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压缩机叶轮的 3D 弹塑性精细分析

涡轮增压器压缩机叶轮的 3D 弹塑性精细分析

一、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三维弹塑性精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元浩,吴昌华,陈秉智[1](2018)在《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分别进行了弹性与非线性的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针对叶轮的不同转速,分别计算了叶轮在弹性与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位移,并将其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高速旋转的叶轮机械使用非线性的弹塑性分析,能更准确地估计其承载能力,并更好的发挥材料的效能.这对于压气机叶轮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马元浩[2](2018)在《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接触分析及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压气机叶轮是涡轮增压器中保证其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构件。首先,压气机叶轮一般采用铝合金制造,机械性能远不及钢的机械性能,在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叶轮底部和叶片根部一般会产生塑性变形,影响增压器的安全运行。其次,叶轮一般通过螺栓、螺母和垫片的预紧方式装配起来,受力之后它们之间的接触状态会发生改变,这会对装配应力与叶轮变形产生很大影响。最后,压气机叶轮的工作环境恶劣,在高离心力、高热应力等力的作用下,在叶轮周围容易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激振力,发生共振现象,威胁增压器的安全。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压气机叶轮依次进行了弹性与弹塑性分析、弹性与弹塑性接触分析以及振动特性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Pro/E软件建立增压器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几何模型,随后将其导入HyperMesh软件建立叶轮整体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将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根据边界条件和载荷,先对叶轮整体进行了弹性分析,然后再针对压气机叶轮制造时采用预超速制造工艺的特点,运用弹塑性分析中增量计算的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对叶轮整体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转速与位移、转速与应力之间的关系。(2)利用HyperMesh软件完全模拟压气机的实际装配情况,建立压气机叶轮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随后将其导入ABAQUS软件中,分别建立弹性接触与弹塑性接触,根据边界条件和载荷,先对叶轮装配体进行了弹性接触分析,然后再针对压气机叶轮制造时采用预超速制造工艺的特点,运用弹塑性分析中增量计算的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对叶轮装配体进行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转速和预紧力对接触力、摩擦应力、滑移量、塑性应变、应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3)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单独叶轮的有限元模型,随后将其导入ABAQUS软件中,创建频率提取分析步,并根据边界条件和载荷,针对压气机叶轮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型及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共振点。

