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轻声字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轻声,字词,普通话,原则,论文。
轻声字词论文文献综述
付国玲[1](2013)在《浅谈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要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本,从语音、语调等方面综合考察。朗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将两者融合。本文阐述了轻声字词的规范。(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3年04期)
孙和平[2](2004)在《普通话轻声字词规范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北京话里的轻声词相当多且具有不稳定性,这给其他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带来很大困难,普通话轻声字词亟需规范。本文从普通话轻声字词规范的原则谈起,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单列轻声字和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咸宁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孙和平[3](2001)在《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与轻声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鉴于目前词典辞书或教科书等对轻声字词拼音标注的混乱现象,以及它们产生的不良影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轻声字词的规范和轻声教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先从轻声的界定及相关问题出发,力图澄清有关轻声的定义、声学性质、调值等诸家各执一词的问题。关于轻声的定义的争执点在于:1、轻声是否普通话语音中特殊的调类。2、轻声、轻音、轻读的区别。关于轻声的声学性质,我们往往认为轻声是音强特别弱,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轻声的音强并不是全都减弱,但轻声词后字的能量毫无例外地都比普通“中重”格式的词的后字的能量减弱。实验结果还表明,轻声音节轻短模糊的特点主要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构成。关于轻声的调值,目前学术界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认为轻声在四个声调之后的音高各不相同。2、认为轻声音节尽管音长短,但它的调型仍然可以感知,调值可归纳为两种情况:(1)轻声在第一声、第二声、第四声后读短促的低降调,调值拟为31。(2)轻声在第叁声后读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拟为44。从实验结果和更易于操作方面来看,我们更能接受后一种观点。 第二部分探讨轻声产生的原因及出现规律。认为轻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叁点:1、由于汉语双音节词的大量产生。2、由于轻声在发音生理上的特征。3、语言节律的要求。至于轻声出现的规律,本文大致从八个方面总结了轻声出现的情况,有些是很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并不一定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第叁部分是普通话轻声字词的整理与规范。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首先提出了轻声字词整理规范的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和习性原则),接着联系前两部分所论及的理论,和这一部分提出的轻声字词整理规范的原则,具体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单列轻声字和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中的轻声词的整理和规范的问题。 第四部分联系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及轻声字词的规范与轻声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小学语文课轻声教学的一些建议,供诸位参考。 在第四部分内容之前有引言,引言部分主要谈到轻声字词规范现状概述和中小学现行语文教学中轻声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第四部分之后还有结语,结语部分是笔者对该文的小结,另外提出了笔者对于该文的一些担忧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1-05-01)
轻声字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北京话里的轻声词相当多且具有不稳定性,这给其他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带来很大困难,普通话轻声字词亟需规范。本文从普通话轻声字词规范的原则谈起,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单列轻声字和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提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轻声字词论文参考文献
[1].付国玲.浅谈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J].文学教育(下).2013
[2].孙和平.普通话轻声字词规范刍议[J].咸宁学院学报.2004
[3].孙和平.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与轻声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