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隐性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隐性知识获取,核心竞争力
企业隐性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卢昕,宋在薫,黄解宇[1](2019)在《高新技术企业隐性知识获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调查山西省运城、临汾、晋城、侯马50家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隐性知识获取水平、组织学习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获取水平对核心竞争力有正向影响,且技能类隐性知识影响高于认知类隐性知识;组织学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显着正向影响;认知类隐性知识获取对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技能类隐性知识获取对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隐性知识获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贾晓菁,寇晨欢,王正蒙,李桂君[2](2019)在《基于CET@I的二手车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隐性知识动态反馈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二手车市场从20世纪末开始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将互联网与二手车行业相结合出现了新兴的二手车电子商务模式。从2014年开始,我国二手车行业进入电子商务阶段。本文依据商业模式冰山理论,将我国二手车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然后对商业模式的隐性方面利用CET@I方法论从行业类别、地域环境以及科技水平叁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反馈分析,并以二手车电子商务平台代表性企业——优信集团为案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优信集团相对优势和创新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商业模式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最终赢得市场的商业模式不是简单的C2C、B2C、B2B等概念之争,而是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隐性知识要达到动态反馈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7期)
赵楠,李梦宇,马晓苗[3](2019)在《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的共享,企业采取激励措施可有效促进师徒间隐性知识共享。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师徒制隐性知识共享的叁方博弈模型,分析企业不同激励措施下各参与方行为的演化过程,并结合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企业不同激励措施对师徒制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奖惩力度和风险奖金系数对师徒制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结果有显着影响;企业的额外净收益、师傅的垄断利润和徒弟的学习成本对各方的策略选择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湘浩,段哲哲,王筱莉[4](2019)在《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学习者、传播者和免疫者叁类传播主体,且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复杂网络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从而计算出隐性知识在企业传播开来的传播率阈值λ_c,当隐性知识传播率λ>λ_c时,考察的隐性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传播开来,否则考察的隐性知识将在企业内部逐渐消失;最后,应用Matlab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受到遗忘因素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遗忘率越大,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越缓慢,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果,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干预培训,降低遗忘机制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殿东[5](2019)在《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知识转化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成长所需要的人力资本越来越匮乏,甚至就像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和水一样越来越稀少,必须寻求新的资源途径。这就为管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解决掌握核心能力的隐性人力资本培育和积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知识转化有利于促进形成企业隐性人力资本。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决定企业赢得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为此,本文基于知识转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隐性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转化能力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的企业能力理论,从知识转化角度分析出发,对隐性人力资本概念作了定义及维度划分,并综合应用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多案例研究、专家评审、问卷调查、以及包含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的统计技术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开展了知识转化形成隐性人力资本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目的在于揭示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而深化相关研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理论指导。本文研究共分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知识转化理论视角,明确界定了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及构成维度本文认为隐性人力资本是指负载于企业个人身上的心理、特质、经验并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潜在能力。经过知识转化个人隐性人力资本形成组织隐性人力资本进而形成企业隐性人力资本,能够为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理论的显隐性划分及企业研究层面,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维度划分为:个人隐性人力资本和组织隐性人力资本。系统分析了以知识转化形成的隐性人力资本内部复杂关系。目前国外学者对隐性人力资本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国内,从上世纪末开始,也就仅仅不足30年,我国学者对隐性人力资本的研究还处于概念和理论探讨阶段,缺乏对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全面分析和重要性的全面理解。本人认为:隐性人力资本是一个目前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学者关注度较低,没有引起广泛注意,同时目前此领域在国内外研究尚未成熟,而且通过智网搜寻研究有减弱的趋势。为此,本文基于此作了推进性研究。(2)开发了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构成维度测量量表并作了检验,得到了统计技术的验证支持。此研究结果对于国内外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者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通过研究文献可知,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应用国外人力资本理论对隐性人力资本概念进行表述性研究。部分学者也采用了统计技术,作了统计性描述,没有继续深入探讨对概念及维度进行模型验证。本文在这些学者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以个人隐性人力资本构成要素:个人智力水准、个人价值观以及个人社会关系叁个一级指标,以及组织隐性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情感管理、技术研发协同意愿和组织社会关系叁个一级指标的初级量表。共收集了 76个题项,采用深度访谈方法,案例研究,专家评价的方法形成了包含31个题项的隐性人力资本概念初级测量量表。为了更加精益求精地表述概念,通过问卷再次发放收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利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了测定,形成了包含24个精炼题项的隐性人力资本概念测定量表。通过量表题项数据分析发现,指标具有高阶性,经过统计分析因子提取,发现具有二阶验证性因子,经过拟合度检验得到了验证。此研究结果对于国内外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3)构建了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模型,通过检验得到了统计技术的验证支持。通过研究发现,企业隐性人力资本通过知识转化形成后,会形成专有团队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能力,隐性知识创新共享能力,隐性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这叁种能力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生成作用。同时企业的战略导向会对隐性人力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基于这种机理研究,构建了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模型。同样采用量表开发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验证。通过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检验得到支持说明: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长期培育有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的再造。特别是通过知识转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战略导向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为此对企业如何避免人才外流,如何构建核心团队,如何长期着眼于培育隐性人力资本给出了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赵睿昱[6](2019)在《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及其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房地产企业若想抵御多变政策与激烈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是重中之重。