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体网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关,媒体,语音,分配,协议,热交换,信道。
媒体网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宽录[1](2019)在《非编播出网络媒体网关的传输速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数字化制作、数字化播出都是采用数字化IP传输,内外网间一般都加有一道"媒体网关"来作为防毒隔离墙,有效地解决了感染网络病毒的问题。但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传输速度变慢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加入媒体网关所带来的传输速度问题,揭示了在实际使用"上传"的速度明显快于使用"下载"的速度,并提出正确的使用"上传"方法可获得最高传输速度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杨,刘作,王建明,韦云[2](2018)在《基于NFV的媒体网关软化技术应用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FV架构,对媒体网关软化技术进行探讨。提出针对媒体网关软化技术的NFV测试框架流程,通过搭建NFV虚拟化测试平台对软化媒体网关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暴露了单线程响应网卡中断IRQ性能不足问题,对该问题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效果进行验证分析,优化后并发性能提高50%。(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周孙杰[3](2018)在《数字集群系统多模媒体网关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集群系统是一种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呼叫建立时间短、支持组呼呼叫以及信道利用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在数字集群系统中,媒体网关负责呼叫业务的处理,包括语音数据转发以及通信信道分配等。多模媒体网关具有多模语音数据转发、语音编解码转换以及多模呼叫信道分配功能,不仅支持窄带数字集群的语音呼叫业务,而且支持集群系统在宽带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因此,多模媒体网关的开发对宽带数字集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媒体网关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数字集群系统多模媒体网关,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架构,详细阐述了多模媒体网关的呼叫业务处理、信道分配、数据转发以及编码格式转换功能,并设计了多模媒体网关的信令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UDP打洞技术的数据转发方案,解决了复杂网络下语音分发的问题;2.提出了多模媒体网关的架构,定义了多模媒体网关的相关模块的接口和信令,并设计了多模媒体网关的控制子模块、业务子模块以及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映射)穿透子模块的工作过程,给出了语音格式转换方法;3.基于Linux系统,利用C语言开发了多模媒体网关的主程序、控制子模块、业务子模块和NAT穿透子模块,实现了单呼、组呼以及语音格式转换功能;4.对全双工同模单呼、全双工异模单呼、半双工同模单呼、半双工异模单呼、同模组呼以及异模组呼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多模媒体网关实现了呼叫业务的建立与拆除、信道与端口的分配与回收、呼叫业务数据的接收与转发以及多种语音编码格式的转换,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1-10)
曹延兵[4](2017)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网络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便是H.248与MGCP协议。网关控制协议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在下一代网络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笔者主要对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运用和概念进行简单的阐述,随后对其前后两者的发展前景进行解析。(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7年07期)
李春雨[5](2016)在《媒体网关系统中的主备倒换设计改进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m TCA规范的媒体网关系统中,两块主控制板要求热备份,当一块主控板故障时,另一块主控板需自动升主,替代故障板。对现有的主备倒换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改进了现有方案,该方案通过高低温老化测试,工作可靠。(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6年24期)
施清白[6](2016)在《家庭媒体网关的建设与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网融合下的业务变迁需求,对终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未来将会呈现多业务平台,在这样一个多业务平台下面,智能终端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家庭媒体网关的设计思路、具体方案,详细阐述了相比传统的有线电视高清机顶盒的功能创新点。(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朱世雄[7](2016)在《基于WLA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媒体网关模块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WLAN数字集群系统是一种专用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酒店、宾馆以及饭店等企业的指挥调度,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市场。媒体网关模块实现了语音端口和视频端口的分配和回收、基站信道的分配和释放、语音编码格式的转换、语音包和视频包的转发以及录音功能。因此,媒体网关模块是基于WLAN数字集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移动通信系统媒体网关模块的发展状况,在分析了基于WLAN数字集群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描述了媒体网关的语音端口和视频端口的分配和回收、基站信道的分配和释放、语音编码格式的转换、语音包和视频包的转发以及录音功能,详细阐述了单呼呼叫、组呼呼叫以及视频通话的信令处理流程,设计了媒体网关模块的结构、MGW-C控制模块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MGW-1、MGW-C控制模块与MG业务模块之间的接口MGW-2、MG业务模块与基站BS和手机服务器MS-SERVER之间的接口MGW-3以及MGW-C、 MG-ACELP、MG-G711等模块的信令处理流程,并给出了语音和视频端口分配和回收、基站信道分配和拆除的PDU。然后,基于Linux操作系统,利用C语言,开发了媒体网关的主程序、MGW-C控制模块、MG-ACELP业务模块以及MG-G711业务模块,实现了单呼呼叫、组呼呼叫以及视频通话等业务;最后,对用户终端之间单呼呼叫、TETRA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单呼呼叫、用户终端之间组呼呼叫、TETRA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组呼呼叫以及视频通话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媒体网关实现了语音和视频端口的分配和回收、基站信道的分配和释放、语音编码格式的转换、语音包和视频包的转发以及录音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1-13)
宋洋[8](2015)在《WebRTC系统与IMS互通媒体网关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是一项在浏览器内部进行实时音视频通信的技术。该项技术以其开发成本低,可维护性强等优点在互联网行业内被广泛关注。WebRTC技术改变了开发人员开发实时视频通信应用的方式,借助此技术,开发人员只需要调用简单的JavaScriptAPI就可以开发实时通信应用,这使得应用开发可以更加关注于业务逻辑,并且极大缩短了应用的开发周期。WebRTC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电信领域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次冲击,各大电信运营商正积极投入研究力度和成本,力求将IMS业务和WebRTC技术结合起来,完成在新的科技改革中的成功转型。本文针对WebRTC系统与IMS系统进行媒体层面互通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种实现方案。首先,本文对WebRTC技术知识背景和任务涉及到的各项协议和技术标准如SDP协议、NAT穿越协议、媒体编解码规范、ROAP信令协议等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互通媒体网关需要具备的会话协商、视频转码、媒体流加解密以及传输等功能。基于研究所获,本文给出了如下的媒体互通方案:通过信令协议转换,互通媒体网关和通信双方分别建立P2P媒体直连,以媒体流转码中继的方式完成媒体互通。基于此互通方法,本文确定了互通媒体网关的技术架构:媒体控制服务器进行消息分发和控制,互通子网关实体用于具体会话服务,用以支持分布式部署。最后本文对此实现方案的互通媒体网关的正确性进行编码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12-28)
