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句论文-张靖宇

英语小句论文-张靖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小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入场,定式小句,有定入场元素,量化入场元素

英语小句论文文献综述

张靖宇[1](2019)在《高职英语学习者定式小句入场方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场反映了认知主体参照言语事件的语境"安置"某一实体的过程。在对定式小句所表达的概念实施入场操作过程中,高职英语学习者呈现出显着的特点。他们在使用英语表征概念时具有语境定位意识,能遵循突显概念优先原则聚焦现实世界空间。高职学生偏向使用有定入场策略,采用近距式入场元素标记意指对象。由于学生无法有效了解远、近距式元素对动作完成性的语义限制,所以他们在使用高语义限制的近距式元素时呈现较高的错误率。此外,高职学生存在量化入场元素过量使用的现象。由于他们一方面对量化入场元素的时间语义认识模糊,另一方面对情态动词的参照点缺乏区分意识,导致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使用量化入场元素时出现错误。(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侠[2](2019)在《英语合译法转译汉语小句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汉语重"意合"、短句较多,英语重"形合"、长句见长的特点,探析了借助英语连接词、从句、分词、介词、不定式、无动词分句等,把汉语流水小句合译成得体英语长句的策略,以期为汉英互译者提供帮助,使其译出更为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译文。(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希希[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限定小句在国内外一般分为现在分词小句、过去分词小句、不定式小句,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然而,很多语法书在提到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时,对小句以及其附加语属性未进一步阐述或描述不够全面。而且调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写作中使用非限定小句,特别是-ing小句作附加语的使用频率远低于母语者。因此揭示我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存在的差异,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特征,设计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及编纂基于母语者标准写作示例的语法词典,对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的使用频率进行量化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取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以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和英美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为数据来源,其中TECCL中学生库抽取的文本数以及字符数分别为2761和389634,TECCL大学生库抽取的则为1800和354663,LOCNESS抽取全部14个文本文件,字符数为326838。再以AntConc3.5.0,Tree Tagger以及Chi-square test为研究工具,并结合二语习得因素,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使用特征。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以及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在“非限定-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上有无差异?如果有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背后的原因有哪些?(3)研究“非限定小句(-ing小句)”作附加语有什么教学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子库中的非限定小句(-ing小句)标准频数依次为108.6、132.0、160.4,其中高频动词的附加语用法使用频数依次为28、69、32,因此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中国中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在条件语义维度上“偏少使用”(卡方值为4.6,显着差异性为“-*”)、在原因语义维度上“过少使用”(12.5,“-***”),中国大学生相对于母语者在原因和伴随语义上“偏多使用”(4.1/3.9,“+*”),且根据数据,中学生比大学生少犯错误,而中国大学生比英美国家大学生过多犯错误(12.9,“+***”),但是在时间语义上,差异不显着。(2)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受多重因素影响,如L1迁移、L2输入、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石化。因英汉差异,所以母语迁移导致了使用频数差异。此外,中学生使用taking表原因的非限定小句频数说明其L2输入不够。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越高,在“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上越接近母语者。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增高并未使得语误频数有明显的降低,体现了学习者学习非限定小句过程中的石化现象。(3)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应用现在分词的附加语语义用法,该用法是笔语写作中十分正式的书面语用法,且应基于真实的语料分析结果来指导教学。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的认识,为学习者在写作中提供多样的句式示例,而且也对英语教学设计和语法词典编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静[4](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非谓语小句使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非谓语动词小句具有多种句法功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研究(Grant&Ginther,2000;Fang,2014)证实学习者的非谓语小句使用情况与二语水平、语篇等因素相关。本研究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中抽取英语专业学生笔语语料,从频率、句法特征和偏误叁个角度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非谓语小句的使用情况,尝试并从水平和作文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检验该发现。首先,研究发现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英语非谓语小句使用情况有差异,较高水平学习者比较低水平学习者产出的非谓语小句多,结构更复杂,整体准确率更高,这些差异可以从二语知识量、母语和二语写作能力和在处理和组织新信息时的加工压力等方面解释。其次,学习者在不同类型的作文的非谓语小句使用情况也有差异,这是因为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不同的作者角度、说理需求、话题依赖性和加工压力。最后,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教学方式、教师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建议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有为,杨玉芳[5](2018)在《英语从属型小句复合体构式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含有状语小句的小句复合体构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背景理论来自认知心理学,该理论可以对英语中部分含有状语小句的小句复合体构式(主从构式)作出如下解释:该构式中的主句构式和从句构式在整合时遵循主句是图形、从句是背景的规律;同时大致遵守Talmy提出的时序、因果、内包、依存和替代五原则;这五个原则综合体现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叁个认知逻辑。(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畅[6](2018)在《词汇触发理论视域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AND连接小句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列连接词AND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书面语语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连接的句法成分也十分广泛,包括词汇、短语、小句等。由于AND使用之广泛,中国英语学习者似乎对其用法不假思索,特别是当其连接小句结构的时候,AND连接的小句关系经常呈现出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语篇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小句关系的可接受性与自然度。