赵俊生,黄新忠[3](2015)在《预紧力对压气机叶轮切向微动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叶轮轴肩与轴向螺母预紧装配方式下存在切向微动,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叶轮轴轴肩螺母预紧配合接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预紧力对接触面间接触压力、摩擦应力、滑移距离、摩擦功等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预紧力主要表现为切向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增大,而滑移距离会有所降低,滑移区会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压气机叶轮装配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慧杨[4](2014)在《叶轮再制造临界阈值界定中服役环境及疲劳裂纹扩展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再制造是指以废旧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恢复废旧机电产品原有性能为目的,以节能、环保、优质、高效、节材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改造和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作为离心压缩机的核心部件,叶轮的再制造临界阈值界定取决于叶轮服役环境以及再制造对象内部裂纹的扩展及剩余寿命等因素。因此,对再制造对象—叶轮的服役环境和裂纹扩展等问题的研究对叶轮再制造工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第一、二章,阐述了研究叶轮再制造临界阈值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接触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非线性接触问题和断裂力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并对比介绍了几种断裂力学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第三章,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根据某压缩机叶轮实际几何外形建立了三维模型,在分析了模拟187种工况下叶轮的力学状态所得数据后,分析了过盈量、工作转速等因素对接触压强分布的影响,并拟合出计算接触面积的经验公式,可以根据工作转速需求选择满足接触面积要求的最佳过盈量,并进一步考察了超速预加载工艺的影响,对叶轮结构的初始设计和再制造中的再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四章,对在不同位置含有裂纹的叶轮接触面简化模型进行了疲劳裂纹扩展分析,应用J积分方法计算出了不同位置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并通过不同模型结果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利用Paris疲劳裂纹扩展公式,计算出了在转速波动下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对含裂纹叶轮剩余寿命进行了计算。相关计算对再制造临界阈值的界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新忠[5](2012)在《压气机叶轮轴—毂接触数值分析及微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型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存在微动损伤现象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在前人对微动损伤原因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技术对压气机叶轮装配体进行了数值分析及微动特性研究。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建立了压气机叶轮装配体CAD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探讨了不同装配方式下接触状态的有限元模拟和网格划分方法,以及边界条件的确定,研究了法向接触刚度因子、最大穿透容差等控制参数对接触压力等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参数控制组合。在叶轮轴-毂过盈装配方式下,针对轴-毂间存在径向微动的情况,研究了过盈量、转速、摩擦系数对接触面间接触压力、摩擦应力、滑移距离、摩擦功等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在叶轮-轴肩轴向螺母预紧装配方式下,针对叶轮与螺栓轴肩和螺母间存在切向微动的情况,研究了预紧力对以上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变化是导致微动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保证压气叶轮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过盈量可以明显减小滑移区;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甚微,但对摩擦应力和滑移距离的影响较大,增大摩擦系数也能减小滑移区,增大粘着区;增加预紧力主要表现为切向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增大,而滑移距离会有所降低,滑移区会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而减小。为了尽量降低微动的作用,应选取较大的装配过盈量和预紧力,压气机叶轮的转速变化范围应尽可能小,尽量使其保持恒定转速进行工作。对于叶轮轴-毂过盈配合装配方式,给出了选取合理过盈量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轴-毂装配的合理过盈量范围,为压气机叶轮装配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廖爱华[6](2011)在《压气机超速制造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文中认为为配合压气机叶轮超速制造工艺的施行,根据我国现行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设计数据及使用要求,采用由参变量变分原理导出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对某增压器压气机进行了加载、卸载再加载的弹塑性变形全过程的数值模拟,针对不同的超速转速进行了大量计算,研究压气机叶轮在不同超速转速下,超速预过载处理后在工作状态下压气机叶轮应力、位移的大小及相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超速转速的增加,超速预过载处理后的叶轮残余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值增加。超速转速大于33000r/min时,最大轴向、径向位移随超速转速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王芳芳[7](2011)在《巨型模锻压机典型组合承载结构过盈联接界面接触问题的研究与优化》文中认为巨型模锻压机主要是用来锻造大型锻件的重型基础装备,是我国“大飞机”研制项目中的关键设备,同时也是航空航天、船舶、重型机械等领域的重要装备,是否拥有巨型模锻液压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大型装备的制造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经济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巨型模锻压机结构庞大且复杂,不能采用传统的整体式结构,例如我国正在研制的800MN大型模锻压机,其主体框架为“C”型板框式组合结构,不同的组件之间采用预紧拉杆、球铰、焊接、过盈等联接方式形成平行并联与垂直串联组合结构以实现压机的整体工作性能。不同承载部件间的界面接触状态是影响模锻压机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实现各承载及传力构件间的可靠联接又是保证构件间良好接触的基础。本文以800MN大型模锻压机的典型组合承载结构一过盈联接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过盈联接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了800MN大型模锻压机整机结构分析,揭示了力流在各组合承载结构间的传递规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查明了十字键与C型板组合结构是影响力流在C型板框式主机架组合承载结构间均匀传递的关键环节。(2)基于Global-Local技术,在整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800MN巨型模锻压机的典型组合结构—十字键和C型板之间过盈联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极端载荷工况下受力分析,发现十字键和C型板在该作用下会出现“开缝”和接触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3)开展了十字键和C型板过盈联接结构局部受力分析,基于组合承载结构合理刚度匹配关系及静力平衡原则,提出四类改善十字键和C型板之间接触状况的方案,并对四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实现载荷在组合结构接触界面间均匀传递的最佳过盈面修形方案。(4)综合分析了传统轴毂类过盈联接结构过盈量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十字键与c型板过盈联接结构的特征,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求解非传统过盈联接结构过盈量的图解法,实现了对十字键与C型板间最佳过盈量的确定。并对不同过盈量条件下的过盈联接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用所建立的图解法求解非传统过盈联接结构最佳过盈量的可行性。

宋洋[8](2009)在《叶轮的超速预加载与安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叶轮是离心压缩机中最关键的旋转部件,自身结构、工作条件均十分复杂,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安全。随着压缩机各种设计参数的不断提高,叶轮的运转条件和自身的力学特性也变得更为复杂。对旋转叶轮进行深入的力学分析,为叶轮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叶轮运行的安全性,对于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工业装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对旋转叶轮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综合考虑计算精度、规模和效率,采用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对离心压缩机叶轮原始模型与修正模型进行了精细的弹塑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超速预加载工艺过程,分析了超速预加载工艺过程中叶轮的von 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的演化历程,通过与无超速预加载历史叶轮在正常工作下的应力水平做对比,揭示了超速预加载工艺的力学机理。分析了叶轮关键部位应力对有限元网格的敏感性问题,介绍了如何得到对网格不敏感的结构热点应力及相应的强度判别准则,进而正确使用有限元计算结果估计叶轮疲劳寿命。(2)提出了将叶轮加载至发生塑性变形再卸载形成的残余应力作为自平衡应力场的方法。根据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的两个下限定理,建立了求解极限荷载和安定荷载的数学规划,并进行求解。通过对简单结构进行安定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复杂的叶轮结构进行了安定性分析,得到了叶轮工作时的安定条件。利用数学规划列式,我们还进一步证明了,如果对于结构的所有点,弹性包络都是在荷载乘子取最大(最小)值时达到,则结构的极限荷载和安定荷载相等。

