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心肌缺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白蛋白,心肌梗死,心电图,无症状,冠状动脉,冠心病。
早期心肌缺血论文文献综述
叶海容,邱丹丹[1](2019)在《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均以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比较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经标准下150例患者均符合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检验正确率为73.33%,较24h动态心电图的88.67%低(X~2=11.457,P<0.05);24h动态心电图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在06:01-12:00发作,其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快频率发作率为84.97%,高于慢频率的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施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实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还能明确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发作时间及其发作频率等,应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4期)
姜姝婧,阎振红,鄂震,王笑蓉,宋亮[2](2019)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4期)
吴少麟,王名南,黄德秋,李维星[3](2019)在《IMA和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MA和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肇庆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疑诊2型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以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单独IMA、单独cTnI以及IMA和cTnI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单独IMA检测与单独cTnI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着低于IMA与cTnI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和cTnI联合检测能够显着提升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3期)
黄伟生,夏结婷[4](2019)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肌的临床保护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肌的临床保护效果。方法:选择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依据是否实施缺血后适应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未实施缺血后适应的患者,共30例,观察组为实施缺血后适应的患者,共32例,对比两组保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TnI峰值、CK-MB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肌的临床保护效果显着,能改善患者微循环,加强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圆圆,叶星,颜峰平[5](2019)在《小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早期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早期差异表达的miRNA(microRNA),寻找心脏I/R损伤的早期分子标记物。方法:结扎小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并开放动脉3 h以建立I/R损伤模型;miRNA芯片检测、筛选小鼠I/R损伤心肌呈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鼠I/R损伤早期差异表达的部分miRNAs进行验证。结果:心肌I/R损伤区域颜色变化和心电图的改变提示小鼠心脏I/R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I/R心肌组织中筛选出5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41个上调,11个下调;经荧光定量PCR验证,挑选的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miRNA-223-3p、miRNA-3113-5p、miRNA-7088-5p表达上调,miRNA-154-5p表达下调)的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急性心肌I/R损伤早期miRNAs的表达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在心肌I/R损伤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心脏I/R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吉虎[6](2019)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早期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蛋白(IMA)与肌红蛋白(MYO)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84例)。试验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症状发生后不同时间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IMA和MYO水平,分析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在第2、4小时的血清cTnT、CK-MB、IMA与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联合MYO诊断在第2、4小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均显着高于cTnT、CK-MB、IMA及MYO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nT、CK-MB、IMA及MYO单独检测相比,IMA联合MYO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更高,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2期)
赖宏基[7](2019)在《基于心电动力学图和回声状态网络的心肌缺血早期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图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早期检测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心电图检测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对人体没有创伤。但是基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早期检测准确率相比于其它一些有创伤性的方法还是较低,为此,许多学者也对心电图进行了研究,但这些学者大都只是把心电图当成是一种静态模式进行研究。确定学习理论可以实现动态环境下知识的学习、表达、存储以及再利用,是智能控制领域的一项新理论。基于确定学习理论的心肌缺血早期检测将心电图看成是一种动态模式,提取出心电信号中ST-T段的动力学特征,根据心电动力学特征在叁维坐标空间的投影(心电动力学图)形状对心肌缺血的存在与否做出诊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根据心电动力学图的形状进行分类,只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为了更科学、高效地对心电动力学特征进行分类,本文采用多泛函回声状态网络集成模型作为分类器。回声状态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它用储备池替代了隐含层,训练时只需要训练储备池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因而训练过程十分简单。泛函回声状态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回声状态网络,保留了回声状态网络训练速度快的优势,还解决了回声状态网络无法直接对时间序列进行分类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待分类任务,本文用多个泛函回声状态网络生成一种集成分类器,降低单一泛函回声状态网络进行分类时随机值参数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泛函回声状态网络集成分类器对心电动力学特征具有优秀的分类能力,是一种高性能的分类器。为了更广泛地将本文提出的算法投入到实际医疗环境中进行实验,本文最后开发了一套基于WPF的心肌缺血早期检测系统,通过C#和C++混合编程,借助Armadillo线性代数库解决算法中涉及的大量矩阵运算问题。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诊断分析。该系统的实现,也为算法的进一步检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8)
弓凤敏,侯立功,焦泉钧,金晶晶,刘畅[8](2019)在《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因急性胸痛就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予以心电图、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105)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研究组(n=95)为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同期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在其入院后2h、4h、6h采集血液,检测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并就叁组受检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及其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受检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h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升高,而在发病6h时均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9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显着,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高杰,黎静,韩灵梅,伊卫东[9](2019)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MI检出率;将动态心电图组患者依据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两个亚组发作时心率、持续时间及心率失常情况;记录比较两个亚组间ST段压低次数及ST最大位移;记录动态心电图组SMI患者的病情发作时间。结果动态心电图组的SMI检出率显着高于常规心电图组(P<0.05);依据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将动态心电图组分为两个亚组,无症状型组发作时心率明显低于有症状型组(P<0.05),持续时间显着长于有症状型组(P<0.0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有症状型组(P<0.05),无症状型组的ST段低压次数显着多于有症状型组(P<0.05),ST最大位移显着小于有症状型组(P<0.05);SMI患者中在6:00~12:00发作的占比较其他时段最高。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显着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靳绵绵[10](2018)在《缺血修饰白蛋白对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ICU于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溶栓后行早期PCI术STEMI病人,根据术后4h是否继发心肌IRI分为非损伤组72例和损伤组63例,对两组血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损伤组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表达显着高于非损伤组(P <0.05)。损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非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EMI病人血清IMA表达与血清BNP、CK、CK-MB、hs-CRP、hs-cTNT、LDH-1表达、年龄、BMI值和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P <0.01),与TIMI分级呈负相关(P <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TIMI分级、BNP、CK、CK-MB、hs-CRP、hs-cTNT、IMA均是STEMI病人术后继发IRI的危险因素(P <0.05)。IMA诊断效能的AUC面积为0.91,诊断敏感性为83.58%和特异性为74.92%,临界值为108.68U/mL。结论 IMA能有效预测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PCI术后继发IRI,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早期心肌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心肌缺血论文参考文献
[1].叶海容,邱丹丹.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姜姝婧,阎振红,鄂震,王笑蓉,宋亮.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9
[3].吴少麟,王名南,黄德秋,李维星.IMA和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
[4].黄伟生,夏结婷.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肌的临床保护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
[5].陈圆圆,叶星,颜峰平.小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早期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验证[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6].陈吉虎.联合检测缺血修饰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早期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
[7].赖宏基.基于心电动力学图和回声状态网络的心肌缺血早期检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弓凤敏,侯立功,焦泉钧,金晶晶,刘畅.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9].高杰,黎静,韩灵梅,伊卫东.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观察[J].当代医学.2019
[10].靳绵绵.缺血修饰白蛋白对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评估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