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疾病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疾病,北大西洋,性传播,原体,巴克,医患,病原菌。
疾病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晋楠[1](2019)在《海冰消融或加速疾病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指出,气候变化造成的北极海冰减少可能会让能够感染海洋哺乳动物的病原菌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更频繁地传播。海冰消融等环境变化不仅会改变动物的行为,还会使新的航道开放,让本来不同的种群接触,从而增加对新病原菌的暴露。(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21)
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2](2019)在《细胞自噬参与主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细胞自噬能参与并影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过程。通过自噬,宿主细胞不仅能够经溶酶体降解途径实现细胞内成分的更新,而且可以选择性地清除入侵胞内的病原体。然而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也能够通过不同的策略抵抗细胞自噬的清除作用,从而促进性病的持续性感染。本文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来探究性传播疾病的持续性感染。(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仲恒,刘文丽,孙靓,赵恩兵,党海强[3](2019)在《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伦理思考——以尖锐湿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性传播疾病的特殊传播途径,具有伦理风险和社会敏感性,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进入现代社会后,性病知识普及力度加大,但大多数人仍然对此类患者存在误解和偏见,因而一些患者羞于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者得知检查结果后不敢告知伴侣,心理备受煎熬和折磨,远远超过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从医学、伦理和社会叁个方面,尝试探讨性病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就医方式取向、社会对性病的宽容度的现状、医患关系、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期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知性病,指导性病患者采取正确的就医方式,增加医患互信,减少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既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又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减少性传播疾病对公众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辉,夏万宝,丁夏丽,刘军,彭敬红[4](2019)在《上海松江地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 768例患者CT、NG、UU的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NG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7%、8.62%和41.48%。不同年龄组CT感染无明显差异(P=0.1075);≥51岁组NG阳性率最高(19.19%)(P<0.0001);41~50岁组UU阳性检出率最高(48.97%)(P<0.000 1)。女性患者CT及UU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0 1),男性患者N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00 1)。UU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及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64%、97.83%、97.58%、81.92%。结论上海松江地区性传播疾病患者UU感染率最高,抗感染治疗应以高敏感性的抗菌药物为主。(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5](2019)在《新方法能消灭传播疾病的蚊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为期4年的田野试验,发现通过将雌蚊绝育与雄蚊感染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相结合,可成功压制及清除野生的白纹伊蚊种群,达到控制蚊媒种群的目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将雌蚊绝(本文来源于《新农村》期刊2019年10期)
谢佳燕,唐时幸[6](2019)在《识别、隔离和报告系统在蚊媒传播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均属于伊蚊传播类疾病。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等多种传染病。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1-3],现在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增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4-5],2016年美洲寨卡病毒病流行且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6],2016年我国出现黄热病病例输入性病例[7]。2017年,在印度和越南出现登革热流行[8(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7](2019)在《植物“打喷嚏”也会传播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喷嚏的飞沫是流感等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重要载体。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叶片上也会飞出微小水滴,将病原体传播给附近的植物,就像打喷嚏一样。携带真菌孢子的微小水滴从叶片上自动飞起,最远可达5毫米,足以摆脱叶片表面空气层的束缚,在微风作用下飞散到其他植物上。(本文来源于《科学24小时》期刊2019年10期)
李吉平[8](2019)在《小儿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的特点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春夏之际都是医院儿科工作者最繁忙的时候。由于气温的变化较大,今年刚满两岁的小玟在受凉以后出现了流鼻涕和咳嗽等普通感冒的症状。小玟的父母认为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所以只是到附近的药店购买了一些日常的小儿普通感冒药。在服用几次药物以后,小玟的咳嗽症状更加剧烈,等到父母将小玟带到儿科接受诊断时,医生发现小玟的咳嗽症状较为明显,呼吸速度比正常的速度要快一点,而且小玟还出现了发烧和气喘等症状,病(本文来源于《幸福家庭》期刊2019年12期)
龚震宇,龚训良[9](2019)在《美国多个州发现能传播外来疾病的媒介长角血蜱(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调查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角血蜱是东亚地区的一种蜱,是人类和动物疾病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可导致人类出血热和奶牛产量减少25%。2017年8月美国在检疫之外首次在新泽西州的一只绵羊身上发现了长角血蜱。2018年春天,这种蜱再次在第一次出现的地点被发现,后来在新泽西州的其他县以及美国东部的7个州和阿肯色州也发现了此种蜱。它的宿主包括6种家畜、6种野生动物和人类。美国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来预防长角血蜱对人类、宠物、牲畜和野生动物的不良后果,包括扩大监测范围以确定长角血蜱的演变分布,检测长角血蜱目前携带的病原体,确定长角血蜱潜在传播病原体的能力,对防治有效药剂和防治方法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9年09期)
张培苗,徐丽娜,靳利敏,于晨虹,李书云[10](2019)在《皮肤科护士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及防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皮肤科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现况和特点,预防和减少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建立职业暴露监测系统,采用职业暴露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登记表,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皮肤科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对职业暴露后立即给予处理措施,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经4~6个月追踪随访,无一例血源性感染疾病发生。结论皮肤科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因素复杂;应加强对皮肤科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文化建设,增强皮肤科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规范临床操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策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可降低被感染的危险。(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疾病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细胞自噬能参与并影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过程。通过自噬,宿主细胞不仅能够经溶酶体降解途径实现细胞内成分的更新,而且可以选择性地清除入侵胞内的病原体。然而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也能够通过不同的策略抵抗细胞自噬的清除作用,从而促进性病的持续性感染。本文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来探究性传播疾病的持续性感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疾病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晋楠.海冰消融或加速疾病传播[N].中国科学报.2019
[2].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细胞自噬参与主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
[3].吴仲恒,刘文丽,孙靓,赵恩兵,党海强.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伦理思考——以尖锐湿疣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4].曹辉,夏万宝,丁夏丽,刘军,彭敬红.上海松江地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2019
[5]..新方法能消灭传播疾病的蚊子[J].新农村.2019
[6].谢佳燕,唐时幸.识别、隔离和报告系统在蚊媒传播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9
[7]..植物“打喷嚏”也会传播疾病[J].科学24小时.2019
[8].李吉平.小儿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的特点及预防[J].幸福家庭.2019
[9].龚震宇,龚训良.美国多个州发现能传播外来疾病的媒介长角血蜱(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调查情况)[J].疾病监测.2019
[10].张培苗,徐丽娜,靳利敏,于晨虹,李书云.皮肤科护士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及防护策略[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