杨东洋[9](2015)在《基于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宽带接入的飞速发展和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用户在通信方面上的需求已经从单纯以语音为主的通信方式向即时消息、语音、视频、会议等多种通信方式融合的方向发展。下一代网络NGN及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说下一代网络NGN是通信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融合,也实现了业务融合。软交换技术是一种以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为基础的平台,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间的分离来实现其相对来说更独立的业务体系。这种分离对快速引进新业务大有益处,这也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媒体网关是软交换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则是软交换网络中位于控制层的软交换设备和位于接入层中的各种媒体网关的标准接口协议,比如说H.248协议。H.248协议除了继承以往媒体控制协议所有的优点外,还具备强大的描述功能,给应用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支持。除此以外,H.248协议的管理和实现更为简单,能够良好的控制媒体承载。本文结合作者所参与的升级改造项目,首先对论文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然后在第二章对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进行简要说明,并对在现今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所采用的技术协议进行阐述,提出采用H.248协议的设计构想。在第叁章,对基于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进行概述并进行根据媒体网关的系统架构给出媒体网关功能的需求分析,以及对媒体网关进行软件结构设计。在第四章对基于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展开了详细设计,并举例说明语音编解码模块采用G.723和G.729算法的差别性,然后,再针对本人所设计的媒体网关是如何在软交换网络中通过H.248协议的命令及描述符与各接入网设备间进行通讯来实现用户间建立通话关系的问题给出总体设计过程,并以序列图以及流程图的形式完整的呈现出来。最后,为了说明采用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具备现实可行性,特别从外部功能例如更改用户号码或权限及计费功能中展开讨论并得出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9-01)
孙扬白[10](2015)在《面向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业务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的出现,传统窄带业务采用IP化,使通讯网络更加简单和通用;同时,近几年的“光进铜退”建设,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诞生,但对于处在终端用户和传输层之间的综合媒体接入网关(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AG)来说,仍然不可替代。传统的电话和传真业务仍然是人们生活中基本的通讯方式。它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重要,否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带来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危险,因此对我们设备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证我们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公司采用的是业界先进的敏捷开发,通过迭代方式进行软件开发,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的状态,每天都需要重复性回归老功能和测试新增的功能,通过人工测试很难保障,同时降低工作效率和提高人力成本。此外,公司使用传统的方式,根据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相对简单,并且人工测试好操作,符合当前的测试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测试模式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交付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功能需求,但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场景,并且已经服务的产品碰到了许多因为场景缺失而产生的致命BUG,从而损害了客户和自己的利益。针对于现状,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完全自动化测试。测试功能满足产品测试规范和行业标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参与配合(比如:电话摘机、拨电话号、电话挂机等操作。),从而达到真正的自动化,同时还可以将自动化测试任务放在下班后执行,从而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2)根据使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了解客户所提需求的使用场景,深度挖掘潜在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来设计测试用例,保证产品真正贴近客户需求,也能有效的解决当前因为场景缺失而引起的产品BUG。(3)用例脚本编写简单。本系统通过关键字技术,抽象产品的业务功能。降低了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不必精通脚本语言,只需要熟悉本系统关键字简单规则和被测试产品的业务即可。(4)通用性。因为市场的需求、公司的策略以及差异化的竞争,公司会开发出结构多样化的产品。本系统需要有效的屏蔽结构差异产品的影响,做到一套系统可以完全兼容这些产品。本文最终实现了面向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业务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达到设计需求,目前本系统已经在公司正式使用,总共部署了34套,稳定运行了3个多月,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都达到了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媒体网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NFV架构,对媒体网关软化技术进行探讨。提出针对媒体网关软化技术的NFV测试框架流程,通过搭建NFV虚拟化测试平台对软化媒体网关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暴露了单线程响应网卡中断IRQ性能不足问题,对该问题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效果进行验证分析,优化后并发性能提高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体网关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宽录.非编播出网络媒体网关的传输速度分析[J].电视技术.2019
[2].陈杨,刘作,王建明,韦云.基于NFV的媒体网关软化技术应用测试研究[J].电信技术.2018
[3].周孙杰.数字集群系统多模媒体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
[4].曹延兵.下一代网络中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J].数码世界.2017
[5].李春雨.媒体网关系统中的主备倒换设计改进方案[J].微型机与应用.2016
[6].施清白.家庭媒体网关的建设与推广[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
[7].朱世雄.基于WLA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媒体网关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
[8].宋洋.WebRTC系统与IMS互通媒体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
[9].杨东洋.基于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5
[10].孙扬白.面向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业务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