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方社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马克思,理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妤[1](2019)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是非资本主义发展,即广大的东方国家和民族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经历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阵痛而走向未来的新世界。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实践证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叁是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发挥引领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3期)
谢浩[2](2018)在《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具体实践与世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最大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经由改革开放所赋予的开放性、公有制基础所赋予的自主性和社会主义取向所赋予的人民性,完成了其发展逻辑上的叁重转折,生成了一条完全区别于苏联模式、西方模式等既有选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在实践层面初步实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东方跨越。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还必将在其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为世界提供新的道路参考和重要的价值启示。(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周长民[3](2018)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探索东方社会的现状、规律和发展道路的理论。他指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带领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中国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结合中国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有重要启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正确性。因此,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前进。(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梦[4](2018)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形态更替问题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普遍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的理论逻辑开展过程。作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以东方社会为研究背景,尤其是以中国、印度和俄国为主要剖析对象,在探索东方社会的历史、性质、现状、结构和演化的同时,研究东方社会国家能否走向和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完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提供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的实践指导。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及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不少东方社会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种历史方位的战略定位,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创新,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思考。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这一新的实践起点,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再解读,全面地把握其理论精髓,开掘其所蕴含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建设的指导和启示价值,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研究拟从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基本学理探析。主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相关核心概念作出界定,并初步探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现实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为进一步走近马克思,洞悉马克思为何和如何研究东方社会奠定基本的学理基础。第二部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该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只有全面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理解其精髓,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炼出有效且有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基于文献研究和梳理,笔者从叁个方面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作出概括:(1)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2)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中的思想理论;(3)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农民状况和农村公社性质、前途的考察和分析。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主要内容的把握,发现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东方社会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性,而且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和怎么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值得我们去开掘、运用。第叁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其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契合。在该课题研究中,这一部分的研究具有过渡性和衔接性地位。目的在于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同质性和关联性来立论二者的契合,为阐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提供合理性论证,以期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路径。第四部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该部分既是本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本研究最终的目标愿景和结论。通过初步研究探讨,笔者主要从“结合国内外实际,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据发展特色,解决发展问题”、“关注农村发展现实,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献智献策。实际地看,因研究时间匆促短暂和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成果的文献局限,这一章的研究结论,非尽如意,本人有志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提升研究质量,获得研究的理想成效。(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申一青[5](2017)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社会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依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社会历史状况对其发展给出了不同判断。马克思认为,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经历着从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阵痛”期,而奴隶制改革后的俄国则拥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这个伟大设想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雏形。两种判断体现了马克思总是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进行理论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把握其东方社会解放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殿君[6](2017)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社会的历史以及发展道路问题是马克思在晚年的一个研究重点,为了能够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从而丰富唯物史观,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殊性质、结构和发展道路展开研究,这就促使了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本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主要内容和价值进行论述,探析其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启示。(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7年21期)
陆轶之[7](2017)在《东方社会理论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把研究视野转向东方社会后,重点研究了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发展及未来前途的基本规律。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东方社会理论描述的样板,在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掠夺和鸦片大量输入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中国人民是未来革命的基本力量。中国人民革命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人阶级革命的影响和引导帮助下,完成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翻封建阶级统治,使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发展,达到与俄国社会相似的发展水平后,再努力实现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缩短"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跨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贾龙飞[8](2017)在《中国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7年08期)
王晓飞[9](2016)在《简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视线逐渐转移到东方国家问题上来,从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观点入手,仔细分析了东方国家的历史延续与发展前景,特别是根据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提出俄国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至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饱经沧桑的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并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本文来源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董洁[10](2016)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与西方社会理论相对而言的,它指引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但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阶段,不时会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之声,甚至在东方社会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质疑。为此,系统梳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界定,这不仅能够使人们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更有利于坚定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5期)
东方社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最大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经由改革开放所赋予的开放性、公有制基础所赋予的自主性和社会主义取向所赋予的人民性,完成了其发展逻辑上的叁重转折,生成了一条完全区别于苏联模式、西方模式等既有选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在实践层面初步实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东方跨越。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还必将在其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为世界提供新的道路参考和重要的价值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方社会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9
[2].谢浩.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具体实践与世界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周长民.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J].枣庄学院学报.2018
[4].李梦.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申一青.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
[6].王殿君.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7
[7].陆轶之.东方社会理论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贾龙飞.中国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运用和发展[J].党史文苑.2017
[9].王晓飞.简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董洁.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