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映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概念,道德,普里斯特,函数,化学,现实性,有机化学。
概念映射论文文献综述
廖秋盈[1](2019)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的内部映射机制是近年概念隐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隐喻内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概念隐喻理论提供新的数据支撑,且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概念隐喻映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中,关于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方向性的探讨还较少,且目前具身领域对于隐喻映射的单双向问题,还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关于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的平衡性,目前尚无学者研究。因此,为了探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的内部机制(映射方向性及平衡性),本研究设计4个实验,从各实验间的逻辑关系入手,研究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映射机制的方向性和平衡性问题。实验1考察黑白视觉线索是否会影响被试对道德两难故事中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显示:被试更倾向于认为白色背景下的人物行为是更道德的,而黑色背景下的人物行为是更不道德的。黑白视觉线索使被试对同一个道德两难故事人物道德性的判断产生了影响。实验2运用词汇翻译迫选任务,在意识层面研究道德概念黑白隐喻中目标域向始源域的映射。结果显示:当屏幕中央出现道德词时,被试倾向于选择白色的希腊非词为其正确翻译,当屏幕中央出现的是不道德词时,被试倾向于选择黑色的希腊非词为其正确翻译。因此在意识层面,被试将道德与白,不道德与黑进行了联结。实验3采用分离式Stroop范式探讨在黑白颜色方块的启动下,是否存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始源域向目标域这一方向的映射,结果显示;当被试对白色方块判断后,对随后出现的道德词汇的判断反应时显着快于不道德词,对黑色方块判断后,对随后出现的不道德词汇的判断反应时显着快道德词。实验4采用与实验叁相同的分离式Stroop范式,探究在道德词(或不道德词)的启动下,是否存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目标域向始源域这一方向的映射,结果显示;被试判断完词汇性质后,对随后呈现在屏幕中央的黑白方块反应时的差异不显着,即没有发现词汇类型对黑白方块判断速度的影响。4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不仅存在始源域向目标域方向的映射,也存在目标域向始源域方向的映射,即隐喻映射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且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力量相较于从目标域向始源域的映射力量更强,说明隐喻映射具有不平衡性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5)
王阳[2](2019)在《畅谈实用哲学概念在合成化学上的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点击化学是一种实用的哲学概念在合成化学上的映射,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标记、抗体修饰、药物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产领域。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领域的奠基人,诺贝尔化学奖、普里斯特利奖、沃尔夫奖、美国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美国科学(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05-10)
屈展[3](2019)在《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与数量概念相互映射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映射是具身认知领域下的研究方向之一,指对某一概念的加工会影响对另一概念的加工。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和数量概念作为处于基础感知与高级认知之间的重要概念,其相互映射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有两大理论关于叁种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有所争论,其一是量级理论,认为叁种概念映射属于平行加工,任意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强度平等且映射关系为双向关系;其二是概念隐喻理论,认为空间概念在概念映射中的地位高于另外二者,空间概念对另外两个概念的映射强度更高,且映射关系为单向关系。为了验证哪种理论能更好的描述和解释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和数量概念的映射机制,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理论争论的焦点:时间概念与数量概念是否存在双向映射关系且空间概念是否会影响该映射关系。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及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两个研究:研究一旨在探索数量概念是否能对时间概念产生映射,以及空间概念是否会影响该映射关系;研究二旨在探索时间概念是否能对数量概念产生映射,以及空间概念是否会影响该映射关系。通过总共8个实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一的结果表明,数量概念对时间概念存在映射关系,且该映射会受到空间概念的影响而削弱。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的映射强于数量概念对时间概念的映射。(2)研究二的结果表明,时间概念对数量概念存在映射关系,且该映射不会受到空间概念的影响。空间概念对数量概念也不存在映射关系。(3)呈现方式不同时,所加工的数量概念可能不同,因此研究一种数量概念对时间概念的映射与研究二中时间概念对数量概念的映射是不同属性的两个单向映射关系,而非双向对称的映射关系。(4)总体而言,研究一与研究二的结果相对更加支持概念隐喻理论而非量级理论,但与概念隐喻理论的描述仍有多处不一致,因此概念隐喻理论也只能部分解释当前的概念映射现象,概念映射的机制可能比现有理论更加复杂。(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婷[4](2019)在《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叁个研究(四个实验)探讨了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探索情绪概念是否可以通过空间距离隐喻来进行表征,其从源域到靶域和从靶域到源域正反两个映射方向具体是如何表现的,对人际交往中的人际空间距离又有何影响。对这些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研究提供些许心理依据。在研究一中,呈现不同情绪词语,要求被试把这些情绪词语放在横向水平空间位置(左右随机)的近处或远处,考察被试是否倾向于把积极情绪词语放在横向水平空间的近处,把消极情绪词语放在横向水平空间的远处,且不受横向水平空间左右空间方位的影响。即考察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是否具有心理现实性。在研究二实验一中,先呈现不同情绪面孔,随后在横向水平空间的近处或远处随机呈现字母,要求被试识别字母。根据被试反应时间的长短,考察情绪概念的启动,是否会影响被试对横向水平空间距离的认知。在研究二实验二中,先呈现横向水平空间不同距离的图片,随后随机呈现积极或消极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判断图片情绪色彩。根据被试反应时间的长短,考察情绪概念的横向水平空间距离隐喻加工的表征是否可以由远近距离向情绪概念的方向进行,即远近距离是否会影响情绪概念理解。在研究叁中,呈现不同情绪音频,要求被试选择适宜的人际空间位置。根据被试位置的选择,考察在不同情绪概念下被试离“目标人物”(音频播放处)的距离是否会不同,即考察情绪概念对人际交往中的人际空间距离有什么影响,具体是如何表现的。结果发现:(1)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1)启动积极情绪词语时,被试倾向于把词语放在横向水平空间近处,且不受左右空间方位的影响;(2)启动消极情绪词语时,被试倾向于把词语放在横向水平空间远处,且不受左右空间方位的影响。(2)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不具有对称性,是单向映射关系,情绪概念会影响对远近空间概念的认知,远近空间概念对情绪概念的空间表征的影响不恒定。