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甘肃省瓜州县第一幼儿园736100
摘要:《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所以,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掌握,更注重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正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能充分展现其个人不受约束、情绪愉快地支配自己时间、空间的一种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渗透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幼儿数学教育离不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积累经验尤为重要。毫无疑问,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可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中应重视数学教育的随机渗透,通过在游戏中的整理物品、建立规则、材料投放、主题拓展、问题解决中帮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建构数学经验。
一、数学渗透与游戏物品整理
在自主性游戏中,玩具的整理摆放常使教师头疼;家长也反映:孩子把玩具随处乱丢,丢得满屋子的玩具,他们自己又不会整理。如果在班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在每个活动区贴上形象的标签,如在超市的货架上贴上标记,孩子们会把吃的、用的、玩的分类,把相同种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娃娃家的全家照里有爸爸、妈妈和小娃娃,暗示着娃娃家有三口人,桌上可以对应摆放三副碗筷;点心店里的玩具柜上贴了几种不同的标签或符号,提醒孩子们在整理时把游戏玩具放在对应的位置。教师利用游戏物品整理,吸引幼儿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内涵。
二、数学渗透与游戏规则建立
规则是游戏的支柱,幼儿只有在有规则的游戏中才能将游戏主题延伸,同时也能发现和领悟到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如在小班“点心店”游戏中,孩子们看到新奇的馄饨、饺子都涌到了点心店游戏中,没有人数的限定是无法进行游戏的,结合小班幼儿5以内的点数、说出总数,我们制订由5个人加入点心店游戏的规则,每次游戏孩子们在数数的过程中积累了数概念。
三、数学渗透与游戏材料投放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有可能自己提出问题或能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教师可通过物质的中介,把幼儿的需要或者可能发现的问题包含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中,进行间接的、有目的的数学教育指导。如在小班加工厂游戏中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粗吸管、木珠、纸片、粗绳等物,孩子们看到这些物品自然想到了项链、手链,幼儿在“工作”中迁移了原有的排序经验,反复操作中理解了一个间隔一个物体的排序规律,又创造了其他排序的方法。一个木珠接一个吸管,一个木珠接两个吸管……的加工项链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实现了“自我指导”,达到了“不教之教”的效果。
四、数学渗透与游戏主题拓展
游戏内容的深入,不仅靠教师,还应让幼儿主动参与,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游戏热情。还以“商店游戏为例,小班幼儿在出售物品时,发现同一样玩具“营业员”叫的价不一样,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在物品上标价。小班上学期大部分的幼儿都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但他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步中渐渐能感知物品和圆点的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给每件商品画点子表示价格成了游戏的新主题,孩子们在买卖商品中画点子、数点子,玩得不亦乐乎。
五、数学渗透与游戏问题解决
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积累经验,领悟数学的乐趣。如“玩商店”游戏,“营业员”出售的扇子是8元钱,而“顾客”只带了6元钱,怎么办?这时两个小伙伴想起老师带小朋友去菜场时见到大人的讨价还价。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幼儿通过砍价,比大小,解决了游戏中争执不下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引导幼儿深入游戏,使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在游戏生活中充满着数、量、形等知识对幼儿学习数学的影响,巧妙地利用游戏生活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建构数学知识,帮助幼儿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在自主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可以弥补在集体教学中的不足。从而真正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社会情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7—8期。
〔3〕钱芬《数学教育要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探索实践》.《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周利文《浅谈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6期。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4期,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