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Sadaruddin,Chachar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Sadaruddin,Chachar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光合作用,DNA甲基化,籼稻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Sadaruddin,Chachar[1](2019)在《C3植物籼、粳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及其与DNA甲基化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食。其是单子叶模式植物,以其基因组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注释信息被广泛用于作物遗传或植物学的研究。水稻可以根据形态和遗传差异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栽培品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提升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粮食危机的问题。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之一,提高水稻的光合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其产量。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全球范围内尝试用C4光合作用途径改造水稻。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在所有表观遗传修饰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标记,其调控许多细胞学途径以并影响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然而,水稻光合作用的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籼稻和粳稻为研究对象解析两个亚种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及基因的表达并解析其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以期为C4水稻相关的研究奠定基础。籼稻和粳稻的11个亚种,分别中测定其叶色、籽粒产量及大小,对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性状,如气体交换测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色素进行生理评价,包括并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量光合作用。结果显示,测量所得的光合作用相关性状获得的大多数参数在所有基因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_2浓度(Ci)、Ci/Ca比、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WUE)、瞬时羧化效率(ICE)和蒸气压差(VpdL)在内的气体交换特性的变异性在两组水稻亚种中存在显着差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状如净同化率在6.549~20.123μmol CO2 m~(-2) s~(-1)之间,气孔导度在0.052~0.247 mol H2O m~2 s~(-1)之间。此外,叶绿素含量的分析表明不同亚种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籼稻组‘特青’叶绿素含量最高,‘越光13’次之,再过来是粳稻组的‘丽江’品种。此外,分析发现不同遗传背景对叶片的光合色素具有显着影响,这表明在进一步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评估中具有巨大的选择潜力。此外,在籼稻和粳稻的不同亚种中基因型中,籽粒产量和大小存在相对差异。以9311为主要代表的籼稻千粒重(TGW)、平均粒长和平均粒围比以‘日本晴’为代表的粳稻平均粒宽更宽,这可能与籼稻种子的遗传背景和进化有关。本研究用qRT-qPCR检测细胞和细胞器特异性关键的光合基因的相对转录本丰度,确定了水稻基因型关键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模式,这些基因主要包括NAD-ME,PEPC2,NADP-MDH,GLK2,PHYA,PHYB,PEPC,PPDK,NADP-ME,PCK,TPT,CA,PPT2,PP,DiT1,MEP3A,AK,PPDK-RP,AMT1,AspAT,RBCS和RBCACT。结果表明,所有基因在两组水稻亚种中均有显着的表达水平。5-甲基胞嘧啶(5m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DNA修饰类型,但6mA是植物中新发现的表观遗传标记。因此,植物DNA中6mA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捉摸的。本论文使用点杂交和LC-MS/MS分析揭示了水稻基因型中5mC和6mA DNA修饰的动态模式。结果显示,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胞嘧啶和腺嘌呤的比例分别为17.57%至27.17%(5mC/C)和0.14%至0.41%(6mA/A)。点杂交和LC-MS/MS结果显示大多数水稻亚种之间具有相对较高且一致的甲基化水平。为了研究关键光合作用基因中基因座特异性DNA甲基化水平,进一步在粳稻代表品种Nip和籼稻代表品种9311中进行亚硫酸氢盐测序。结果显示,5mC DNA甲基化(CG,CHG,CHH)在Nip和9311中不同基因间特异分布。在Nip和9311所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中,发现CG甲基化水平最高,这些DNA甲基化可能在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模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在籼稻和粳稻不同基因型中观察到光合作用相关的生理指标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DNA甲基化分析为水稻光合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巴桑玉珍,扎桑,王玉林,徐齐君,原红军[2](2017)在《青稞新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鉴定得到的青稞4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青稞叶片的c DNA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4个基因的序列,大小分别为513、822、1023和579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02833基因可能编码一个核糖-5-磷酸异构酶3;03360基因可能编码一个273个氨基酸的核酮糖-磷酸-3-异构酶,该蛋白属于ICL_KPHMT superfamily之一,推测其CDS全长为822 bp;45441基因可能编码一个340个氨基酸的苹果酸脱氢酶,该蛋白属于Ldh_1_C superfamily之一,推测其CDS全长为1 023 bp;45453基因可能编码一个果糖-1,6-二磷酸激酶。这些基因的克隆为研究青稞的光合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薛娴,王琪,曲艳丽,包文龙,万迎朗[3](2016)在《杉木与其它针叶树种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黄化现象对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如果在植物早期发育过程中没有得到阳光照射,我们日常所见的多种植物的子叶都会呈现黄色或苍白色。这是因为植物中所具有的原叶绿素酸脂(Pchlide)氧化还原酶(POR)活性受到光信号的调控,在黑暗中无法合成叶绿素,而原质体也无法形成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叶绿体。然而,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黄化现象是高等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在从藻类到裸子植物等较低等植物种类都拥有光不依赖的叶绿素酸脂(Pchlide)(本文来源于《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期刊2016-09-01)

