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无论是追求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流动已然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常态。有人说,逃离北上广,走进新一线,诗和远方便可兼得;但也有人说,逃离北上广,新一线城市生活更迷茫。
安逸“蓉漂”
“说实话,我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一个月工资1万元左右,一室一厅房租1500元,剩下的钱全用来吃喝玩乐了。”这是程序员李华对其“蓉漂”生活的形容。
与一般的程序员“996”工作模式不同,李华的工作模式是“966”——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一周工作“5+1”天,周末有一天可能会值班,“是在家里轮值,但基本没什么事”。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10例临床分析 … …… 赵则燕,韩玮欣,李青,等 441
2013年,李华离开老家辽宁去河南郑州上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他本来打算去北上广深闯一闯,但因为一场旅行,他直接将这些城市拉入了择业城市的“黑名单”。
从小爱吃川菜的李华,到成都以后生活习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有一点让他不太适应,那就是成都的气候,“成都是万年阴天,见到太阳的时候非常少,见到太阳就跟进火炉差不多”。
出于想离女友近一点,李华直接把择城的目标锁定在了成都。大三去云南旅游的时候,李华认识了当时正在云南上大一的滇西女友。然而,以他的专业,在云南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无论在距离上还是发展前景上,成都都成为他的最佳选择,他在成都工作,在这里等她毕业。
黃翠说,近年来,东北的拆迁行业逐渐变得不景气,她也准备转型了。2019年,33岁的她又开始了创业。
刚来成都时,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李华曾动过回老家的念头,不过这种状态也只持续了一两天。在成都的第一份工作,李华做了3天,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便辞职了。第二份工作是做大数据,在3个月试用期里,李华和一个同事将数据和技术架构都做好了,然后,试用期也即将结束,“公司就把我开了,说我是新人。”那段时间,李华在忙落户的事,刚落完户,第三份工作就有着落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对人们生活越来越重要,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工程等慢慢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生物知识应用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对当前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审视,敢于走出 “书呆式”教学误区,根据课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的筛选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敢于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李华去北京旅游,赶上了一次地铁早高峰,直接把他的“北京梦”挤碎了。当时,地铁里人挤人,“我都不用自己走,就上车了。”下车时,因为挤不到门口,还差点坐过站。他觉得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不适合自己。
王荣生教授将教材选文分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定篇”的材料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删改的经典作品;“例文”的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样本”的材料要注重典型性;“用件”的实质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
李华的女友刚毕业,最近,她正在成都找工作,准备成为一名“蓉漂”。成都大部分景区,他都还没去过,李华打算等女友来了一起去。
奋斗“沈漂”
与李华“漂泊”的路线完全相反,1999年,13岁的黄翠随父母从四川漂到了辽宁沈阳,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沈漂”。没想到这一漂就是20年,也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那时已是微微转凉的初秋,黄翠刚下了从成都到沈阳的火车,入眼全是平房,天下着特别大的雨,她全身都湿透了。当时,黄翠告诉母亲:“我要回家,说啥都不能搁这呆着。”
“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了。”在沈阳人生地不熟,黄翠只有这一个要求。她回忆道,当时8个人住在5平方米不到的宿舍里,整栋楼只有一个洗澡间,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每次洗澡都要排队,但也不觉得苦。
然而,当时黄翠的最终目的地是比沈阳更远的本溪。她家住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烟囱,烟囱下是一排平房,屋里全是炕。之后,黄翠在本溪上学。初二下学期,她便辍学了,到父亲朋友在沈阳开的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16岁的她开始了一个人的“沈漂”之旅。
2.4.2 试验方法II 采用含庆大霉素的SDA,抑制供试品中细菌的生长,对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重新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试验操作同“2.4.1”。SDA在临用前加入庆大霉素,浓度分别为5000 U·L-1(SDAq1)、10 000 U·L-1 (SDAq2) 和 50 000 U·L-1(SDAq3)。另外使用SDARM,对菌液对照组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见表3。
两年后,黄翠离开了这家火锅店,开始做起了化妆品导购。之后她又辗转做了十几份工作,基本都是服务相关的行业。中间,她还开过一阵子小卖部。
