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侠:《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论文

刘凤侠:《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论文

摘要:《论语》作为一部传世经典,其中蕴含的很多传统道德规范影响至今。本文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采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其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适应当今社会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建立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论语》;传统道德规范;建立方式

《论语》中的道德规范,无一不体现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道德取向、思想观念以及思维准则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层面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因而,为了扭转这一趋势,必须要积极发扬《论语》中传统道德规范对人影响有益的部分,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论语》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主要约束人在日常生活、价值观念、人际来往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其中主要是以社会个体为主,阐释了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如:仁爱、忠恕、孝悌、中庸、诚信以及谦敬等,社会个体实现自我独立的道德规范,如:知礼、知耻、宽容、明智、坚毅以及勇敢等,而在职业中体现的道德规范主要是敬业。

首先,“仁”是《论语》中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关键,其展现形式以“仁者爱人”为主,意味着社会个体在实现道德规范时,需要以“仁”为主,“仁”主要是指爱护、关心以及团结他人,进而能够延伸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爱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爱护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爱,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

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4:17;年龄21.4~67.9岁,平均年龄(43.5±3.4)岁;阑尾炎14例,胆囊炎9例,结肠癌1例;实验组中男女比例23:18;年龄22.1~68.4岁,平均年龄(44.2±4.1)岁;阑尾炎13例,胆囊炎10例,结肠癌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另外,《论语》中体现出道德修养规范是“礼”。《论语》有:“不知礼,无以立也”。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之间的忠恕、孝悌、谦敬和友善,社会个体之间只有遵循这样的一种大的规范,才能够保障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如果缺少道德规范的约束,就会出现行为举止不当,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现象,进而人际交往关系出现破裂,阻滞和谐社会的建立。

首先,站在社会个体人际交往的角度上,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人,因而在交往过程中势必存在矛盾和摩擦,需要社会个体首先进行自我反省。《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在完善自身之后,才能够进行改变外部条件,这样社会个体才能保持仁爱、忠恕、中庸、谦敬等道德规范。

最后,《论语》中还提到人在投身事业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那就是敬业。孔子在《论语》提出“执事敬”,要求对待职业要严肃认真、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当今社会,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二、《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建立方式

其次,知礼、知耻、宽容、明智、坚毅以及勇敢则是《论语》中强调社会个体立身基本道德规范,在与人交往之时,必须要心中谦逊、宽容、知礼等,例如:对待父母时,要孝顺尊敬,且减少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要秉承着宽容、谦逊的道德规范,在出现矛盾冲突之时,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进行解决,不会把这些冲突扩大化,同时也不会因为遇到挫折而气馁和丧失前进的信心,这样才能够促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

最后,注重人情培养与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人情主义仍给当今的中国社会以重要影响,其存在必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能够造就中国人较高的道德水平,致使人与人之间容易形成宽容、和谐的氛围,并给予日益复杂的人际社会以联合的纽带,因而社会个体在投身于事业之中,除了在人际交往之中加强人情主义之外,还要能够培养出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能够长久运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3]。

其次,传统道德规范重视“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并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义务。在这样观念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人物。因而中国传统道德的建立,引导人们除了要具备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水平之外,还要与政治和经济相联系,发扬主体意识,个人才会培养出知耻、知礼、勇敢以及坚毅等道德规范,才能够立身于社会之中[2]。

从乡村发展阶段来看,乡村性高值区植物群落评分普遍高于乡村性低值区(图5)。可见该地区乡村城市化对植物群落的破坏明显。

2017年的有机肥配施处理中,与 CK相比,OF1、OF2处理中夏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提高,以OF2处理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春茶、秋茶中水浸出物含量略有升高;OF1、OF2处理中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未达到显著差异,咖啡碱分别含量提高 0.06%~0.09%、0.01%~0.14%,酚氨比显著降低;OF3处理中,春茶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酚氨比升高。2018年各有机肥配施处理间的茶叶品质虽有差别,但无显著性差异。

三、结语

本文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采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其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进行研究,提出了人际交往之中的社会规范,基本上包含着仁爱、忠恕、孝悌、中庸、诚信以及谦敬等,社会个体在社会上立足、立身的道德规范,谦逊、知礼、知耻、宽容、明智、坚毅以及勇敢等,以及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等,最终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等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尚贝贝.《论语》道德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卢金明,李俊宏.《论语》道德思想批判[J].学理论,2014 (11):30-31.

[3]钱广荣.释解《论语》的道德治理观——兼议“仁学”原典精神的传承范式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4 (01):34-39.

基金项目: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研究,立项编号:2017KJ017。

作者简介:刘凤侠(1980.02-),女,汉族,陕西省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育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  

刘凤侠:《论语》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