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我们似乎变得更难信任他人,“交朋友”的难度也更高了。
德国政府关于提高德国人退休年龄的规定于2007年推出,明确表示了德国人退休年龄改革将缓慢地逐步由65周岁上调至67周岁,预计从2012年开始至2029结束,历时17年。德国政府规划将提升的2周岁退休年龄按照月份计数,共计24个月,前12个月将在2012年至2024年完成提升,剩余时间则解决剩下的12个月。德国针对不同出生年份的工作者也采取了分层次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政策[3]。
“觉得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这件事,可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无法结交新的朋友;第二,不知如何加深和维系既有的友情。针对这两点,这里有一些建议。
“你们自己心里面清楚,实惠你们是占了,对不对,玩了两天你们交的那点团款根本不够,说实话也就靠你二次消费补贴点你的团款。”○11金导游,大理。
首先,如何和周围的熟人变成朋友?
2.建立你们之间更多的关联点
1.主动联系朋友
因此,到了新环境中,你可以多向周围人发出善意的“投标”。“中午要一起点外卖吗”就可以成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投标”。同时,观察那些时常向你“投标”或回应你善意的人,他们可能正是想与你成为朋友的人。
2.主动要求扩展你们见面的场合
3.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
我们想发展成朋友的熟人,大多是每天会在同一固定场合见面的人,比如笑点相近的同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事,经常光顾的咖啡店的老板……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要求在那个固定场合之外见面。比如,约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一起喝咖啡,当你们在咖啡厅单独相处时,就能够看出是不是真的可以好好聊天,还是除了一起吐槽“今天又要加班”之外,就没有别的可聊。
友情真正开始建立还有一个关键的元素,就是自我暴露。当你们保持经常的见面后,有一方会先冒着暴露个人信息的危险,去“测试”对方是否会有相应的同应。如果双方都愿意进行自我暴露,这就像是一把打开友情的钥匙。
其次,如何维系和加深现有的友情?
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开发出一个在短时间内最容易交到朋友的问题模型,其中包括三组问题,每组12个。第一组问题有点私人性质,比如“打电话之前,你会预先练习将要说出的话吗”“你上一次对自己唱歌是什么时候”等;第二组则更私人,比如“你最恐怖的记忆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以来想做的吗”等;最后一组则是最私人的,比如“你上一次在其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在你的家庭中,谁的去世会让你最难过”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最容易使人们打开心扉,成为朋友。
心理学家提出人际关系中的“投标”概念,指的是以建立联结为目的的小要求——一个微笑,一句搭讪,一个小小的请求,都是“投标”。研究指出,朋友之间越常向对方发出和回应那些“投标”,两个人的关系就越深厚。
但实际上,联系朋友并不需要想那么多,你只要去做这件事就好了。至于联系朋友的理由,可以简单到“我今天买了一束你以前最喜欢的花”,再附上一张花的图片。
很多不常与朋友联系的人都陷入两种误区:第一,真正的好朋友无论多久不联系都不会破坏我们的关系;第二,“Ta都没找我,那我也不找Ta”。抱有第二种误解的人可能是假设朋友已经忘记自己,所以负气般地“那我也不联系Ta”;也可能是为朋友或自己找借口——“Ta肯定是太忙了”“我找不到什么好的由头给Ta发微信”。
赫芬顿邮报采用A/B测试,确立网站头条新闻标题的写法。读者的请求达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自动分流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版本。同一新闻内容的报道,读者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标题版本,服务器会记录和收集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阅读行为数据优异的标题将成为这条新闻的最终标题。“进行A/B测试时,测试用户的选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是要保证一定的样本数量,二是要考虑用户细分”。[8]
1.积极“发射”和回应友好信号
朱易聪明伶俐,四五岁时就显示出了运动天赋,对足球、乒乓球、滑雪、跆拳道等都很感兴趣。但父母却没有采取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式,将她管束得中规中矩,而是任由小家伙折腾,从不干涉。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不应该把自己的强项或爱好强加给女儿。
心理学家指出,两个人之间的关联点越多,他们潜在的产生交集的可能也越多,因此他们之间的联结就会越深厚。
比如,你的朋友最近参加了油画班,而你刚好也想学画画;或是你看见Ta的朋友圈下面有另一个朋友的评论,才发现原来这两个人也认识。这些都能成为增加或重建你们之间关联的契机。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你愿意关注对方的生活,同时也能偶尔分享自己的生活,让Ta看到。
不同软件土方量计算分析及特殊地形地貌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薛德君,李富荣(6-16)
3.给你们的友谊一些仪式感
每月一次的视频,每年一起去旅行一次。每一次在对方生日时送Ta手作礼物……这些穿插在日常生洛中的、变成习惯的小小仪式,都能让你们更多地将对方和这段友情放在心上。
1.3.1 课前准备 两班均按前期成绩及性别搭配分组,保证各组成员的性别、成绩优劣比例一致,每组选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人员的协调及合作工作。于实验课前一周告知TBL班学生实验内容,强调实验目的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部分,挑出重点概念要求学生预习,简要介绍实验关键步骤。随后学生以团队形式根据实验目的和教师要求,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及查阅文献,理清所涉及的概念与知识点,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制剂处方并熟悉操作步骤及流程,预判实验结果,指出注意事项。课前准备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自行分工,共同讨论,时间长短不做要求。对照班同样指出实验内容,但不做其他要求。
艾庆龙荐
标签:朋友论文; 的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目的论文; 友情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视野》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