22岁的时候,黄翠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谈了一年的恋爱,两人就结婚了。老公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此后,他们就定居在了沈阳。25岁,黄翠便开始帮父亲料理拆迁相关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与父亲合伙做拆迁工作。之后又出来单干,并逐渐在“拆迁圈”小有名气。
近些年,高中单亲家庭子女的数量有大幅增长趋势。单亲家庭子女在学习、品德方面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大多数表现较落后,成为班级工作的难点。如何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成都真好吃!”在来成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华胖了10斤。这一方面是缘于成都的万千美食,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自己高超的厨艺。李华公司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会骑10分钟自行车回家做午饭。晚上下班以后,楼下菜市场就能买到菜,他会做一些家常菜,吃完饭打打游戏、看看电影、与朋友聊聊天,有时还会去健身。此外,李华在烘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只要想吃甜品糕点了,李华就会买材料去做,有时还会多做一些带给同事。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活得太累了。”半年的见闻让刘雯在找工作时排除了一线城市。她觉得,一线城市不仅消费高,面临的户口和房租压力更是巨大。“我们就是在给房东打工。”她说,自己不选择一线城市是“量力而行”。
作为17年的资深“沈漂”,黄翠对沈阳的风俗民情十分了解,在朋友眼里,她是个正宗的沈阳人。她自己也觉得沈阳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乡:“我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这个城市,很多记忆都深深地印在这座城市。”
执念“杭漂”
谈到最初选择“杭漂”的原因,刘雯也说不出一个具体答案:“我就想来杭州,都不知道当时哪儿来的执念。”
最开始,刘雯也曾被北京吸引过。2017年下半年,她在北京当实习程序员。半年的实习时光足够她看遍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她看到的北京,“一直有人努力留下,也不断有人选择离开”。
那时,她和别人合租了一间房,月租1600元,从出租屋坐地铁去上班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刘雯没赶上过北京的“早高峰”,却有幸赶上过“晚高峰”。
多年的实践表明,实训设备和理论教室于一室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形成了教室不像教室、工厂不像工厂的局面,出现实训设备损坏、闲置的严重浪费现象和安全事故,影响了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那天,三元桥地铁站的安检通道里挤满了刚下班的年轻人,特别热。“我看到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额头的汗也一直往下滴,安检的速度很慢,基本所有人都在低头默不作声地玩手机,默默等待,基本没有什么抱怨。大家已经习惯了排队、挤地铁、加班,也习惯了不抱怨。”刘雯说,那一刻她觉得“这种习惯”特别“令人害怕”。
现在,李华已在成都落了户,他的目标是工作三四年之后在成都买房。他说,目前成都的房价在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压力主要是首付比较高,很多楼盘甚至要求全款购买,这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有些吃不消。他说:“距离实现目标,还剩两年左右。”
黄翠说,沈阳这座城市给人的压力感还是比较小的,人们活得很满足,但她不想这样过一辈子。“如果我再年轻6岁,我一定去北上广闯一闯。”北上广一直是黄翠的梦想。她想,也许有一天可以把公司开到北京去,但是迫于北京房租等各方面压力,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梦。
元培计划实验班是以利用北京大学整体学校条件创建的创新创业实验班,自2001年创办之初,每年招生人数在200人左右,并且对于所招学生只取按照文理进行区分。每名学生进校之初便在导师的指引下按照自身发展意愿和兴趣爱好随意选择学科,自主决定个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方向。
2018年研究生毕业,刘雯去了杭州。杭州在她眼里是安静而内敛的。她说,杭州人很少大声讲话,大都喜欢喝喝茶,逛逛西湖。时常还会看到一些人,穿着汉服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总体来说,杭州人有情调,小资氛围很浓。
在来杭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雯搬过一次家。现在,她与同学合租了一个三室一厅,月租5000元,距离市中心只有8站地铁。平日里,刘雯基本8点出门,从家坐地铁到公司需要半个小时。“这两年,杭州的地铁也越来越挤了,有时为了不迟到,会硬挤上去。”
周末,刘雯会和室友在家做饭,或者一起出去运动。有时,她也会去杭州的景点转转,最喜欢的是北高峰,人很少,“特别是雪后更是美如画”。
刘雯说她很喜欢杭州,但暂时还没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公司里浙江人占了50%以上,自己又听不懂江浙的方言,所以时常感觉融入不了。另外,饮食习惯不同,杭州的饮食偏淡,不如北方的口味重。“有时就是莫名地感到有些孤独。”
刘雯说,杭州从地理位置、环境风景以及未来发展来看,都是一座很有潜力的城市,虽然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旧迷茫,但她已经把户口迁到杭州,打算今后在杭州工作生活。
“虽然杭州的房价也很高,压力也很大,但我觉得在这‘漂’更合适,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来杭州的。”刘雯说。
就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日益膨胀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表的问题,LISP架构设计了全新的网络结构来分离位置和标识。该架构的中心思想是将之前的IP地址分开终端的身份和位置信息,把IP地址在语义上划分成身份标识(EID)和位置标识(RLOC)两个空间。
标签:杭州论文; 成都论文; 工作论文; 城市论文; 北京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时代邮刊》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