廖爱华[9](2008)在《超速压气机的弹塑性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我国现行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设计数据及使用要求,采用由参变量变分原理导出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对某增压器压气机进行了加载、卸载弹塑性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压气机叶轮在不同超速转速下压气机叶轮应力、位移的大小及相应分布规律。

廖爱华,张洪武,吴昌华[10](2008)在《超速压气机的残余变形分析》文中提出叶轮超速工艺是压气机叶轮制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以某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为例,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结合多重子结构技术分析模拟超速预加载制造时压气机的残余变形。针对不同的超速转速进行了大量计算,获得了超速转速与压气机的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为压气机设计及加工工艺的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三维弹塑性精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三维弹塑性精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理论
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 叶轮整体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4 叶轮整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5 结论

(2)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接触分析及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增压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研究现状
        1.3.3 接触问题的研究现状
        1.3.4 压气机叶轮振动模态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计算理论
    2.1 弹性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2.1.1 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2.1.2 塑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2.2 接触问题的理论
        2.2.1 空间弹性接触分析理论
        2.2.2 空间弹塑性接触分析理论
    2.3 振动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压器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弹性与弹塑性分析
    3.1 引言
    3.2 压气机叶轮整体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压气机叶轮的分类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各部件材料特性
        3.2.3 载荷和边界条件
    3.3 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3.3.1 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弹性分析过程
        3.3.2 转速与位移的关系
        3.3.3 转速与应力的关系
    3.4 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3.4.1 压气机叶轮整体的弹塑性分析过程
        3.4.2 转速与位移的关系
        3.4.3 转速与应力的关系及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压器压气机叶轮装配体的弹性与弹塑性接触分析
    4.1 引言
    4.2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的弹性与弹塑性接触的建立
    4.4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弹性接触的计算结果分析
        4.4.1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各部件之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
        4.4.2 不同转速的影响
        4.4.3 不同预紧力的影响
        4.4.4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的应力与位移
    4.5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弹塑性接触的计算结果分析
        4.5.1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各部件之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
        4.5.2 不同转速的影响
        4.5.3 不同预紧力的影响
        4.5.4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的应力与位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振动模态分析
    5.1 引言
    5.2 基于ABAQUS软件的振动模态分析
        5.2.1 ABAQUS中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5.2.2 ABAQUS中模态提取的方法
        5.2.3 ABAQUS对叶轮静频和动频的计算
    5.3 增压器压气机叶轮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5.3.1 静频计算结果分析
        5.3.2 动频计算结果分析
    5.4 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共振特性分析
        5.4.1 激振力类型
        5.4.2 共振特性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预紧力对压气机叶轮切向微动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接触面应力分布
    1.1 静止接触状态
    1.2 完全滑移状态切应力分布
    1.3 局部滑移状态切应力分布
2 压气机叶轮轴-毂过盈配合有限元建模
    2.1 几何建模
    2.2 有限元建模
3 叶轮螺母预紧切向微动特性分析
    3.1 预紧力对滑移距离的影响
    3.2 预紧力对接触面摩擦功的影响
    3.2 预紧力对接触面微动区域的影响
4 结论

