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结构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密封圈、以及弹片,所述连接器本体插设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的通孔中,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另一端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上。该连接器结构通过采用分体结构设计,连接器本体固定在壳体的通孔中,弹片固定在主板上,拆卸时连接器本体与弹片分离,拆装主板方便;组装时,连接器本体可与通孔的轴向完全平行推入,密封圈周围受力均匀,密封效果稳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连接器结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主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3)、密封圈(4)、以及弹片(5),所述连接器本体(3)插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通孔(11)中,所述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外壁面与所述通孔(11)的内壁面之间;所述弹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2)上,另一端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上。

设计方案

1.一种连接器结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主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3)、密封圈(4)、以及弹片(5),所述连接器本体(3)插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通孔(11)中,所述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外壁面与所述通孔(11)的内壁面之间;所述弹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2)上,另一端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包括与所述主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端面上的弹性抵压部(54)、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51)与所述弹性抵压部(54)的弹性连接部(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51)贴片焊接在所述主板(2)上;或者,所述固定部(5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56)呈U型的片状结构,所述弹性连接部(56)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轴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压部(54)呈倒钩状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端面上,所述弹性抵压部(54)上凸出设置有触点(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51)两相对侧的侧壁(57),所述侧壁(57)朝向所述弹性抵压部(54)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有限位部(52),所述弹性抵压部(54)上凸出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52)相配合的卡钩(53),以使所述卡钩(53)卡止于所述限位部(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周向外侧设有一圈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4)的环形凹槽(33),所述密封圈(4)过盈配合在所述环形凹槽(33)与所述通孔(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包括背离所述主板(2)的第一阶梯孔(111)、以及面向所述主板(2)的第二阶梯孔(112),所述第一阶梯孔(111)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阶梯孔(112)的截面尺寸;所述连接器本体(3)包括配合在所述第一阶梯孔(111)中的头部(31)、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阶梯孔(112)中的杆部(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过盈配合在所述杆部(32)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阶梯孔(112)的内壁面之间,所述杆部(32)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二阶梯孔(11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3)为铜针,所述连接器本体(3)的两端均伸出所述通孔(11)外。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设备与外接设备6a连接的连接器3a通常都固定在主板2a上,如图1所示。由于连接器3a与主板2a相连接的一端弯折了一定的角度,连接器3a在装机插入时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导致装入时密封圈4a与壳体1a通孔周围受压不均匀,导致密封效果不稳定。此外,连接器同时需要导通和防水,结构复杂,成本高,主板组装也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在组装时可以平行推入壳体的通孔内,使得密封圈周围受力均匀,密封效果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连接器结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密封圈、以及弹片,所述连接器本体插设在所述壳体上的通孔中,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上,另一端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端面上的弹性抵压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抵压部的弹性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贴片焊接在所述主板上;或者,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部呈U型的片状结构,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抵压部呈倒钩状弹性抵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面上,所述弹性抵压部上凸出设置有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片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两相对侧的侧壁,所述侧壁朝向所述弹性抵压部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弹性抵压部上凸出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卡钩,以使所述卡钩卡止于所述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周向外侧设有一圈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在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通孔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背离所述主板的第一阶梯孔、以及面向所述主板的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截面尺寸;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配合在所述第一阶梯孔中的头部、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阶梯孔中的杆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在所述杆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杆部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二阶梯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本体为铜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均伸出所述通孔外。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采用分体结构设计,将原有的连接器分成连接器本体和弹片两部分,连接器本体固定在壳体的通孔中,弹片固定在主板上,拆卸时连接器本体与弹片分离,拆装主板方便;组装时,连接器本体可与通孔的轴向完全平行推入,密封圈周围受力均匀,密封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结构可应用于如移动手持终端等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主板2。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3、密封圈4、以及弹片5。其中,连接器本体3和弹片5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连接器本体3插设在壳体1上的通孔11中,通孔11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不同的机型结构作适当的调整。密封圈4设置在连接器本体3的外壁面与通孔11的内壁面之间,密封圈4的内壁面与连接器本体3的外壁面紧密贴合,外壁面与通孔11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以实现防水密封功能。弹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板2上,另一端弹性抵压在连接器本体3上,弹片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不同的机型结构作适当的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有的连接器分成连接器本体3和弹片5两部分,弹片5的一端固定在主板2上,另一端与连接器本体3弹性抵压,这样连接器本体3在组装时,可沿通孔11的轴向平行推入壳体的通孔11中,使得密封圈4周围受力均匀,密封效果稳定,且装拆方便快捷。

