洛阳,大词典,晚唐。
双音新词论文文献综述
任朝丽[1](2017)在《《宾退录》双音新词与双音旧词新义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笔记是汉语词汇、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宋人笔记涉猎广泛,其中涉及不少古、近代语言现象,分析研究其中的词汇现象,可以丰富汉语史研究,为南宋词汇研究提供史料依据。本文结合《汉语大词典》对《宾退录》词的收录情况,以《宾退录》中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词为研究对象,考证其中的双音新词与双音旧词新义项,探讨它们的产生、发展演变。文章主体共分为叁部分:第一,《宾退录》中新词特点及其流变。在词性上,《宾退录》新词具有名词、动词多,形容词少的特点;在产生方式上,有语法构词和语素替换两种方式,构词以联合式和动宾式为主。从其发展演变来看,从南宋发展到现代汉语,大部分词语消失,只有28.2%继续使用。第二,《宾退录》中新义产生方式及其流变。从其产生方式来看,主要有引申法和词性转化法两种,引申法占比较大,约占89.9%,主要通过隐喻和换喻实现新义位;词性转化法产生的新义位较少,占11.1%。从其发展演变来看,约有48.1%新义继续使用,不再使用的占42.9%,其中因启用旧义新义不再使用的占18.5%,因词语消失新义不在使用的占33.4%。第叁,《宾退录》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对《汉语大词典》中失收的词目和义项,以及滞后的书证进行了补充。《宾退录》在语言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南宋时期语言概貌,丰富汉语史研究,同时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5)
程晓朝[2](2013)在《《佛本行集经》双音新词新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本行集经》是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二年(587~592)由天竺叁藏阇那崛多翻译,僧昙、费长房、刘凭等笔受,是佛传中内容最繁博的一种,主要以记载佛传为主,共六十品。本文是以汉译佛经《佛本行集经》为对象所作的汉语断代专书研究,秉承穷尽的研究原则,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照当代最具权威的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发掘并分析研究该书所出现的为《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晚收的新词新义,其目的是探讨汉译佛经在汉语研究中的语言价值,同时对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从五个部分探讨了《佛本行集经》的双音新词新义。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步骤与方法及对新词新义的判定依据。第二章选用《汉语大词典》作为参考依据,通过穷尽式收集、分析和比较得出出现于《佛本行集经》而未被《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晚收的新词。第叁章仍然以《汉语大词典》为参考,逐个将《佛本行集经》中的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对,从而找出为其失收或晚收的义项,即新义。第四章分析《佛本行集经》中新词产生的途径以及新义形成的原因。第五章:结语。通过对《佛本行集经》中新词新义的探究与分析,总结《佛本行集经》处于隋代这一历史时期在词汇方面的某些特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牛太清[3](2009)在《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偏正式双音新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统计书中共有偏正式双音新词316个,多于联合式,占双音新词总数的47.1%。这些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另一类是以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洛》书中偏正式双音新词增多是与人类思维的发展渐趋精密的特点相一致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9年09期)
徐曼曼[4](2007)在《《北梦琐言》双音新词新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五代是近代汉语的上限,这时的汉语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和一些特殊的词汇现象。成书于五代的《北梦琐言》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笔记小说之一,其语料对于研究晚唐五代的词汇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论文即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以《北梦琐言》中的双音词为研究对象,旁及同时代的其它语料和晚唐五代以前的语料,对《北梦琐言》中的新词新义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北梦琐言》中双音新词新义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旨在为汉语词汇史这座大厦和辞书编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牛太清[5](2007)在《《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据调查出现671个双音新词,这些双音新词无论从结构或词形和意义上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文章在对双音新词穷尽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双音新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牛太清[6](2006)在《从《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看《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与书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洛阳伽蓝记》一书的双音新词,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存在的叁个问题:释义不确,释义与书证不合;漏收词语;书证迟后。目的为今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陈明娥[7](2002)在《从双音新词的存亡看敦煌变文在汉语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敦煌变文的双音新词入手 ,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 ,并分析了新词消亡的原因及变文语言在整个汉语史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陈明娥[8](2001)在《敦煌变文双音新词全面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所提取的变文双音词进行了历史分类,然 后从形式和语义、共时和历时等多个侧面对双音新词的组合和聚合特点进行考察和深入 探讨,试图展示变文双音新词的突出特色和运动轨迹。(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双音新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本行集经》是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二年(587~592)由天竺叁藏阇那崛多翻译,僧昙、费长房、刘凭等笔受,是佛传中内容最繁博的一种,主要以记载佛传为主,共六十品。本文是以汉译佛经《佛本行集经》为对象所作的汉语断代专书研究,秉承穷尽的研究原则,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照当代最具权威的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发掘并分析研究该书所出现的为《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晚收的新词新义,其目的是探讨汉译佛经在汉语研究中的语言价值,同时对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从五个部分探讨了《佛本行集经》的双音新词新义。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步骤与方法及对新词新义的判定依据。第二章选用《汉语大词典》作为参考依据,通过穷尽式收集、分析和比较得出出现于《佛本行集经》而未被《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晚收的新词。第叁章仍然以《汉语大词典》为参考,逐个将《佛本行集经》中的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对,从而找出为其失收或晚收的义项,即新义。第四章分析《佛本行集经》中新词产生的途径以及新义形成的原因。第五章:结语。通过对《佛本行集经》中新词新义的探究与分析,总结《佛本行集经》处于隋代这一历史时期在词汇方面的某些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音新词论文参考文献
[1].任朝丽.《宾退录》双音新词与双音旧词新义项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程晓朝.《佛本行集经》双音新词新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牛太清.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偏正式双音新词[J].语文学刊.2009
[4].徐曼曼.《北梦琐言》双音新词新义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5].牛太清.《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6].牛太清.从《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看《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与书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7].陈明娥.从双音新词的存亡看敦煌变文在汉语史上的地位[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8].陈明娥.敦煌变文双音新词全面透视[J].敦煌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