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子,油菜,土壤,光电池,生光,粒径,农业工程。
种子流论文文献综述
丁幼春,朱凯,王凯阳,刘晓东,杜超群[1](2019)在《薄面激光-硅光电池中小粒径种子流监测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菜、小麦等中小粒径种子在播种过程中难以兼容监测的问题,该文采用光层厚度约为1 mm的薄面激光发射模组和硅光电池的光伏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中小粒径种子流监测装置。根据薄面激光模组发射角度与硅光电池对角线长度计算出种子监测区域大小以及监测区域的具体位置,明确了监测装置的导管内径、导管中心线位置、薄面激光发射模组与硅光电池的相对位置等结构参数。对种子穿越薄面激光层所需时间进行分析,油菜种子的穿越响应信号在3 ms以内完成,小麦种子的穿越响应信号在7 ms以内完成。对种子的穿越响应信号进行隔直通交、双级放大、半波整流、电压比较、单稳态触发转化为单脉冲信号,作为单片机外部中断源进行计数,获得播量信息,实现了中小粒径种子流无碰撞检测。油菜精量排种器台架试验和小麦数粒仪试验表明:在排种频率8.4~32.1 Hz范围内,油菜种子的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8.1%,在排种频率21.5~31.2 Hz范围内,小麦种子的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5.1%。田间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正常排种频率范围内,油菜种子的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8.6%,小麦种子的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5.8%,光照条件、机具振动对监测精度无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军强[2](2018)在《油菜种子流传感及漏播变量补种技术与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化精量播种能够省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是智能农机发展的重要环节。播种过程中排种监测、漏播检测及自动补种是精量播种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因油菜种子粒径小、质量轻、播种速率高、排种过程封闭等特点,目前因缺乏小粒径种子流传感计数装置,油菜精量播种的播量指标主要通过种箱内种量变化或排种器转速及型孔数推算间接获得,且田间复杂的作业环境和故障不可避免地会随机性导致油菜精量排种器发生漏播,影响作物产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时检测油菜等小粒径种子流的传感装置,并设计一套漏播自动补种系统,实现油菜精量播种过程中播量监测、漏播检测并及时自动补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检测与漏播补种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压电感应原理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以该传感装置拓展设计了漏播变量补种系统,并开展了性能试验研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设计了一种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实现了油菜等小粒径种子的实时感知计数。基于油菜种子与压电薄膜产生的碰撞信号特征分析,探索了一种油菜种子流压电感应检测方式,设计了沉槽基板-压电薄膜感应结构,提高了种子流检测时间分辨率和抗振性。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及碰撞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传感装置的导管内径、压电薄膜倾角、导管长度、出种口位置等关键结构参数。通过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实现微弱碰撞信号经放大、半波整流、电压比较、单稳态触发调理转化为单脉冲信号,利用单片机定时计数采集处理,实现油菜种子流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的实时检测,并利用nRF无线模块定时发送给监测显示终端,实现播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保存。台架及田间试验表明:种子流传感装置能够实时检测精量排种器的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8%。(2)优化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集成型漏播变量补种装置,为漏播自动补种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漏播变量补种装置集螺管式补种器、直流减速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nRF无线模块和电源于一体,使得补种装置结构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结合试验对螺管式补种器内螺纹凸台高度、螺管数目、种箱出种孔等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PWM(pulse-width modulation)定频调宽调压方式驱动直流减速电机调节补种装置转速,进而改变排种速率实现变量排种。补种装置排量测定试验表明:补种装置转速在23~228 r/min范围内,1 min排种粒数随转速增加呈线性增加,补种装置螺管当量排种数稳定在1.2~1.4粒,并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到补种装置转速与PWM占空比函数关系。(3)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漏播变量补种系统并开展了试验验证。该补种系统由漏播检测传感装置、排种盘测速装置、漏播变量补种装置及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组成,各装置间指令和数据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有序实时传输。漏播检测传感装置实时采集排种种子流时间间隔序列和周期内排种数序列,接收排种盘测速装置测得的理论排种频率确定检测周期,结合基于时变窗口的漏播实时检测方法计算漏播系数等漏播状态参数,并根据漏播变量补种策略获得对应补种转速,将其发送至漏播变量补种装置及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漏播变量补种装置接收补种转速指令,并通过对应的占空比驱动电机实现变量补种。