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静(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255100)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独立性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小要敢于质疑,要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这种独立性,是创新精神最基本的显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最初步的创新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独立性,对于创新精神或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报效祖国所必备,因而具有社会价值。
“独立性”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即是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独立意识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发现问题的问题意识;独立地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求异意识;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独立的解疑意识;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事物的独立评价意识。独立能力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初步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和独立能力,本人作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
1、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2、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学生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各抒己见。
3、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请我,请我”地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局促不安,感到一种课堂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个人尝试练说。出示画面,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人物,体验当时的心情,自己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并希望爸爸怎么做。小组讨论互说。按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如果你说了实话,而爸爸非常生气,甚至要打你一顿,你怎么办呢?要求学生有不同意见要与别人商量,同时做到讲究文明礼貌,说的人举止要大方,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的人要专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对说话困难的人要给予帮助,从而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习惯。小组汇报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小组的集体智慧,由各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陈述自己的意见,师生都可作适当的点评。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悟出文章的真谛,填补空白之处,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1、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补白。省略号有很多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如《珍贵的教书》一文,可抓住指导员牺牲前的嘱咐:“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启发学生去想象指导员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么想,怎样说。让学生讨论:这三个省略号的作是什么?如果指导员把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他可能会讲些什么?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补白,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课文省去的情节补白。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作者为了使文章波澜起伏,更有悬念。在安排故事情节上有意把“雨来脱险”省去不写,跳跃到“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直到文章结尾才用一小段补叙,简单交代雨来没有牺牲。“雨来脱险”的故事是学生扩写的好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结尾一段补叙应放在哪一部分后边?结合课文,展开合理想象,雨来是怎样脱险的?把这一段扩写成一篇小故事。这样通过补写,要求学生在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推测,重新创造想象,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雨来的机灵、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