胡庆一,肖刚,张振乾,徐扬帆,官春云[4](2015)在《9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不同生育期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晰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不同油酸含量油菜中的表达,以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出苗后7d去根植株、5~6叶期和越冬期的叶片、花瓣和授粉后20~35d的种子为材料,对9个转录组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在近等基因系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叶片中,除Bna0305890外,其余8个基因在高油酸油菜材料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Bna0104450和Bna0084310的表达量尤其突出。在花瓣中除Bna0391450外,其余8个基因在高油酸油菜材料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Bna0305890的表达量差异较大。在授粉后20~35d的种子中除Bna0104450和Bna0305890外,其余基因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均低于低油酸油菜,Bna0501620和Bna0391450的表达量差异较大。5个时期Bna0104450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有望利用其进行高油酸油菜育种材料的早期筛选。(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曲玲[5](2015)在《坛紫菜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广泛栽培的大型经济海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理论研究价值。坛紫菜的生活史世代包括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世代:丝状体世代与叶状体世代。两个世代在生理机制及光合固碳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本论文从分子水平及酶学生理水平对坛紫菜不同生活史世代间以及不同失水胁迫水平下的光合固碳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为坛紫菜不同生活史世代光合固碳机制的阐明及坛紫菜光合作用对失水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坛紫菜转录组数据库中检索到73条与光合固碳途径相关的Unigene,其中C_3途径49条,C_4途径24条。2、采用RACE和普通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克隆获得了坛紫菜光合作用固碳途径中C_3途径相关基因7条,C_4途径相关基因6条。C_3途径基因分别命名为PhPGK、PhFBA、PhcFBPase、PhTKT、PhSBP、PhRPIA、PhRPE,它们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871,1541,1406,2533,1209,1019和1446 bp,编码的氨基酸个数分别为551,265,366,733,321,234和274 aa。C_4途径基因分别命名为PhAST、PhMDH、PhNAD-ME、PhNADP-ME、PhPK、PhALT,它们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923,1820,1649,1374,1927和1513 bp,编码的氨基酸个数分别为434,346,501,236,609和495 aa。3、基于紫菜光合作用固碳途径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我们推测坛紫菜光合作用的系统进化介于大型海藻和微藻之间,坛紫菜C_3型固碳途径与大型藻类更为接近,C_4型固碳途径与单细胞微藻的亲缘关系更接近。4、在转录水平上采用qPCR技术检测了失水胁迫条件下坛紫菜Z61品系中C_3和C_4固碳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_3途径相关基因除PhSBP、PhRPE外,其余基因均在轻中度失水(<60%)胁迫时表达水平上调,C4途径相关基因中,PhDLDH、PhPEPCK、PhPEPC、PhAST、PhMDH、PhNAD-ME、PhALT、PhPK均在轻中度失水(<60%)时,表达量开始显着上调,并且两个途径相关基因在中重度失水条件下表达水平均呈现为下调,说明两个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与坛紫菜逆境胁迫应答密切相关。5、在酶活水平对坛紫菜光合固碳C_3途径(PhRubisco、PhGAPDH、PhcFBP及PhcpFBP酶)和C_4途径(PhALT、PhMDH、PhNAD-ME、PhNADP-ME、PhPEPC、PhPK)的关键酶在不同失水条件下的活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PhNADP-ME和PhPK外,其余酶活性均呈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并且与mRNA转录水平上表达相比较,会表现出延迟表达的特点,这说明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相应酶活性水平的变化存在正相关性,且从基因上调表达到酶活性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光合作用固碳途径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对失水逆境胁迫的应答具有规律性及适应性。6、在转录水平上分析了光合固碳途径相关基因在坛紫菜两个不同生活史世代(叶状体与丝状体)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坛紫菜C_3途径相关基因(除PhRPTP和PhTIM)在叶状体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丝状体;而C_4途径相关基因(除PhAST外)在丝状体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叶状体。7、在酶活水平上对光合固碳途径关键酶(C_3途径:PhRubisco、PhcpFBPase、PhcFBPase和PhGAPDH;C_4途径:PhPEPC、PhMDH、PhNAD-ME、PhNADP-ME、PhPK和PhALT)在坛紫菜不同生活史世代中的酶活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C_3途径的4种酶在叶状体的活性都要显着高于丝状体,而C_4途径相关酶除PhAST外,其余酶活性在丝状体中的水平都显着高于叶状体。8、通过固碳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及关键酶的活性比较,表明坛紫菜不同世代的光合固碳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叶状体世代中的光合固碳途径为C_3途径,而丝状体世代的固碳途径则可能为类似C_4途径。本研究丰富了坛紫菜光合作用基因序列信息,为阐明坛紫菜不同生活世代固碳机制差异提供分子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坛紫菜在失水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5-05-04)