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滚动刷新显示最近10个检测周期的漏播补种各状态参数。漏播变量补种系统试验表明:在正常播种速率范围内,补种后有效地降低了漏播指数,提高了播种质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丁幼春,杨军强,朱凯,张莉莉,周雅文[3](2017)在《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菜精量播种过程中缺乏小粒径种子流传感而导致播量监测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及碰撞动力学模型,记录并分析油菜种子与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的碰撞轨迹,为传感装置的导管、压电薄膜倾角、出种口位置等关键结构参数提供依据。基于油菜种子与压电薄膜的碰撞信号特征分析,设计了沉槽基板-压电薄膜感应结构,将碰撞信号的衰减时间从9缩短至1 ms,提高了对高频种子流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同时能够有效抵抗机械振动带来的干扰影响。对微弱碰撞信号进行放大、半波整流、电压比较、单稳态触发转化为单脉冲信号,通过单片机定时计数采集处理,实现油菜种子流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的实时检测,并利用无线收发模块定时发送给监测显示终端,实现播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保存。油菜精量排种器台架及数粒仪高频排种试验表明:在排种频率8.1~32.9 Hz范围内,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9.5%。田间播种试验表明传感装置能够实时检测精量排种器的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在无排种时计数为零,正常播种状态时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9.1%,机械振动及粉尘对传感装置没有影响。该传感装置为油菜精量播种过程播量监测、漏播检测以及补种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刘金荣[4](2015)在《种子流视觉检测系统自适应标定的软件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BST-6型播种机试验台,通过机器视觉方式实施悬挂式播种机的排种质量及播种精度的试验、测定、分析等工作。为了给种子流的视觉测试系统提供必要的参数,事先需要对摄像机进行标定,因为以往采用的手工标定存在效率低、标定精度差等缺点,所以需要研制一款基于软件的摄像机自适应标定系统。由于播种机试验台要在不同大小的视场下对种子流进行测量分析,摄像机需要竖直上、下移动,论文将摄像机自适应标定系统分为摄像机移动系统和自适应标定软件系统。研制的摄像机移动系统能根据摄像机视场长度要求,检测定位板上的圆的个数来控制摄像机移动。控制过程为:由上位机(计算机)通过串口向下位机(步进电机控制器)发送指令,下位机根据接收到的不同指令输出不同的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给步进电机驱动器,驱动器能够驱动步进电机正、反转和停止。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线性模组联接,线性模组上的滑块与方形块、横梁以及安装在横梁上的6个摄像机联接,能够把步进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摄像机的竖直上下移动,安装在线性模组上的位置传感器将摄像机的位置信息传回计算机,能确保摄像机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摄像机自适应标定软件系统通过采集场景中的一个点和叁条不相等且不平行的直线来完成摄像机的自适应标定过程,能获得准确的标定矩阵。实验结果表明:移动系统中步进电机经减速后以1r/s的速度带动摄像机竖直上下移动,能够很好地保证图像质量,无抖动现象。运用SAS统计分析不同视场长度下启用标定模块测量的棋盘格上两角点距离和实测值的误差差异不显着,显着性P值为0.9999,并且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37%,标准差小于5.2。不同视场长度下启用标定模块标定的物距和实测值的误差也不显着,显着性P值为0.1614,并且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2%,标准差小于16,以上数据说明了两组相对误差都与视场长度无关,标定模块的标定精度较高,标定范围较广,标定获得的参数可用于后续的种子流视觉测量与分析中。视场标定模块的运行时间为21ms,摄像机标定模块的运行时间为14ms,运行时间较短,可实现快速自适应标定。该标定系统只需单幅图像就可以对摄像机进行标定,可以大大减少标定时间,比人工标定准确率高、效率高,可以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效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马焕菲[5](2015)在《基于VC++排种种子流视觉检测软件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ST-6型播种机试验台应用软件视觉测试系统研制出基于VC++排种种子流视觉检测软件,它包括界面、种子流监视窗口、菜单栏、列表框、种子流统计分析。对检测的种子流呈现漏播、单粒播、两粒播、叁粒播等。通过依据穴播种子流的序列图像产生机理提出种子纵坐标视觉模型。依据概率排种和随机落点的穴播种子流形成机理提出种子纵坐标统计模型。依据统计学原理构建期望穴心、期望穴距和穴粒数的判别方法,获得型孔种子数时序样本。依据序列图像采集种子重复成像机理计算重复倍率。由校正的型孔种子数时序样本统计出型孔种子数频率分布,并由该分布计算漏播指数、合格指数、超播指数指标。利用人工实测的结果与利用VC++穴播软件检测的结果相对照,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做两种检测方法的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穴播软件检测与人工实测对照在漏播指数,合格指数,超播指数的24个绝对误差检测结果中,有22例在0~4.084之间,仅2例为7.638,7.938。相对误差在24个检测结果中,15例达0%~6.35%,6例达7.52%-11.79%,仅有3例达14.81%-22.09%,忽略小概率结果,穴播软件检测与人工实测实现高度吻合。(2)考察排种质量指标,分别以漏播指数,合格指数,超播指数为试验响应,以种子类型、排种器转速、检测方法(穴播软件检测和人工实测)为因素,做叁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效应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2,0.0001,小于0.0001。决定性系数达0.915497~0.979339,方差分析有效。