国内外学术界对连接词AND连接小句关系的研究要么针对其并列连接功能,要么关于其作为一种衔接方式的语篇功能,很少有研究将AND的不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探讨,特别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篇中AND连接小句关系时的用法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篇中AND连接小句关系的基本用法、特殊性及特殊性产生的原因的探析能够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叁个研究问题:1.在语法结构、语义关联、语篇及语用功能层面,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的连接方式是什么?2.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的连接方式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特殊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为词汇触发理论(Hoey,2005)。基于词汇触发理论中词汇搭配的普遍性,本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基本特点及与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语料相比所呈现的特殊性;同时依据词汇触发理论中有关诱发性触发以及迁移性触发的解释并结合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结果,对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特殊性的原因进行阐释。除此之外,依据角色指称语法(Foley&Van Valin,1984),本研究将样本语料中AND连接的小句关系类型划分为并列小句关系以及并附小句关系,并分别探讨AND在连接不同类型小句关系过程中的触发特点,以期对AND连接小句关系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采取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及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分别收集五百个共一千个AND连接小句复合体例句作为分析用的主要语料,基于词汇触发理论从多个语言视角分析语料中AND的触发特点以及AND在连接并列小句关系与并附小句关系时的特殊表达方式。在对从两个语料库中收集的语料进行比较分析之后,研究将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篇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特点作为参照的标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篇中的不同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对于那些在CLEC语料中分布比率很小但对分析AND连接小句关系具有意义的语言触发现象将从整个语料库范围内收集。除此之外,为了全面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特殊性,本研究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问卷由十个具有预设答案的事实性问题组成,主要考察学生在使用AND连接小句关系过程中对AND用法的理解情况。本研究使用微软数据统计分析软件Excel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做了大量量化分析的工作,同时在质化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触发AND连接小句关系的比率仅低于AND连接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的比率,同时AND触发的并列小句关系的分布比例远远高于并附小句关系的比例。AND触发小句关系的连接方式同时具有规律性与任意性特点。比如,在类连接层面,当AND连接的小句结构被视为一个组合项并具有触发性的时候,该组合项更多时候在小句复合体中充当独立的句法成分,但也不乏有部分组合项充当小句复合体中其他主从结构的主句或从句中的句法成分。绝大多数AND之后的小句的句型为普通陈述句,但也有一定比例的AND之后的小句的句型为“there be”’存在句句式、祈使句句式、一般疑问句句式、特殊疑问句句式以及句首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的陈述句句式。AND与这些特殊小句句式之间的类连接触发性在CLEC语料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然而AND与句式为祈使句句式、一般疑问句句式以及特殊疑问句句式的小句之间的类连接具有随机性与偶发性。在CLEC语料库中,当AND之后的小句句式为“there be”存在句句式以及句首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的陈述句句式的时候,AND连接的前后两个小句结构经常呈现出平行或对称的特点,特别是当AND连接的前后两个小句的句首是疑问代词‘what’的时候,小句间经常具有对比语义关系特点。在CLEC语料库中,AND与很多逻辑语义连接词之间具有语义联系,可以和它们连用连接小句关系。在语篇的触发性层面,指称衔接手段在AND触发的小句关系语境中分布的比例最高,词汇搭配的比例居中,替代与省略的分布比例最低。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AND连接的小句结构呈现出混乱不清的语义关系。在语用功能触发性层面,AND在CLEC语料库中置于句首的分布比例超过百分之六,但是其应用具有任意性并能够引发不连贯的语义关系。在并附小句关系中,AND与情态与时态两个运符具有类连接联系,所连接的前后两个序列动词表达的时态为一般过去时或者一般现在时,但是部分并附小句关系的语义不明确。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相比,AND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中使用的任意性更加明显,同时在类连接、语义联系、语篇搭配、语篇语义联系以及语用联系等层面缺少多样性,亦呈现出非自然性特点。比如,在两个语料库样本中,AND更多时候在连接的前后小句中触发统一的动词时态,但是这种类连接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的分布比例要高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同时时态的种类要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在CLEC中,连接词AND与部分表示增强关系的连接词之间具有强烈的语义联系,但是与表示详述关系的连接词在并列小句关系语境中的共现几率近乎为零。然而,在BNC中,AND几乎与其他任何表示增强、详述以及延伸关系的连接词具有语义联系。在CLEC中出现的具有平行及对称结构特点同时呈现出对比语义关系的小句结构在BNC语料库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指称、词汇衔接、替代与省略的衔接关系在CLEC样本中的整体分布比例低于BNC样本。AND被中国英语学习者触发主要用于连接叁种语义关系,包括添加、顺序与结果,但是表示对比以及评论的语义关系分布比例较小,同时缺少解释关系。在两组样本语料的并附小句关系例句中,AND连接的前后两个小句的谓语动词语义类型不同,同时在CLEC样本中,不确定的语义关系直接影响并附小句结构中语用效果的自然度。本研究从叁个方面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特殊性进行解释,包括中国英语学习者对AND用法的片面理解情况、英语语法书中有关AND用法的诱发性触发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即迁移性触发。调查问卷显示,部分被调查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AND的用法持有迟疑态度,他们不确定AND连接的前后小句是否应该具有统一的句法结构,亦不确定AND是否可以用来连接并列关系以外的语义关系,比如对比关系、因果关系等;同时有很大比例的被调查者过分依赖AND在语篇中的连接作用,认为AND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小句之间的语义关联,或者至少在并不具有语义关联的小句间建立形式上的联系。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AND连接小句关系时的任意性。研究同时发现很多英语语法书对AND连接小句结构时的用法介绍过于简单,示例缺少解释,不利于英语学习者对AND的用法进行系统了解与掌握。这种诱发性的触发会为英语学习者对AND的使用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最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AND连接小句关系的过程中亦受到母语中相关触发的影响,比如汉语中缺少与AND用法完全等同的并列连接词,因为类似于AND的并列连词很少用于连接句子结构,并且汉语中缺少像AND这样比较通用的并列连接词。本研究采取词汇触发理论视角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中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和解释,有助于让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连接词AND连接小句的用法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为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AND连接小句关系的连接方式提供具体参照与指导。鉴于AND触发小句关系连接方式的复杂性,本研究对其分析与解释很难做到穷尽,研究中分析与解释到的以及没有分析与解释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中AND连接小句关系的触发特点都有待未来的研究去深入探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11-01)