如图2所示,连接器本体3大致呈柱状,连接器本体3的两端均伸出通孔11外,露出在壳体外的一端可便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露出在壳体内的一端可便于与弹片5连接。进一步地,连接器本体3可以采用铜针等高导电金属材料制成。

连接器本体3的周向外侧可开设有一圈用于放置密封圈4的环形凹槽33,密封圈4套设在环形凹槽33中。密封圈4过盈配合在环形凹槽33与通孔11之间,密封圈4的内壁面与环形凹槽33的底面过盈配合,密封圈4的外壁面与通孔11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提高防水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1可包括背离主板2的第一阶梯孔111、以及面向主板2的第二阶梯孔112。相应地,连接器本体3包括配合在第一阶梯孔111中的头部31、以及配合在第二阶梯孔112中的杆部32。进一步地,第一阶梯孔11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阶梯孔112的截面尺寸,以使头部31能卡止于第一阶梯孔111与第二阶梯孔112之间形成的阶梯处。

密封圈4可过盈配合在杆部32的外壁面与第二阶梯孔112的内壁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头部31的截面呈圆形,杆部32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头部31、杆部3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杆部32可间隙配合在第二阶梯孔112中,以减少插入通孔时的阻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杆部32也可以为阶梯圆柱状,其直径较大的部分可过盈或者间隙配合在第二阶梯孔112中,直径较小的部分间隙配合在第二阶梯孔112中。

结合图2-3所示,弹片5可包括与主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弹性抵压在连接器本体3端面上的弹性抵压部54、以及连接固定部51与弹性抵压部54的弹性连接部56。固定部51可贴片焊接在主板2上,或者,其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主板2上。

弹性连接部56可提供给弹性抵压部54一定的变形空间,以使弹性抵压部54能更好地与连接器本体3的端面接触。弹性连接部56大致可呈U型的片状结构,该U型的开口方向与连接器本体3的轴向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56也可以呈钩型。

弹性抵压部54可呈倒钩状弹性抵压在连接器本体3的端面上。弹性抵压部54的一端可与弹性连接部56呈一定角度倾斜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51平行。进一步地,弹性抵压部54上还可凸出设置有触点55,以能更好地与连接器本体3的端面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抵压部54也可以呈U型。

进一步地,弹片5还可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部51两相对侧的侧壁57、以及与固定部51相对设置的顶壁58。侧壁57朝向弹性抵压部54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有限位部52,弹性抵压部54上凸出设置有与限位部52相配合的卡钩53,卡钩53卡止于限位部52,以限定弹性抵压部54的位置,避免其过度张开。

可以理解地,弹片5的具体形状和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主板和通孔的相对位置、壳体内的空间等做相应的变化,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采用分体结构设计,将原有的连接器分成连接器本体3和弹片5两部分,连接器本体3固定在壳体的通孔11中,弹片5固定在主板2上,拆卸时连接器本体3与弹片5分离,拆装主板方便;组装时,连接器本体3可与通孔11的轴向完全平行推入,密封圈4周围受力均匀,密封效果稳定。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结构可应用于如移动手持终端等电子设备中,其尤其适用于PIN数较少的连接器中。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设计图

一种连接器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541.8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61738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H01R 13/74

专利分类号:H01R13/74;H01R12/71;H01R13/52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学府路63号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36楼

发明人:李晓艳;张波;郭颂

第一发明人:李晓艳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方伟;冯小梅

代理机构:443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连接器结构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