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松辽186,施氮肥量,产量影响
氮肥量论文文献综述
贾冬梅[1](2019)在《不同施氮肥量对水稻新品种蒙松138产量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用量多寡是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试验设5个施用氮肥处理,研究蒙松138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肥量13.5 kg/667 m2,其产量较高达699 kg/667 m2,本项试验仅是1年结果,对蒙松138品种是否最佳施氮肥量,尚须进一步试验研究,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施氮肥量。(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9年04期)
邢华[2](2019)在《浅析施氮肥量不同对水稻松辽122品种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生育期间需要氮磷钾叁要素,而氮素是对水稻生育产量高低的限制因子,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施用氮肥量不同,对水稻品种松辽122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在5个施氮肥处理因子中,处理施肥量13 kg/667 m~2产量最高689 kg/667 m~2,本次试验仅是一年试验结果,对松辽122品种是否为最佳施肥量,尚须对其耐肥性作进一步试验研究,以便得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数据。(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9年02期)
王占贤,吕忠诚,宋满刚,李金在[3](2018)在《不同播量、氮肥量对匀播胡麻产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地胡麻在匀播条件下,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求不同播量与追施氮肥量对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的影响,胡麻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出苗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亩茎数增幅不断减小,播种量比追施氮肥对胡麻农艺性状影响明显,大多数农艺性状指标会下降,提高追氮量可以增加果粒数且使成熟期延后。筛选出匀播水地胡麻高产适宜的播量为40万粒/亩,追氮量为2.3 kg/亩。(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6期)
李彬,张旭,仲敏,仲兆万,李曼[4](2018)在《不同基施氮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济麦22为材料,探讨基施氮肥量对高播量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施氮肥量对高播量小麦的产量具有显着影响,以N240、N270 kg/hm~2产量表现较好,其具有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阶段性干物质积累量,但N270 kg/hm~2的氮肥利用效率显着低于N240 kg/hm~2.因此,基施氮肥量为N240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本地区高播量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5](2016)在《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灌溉次数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该试验在灌水定额1 500 m3/hm2下设置微喷2次(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3次(拔节期4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灌浆期300 m3/hm2)、4次(拔节期450 m3/hm2+孕穗期300 m3/hm2+开花期450 m3/hm2+灌浆期300 m3/hm2)和氮肥追施45、90、135 kg/hm2处理,N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考察群体光合特性、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微喷3次和4次相比于微喷2次,产量提高了5.3%~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3%~27.8%,但微喷3次与4次之间差异不显着。适当增加微喷次数提高了开花期和灌浆期群体绿色叶面积指数,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千粒质量,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多次微喷(3次或4次)降低了总耗水量和开花前耗水比例,提高了开花后耗水比例;适当增施氮肥能进一步提高花后物质积累和花后耗水比例。综合来看,1 500 m3/hm2灌溉定额下微喷4次,追施氮肥90 kg/hm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肖云华,吕婷婷,唐晓清,王康才,瞿光航[6](2014)在《追施氮肥量对菘蓝根的外形品质、干物质积累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5个处理,氮肥用量分别为225、450、675、900、1125 kg/hm2,每一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研究不同追施氮肥量对菘蓝的光合参数、根的外形品质、干物质积累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氮肥施用量对菘蓝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生理影响,优选菘蓝最佳追施氮肥量。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菘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可以显着增加菘蓝根主根直径和根长,有明显的壮根效应;而菘蓝总鲜重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但超过900 kg/hm2后就不再增加;在450 kg/hm2下菘蓝根侧根数最少,低氮(225 kg/hm2)和高氮(900、1125 kg/hm2)水平下菘蓝根侧根数增加过多,影响了菘蓝根药材外形品质;随着施氮量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先增加后下降,而根冠比不断下降,氮肥量为675 kg/hm2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大,氮肥量为900 kg/hm2的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追施氮肥对地上部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地下部。施氮量增加,多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施氮量为675 kg/hm2时菘蓝根中多糖含量最高为158.383 mg/g,而(R,S)-告依春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氮肥量为900 kg/hm2时含量最高达到0.5655 mg/g。为保证菘蓝根产量和药用品质适宜的追施氮肥量是675 900 kg/hm2。(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应武,戈长水,俞祥群,孔万根[7](2012)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氮肥量对杂交晚粳浙优12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杂交晚粳浙优12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与分析,初步明确了浙优12在杭州市种植的适宜播种日期和氮肥施用量:在中等土壤肥力、施足基肥的基础上,5月25-30日播种,秧龄26 d左右移栽,采用双本栽种,每667 m2追施纯N 15.0 kg。(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2年02期)
戈长水,应武,孔万根,俞祥群[8](2010)在《不同氮肥量对水稻成熟期剑叶外观及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是水稻的必需元素。氮肥施用水平不同,对水稻叶片生长及叶片的光合能力影响很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叶片逐渐变宽、变长,从而叶片的面积逐渐变大,明显提高了叶片的SPAD读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的氮含量。但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叶片面积、叶片的SPAD读数以及氮含量均没有显着的增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成熟期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特点,为揭示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0年04期)
王君芳,赵明清[9](2008)在《不同施氮肥量、留茬高度、刈割时期对无芒雀麦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施氮肥量、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条件下,对无芒雀麦草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无芒雀麦的生产性能显着提高,在施肥量0~140 kg/hm2范围内,无芒雀麦的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显着,140~210 kg/hm2范围内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处理组合A3B1C3的干草收获量最高,A3B2C3的粗蛋白收获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张朝轩,谢祝捷,陈澍棠,吴震[10](2008)在《阶段施用氮肥量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在施氮总量为300 kg/hm2条件下,设置青花菜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青花菜氮肥分期施用比例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基肥、前后期追肥的较佳施肥比例为0.404∶0.265∶0.331,即基肥重、前期追肥轻、后期追肥适量的结构,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121.212 kg/hm2,79.464 kg/hm2和99.324 kg/hm2,按此条件有望获得较高产量1029.56 kg/hm2。基肥重、前后期追肥适当有利于青花菜花球Vc含量的提高,现蕾期氮肥的用量对花球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氮肥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生育期间需要氮磷钾叁要素,而氮素是对水稻生育产量高低的限制因子,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施用氮肥量不同,对水稻品种松辽122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在5个施氮肥处理因子中,处理施肥量13 kg/667 m~2产量最高689 kg/667 m~2,本次试验仅是一年试验结果,对松辽122品种是否为最佳施肥量,尚须对其耐肥性作进一步试验研究,以便得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量论文参考文献
[1].贾冬梅.不同施氮肥量对水稻新品种蒙松138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19
[2].邢华.浅析施氮肥量不同对水稻松辽122品种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9
[3].王占贤,吕忠诚,宋满刚,李金在.不同播量、氮肥量对匀播胡麻产量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8
[4].李彬,张旭,仲敏,仲兆万,李曼.不同基施氮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8
[5].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16
[6].肖云华,吕婷婷,唐晓清,王康才,瞿光航.追施氮肥量对菘蓝根的外形品质、干物质积累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
[7].应武,戈长水,俞祥群,孔万根.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氮肥量对杂交晚粳浙优12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2
[8].戈长水,应武,孔万根,俞祥群.不同氮肥量对水稻成熟期剑叶外观及氮含量的影响[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
[9].王君芳,赵明清.不同施氮肥量、留茬高度、刈割时期对无芒雀麦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8
[10].张朝轩,谢祝捷,陈澍棠,吴震.阶段施用氮肥量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