(4)叶轮再制造临界阈值界定中服役环境及疲劳裂纹扩展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触问题的研究发展概况
        1.2.2 超速预加载工艺发展概况
        1.2.3 断裂力学的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计算理论与方法
    2.1 弹塑性接触理论
        2.1.1 弹塑性接触问题的描述
        2.1.2 弹性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2.1.3 弹塑性接触系统基本方程
    2.2 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计算方法
        2.2.1 裂纹的分类
        2.2.2 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场与位移场
        2.2.3 应力强度因子
        2.2.4 有限元计算应力强度因子K的方法和理论
        2.2.5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2.2.6 断裂韧性及剩余寿命评估
    2.3 本章小结
3 叶轮的弹塑性接触分析
    3.1 叶轮的有限元建模
    3.2 工作转速和过盈量对接触的影响
        3.2.1 工况下的叶轮整体分析
        3.2.2 工作转速和过盈量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3.3 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强的影响
    3.4 工作转速和过盈量与接触面积的拟合
    3.5 超速预加载的研究
        3.5.1 超速转速时叶轮的弹塑性分析
        3.5.2 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的分析
        3.5.3 超速预加载后工作转速下的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叶轮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
    4.1 叶轮二维裂纹模型的建模
    4.2 裂纹强度因子的计算
    4.3 过盈量和转速对裂纹的影响
    4.4 多裂纹的研究
    4.5 复合型裂纹的研究
    4.6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
    4.7 三维裂纹研究
        4.7.1 三维裂纹的有限元建模
        4.7.2 三维裂纹与二维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对比
        4.7.3 厚度对三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布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压气机叶轮轴—毂接触数值分析及微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微动摩擦学的弹性接触力学分析基础
    2.1 静止接触状态—Hertz 弹性接触理论
    2.2 完全滑移状态
        2.2.1 摩擦系数
        2.2.2 切应力分布
        2.2.3 表面拉应力分布
    2.3 部分滑移状态
        2.3.1 微滑的产生
        2.3.2 切应力分布
        2.3.3 表面拉应力分布
    2.4 本章小结
3 压气机叶轮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分析中的接触问题
    3.2 压气机叶轮轴-毂联接实体模型的建立
    3.3 压气机叶轮轴-毂联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结构离散
        3.3.2 接触对的定义
        3.3.3 边界条件的施加
    3.4 本章小结
4 压气机叶轮轴-毂过盈联接径向微动特性研究
    4.1 过盈量对轴-毂径向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
        4.1.1 过盈量对接触面接触压力的影响
        4.1.2 过盈量对接触面摩擦应力的影响
        4.1.3 过盈量对接触面滑移距离的影响
        4.1.4 过盈量对接触面摩擦功的影响
        4.1.5 过盈量对接触面微动区域的影响
    4.2 转速对轴-毂径向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
        4.2.1 转速对接触面接触压力的影响
        4.2.2 转速对接触面摩擦应力的影响
        4.2.3 转速对接触面滑移距离的影响
        4.2.4 转速对接触面摩擦功的影响
        4.2.5 转速对接触面微动区域的影响
    4.3 摩擦系数对轴-毂径向微动关键参数的影响
        4.3.1 摩擦系数对接触面接触压力的影响
        4.3.2 摩擦系数对接触面摩擦应力的影响
        4.3.3 摩擦系数对接触面滑移距离的影响
        4.3.4 摩擦系数对接触面摩擦功的影响
        4.3.5 摩擦系数对接触面微动区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压气机叶轮-轴肩轴向螺母预紧联接切向微动特性研究
    5.1 压气机叶轮小端-螺母切向微动关键参数研究
        5.1.1 预紧力对叶轮小端-螺母间接触压力的影响
        5.1.2 预紧力对叶轮小端-螺母间摩擦应力的影响
        5.1.3 预紧力对叶轮小端-螺母间滑移距离的影响
        5.1.4 预紧力对叶轮小端-螺母间摩擦功的影响
        5.1.5 预紧力对叶轮小端-螺母间微动区域的影响
    5.2 压气机叶轮轮背-轴肩切向微动关键参数研究
        5.2.1 预紧力对叶轮轮背-轴肩间接触压力的影响
        5.2.2 预紧力对叶轮轮背-轴肩间摩擦应力的影响
        5.2.3 预紧力对叶轮轮背-轴肩间滑移距离的影响
        5.2.4 预紧力对叶轮轮背-轴肩间摩擦功的影响
        5.2.5 预紧力对叶轮轮背-轴肩间微动区域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考虑微动时压气机叶轮轴-毂装配过盈量选择
    6.1 压气机叶轮轴-毂装配体等效应力研究
        6.1.1 过盈量对装配体等效应力的影响
        6.1.2 转速对装配体等效应力的影响
        6.1.3 摩擦系数对装配体等效应力的影响
    6.2 合理过盈量的确定
        6.2.1 最大过盈量的确定
        6.2.2 最小过盈量的确定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压气机超速制造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 计算理论
3 计算模型与载荷的施加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超速转速下的弹塑性分析
    4.2 超速转速与残余应力、位移的关系
    4.3超速预过载后压气机的安全系数
5 结论