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通过提高知识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将企业的隐性知识更加高效的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加以共享和应用,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房地产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探讨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具体路径,并分析评价路径的有效性,进而采取措施更好的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本文通过梳理隐性与显性知识理论进行隐性知识内涵的界定以及类别划分,通过实际调研房地产企业,梳理出企业的隐性知识,并且界定了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以及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有效性的概念。其次,搜集了20位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员工的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的方法进行路径识别,得到了12条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并构建了路径模型,然后通过扎根理论叁级编码识别出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组织结构合理性、组织制度完善度、组织流程精细度、知识管理平台成熟度、知识导向型企业文化渗透度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权责分明程度等23个二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打分,利用yaahp软件进行层次分析计算,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层次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同时为了尽量减小专家评价的主观性,提出了对评判具有较好指导作用的参照评判细则,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指标评语集合,建立评语集,确定隶属度,并以此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有效性的评价模型。最后,以L企业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L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有效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L企业内部管理详细情况,分析阐述了各一级指标分值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促进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房地产领域的运用与发展,丰富了隐性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拓展了房地产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外,可以为广大房地产企业通过强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提高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显性化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总体项目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25)
李方,张胜[7](2019)在《高校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许可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校技术许可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隐性知识技术服务可获得性感知维度,建立技术许可接受拓展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服务可获得性对技术许可态度倾向、技术许可实际行为有显着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信任对技术服务可获得性有显着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建立关注于服务的技术许可转移工作模式,提高技术服务可获得性,促进高校技术许可绩效。(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玉国,余庆泽,袁泽沛[8](2019)在《科技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及联盟管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科技型企业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型组织,隐性知识尤其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结合演化博弈论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影响科技型企业隐性知识流动和共享的原因,分析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研究认为:隐性知识流动成本以及共享方获得的奖励是影响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共享收益决定共享的具体方式。就联结和克服科技型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孤岛"问题,提出建立内外部知识联盟,加强知识管理和激励等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整合开发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刘佳杰[9](2019)在《产业集聚效应视角下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大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产业集聚趋势的不断演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知识资源,尤其是隐藏在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资源,对企业获取消费市场优势的重要战略作用。目前,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淘汰风险。对此,如何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企业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隐性知识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企业间隐性知识交互是企业合作的必要过程,隐性知识在企业合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间隐性知识交互的效果和效率直接影响合作绩效。因此,作为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关于企业合作中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过程机制及其模型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文章立足于企业隐形知识交互过程,分析影响隐性知识转移契合度的关键因素,构建隐性知识转移契合度的评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情况下隐性知识转移双方的契合度。其次,本文结合知识转移过程理论,提出了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过程的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目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循环过程机制模型;分别从隐性知识转移主体与组织环境两个层面总结出影响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过程的要素。然后,结合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同时,建立结构方程式和设定初始参数值;运用Vensim PLE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系统运行趋势及关键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最后,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SD模型能较好的拟合企业间隐性知识交互过程。通过分析参数灵敏度,可以发现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效率会受到来自知识主体的隐性知识表达能力、双方合作氛围、企业价值共创机制和隐性知识转移阈值的正向影响。基于仿真结果,提出推动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的对策建议,以促成企业间通过共享与共生隐性知识资源来促进企业发展和驱动产业集聚。(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8)
卢昕[10](2019)在《创新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创新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山西省临汾市五家创新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与创新绩效中起中介作用,隐性知识共享在企业学习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员工信任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企业隐性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二手车市场从20世纪末开始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将互联网与二手车行业相结合出现了新兴的二手车电子商务模式。从2014年开始,我国二手车行业进入电子商务阶段。本文依据商业模式冰山理论,将我国二手车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然后对商业模式的隐性方面利用CET@I方法论从行业类别、地域环境以及科技水平叁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反馈分析,并以二手车电子商务平台代表性企业——优信集团为案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优信集团相对优势和创新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商业模式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最终赢得市场的商业模式不是简单的C2C、B2C、B2B等概念之争,而是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隐性知识要达到动态反馈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隐性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卢昕,宋在薫,黄解宇.高新技术企业隐性知识获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贾晓菁,寇晨欢,王正蒙,李桂君.基于CET@I的二手车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隐性知识动态反馈系统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19
[3].赵楠,李梦宇,马晓苗.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杨湘浩,段哲哲,王筱莉.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
[5].郭殿东.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知识转化与核心竞争力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19
[6].赵睿昱.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及其有效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7].李方,张胜.高校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许可接受[J].科学学研究.2019
[8].杨玉国,余庆泽,袁泽沛.科技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及联盟管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
[9].刘佳杰.产业集聚效应视角下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与反馈仿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0].卢昕.创新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