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醚型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聚醚,内酯,通量,碱水,聚酰亚胺。
聚醚型聚氨酯论文文献综述
陈芝,杨相东,王娜,宋禹泉,张均[1](2019)在《基肥缓释涂层用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蓖麻油、聚氧化丙烯叁醇DMN-400和聚合MDI为原料制备了缓释肥用聚氨酯包覆树脂。讨论了蓖麻油与DMN-400配比对聚氨酯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水接触角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蓖麻油含量的增加,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疏水性增加;通过热失重表征发现,聚氨酯膜热稳定性较高,用蓖麻油和DMN-400混合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膜有较高的残炭率;通过水浸泡法测试表明,当蓖麻油与DMN-400质量比为1/4时,制备的包衣尿素具有最长的缓释期,达到45 d。(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赵梓年,孙旭东[2](2019)在《超高水通量聚醚型聚氨酯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于传统制模方法(湿法成膜)的快速冷却结晶法制备了聚醚型聚氨酯(PU)微孔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PU微孔膜在低压下的水通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膜的结构,再通过孔隙率、吸湿率及截留率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快速冷冻结晶法的膜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膜结构,孔呈现梯形分布。虽然快速冷冻结晶法制得的PU微孔膜孔隙率略微降低,对鸡蛋清蛋白的截留能力降低明显,但吸湿率和水通量均大大提高,特别是微孔膜的耐污染能力,能多次使用而不大幅降低微孔膜性能。(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武浩浩,谢昊圃,田新欣,孙莹潞,刘向东[3](2019)在《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PUR-T),其中聚己内酯(PCL)和聚四氢呋喃(PTMG)作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制备预聚体,然后利用1,4-丁二醇(BDO)进行扩链。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凝胶渗透色谱对PUR-T的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分别用万能试验机和热重(TG)分析仪对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TMG和PCL为软段的PUR-T成功合成,当PTMG与P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时,相比于分别以PTMG和PCL为软段合成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可以分别达到19.06MPa和1 647%。但随着PTMG含量的增加,PUR-T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随着PTMG在PUR-T中含量的增多,PUR-T中PCL结晶性能逐渐降低,这是导致PUR-T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TG分析,发现随着PTMG加入量的增多,PUR-T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王延玲[4](2019)在《聚醚型聚氨酯聚酰亚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弹性、耐低温性能、耐疲劳性能、耐水性等众多优点,但是其力学强度低,耐高温性差。聚酰亚胺具有极好的耐油性、耐辐射性、高强度、耐化学性及良好的介电性能,但是聚酰亚胺难溶难熔因而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且柔顺性较差,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如果将聚酰亚胺引入聚氨酯,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我们分别合成了聚氨酯聚酰亚胺泡沫,弹性体及胶黏剂,并分别讨论了它们反应过程及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我们合成了聚酰亚胺粉末,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及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反应过程中DMAC作反应溶剂较为合适。合成了TDI型聚氨酯酰亚胺泡沫材料,结果表明,水含量对泡沫的泡孔尺寸影响较大而对泡沫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而其Tg及耐热性变化不明显。比较PUI泡沫与PU泡沫的性能可以发现,PUI泡沫力学强度更高,耐热性显着提升。2、本文采用预聚体法成功合成了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研究得出75℃是预聚反应较合适的温度,酰亚胺化温度在110℃较好。当MDI:PTMG1000:PMDA=2.5:1:1.5时,合成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力学性能最好。随着PUI中硬段含量的提高,耐热性提高,Tg升高,动态热损耗减小,耐化学溶剂性变好。分子量越小,耐热性越好,相分离越明显,储能模量越大,Tg越高;PTMG型PUI相比于PPG型PUI耐热性好,热损耗小,Tg差别不大。