在种子类型及排种器转速的效应显着性P值均小于或等于0.0008的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检测方法的效应显着性P值分别达到0.2086,0.8051,0.7401。说明穴播软件检测结果和人工实测结果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综上所述,基于VC++排种种子流视觉检测软件的研发,适用于穴播排种器和单粒播精播排种器,该软件的研发对提高播种效率的自动化分析和实时性处理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燕雪飞,杨允菲[6](2007)在《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的群落种子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4个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土壤种子库及幼苗库进行了比较,建立了种子流模型.结果表明:演替初期虎尾草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密度最大,为(446182±180455)粒.m-2,分别是演替中期星星草群落的7.2倍、演替后期星星草+羊草群落的11.4倍、演替顶极羊草群落的164.8倍.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密度均以虎尾草群落最大,分别为(63650±14541)粒.m-2和(39160±15192)株.m-2,羊草群落最小,分别为(14310±7686)粒.m-2和(790±745)株.m-2,大体呈随着恢复演替进程而递减的趋势.全体演替系列群落输出的实生苗均以虎尾草为主,占79.8%~100%.在种子流中,优势种的种子源库向土壤种子库输入率在10%~35%之间,输出率差异则较大,虎尾草群落高达62.3%,但星星草群落和羊草群落均没有优势种的幼苗输出.(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薛忠,王玉顺[7](2007)在《排种器种子流机器视觉图像的滤波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排种器试验及视觉检测过程中,排种器机器视觉图像的滤波是消除信号污染并可靠提取有用信息的必要步骤。采用比较法研究了中值滤波、线性滤波、维纳滤波、小波去噪、中值小波组合滤波等方法在不同滤波器参数下的滤波效果。结果表明,中值滤波效果较好,根据成像状况合理调节滤波器参数,在模板7×7时信噪比可达29.063 1,正确处理率则达0.996 9;中值小波组合滤波法略优于单纯使用中值滤波或小波去噪,其信噪比达到29.165 2,正确处理率则达0.997 1;处理较低光照条件下采集的排种图像,叁种方法均达到较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聂永芳,安爱琴,张学良[8](2007)在《基于MATLAB的条播排种器种子流特征模式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MATLAB软件的机器视觉技术对条播排种器性能进行自动检测。其检测方法为:一是对小麦种子流样本进行图像处理;二是对种子流特征(种子数)进行较为准确的提取;叁是对种子流特征进行模式识别。检测结果表明:与手工检测结果比较,计算机检测误差降到了5%以内。这说明,通过图像处理并利用小麦种子的投影面积和椭圆轴长作为判别依据,较成功解决了帧图像中种子的重迭、遮挡和分割的问题,可以对种子流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提高了检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7年08期)
吴泠,何念鹏,周道玮[9](2005)在《松嫩草地不同次生光碱斑种子流比较及其潜在生态恢复意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松嫩平原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选取叁个次生光碱斑,通过分析其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动态,探讨了土壤表面种子流在次生光碱斑植被恢复中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间种子流种类与数量上相似性很高,且种子流与周围植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表面种子流数量巨大,且以一年生耐盐碱的先锋植物(虎尾草和碱蓬)种子为主,占总流量的 96 %。虽然土壤表面的种子流量巨大,但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很低,土壤种子库得不到及时更新与补充,常处于较低水平,尤其在 5 月份和 6 月份,土壤中甚至没有种子出现。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表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均在 10 月份达到最大。土壤种子库缺乏是限制次生光碱斑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表面种子流是潜在的种子资源,提高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人工处理方式),将加速次生光碱斑的植被恢复进程。图 5 表2 参 27。(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期刊2005年04期)
何念鹏,吴泠,周道玮[10](2004)在《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种子流及其生态恢复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陷井法 ,对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的表面种子流、土壤种子库动态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次生光碱斑种子流数量巨大 ,种类相当丰富 ;次生光碱斑的表面种子流月份间差异极显着 ,6月份最小 ,10月份最大。次生光碱斑的土壤种子库很小 ,种类单一 ,原有的土壤种子库严重流失 ;与典型羊草群落相比 ,土壤种子库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很大差异。次生光碱斑的土壤种子库很小 ,尤其在 5、6月 ,造成次生光碱斑种子极度缺乏 ,是次生光碱斑植物自然恢复进程极其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种子流的生理 -生态特征和数量特征 ,它对次生光碱斑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是潜在种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种子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化精量播种能够省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是智能农机发展的重要环节。