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假单胞菌中TetR家族转录因子PhIH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荧光假单胞菌中TetR家族转录因子PhIH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monas fluorescen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典型的有益植物的共生细菌。它能够生产出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如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2,4-DAPG),氰化氢和铁载体,增强了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竞争优势。其中,抗生素2,4-DAPG被证明是荧光假单胞菌抑制植物病害的关键性因素。2,4-DAPG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是许多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防治来源,其合成相关的基因簇phl包含八个基因,被命名为phlACBDEFGH,其中TetR家族转录调节因子(TetR family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TFR)PhlH最近己显示具有2,4-DAPG生物合成的负反馈调节作用。phlG基因编码C-C键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将2,4-DAPG降解为低毒性的单乙酰基间苯三酚(monoacetylphloroglucinol,MAPG)。PhlH可以通过检测2,4-DAPG的浓度来调节phIG基因的表达,动态释放2,4-DAPG的潜在代谢负担,它为荧光假单胞菌提供了选择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根际中具有生物控制功能。通过序列比对我们发现PhlH较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很低,结构未知。本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了分辨率为2.4A的apo-PhlH晶体结构。分析apo-PhlH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蛋白结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负责变构的区域。其中两个loop中有部分氨基酸残基是缺失的,α6和α7之间的loop以及α8和α9之间的loop,推测缺失的原因由于该区域处于灵活的状态导致没有捕捉到电子密度,从而使部分氨基酸残基没有完全的搭建出来。除此之外还得到了分辨率为2.1A的PhlH-2,4-DAPG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hlH-2,4-DAPG结构处于一种低能量的稳定状态。通过对apo-PhlH和PhlH-2,4-DAPG结构的DNA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DBD)对比分析,我们发现PhlH-2,4-DAPG结构相比apo-PhlH结构整个DBD产生很大的位移,由原本apo-PhlH结构中两个α3之间34A的距离,增大了 12A变成了46A形成了不容易与DNA大沟结合的距离。EMSA和ITC实验揭示了特定氨基酸残基与配体或者DNA结合的能力变化,其中F173、L85、L186、V190、T123、L177和E132这7个氨基酸对2,4-DAPG的结合是关键的,而H76和K144形成氢键控制2,4-DAPG的进入,起到了门控的作用。这些结果都为TFRs可能的存在状态提供了证据,有助于理解由配体结合诱导的分子基础和构象改变的操纵子激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荧光假单胞菌概述
  •   1.2 TetR家族转录因子
  •     1.2.1 TFRs的分类
  •     1.2.2 TFRs的结构
  •   1.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配制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基因克隆与质粒构建
  •     3.1.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3.1.2 DpnI酶切
  •     3.1.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1.4 酶切产物的转化
  •     3.1.5 阳性克隆鉴定
  •   3.2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3.2.1 重组蛋白的表达
  •     3.2.2 重组蛋白的纯化
  •   3.3 蛋白晶体的生长和晶体结构数据的收集、处理及解析
  •     3.3.1 PhlH蛋白的晶体生长
  •     3.3.2 PhlH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生长
  •     3.3.3 PhlH蛋白晶体和PhlH-2,4-DAPG晶体结构数据的收集、处理及解析
  •   3.4 凝胶阻滞实验(EMSA)
  •   3.5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实验
  •   3.6 蛋白分子量标定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1 PhlH蛋白的表达纯化
  •   4.2 PhlH和PhlH复合物晶体初筛及优化及数据收集
  •   4.3 PhlH蛋白晶体和PhlH-2,4-DAPG晶体数据的处理及结构解析
  •   4.4 apo-PhlH结构
  •   4.5 PhlH-2,4-DAPG复合物结构和PhlH的定点突变实验
  •   4.6 PhlH突变体蛋白的表达纯化
  •   4.7 PhlH的EMSA实验
  •   4.8 PhlH的ITC实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吴谨

    导师: 葛宏华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来源: 安徽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安徽大学

    分类号: Q933

    总页数: 66

    文件大小: 6606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盟评估一种来自转基因荧光假单胞菌的α-淀粉酶的安全性[J]. 食品与机械 2020(03)
    • [2].EPA拟议登记含有新活性成分的两种除草剂[J]. 世界农药 2020(09)
    • [3].水产品中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海洋科学 2018(11)
    • [4].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菌株的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部分纯化和鉴定(英文)[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5].鲟源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19(07)
    • [6].荧光假单胞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4)
    • [7].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9(11)
    • [8].荧光假单胞菌植物病害防治及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1)
    • [9].虹鳟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 甘肃畜牧兽医 2019(02)
    • [1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损伤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7)
    • [11].群体感应抑制剂3,4-二溴-2(5H)-呋喃酮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23)
    • [12].荧光假单胞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 2015(05)
    • [13].不同培养基对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的影响[J]. 红河学院学报 2008(02)
    • [14].荧光假单胞菌蛋白酶水解牛乳的免疫活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08)
    • [15].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9)
    • [16].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9)
    • [17].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可促进樱桃根系呼吸和幼苗生长[J]. 中国果业信息 2014(10)
    • [18].荧光假单胞菌诱导番茄抗枯萎病的ISR研究[J]. 土壤 2018(05)
    • [19].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2)
    • [20].荧光假单胞菌 投放山东市场[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7)
    • [21].荧光假单胞菌CZ可以研发成防治病毒病害的生物制剂[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8)
    • [22].肉桂醛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21)
    • [23].rpoS基因缺失突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胁迫耐受性、群体感应及腐败活性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 2018(09)
    • [24].大蒜提取物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3)
    • [25].拮抗青枯劳尔氏菌的荧光假单胞菌SN15-2分离鉴定及其生防能力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03)
    • [26].不同二氧化碳比例气调对冷鲜鸡肉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J]. 食品科学 2018(13)
    • [27].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FK-1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草鱼后免疫因子的变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 [28].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RstA蛋白的功能鉴定[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6)
    • [29].牛乳中荧光假单胞菌耐热性脂肪酶的活性影响因素[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01)
    • [30].荧光假单胞菌phl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05)

    标签:;  

    荧光假单胞菌中TetR家族转录因子PhIH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