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实时控制激光切割中激光焦点与辅助气体中轴线的相对位置,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的电磁作动永磁复位式3自由度电磁作动器。介绍了电磁作动器结构,建立了相应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电磁作动器的控制特性,并在PID控制器参数完全相同情况下,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的控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x轴方向,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位置响应时间相比,仿真位置响应时间变化不大,实验位置响应时间减少1. 50 s;在y轴方向,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位置响应时间相比,仿真位置响应时间减少0. 48 s,实验位置响应时间减少1. 88 s.经过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的进一步优化,作动平台在x轴方向响应时间可达0. 10 s.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模糊PID控制器响应时间更短、响应速度更快。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孙凤,张琪,徐方超,李强,金俊杰,佟玲,张晓友,刘巍巍
关键词: 电磁作动器,数学模型,模糊,差动控制
来源: 兵工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技术
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R2017036),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70520177),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Z17-5-067)
分类号: TP273;TN249
页码: 430-441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1292K
下载量: 128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过惯性作动器实现平板振动的分散式控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0(03)
- [2].机电作动器产热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03)
- [3].某型船用机电作动器防水密封改进设计[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0(S1)
- [4].机电作动器系统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4(06)
- [5].先进的作动器技术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09(04)
- [6].新型电动作动器控制精度及机液耦合性能研究[J]. 液压与气动 2015(02)
- [7].作动器饱和振荡原理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14)
- [8].新型光电作动器产生的非均匀力矩对板的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12)
- [9].考虑作动器动态补偿的飞机增量滤波非线性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05)
- [10].紧凑型灵巧作动器的伺服控制[J]. 机床与液压 2016(08)
- [11].用于阀门启闭的一体化作动器的仿真及优化[J]. 机床与液压 2016(14)
- [12].电静液作动器的建模仿真与试验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3(19)
- [13].返力连杆作动器在某型民机颤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3(01)
- [14].介电弹性作动器主动隔振模糊控制试验研究[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01)
- [15].主动悬架用直线作动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J]. 汽车工程 2015(09)
- [16].巨-子型有控结构风振主动控制的作动器位置影响研究[J]. 强度与环境 2008(06)
- [17].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实验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0(03)
- [18].主动控制用大输出力电磁作动器优化设计[J]. 应用力学学报 2018(01)
- [19].死区对液压伺服作动器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6(12)
- [20].电磁作动器的参数设计及仿真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1].电磁作动器在主动隔振系统中的频响及耦合特性[J]. 振动与冲击 2008(11)
- [22].基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工程振动控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05)
- [23].电磁作动器特性试验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01)
- [24].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中电磁作动器的设计和性能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01)
- [25].一种电磁作动器的有限元分析与测试[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8(03)
- [26].磁致伸缩棒驱动的双向电静液作动器[J]. 压电与声光 2019(03)
- [27].扬声器作为惯性作动器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6(12)
- [28].电动静液作动器设计方法综述[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10)
- [29].襟翼机电作动器的非线性跟踪控制器设计[J]. 计算机仿真 2015(05)
- [30].某型飞机作动器健康现状的评判[J].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