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填转向工具,包括由左至右连接的上接头、充填体和中间接头,充填体左端外螺纹与上接头连接,充填体左端内螺纹连接中心头,充填体右端外螺纹与中间接头连接,充填体右端内螺纹连接堵头,充填体内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带孔套;充填体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四个矩形侧孔,充填体侧壁沿周向开设四个轴向通孔,矩形侧孔和轴向通孔彼此相间设置;带孔套沿轴向开设四列径向通孔,每列径向通孔均与一个矩形侧孔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充填孔冲蚀磨损率及砂卡风险,减少工具成本,提高充填工具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适用于定向井砾石充填防砂工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充填转向工具,由工具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本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充填体(3)和中间接头(6),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外螺纹与上接头(1)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内螺纹连接有中心头(2),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外螺纹与中间接头(6)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内螺纹连接有堵头(5),所述充填体(3)内部通过紧定螺钉(11)固定连接有带孔套(4);所述充填体(3)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有四个矩形侧孔(302),所述充填体(3)侧壁沿周向开设有四个轴向通孔(301),且矩形侧孔(302)和轴向通孔(301)彼此相间设置;所述带孔套(4)沿轴向开设有四列径向通孔(401),且每列径向通孔(401)均与一个矩形侧孔(302)位置对应。
设计方案
1.一种充填转向工具,由工具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本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充填体(3)和中间接头(6),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外螺纹与上接头(1)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内螺纹连接有中心头(2),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外螺纹与中间接头(6)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内螺纹连接有堵头(5),所述充填体(3)内部通过紧定螺钉(11)固定连接有带孔套(4);
所述充填体(3)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有四个矩形侧孔(302),所述充填体(3)侧壁沿周向开设有四个轴向通孔(301),且矩形侧孔(302)和轴向通孔(301)彼此相间设置;所述带孔套(4)沿轴向开设有四列径向通孔(401),且每列径向通孔(401)均与一个矩形侧孔(302)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转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体(3)左右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五O型密封圈(13)和二号外密封总成(14),所述充填体(3)与上接头(1)、中间接头(6)之间均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12),所述充填体(3)和堵头(5)之间设置有第六O型密封圈(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转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体(3)中间段外径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转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头(2)左端内部和右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转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头(6)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内径和外径,所述中间接头(6)右端外部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7)、一号外密封总成(8)和第二O型密封圈(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井砾石充填防砂工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充填转向工具。
背景技术
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是针对套管内射开多层的油气井,且每层均需要充填防砂完井的技术,该工艺可实现多层防砂作业,逐层坐封、充填,层与层之间由隔离密封和封隔器隔离保证充填液不会串层。目前,在砾石充填过程中,有以下缺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充填完毕后,反循环过程中上提管柱易砂卡;第二,取出服务管柱后,充填工具冲蚀严重,更换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充填转向工具,用于定向井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可降低充填孔冲蚀磨损率及砂卡风险,减少工具成本,提高充填工具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转向工具,由工具本体构成,所述工具本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充填体和中间接头,所述充填体通过左端外螺纹与上接头连接,所述充填体通过左端内螺纹连接有中心头,所述充填体通过右端外螺纹与中间接头连接,所述充填体通过右端内螺纹连接有堵头,所述充填体内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有带孔套;
所述充填体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有四个矩形侧孔,所述充填体侧壁沿周向开设有四个轴向通孔,且矩形侧孔和轴向通孔彼此相间设置;所述带孔套沿轴向开设有四列径向通孔,且每列径向通孔均与一个矩形侧孔位置对应。
所述充填体左右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五O型密封圈和二号外密封总成,所述充填体与上接头、中间接头之间均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所述充填体和堵头之间设置有第六O型密封圈。
所述充填体中间段外径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外径。
所述中心头左端内部和右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
所述中间接头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内径和外径,所述中间接头右端外部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一号外密封总成和第二O型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充填体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四个矩形侧孔,通过矩形侧孔可随时观察带孔套的腐蚀程度,随时更换带孔套,能够降低充填孔冲蚀磨损率。
(2)本实用新型中中间接头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内径和外径,可降低砂卡风险。
(3)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充填过程中,充填工具严重冲蚀问题,克服降低反循环后,易砂卡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填转向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F-F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填转向工具的正循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填转向工具的反循环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接头,2中心头,3充填体,4带孔套,5堵头,6中间接头,7第一O型密封圈,8一号外密封总成,9第二O型密封圈,10第三O型密封圈,11紧定螺钉,12第四O型密封圈,13第五O型密封圈,14二号外密封总成,15第六O型密封圈,301轴向通孔,302矩形侧孔,401径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转向工具,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充填体3和中间接头6,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外螺纹与上接头1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左端内螺纹连接有中心头2,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外螺纹与中间接头6连接,所述充填体3通过右端内螺纹连接有堵头5,所述充填体3内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有带孔套4,且带孔套4位于中心头1和堵头5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充填体3中间段外径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外径,所述充填体3中间段外部沿周向对称开设有四个矩形侧孔302,所述充填体3侧壁沿周向开设有四个截面为弧形的轴向通孔301,且矩形侧孔302和轴向通孔301彼此相间设置。所述带孔套4沿轴向开设有四列径向通孔401,且每列径向通孔401均与一个矩形侧孔302位置对应,相互连通。
所述充填体3左右两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五O型密封圈13和二号外密封总成14,所述充填体3与上接头1、中间接头6之间均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12,所述充填体3和堵头5之间设置有第六O型密封圈15。所述中心头2左端内部和右端外部均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10。所述中间接头6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其左右两端部分的内径和外径,所述中间接头6右端外部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7、一号外密封总成8和第二O型密封圈9。
在现场使用过程中,正循环时,由图3可知,充填作业时,液体通过中心头2内部通道,由带孔套4的径向通孔401和充填体3的矩形侧孔302流出,完成打砂充填作业。
反循环时,由图4可知,充填作业时,液体从上接头1和中心头2的环空流入,由充填体3的四个轴向通孔301流过,经中间接头6和堵头5的环形通道流出,再由中间接头6外侧向左反向流动,此时再经过充填体3的矩形侧孔302和带孔套4的径向通孔流入,最后由中心头内部2反出。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4874.0
申请日:2019-01-0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94549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E21B 43/04
专利分类号:E21B43/04
范畴分类:22A;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4705信箱中国海油大厦
发明人:幸雪松;陈彬;张彬奇;高斌;许杰;龚宁;张磊;李进
第一发明人:幸雪松
当前权利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代理人:吴学颖
代理机构:12201
代理机构编号: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