(1)启动积极情绪面孔图片时,被试对近处字母识别时间短于对远处字母识别时间;(2)启动消极情绪面孔图片时,被试对远处字母识别时间短于对近处字母识别时间;(3)启动横向水平近处空间图片时,被试对积极情绪图片的识别时间短于对消极情绪图片的识别时间;(4)启动横向水平远处空间图片时,被试亦对积极情绪图片的识别时间短于对消极情绪图片的识别时间。(3)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对人际交往中人际空间距离存在影响。积极情绪概念启动下,被试的人际空间距离近;消极情绪概念启动下,被试的人际空间距离远。(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优丽吐孜·阿力木,阿力木·阿不力克木[5](2019)在《映射概念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集合概念是很抽象的,映射概念是研究集合的有力工具和重要的方法。本文用较通俗的方法介绍了映射﹑满射﹑单射﹑恒等映射、常值映射、一一映射﹑复合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给中学数学师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滕吉红,鲁志波,黄晓英[6](2019)在《高等数学中映射概念的实例教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映射的角度阐述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密码学、通信领域以及哲学层面上的一些映射概念的实例,其目的是尽量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使数学联系生活、数学联系科技、数学联系哲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动学习的潜能.(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夏灿芳[7](2019)在《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建构的教学设计分析——以“映射的概念”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着力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文章研究了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建构的教学设计,并以"映射的概念"一节的教学为例,对具体操作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数学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钟毅平,孙宇,李琎,占友龙,范伟[8](2019)在《隐喻的双向映射: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的表征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间的映射关系和心理现实性。方法:采用启动范式,以代表重量概念的天平图片和代表程度范畴的程度副词作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让被试对程度副词程度性和重量大小进行判断(按照不同实验要求)。结果:天平作为启动刺激,当指针(重)与高程度副词在同一侧时,被试对程度副词判断的反应时最短,出现了隐喻一致效应(实验1),并且这种效应未出现在指针代表方向概念时(实验2);程度副词作为启动刺激,当高程度副词与指针在同一侧时,被试对重量方向判断的反应时最短(实验3)。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重量概念与程度范畴间的表征是双向映射的关系,具有心理现实性,这与具身认知的观点相一致。此外,该结果可能表明,人们由于重量概念或体验所做出的高估行为与该隐喻的心理现实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孙亚,任慧,崔子璇[9](2019)在《概念映射模式与语域分析——以[战争]隐喻使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以概念映射模式为基础的语域分析方法,比较了商务话语和健康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结果表明,在语言层面上,后者比前者使用了更多、更动态及更具体的隐喻词语;在思维层面上,前者中的[战争]隐喻映射突显"战争的计划性"而后者突显"过程的突然性和猛烈性";在交际层面上,前者的[战争]隐喻传递的评价意义为{中性:情感——渴望}而后者传递的评价意义为{消极:判断——危险}。这种基于概念映射模式的语域分析通过分析隐喻使用在语言、思维和交际叁个层面的映射内容,从而揭示不同语域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虎英,丁凤琴[10](2018)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不平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调节社会关系、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方式,在道德领域也不例外,道德隐喻能够直接影响道德认知和判断。通过净脏隐喻研究道德问题不仅很好地契合了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问题,而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不平衡性,为大学生道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实验1采用分离式Stroop实验范式,以中性人物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研究净脏启动下净脏隐喻对中性人物面孔图片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洁净背景图片启动下,被试倾向于认为中性人物面孔图片是道德的,肮脏背景图片启动下,被试则倾向于认为中性人物面孔图片是不道德的,但差异并不显着。实验2采用相同的实验范式探讨道德概念启动下被试对中性人物面孔图片的净脏判断,研究表明:道德概念词汇启动下,被试倾向于认为中性人物面孔图片是洁净的,不道德概念词汇启动下,被试倾向于认为中性人物面孔图片是肮脏的,二者差异比较显着。以上结果表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中,映射的方向是灵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可以相互映射,但是这两股映射力量是不平衡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概念映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点击化学是一种实用的哲学概念在合成化学上的映射,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标记、抗体修饰、药物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产领域。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领域的奠基人,诺贝尔化学奖、普里斯特利奖、沃尔夫奖、美国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美国科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映射论文参考文献
[1].廖秋盈.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阳.畅谈实用哲学概念在合成化学上的映射[N].上海科技报.2019
[3].屈展.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与数量概念相互映射关系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
[4].李婷.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优丽吐孜·阿力木,阿力木·阿不力克木.映射概念的教学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
[6].滕吉红,鲁志波,黄晓英.高等数学中映射概念的实例教学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夏灿芳.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建构的教学设计分析——以“映射的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
[8].钟毅平,孙宇,李琎,占友龙,范伟.隐喻的双向映射: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的表征关系(英文)[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9].孙亚,任慧,崔子璇.概念映射模式与语域分析——以[战争]隐喻使用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赵虎英,丁凤琴.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不平衡性[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