刘荣秀[7](2018)在《英语致使移动小句变式的概念框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框架是基于神经认知语言学背景下提出的一个认知功能模式,目的在于表述小句为基本单位的概念语义。英语致使移动小句变式问题仍是各语言学流派的争论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概念框架对英语致使移动句法变式的解释影响力。(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4期)

何琴[8](2018)在《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小句定语习得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小句定语”即为英语语法中所说的“定语从句”。比如,英语句子“He is the first classmate I knew.”译成汉语是“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同学”,“I knew”在英语句中是定语从句,后置修饰“the first classmate”,相应汉语句中,“我认识(的)”为小句定语,前置修饰“第一个同学”。本文研究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汉语小句定语习得情况,包括正确使用情况和偏误情况。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来自英语国家留学生的400余篇作文,从中找出了217条小句定语的正确用例和89条偏误用例,对这些句子进行了细致分析。我们发现,在使用特点上,和修饰宾语相比,英语国家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小句修饰句子主语;修饰主语的小句定语,又以“主主型”(即小句定语中动词的逻辑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居多;构成小句定语的动词短语以动宾短语为多。从偏误来看,充当小句定语的动词短语的逻辑主语缺失和多余是留学生使用小句定语时常犯的错误;回避使用小句定语的情况比较多。偏误主要成因是汉语小句定语本身存在难度,英语国家留学生使用起来不易。在习得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04)

王惠静[9](2018)在《英语小句及物性的语义偏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及物性作为动词特征的观点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及物性看作小句特征,及物性高低不同的小句共同构成一个典型范畴,体现典型效应,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非典型及物性与典型及物性的差异体现为语义偏离。及物性的意义是及物事件类型及其参与者的概念化,因此及物性偏离可根据小句所勾勒事件的类型、施事、受事语义特征参数缺失情况来判断。参数数量和类型以不同方式引起小句及物性不同程度地偏离典型及物性,并涉及转喻等认知机制。(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韩志毅[10](2018)在《英语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的认知动因研究——基于认知语法小句分析的阐释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作为英语中的非普遍结构,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厘清,接着探讨认知语法对两种结构进行解释的可能途径。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的理解构成,均符合认知语法小句分析中的主题导向编码策略,但是,由于Langacker对英语作格结构的不同理解,以及在论着中对这两个结构并未过多深入讨论,使得现有解释并不理想。为弥补这一不足,对主题导向分析加以修正,结合认知语法的扫描识解与副词语义分析,构建出针对英语作格结构及中动结构的较为完备、合理的阐释模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英语小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汉语重"意合"、短句较多,英语重"形合"、长句见长的特点,探析了借助英语连接词、从句、分词、介词、不定式、无动词分句等,把汉语流水小句合译成得体英语长句的策略,以期为汉英互译者提供帮助,使其译出更为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译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小句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靖宇.高职英语学习者定式小句入场方式的实证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李侠.英语合译法转译汉语小句策略探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

[3].张希希.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张静.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非谓语小句使用情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张有为,杨玉芳.英语从属型小句复合体构式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含有状语小句的小句复合体构式[J].吕梁学院学报.2018

[6].王畅.词汇触发理论视域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AND连接小句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7].刘荣秀.英语致使移动小句变式的概念框架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8

[8].何琴.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小句定语习得考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9].王惠静.英语小句及物性的语义偏离路径[J].英语研究.2018

[10].韩志毅.英语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的认知动因研究——基于认知语法小句分析的阐释模型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英语小句论文-张靖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