与PU相比,PUI的耐化学溶剂性明显提高,力学强度及耐热性增强,与PI相比,PUI断裂伸长率低,柔顺性好。利用聚氨酯聚酰亚胺溶液成功制备了PUI革样品。3、本文合成了PUI-EP胶黏剂,考虑到其力学强度,脆性大小,粘接性能及耐热性的影响,我们认为在NCO%=2%,MOCA作催化剂,PMDA添加量为6%时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钟艳萍[5](2019)在《聚醚型聚氨酯纤维老化机理及其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型聚氨酯纤维用作Z箍缩加速器中自适应纤维时会经历高温场和紫外辐射场,同时纤维在染整阶段会经历碱处理过程,由于高温、紫外辐照和碱水浸泡环境的作用,纤维发生老化,致使其各项性能下降且对其使用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从聚氨酯纤维本质安全和使用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微波加速老化、碱水加速老化和紫外加速老化实验模拟高温环境、碱水环境和高温高湿紫外环境,对纤维的老化机理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FTIR、~1H NMR、AFM、DSC、DMA、TG、MCC和万能材料实验机研究了微波环境中纤维的老化机理和性能变化,研究发现,微波老化过程中,纤维两苯环间CH_2被氧化成C=O且其氧化程度随老化时间增加不断增强,同时N-H和C-O-C发生断裂,氢键化作用不断减弱;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平滑表面相继出现凹坑和簇状物;链段移动性下降而相容性增加,纤维T_(g,s)、(35)T_(g,s)、储能模量和微相分离程度呈下降趋势;纤维断裂伸长率、300%弹性回复率和内耗不断减小;纤维热稳定性不断下降,热释放容(HRC)、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均不断增大,表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纤维会增加其燃烧潜能和潜在火灾危险性。(2)通过FTIR、GPC、吸湿行为实验、蠕变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碱水环境中纤维的老化机理和性能变化,研究发现,碱水老化过程中,纤维中氨基甲酸酯基和脲基发生水解反应,且随老化时间增加,纤维中氢键类型逐渐从分子内NH_(C=O)转变为NH与水分子之间所成氢键,同时链段相容性增大,纤维微相分离程度不断降低而微相混合程度不断增加;纤维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均减小而分子量分布变宽;未老化纤维和老化60h纤维的吸湿行为符合菲克定律而老化120h、180h、240h和300h纤维的吸湿行为均已偏离菲克定律;纤维内耗减小且链段体积松弛过程变快,蠕变应变增大而链段松弛表观活化能、断裂伸长率和300%弹性回复率均下降。(3)使用FTIR、SAXS、AFM、DMA、万能材料实验机和事故树分析法研究了高温高湿紫外环境下纤维的协同老化机理和系统危险性,研究发现,纤维协同老化过程中涉及六个反应,(1)为在紫外辐照环境中,水和氧在纤维中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2)为受高温高湿作用,纤维中生成醇类和羧酸的反应,(3)为聚氨酯纤维中解聚所产生异氰酸酯和(2)所产生醇类生成聚氨酯的后固化反应,(4)为老化产物醇类与硬段所发生的重聚合反应,(5)为受紫外辐照作用,纤维中生成醌式结构的反应,(6)为紫外辐照产生的断链和断键反应。紫外光强为0.6-0.9W/m~2时,高温环境加速了分子的热运动,尤其是纤维中端基和小分子基团的微布朗运动,高湿环境使分子致密结构变得松散无序从而易被攻击,两者促进了与高湿环境相关的反应(1)、(2)、(3)和(4)的发生而抑制了反应(5)和(6),紫外光强为1.2-1.5W/m~2时,紫外光的破坏性相对变强,抑制了与高湿环境相关反应(1)、(2)、(3)和(4)的发生,促进了反应(5)和(6)的发生,同时高温环境也加速了分子的热运动;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紫外光强为0.6-0.9W/m~2时,辐照可提高纤维的微相分离程度,内耗、T_(g,s)和旋转半径增大,紫外光强为1.2-1.5W/m~2时,辐照会破坏纤维的微相分离结构,内耗、T_(g,s)和旋转半径减小;协同老化过程中,纤维断裂伸长率和300%弹性回复率均下降;对于用作Z箍缩加速器中自适应纤维的聚氨酯纤维,要解决纤维力学失效问题,既要严把纤维生产质量关,确保纤维的初始结构完善,性能优良,又要做好预防与管理,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并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3)
张娜[6](2019)在《可生物降解聚醚酯/聚酯型聚氨酯的制备及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的不可降解性和较低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医用植入材料的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s)具有回复应变高、密度低和加工简单等优点,已被提出应用于多种医疗器械。本论文主要通过设计聚氨酯的组分、控制材料的性能、改变形变的临界条件来提高在医用方面的可行性。主要分为叁部分:I.形状记忆聚醚酯型聚氨酯(SMPEEU):以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ε-已内酯(ε-CL)为单体开环聚合制得叁嵌段预聚物聚已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CL),通过具有有序链段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HBH)对预聚物直接扩链,得到PEG含量不同的具有有序硬段的SMPEEU。通过~1H NMR、FT-IR和GPC对PECL和SMPEEU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EG含量对材料的热性能、结晶性、力学性能、亲水性和体外降解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的引入会降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结晶度。