王博文[6](2015)在《杨树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发现与等位变异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之一,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生理与物质基础。因此,解析光合作用形成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一直是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光合作用遗传调控机制认识的逐步加深,近年来对于光合作用的研究重点开始向植物核基因组与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与其它细胞器互作调控机制等方面转移;但在多年生林木中,对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基因与等位变异遗传调控的研究则少见报道。为此,本论文以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用材与绿化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群体为实验材料,组合利用混合分群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与关联遗传学方法对毛白杨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进行了发现与等位变异解析。研究工作为阐明林木光合作用调控机制、优化杨树光合效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200株毛白杨F1代杂交群体为实验材料,根据群体净光合速率(Netphotosysthetic rate, Pn)性状变异,利用混合分群分析法选择其中具有高光合与低光合速率极端差异的个体构建基因池,并结合Affmetrix杨树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到了杨树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通过比较极高/低Pn值群体基因池的表达谱,共检测出具有显着差异的基因515个(FC≥2或FC≤0.5,P□0.05)。其中,在高Pn值基因池中上调表达的基因162个,下调表达的基因35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的注释与分析显示在白杨杂交群体中参与光合形成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很多类型,主要有:(1)核基因组与细胞器(叶绿体和/或线粒体)的互作(叶绿素、类PsbP蛋白、乙酰辅酶A水解酶/异构酶等);(2)植物细胞壁的修饰、合成及降解(纤维素合酶、木葡聚糖内切转移酶、扩展蛋白等);(3)物质运输过程(MFS基因家族、ABC基因家族、生长素转运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等);(4)植物应激反应(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WRKY转录因子等);(5)植物代谢过程(ADP-核糖焦磷酸酶、NADH/甫酶/质体醌等)。2、基于杨树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本论文以参与植物细胞壁代谢、逆境胁迫响应及激素信号转导等差异表达的6个基因(XET、Dabb、GASA、SAUR、CGS以及PI)作为候选基因进行SNP位点的连锁分析。在毛白杨Fl代杂交群体中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了来自于5个候选基因(XET、Dabb、GASA、SAUR、CGS)内的9个SNP位点与4个光合性状显着连锁,构成了19个关联(P□0.05,FDR<0.10),每一标记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3%-12.6%。检测到的SNP位点可作为影响光合效率的核基因组分子标记用于后续的林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结果不但揭示了核基因组对光合作用的调控与植物细胞壁代谢、逆境胁迫响应以及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结合混合分群分析法与基因芯片技术在发掘调控林木复杂性状相关基因的重要功效。3、层次聚类分析将51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成了5个群,其中Cluster 3中所涉及的基因都与生物大分子代谢有关,包括多糖代谢过程(GO:0005976)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GO:0005975),且所含基因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与植物细胞壁的修饰、合成及降解有关,揭示了Cluster 3中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相同因素影响,存在基因的共调控。后续分析显示,此共调控因素可能是这些基因5□UTR区域有光响应顺势作用调控元件的分布。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了Cluster 3中89个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参与的30个化学反应来自于产生光合产物的代谢过程,如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脂类代谢(Lipid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其他氨基酸的代谢(Metabolism of other amino acids)、多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代谢(Metabolism of terpenoids and polyketides)等过程。而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中,共有8个基因被定位在淀粉和蔗糖代谢(00500, 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通路以及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00520, 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通路中,说明这些基因可能是光合效率与细胞壁相关过程中的关键基因。