播种过程中排种监测、漏播检测及自动补种是精量播种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因油菜种子粒径小、质量轻、播种速率高、排种过程封闭等特点,目前因缺乏小粒径种子流传感计数装置,油菜精量播种的播量指标主要通过种箱内种量变化或排种器转速及型孔数推算间接获得,且田间复杂的作业环境和故障不可避免地会随机性导致油菜精量排种器发生漏播,影响作物产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时检测油菜等小粒径种子流的传感装置,并设计一套漏播自动补种系统,实现油菜精量播种过程中播量监测、漏播检测并及时自动补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检测与漏播补种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压电感应原理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以该传感装置拓展设计了漏播变量补种系统,并开展了性能试验研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设计了一种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实现了油菜等小粒径种子的实时感知计数。基于油菜种子与压电薄膜产生的碰撞信号特征分析,探索了一种油菜种子流压电感应检测方式,设计了沉槽基板-压电薄膜感应结构,提高了种子流检测时间分辨率和抗振性。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及碰撞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传感装置的导管内径、压电薄膜倾角、导管长度、出种口位置等关键结构参数。通过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实现微弱碰撞信号经放大、半波整流、电压比较、单稳态触发调理转化为单脉冲信号,利用单片机定时计数采集处理,实现油菜种子流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的实时检测,并利用nRF无线模块定时发送给监测显示终端,实现播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保存。台架及田间试验表明:种子流传感装置能够实时检测精量排种器的排种频率与排种总量,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8%。(2)优化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集成型漏播变量补种装置,为漏播自动补种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漏播变量补种装置集螺管式补种器、直流减速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nRF无线模块和电源于一体,使得补种装置结构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结合试验对螺管式补种器内螺纹凸台高度、螺管数目、种箱出种孔等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PWM(pulse-width modulation)定频调宽调压方式驱动直流减速电机调节补种装置转速,进而改变排种速率实现变量排种。补种装置排量测定试验表明:补种装置转速在23~228 r/min范围内,1 min排种粒数随转速增加呈线性增加,补种装置螺管当量排种数稳定在1.2~1.4粒,并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到补种装置转速与PWM占空比函数关系。(3)设计了油菜精量排种器漏播变量补种系统并开展了试验验证。该补种系统由漏播检测传感装置、排种盘测速装置、漏播变量补种装置及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组成,各装置间指令和数据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有序实时传输。漏播检测传感装置实时采集排种种子流时间间隔序列和周期内排种数序列,接收排种盘测速装置测得的理论排种频率确定检测周期,结合基于时变窗口的漏播实时检测方法计算漏播系数等漏播状态参数,并根据漏播变量补种策略获得对应补种转速,将其发送至漏播变量补种装置及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漏播变量补种装置接收补种转速指令,并通过对应的占空比驱动电机实现变量补种。漏播补种监测显示装置滚动刷新显示最近10个检测周期的漏播补种各状态参数。漏播变量补种系统试验表明:在正常播种速率范围内,补种后有效地降低了漏播指数,提高了播种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流论文参考文献
[1].丁幼春,朱凯,王凯阳,刘晓东,杜超群.薄面激光-硅光电池中小粒径种子流监测装置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杨军强.油菜种子流传感及漏播变量补种技术与装置[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丁幼春,杨军强,朱凯,张莉莉,周雅文.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传感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
[4].刘金荣.种子流视觉检测系统自适应标定的软件研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5
[5].马焕菲.基于VC++排种种子流视觉检测软件的研发[D].山西农业大学.2015
[6].燕雪飞,杨允菲.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的群落种子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7
[7].薛忠,王玉顺.排种器种子流机器视觉图像的滤波及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聂永芳,安爱琴,张学良.基于MATLAB的条播排种器种子流特征模式识别[J].农机化研究.2007
[9].吴泠,何念鹏,周道玮.松嫩草地不同次生光碱斑种子流比较及其潜在生态恢复意义(英文)[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5
[10].何念鹏,吴泠,周道玮.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种子流及其生态恢复意义[J].生态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