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田码道,历史风貌协调区,有机更新
协调区论文文献综述
黄晨艳,吕文佳,吴宦漳,范嘉诚,童心[1](2018)在《“有机更新”理念在历史风貌协调区中的探索——以松阳青田码道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历史风貌协调区承载起日趋重要的城市功能及责任,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有机更新"理念进行研究,认为其包含的"整体、细胞和组织、更新过程"的叁层含义能够对应到历史风貌协调区的叁层有机属性,即:空间秩序有机性、单元主体有机性、生长过程有机性。然后针对当前协调区更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分别从叁种属性出发,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达到各自层面的更新目标,从而确定了"3+3+3"的更新框架。最后本文以松阳青田码道区块为例,对"3+3+3"框架进行了初步实践,构筑历史风貌协调区从整体到细胞,从更替到新生的完整的有机更新路径,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对其他历史风貌协调区的更新方式有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8-11-24)
赵晓峰,剧佳,王朝红[2](2018)在《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可持续更新的材料策略研究——以河北蔚县上苏庄风貌协调区建筑工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取河北蔚县上苏庄为代表案例,分析北方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能,并通过传统与新建民居的冬季热环境对比,提出上苏庄风貌协调区建筑材料更替策略。希望通过对上苏庄传统民居营建材料的总结分析,找到传统民居建筑工艺以及传统材料在现代的延续方式,将北方传统民居的营建、使用、保护、传承融会贯通,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06期)
田志强[3](2018)在《石家庄市生态协调区镇村风貌引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情况,探索分析生态协调区特色景观要素,对镇村风貌提出分类引导要求,展现"沃野平畴、村落散布""宜居小镇、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孟伟[4](2017)在《广佛携手打造超级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佛同城化渐入佳境。昨日,在市国土规划局召开的《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和《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媒体通气会上,广佛同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市国土规划局局长顾耀辉表示,区域协调重点是以广佛同城化为契机,(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7-01-19)
张财文,李清君,焦润杰,王松[5](2016)在《安徽省宏村环境协调区内春季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宏村环境协调区内春季鸟类群落特征的研究,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于2015年3~5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宏村环境协调区内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12目36科122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16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95种;季节型中,留鸟63种(占51.6%),夏候鸟31种(占25.4%),冬候鸟9种(占7.4%),旅鸟19种(占15.6%);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35种(占28.7%),东洋界种46种(占37.7%),两界广布种41种(占33.6%);该区鸟类优势种6种(占4.9%),常见种26种(占21.3%)。结论: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他各类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低;滩涂生境内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蒋祎,金云峰,林荟[6](2015)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协调区的构建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在满足游憩需求、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景观、保护生态格局这四个基本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绿地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往往不被重视,反而对城市绿地形成负面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问题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构建了城市绿地协调区概念体系,将相关建设开发控制内容纳入现行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载体进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期为促进城市绿地与周边用地协调发展及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31)
蒋祎,金云峰,林荟[7](2015)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协调区的构建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在满足游憩需求、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景观、保护生态格局这四个基本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绿地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往往不被重视,反而对城市绿地形成负面影响。在深入分析现状问题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构建了城市绿地协调区概念体系,将相关建设开发控制内容纳入现行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载体进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期为促进城市绿地与周边用地协调发展及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吴希良[8](2014)在《莲桥第历史风貌协调区,宁波,浙江,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莲桥第历史风貌协调区,位于宁波老城区的东南隅,用地面积约41万m~2,地上建筑面积约35万m~2。区域内聚集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日湖文化为大背景,以唐宋时期"一塔两寺"(天封塔、延庆寺、观宗寺)宗教文化遗存为核心,拥有一大批明清以来格局与风貌保存相对完整的望族宅第与第巷,留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本文来源于《世界建筑》期刊2014年12期)
杨睿,吴晨,朱文一[9](2014)在《国家大剧院西侧旧城风貌协调区保护与复兴设计策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北京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旧城中的若干片传统风貌协调区承载起了日趋繁杂的城市功能和责任,步履维艰。本文以国家大剧院西侧风貌协调区的城市设计为依托,在深入调研和挖掘街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设计,对改善旧城现有居民生存条件,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旧城整体品质等方面的保护策略与复兴模式进行探讨和归纳,希望能够对北京旧城风貌协调区的保护与复兴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创作》期刊2014年Z1期)
周迎久[10](2014)在《由注重强度转为关注宜居》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现常住人口已接近300万,如果再以单中心的形式向外扩张,将使污染物排放越来越集中,雾霾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重要高度。 近期由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4-04-02)
协调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选取河北蔚县上苏庄为代表案例,分析北方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能,并通过传统与新建民居的冬季热环境对比,提出上苏庄风貌协调区建筑材料更替策略。希望通过对上苏庄传统民居营建材料的总结分析,找到传统民居建筑工艺以及传统材料在现代的延续方式,将北方传统民居的营建、使用、保护、传承融会贯通,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区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晨艳,吕文佳,吴宦漳,范嘉诚,童心.“有机更新”理念在历史风貌协调区中的探索——以松阳青田码道区块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8
[2].赵晓峰,剧佳,王朝红.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可持续更新的材料策略研究——以河北蔚县上苏庄风貌协调区建筑工艺为例[J].建筑节能.2018
[3].田志强.石家庄市生态协调区镇村风貌引导研究[J].山西建筑.2018
[4].孟伟.广佛携手打造超级城市[N].佛山日报.2017
[5].张财文,李清君,焦润杰,王松.安徽省宏村环境协调区内春季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
[6].蒋祎,金云峰,林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协调区的构建与控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
[7].蒋祎,金云峰,林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协调区的构建与控制[J].住宅科技.2015
[8].吴希良.莲桥第历史风貌协调区,宁波,浙江,中国[J].世界建筑.2014
[9].杨睿,吴晨,朱文一.国家大剧院西侧旧城风貌协调区保护与复兴设计策略初探[J].建筑创作.2014
[10].周迎久.由注重强度转为关注宜居[N].中国环境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