4、为进一步探究光合效率与细胞壁相关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本论文以Cluster 3中差异表达基因为候选基因,在毛白杨种质资源库中对36个候选基因内3,394个SNP位点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了单标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12个候选基因的13个位点与11个表型性状(4个光合性状、3个生长性状以及4个木材品质性状)显着连锁,构成了13个关联(P<0.05,FDR<0.10),每一SNP标记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36.2%。应用MDR软件对全部SNP位点进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来自44个SNP位点所组成的85个SNP-SNP存在上位效应,其效应值范围是0.0001-0.0479。其中,Pn、Trmmol、微纤丝角度以及地径5个表型性状中所检测到的SNP-SNP信息获取值(Information gain)均为负值,说明此SNP-SNP对于上述5个表型性状存在信息冗余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林木多性状联合选择提供理论指导。5、基于上述对核基因组光合作用调控基因复杂遗传机制的认识,本论文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93个己知的光合作用通路(光系统Ⅰ、光系统Ⅱ、暗反应以及蔗糖代谢通路)上的基因内4,603个SNP位点(最小等位频率≥5%)与生长、木材品质及光合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关联分析,最终确定了来自42个基因内的90个SNP位点与10个表型性状(Pn、Cond、Ci、Trmmol、木质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α-纤维素含量、微纤丝角度、地径和材积)显着连锁(P<0.05, FDR<0.10),构成92个关联,每一标记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0.4%-37.0%。所获得的SNP分子标记可用于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可同时解析数量性状加性、显性与上位性效应的epiSNP模型,本论文对光合通路上的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遗传效应解析。epiSNP模型揭示了697个表型-基因型显着关联的位点(P<0.05)。其中,所有表型性状中均检测到了加性效应的表型-SNP(来自57个基因的305个SNP位点,构成了459个表型-SNP),效应值范围是-13.6%-16.8%;在10个表型性状(除Pn外)中共检测到了238个显性效应的表型-SNP(来自52个基因的196个SNP位点),其显性效应值范围是-18.0%-18.6%。并首次对光合作用通路上相关基因的SNP-SNP进行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464个SNP-SNP位点间存在显着的互作关系(P<0.05)。这些SNP-SNP互作来源于41个基因内的92个SNP位点,与全部11个表型性状都存在显着关联(P<0.05)。上述结果有助于选择性组合SNP位点从而为林木光合效率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李雪芹,王寅初,崔玉琳,秦松,胡章立[7](2015)在《植物登陆过程中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陆生植物的祖先大约在5亿到4.7亿年前登陆,这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光照不仅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还是主要的环境信息来源之一。一般认为,光合作用效率越高,植物的适应能力越强。植物登陆过程前后,环境从光照、光强到二氧化碳/氧气浓度比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适应陆地生活的海草重新返回水生环境,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可能发生了进化。为了证明该假说,以链形植物门绿藻和低等陆地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从Gen Bank收集相关基因序列以及从几株相近绿藻中提取测定DNA序列,利用PAML"分枝-位点"模型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的psb A、rbc L、rca 3个基因进行了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登陆过程前后,在这3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着的正选择位点,反而在绿色植物早期分化(绿藻门和链形植物门)过程中却发现有明显的正选择痕迹。这些惊人的结果提示植物登陆前后从水体到陆地的环境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其它诸如角质膜、气孔器等相关的基因可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于雪松,王琳,王莎莎,周磊,李坤志[8](2013)在《4种醇类化合物在根部的施用对拟南芥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4种醇类化合物在根部的施用对拟南芥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3个不同浓度(2、4、6 mmol/L)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结果]2~4 mmol/L的醇类化合物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促进作用最强的为2 mmol/L正丁醇,处理3周后植株鲜重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7倍以上,总蛋白和可溶性多糖含量也明显高于未经醇类化合物处理的植株,相较于对照组最多增加了78.5%和58.6%。光合色素含量也明显升高,且光合作用相关的一些基因的表达也在醇类化合物作用下明显上调。[结论]该研究为醇类化合物可促进拟南芥的生长这一理论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孔星,杨守萍,盖钧镒[9](2012)在《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光会抑制光合功能,破坏光合作用器官,从而降低PSII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效率,这个过程被称为光抑制。PSII反应中心对光抑制非常敏感,其中D1蛋白是光破坏的主要目标。损伤的D1蛋白由蛋白酶降解,并由新合成的D1蛋白组装到复合体中,重新被激活行使正常功能。在这个(本文来源于《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8-01)