随着PEG含量由9.25 wt%增加到47.5 wt%,伸长率由483%增加到956%,拉伸强度由23.1 MPa减少到9.0 MPa。体外水解降解研究表明,SMPEEU膜破碎时间为4-12周,降解速率随PE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折迭-展开形状记忆测试”方法对形状记忆性能进行评价,PEG含量为23.4 wt%的SMPEEU-III薄膜在体温下的形变回复率为99.8%,形变回复时间为3.9 s,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经过4次折迭-展开的循环后,薄膜仍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形状。细胞毒性试验表明其体外细胞相容性良好。SMPEEU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而且在体温下具有优异的形状回复性能,在生物医用器械材料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II.形状记忆壳寡糖改性聚酯型聚氨酯(SMCPU):先以PCL和HBH为原料反应得预聚物,然后通过壳寡糖(COS)扩链,两步法制备出一类新型COS含量不同的SMCPU。研究了COS含量对材料的理化性质的影响。随着COS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初始模量、表面亲水性均增大,断裂伸长率和溶胀率均减小;体外降解测试表明降解速率随COS含量增多而增大,说明可以通过调节COS的用量来调节其降解速率;“折迭-展开形状记忆测试”表明SMPCU在体温下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且随COS含量的增加(交联度的增加),形变固定率和形变回复率升高,形变回复时间减少,经过10次折迭-展开的周期后,薄膜仍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形状。另外,通过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黏附研究了膜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COS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材料抗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黏附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可控的降解速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形状记忆性能表明SMPCU在医学领域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也为新型SMPUs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该材料上仍含有很多活泼的羟基和未反应的胺基,可作为改性材料进一步修饰,拓宽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III.pH敏感形状记忆聚醚酯型聚氨酯(SMPEEU-Py):首先以3-巯基-1,2-丙二醇和4-乙烯基吡啶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制备了端二羟基吡啶化合物(PyDH)。然后,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对PECL和PyDH的混合物进行扩链制备了一系列的侧链含有吡啶基团的pH敏感SMPEEU-Py。通过~1H NMR、FT-IR和GPC对PyDH和SMPEEU-Py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yDH含量对材料的热性能、结晶性、吸水性能、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不同pH值下吸水率测试表明,SMPEEU-Py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PyDH含量越高,pH敏感性越好。不同pH值下体外水解降解结果表明,碱性和酸性环境下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中性环境。pH敏感形状记忆性能表明,PyDH含量为21.19 wt%的膜材料(SMPEEU-Py-1/8)在pH=1.5的环境下,形变回复率为91.7%,但形变回复时间约为25 min。SMPEEU-Py不仅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而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形状记忆性能,在pH敏感药物缓释材料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对直链型、轻度交联型、pH敏感型的叁种SMPUs材料进行了制备和研究,该研究可以为新型医用多功能性SMPUs提供新的设计和制备思路,拓宽聚氨酯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5)