(7)巨型模锻压机典型组合承载结构过盈联接界面接触问题的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模锻压机的简述
        1.2.1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
        1.2.2 模锻液压机的发展
    1.3 模锻压机承载结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过盈联接结构
        1.4.1 过盈联接结构的应用
        1.4.2 过盈联接结构的分析状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模锻压机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2.3 接触问题的研究发展
        2.3.1 经典弹性接触力学的发展
        2.3.2 非经典接触力学的发展
    2.4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和基本方程
        2.4.1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
        2.4.2 接触力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2.4.3 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2.5 Marc软件的简介
        2.5.1 非线性问题在MSC.Marc中的求解
        2.5.2 非线性问题在MSC.Marc中的求解方法
    2.6 接触问题有限元求解的一般过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800MN大型模锻压机整机结构受力分析
    3.1 引言
    3.2 800MN模锻压机的结构特征
    3.3 800MN模锻压机的力流传递特征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 计算结果分析
    3.6 模型试验验证
        3.6.1 模锻压机样机测试
        3.6.2 实验方案与测量结果
        3.6.2.1 实验方案
        3.6.2.2 测试结果
        3.6.2.3 测试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800MN大型模锻压机典型过盈联接结构建模与优化
    4.1 引言
    4.2 模锻压机局部典型结构的计算模型
        4.2.1 结构模型与单元划分
        4.2.2 材料特性
        4.2.3 载荷和边界条件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1 接触面应力分布状态
        4.3.2 接触面的接触情况
        4.3.3 不同部件的应力
    4.4 解决方案的建立
        4.4.1 典型局部组合承载结构受力状态分析
        4.4.2 解决方案一
        4.4.3 解决方案二
        4.4.4 解决方案三
        4.4.5 解决方案四
        4.4.6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佳过盈量的计算方法与验证
    5.1 引言
    5.2 过盈量的计算
    5.3 模锻压机的"最佳过盈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叶轮的超速预加载与安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超速预加载工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结构极限分析与安定性理论的发展现状
        1.2.3 影响安定分析的因素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叶轮结构的超速预加载分析
    2.1 引言
    2.2 超速预加载工艺的原理
    2.3 超速预加载数值模拟
        2.3.1 计算模型及有限元网格离散
        2.3.2 加载历史
        2.3.3 计算结果
        2.3.4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结构热点应力的叶轮线弹性静力分析
    3.1 引言
    3.2 叶轮线弹性静力分析
        3.2.1 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的基本理论
        3.2.2 计算模型及有限元网格离散
        3.2.3 计算结果
    3.3 结构热点应力在叶轮线弹性计算中的应用
        3.3.1 结构热点应力的概念与分类
        3.3.2 结构热点应力的计算方法
        3.3.3 叶轮线弹性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学规划算法的结构安定分析
    4.1 引言
    4.2 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理论
        4.2.1 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4.2.2 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的加载方式
        4.2.3 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的下限定理
        4.2.4 关于两个下限定理的讨论
    4.3 简单结构的安定性分析
        4.3.1 平面圆环结构的安定性分析
        4.3.2 两杆结构的安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叶轮结构的安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数学规划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5.2.1 数学规划模型的建立
        5.2.2 弹性应力包络与屈服条件线性化
        5.2.3 数学规划模型的简化
    5.3 有限元模型与数据准备
    5.4 安定分析结果与讨论
        5.4.1 计算结果
        5.4.2 误差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超速压气机的弹塑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计算理论
3 计算模型与载荷的施加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超速转速下的弹塑性分析
    4.2 超速转速与最大残余应力、位移的关系
5 结论

四、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三维弹塑性精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分析[J]. 马元浩,吴昌华,陈秉智.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8(06)
  • [2]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的弹塑性接触分析及振动特性研究[D]. 马元浩.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4)
  • [3]预紧力对压气机叶轮切向微动特性的影响[J]. 赵俊生,黄新忠.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5(03)
  • [4]叶轮再制造临界阈值界定中服役环境及疲劳裂纹扩展分析研究[D]. 刘慧杨.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5]压气机叶轮轴—毂接触数值分析及微动特性研究[D]. 黄新忠. 中北大学, 2012(08)
  • [6]压气机超速制造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J]. 廖爱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06)
  • [7]巨型模锻压机典型组合承载结构过盈联接界面接触问题的研究与优化[D]. 王芳芳. 中南大学, 2011(01)
  • [8]叶轮的超速预加载与安定性分析[D]. 宋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9]超速压气机的弹塑性仿真研究[J]. 廖爱华.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
  • [10]超速压气机的残余变形分析[J]. 廖爱华,张洪武,吴昌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11)

标签:;  ;  ;  ;  ;  

涡轮增压器压缩机叶轮的 3D 弹塑性精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