孔星[10](2012)在《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光会抑制光合功能,破坏光合作用器官,从而降低PSII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效率,这个过程被称为光抑制。PSII反应中心对光抑制非常敏感,其中D1蛋白是光破坏的主要目标。损伤的D1蛋白由蛋白酶降解,并由新合成的D1蛋白组装到复合体中,重新被激活行使正常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蛋白酶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开展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以AtDeg1序列为探针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在大豆cDNA中克隆出GmDeg1和GmDeg2,分别位于第19条和第5条染色体上,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296bp和1281bp,分别与AtDeg1同源性达71.69%和70.78%。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Deg1和GmDeg2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含有PDZ结构域,并且推测GmDeg1和GmDeg2与AtDeg1有着相似的功能,即对损坏的D1蛋白具有降解作用,从而加速D1的周转。2.用MV(甲基紫精)对大豆植株模拟光氧化处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2h时,GmDeg1和GmDeg2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GmDeg1和GmDeg2可能在光保护机制中起作用。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GmDeg1和GmDeg2重组蛋白,利用NI-NTA层析柱纯化蛋白。酶活试验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0℃-60℃,pH为5.0-8.0时,GmDeg1和GmDeg2具有活性。而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存在下,蛋白酶对底物无降解作用。结果证明了GmDeg1和GmDeg2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在体外具有降解模式底物的能力,为活体内可能降解类似D1蛋白的损伤或错误折迭的蛋白提供了证据。4.通过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取离体叶片在强光下作处理,叶绿素荧光仪测量叶片Fv/Fm,野生型作对照。结果显示,在某些时间点上,转GmDegl和GmDeg2基因植株的Fv/Fm值明显比野生型高,在林可霉素存在下,情况依然如此。推测GmDeg1和GmDeg2对损坏的D1蛋白具有降解作用,从而加速了PSII光化学效率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鉴定得到的青稞4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青稞叶片的c DNA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4个基因的序列,大小分别为513、822、1023和579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02833基因可能编码一个核糖-5-磷酸异构酶3;03360基因可能编码一个273个氨基酸的核酮糖-磷酸-3-异构酶,该蛋白属于ICL_KPHMT superfamily之一,推测其CDS全长为822 bp;45441基因可能编码一个340个氨基酸的苹果酸脱氢酶,该蛋白属于Ldh_1_C superfamily之一,推测其CDS全长为1 023 bp;45453基因可能编码一个果糖-1,6-二磷酸激酶。这些基因的克隆为研究青稞的光合机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Sadaruddin,Chachar.C3植物籼、粳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及其与DNA甲基化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2].巴桑玉珍,扎桑,王玉林,徐齐君,原红军.青稞新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3].薛娴,王琪,曲艳丽,包文龙,万迎朗.杉木与其它针叶树种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C].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2016

[4].胡庆一,肖刚,张振乾,徐扬帆,官春云.9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不同生育期中的表达研究[J].作物杂志.2015

[5].曲玲.坛紫菜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D].集美大学.2015

[6].王博文.杨树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发现与等位变异解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

[7].李雪芹,王寅初,崔玉琳,秦松,胡章立.植物登陆过程中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进化[J].生物学杂志.2015

[8].于雪松,王琳,王莎莎,周磊,李坤志.4种醇类化合物在根部的施用对拟南芥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

[9].孔星,杨守萍,盖钧镒.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C].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10].孔星.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标签:;  ;  ;  ;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论文-Sadaruddin,Chacha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