陶帅,秦贤玉,刘锦春[7](2018)在《抗静电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预聚物法,以聚醚多元醇PTMG1000、PTMG2000、330N、MDI为原料合成预聚体,以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测试了抗静电剂DE-8A、碳纳米管、导电炭黑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抗静电剂中,离子型抗静电剂易分散,抗静电效果较好,电阻率下降明显,且由于添加量少对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不易分散,达到相同的抗静电效果需要增加添加量,降低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刘晓文,化雪晴,刘锦春[8](2018)在《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体系,采用半预聚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A、B组分中不同多元醇组合、扩链剂组合及扩链系数对弹性体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组分中多元醇330 N含量增加,弹性体的T_g下降,耐低温性变好。A组分中的多元醇PTMG1000含量高时,弹性体的T_g较高,耐低温性较差。扩链剂1,4-丁二醇/叁羟甲基丙烷的质量比为6/1时,材料的T_g最低,耐低温性较好。扩链系数为0.91时,材料的T_g最低,耐低温性最好。(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8年03期)
褚衍倩,魏永梅,王涛,金浩,田恒水[9](2018)在《PEG/PTMG共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C)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扩链剂,采用酯交换缩聚法制备共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CEUs)。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对比实验,探讨了物料配比、预聚温度、预聚时间、缩聚温度和缩聚时间等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配比n(PTMG+PEG)∶n(HDC)∶n(BDO)=1.0∶0.9∶0.1、预聚温度为130℃、预聚时间为45 min、缩聚温度为175℃、缩聚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聚氨酯弹性体的断裂拉伸强度为61 MPa,断裂拉伸率为2718%。(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刘晓文,化雪晴,秦贤玉,刘锦春[10](2018)在《PTMG体系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MDI体系,采用半预聚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组分A和组分B中不同多元醇配用、不同扩链剂配用和扩链系数对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B中多元醇PTMG2000/多元醇330N配比为75/25时,弹性体拉伸强度和硬度均较高;当配比为40/60时,弹性体冲击弹性较好。组分A中多元醇PTMG2000/多元醇330N/多元醇PTMG1000配比为70/15/15时,弹性体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较高,力学性能较好;当多元醇PTMG2000/多元醇330N配比为70/30时,弹性体冲击弹性较高。扩链剂BDO/扩链剂TMP配比为8/1时,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和冲击弹性均较优异。扩链系数为0.95时,弹性体力学强度和冲击弹性均优,定伸应力和硬度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8年02期)
聚醚型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于传统制模方法(湿法成膜)的快速冷却结晶法制备了聚醚型聚氨酯(PU)微孔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PU微孔膜在低压下的水通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膜的结构,再通过孔隙率、吸湿率及截留率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快速冷冻结晶法的膜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膜结构,孔呈现梯形分布。虽然快速冷冻结晶法制得的PU微孔膜孔隙率略微降低,对鸡蛋清蛋白的截留能力降低明显,但吸湿率和水通量均大大提高,特别是微孔膜的耐污染能力,能多次使用而不大幅降低微孔膜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醚型聚氨酯论文参考文献
[1].陈芝,杨相东,王娜,宋禹泉,张均.基肥缓释涂层用蓖麻油-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表征[J].聚氨酯工业.2019
[2].赵梓年,孙旭东.超高水通量聚醚型聚氨酯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9
[3].武浩浩,谢昊圃,田新欣,孙莹潞,刘向东.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9
[4].王延玲.聚醚型聚氨酯聚酰亚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钟艳萍.聚醚型聚氨酯纤维老化机理及其安全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张娜.可生物降解聚醚酯/聚酯型聚氨酯的制备及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陶帅,秦贤玉,刘锦春.抗静电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8
[8].刘晓文,化雪晴,刘锦春.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因素[J].热固性树脂.2018
[9].褚衍倩,魏永梅,王涛,金浩,田恒水.PEG/PTMG共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工艺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8
[10].刘晓文,化雪晴,秦贤玉,刘锦春.PTMG体系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