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丽:论“沙必因·努图格”——希拉穆仁镇普会寺玛尼庙会仪式音声中的“诵”与“数论文

凯丽:论“沙必因·努图格”——希拉穆仁镇普会寺玛尼庙会仪式音声中的“诵”与“数论文

摘要:佛教信仰体系,包括作为信仰行为的仪式及体现信仰思想的音声。本文关注历史中曾作为寺庙属民的“沙必因·努图格”,即现在的希拉穆仁镇“原住民”当下的身份认同,通过参与观察希拉穆仁镇普会寺玛尼庙会仪式音声及俗民“数玛尼”,描述分析音声中的僧“诵”与俗“数”,并将其置于特定文化环境背景中对仪式及音声进行阐释。

关键词:普会寺;仪式音声;“沙必因·努图格”;“数玛尼”;“诵”;“数”

一,普会寺历史及玛尼庙会仪式音声中的僧“诵”与俗“数”

(一)普会寺简介

希拉穆仁镇当下隶属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希拉穆仁目前俗称召河,在历史长河的脉络中,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普会寺曾为席力图召分庙,于1769年席力图六世活佛为感谢皇恩所建。后普会寺成为席力图召夏季避暑之地,当地牧民一般将它俗称为希拉穆仁召、后席力图召、北席力图召,把从庙旁流过的希拉穆仁河逐步改称为“召河”(意为召庙的河),经过200多年的变迁,“召河”一词逐渐演变成这一地区的称谓。召河一带的牧民全部变成庙属牧民,称作“黑徒”。

普会寺(见图1,普会寺 该照片由笔者于2018年07月12日田野调查期间拍摄)发展历史分水岭可以分为文革前和文革后期。文革前自席力图六世活佛开始,召河地区政教合一,佛教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至今席力图召共经历11世活佛,今普会寺共有喇嘛7人,由于近年来前来游客、信众逐渐减少,普会寺法会活动也在逐年减少,从过去每年阴历四月至十二月均有大型法会改为每年六月份的法会,也是普会寺最为大型的活动,主要由普会寺喇嘛及当地信众参与。

图1.

作为曾经庙属民的“黑徒”后代的原住民,至今还可以看到佛教对他们的影响,在满月、圆锁、婚嫁、丧葬、祭敖包等重要民俗活动中均有体现,尤其是作为“沙必因·努图格”“数玛尼”最为典型。

(二)相关概念解析

“沙必因·努图格”:为蒙古语汉语直译,作为庙属民已经成为历史,但时至今日当地蒙古族仍是用此名称作为自己身份的称谓。为蒙语,是复 合 名 词( 由构成),汉语译为“徒弟”,今指当时生活在召河地区以土默特为主的原住民及六世活佛从当时外蒙古带来的随从牧民后代。汉语译为家乡、故乡之意,本文指当时清朝规划予六世活佛安置属民的地方即当下召河。

“ 黑 徒黑徒”为过去召河一带牧民统称,这一词语表述出现在召河地方文献当中,表示庙属民,笔者认为“黑徒”是蒙语直译后的表述词语,据普会寺管家所说,过去喇嘛称为召河牧民被称为普通人称为“har hun”;汉语译为黄色,这里指蒙古格鲁派藏传佛教,“har”蒙古语直译为黑色,“hun”汉语译为人,因此在地方文献中出现了“黑徒”这一称谓。

玛尼庙会作为其中历时最长的庙会,除喇嘛白天诵玛尼经外,当地信徒也会每晚到庙里“数玛尼”,所谓“数玛尼”就是信众自发到庙里集体“唱”玛尼调,所“唱”玛尼调均有旋律,有唱词。但缘何笔者在本篇论文中采用“诵”与“数”,在笔者进行口述采访过程中,笔者曾用“唱”这一字眼,遭到当地蒙古族反对,并说道“喇嘛念经要用我们去庙里是这两个词为蒙语汉译为“念、诵”之意,而“taolenn”的汉译为“数”,他的意思是说,喇嘛要称为诵经,而他们的玛尼调也不能说为“唱”而是“数”。

笔者也感到疑惑,“玛尼调”确是有旋律、唱词,但缘何在群众的自表述中不用唱而是“数”?并且告诉笔者他们一直都是这样说的。在对普会寺喇嘛进行口述采访过程中,他们也强调说“我们念经绝对不是音乐,就是念经,玛尼庙会念经是为了mani所谓“mani butehne”的意思是至玛尼庙会结束,喇嘛会给前来的信徒发玛尼丸儿,而玛尼庙会期间念经及一系列仪式活动都是为了能够供养出玛尼丸,最后供养出发给信徒的玛尼丸才算是mani butehne;据普会寺管家说“过去大多没有什么药品,镇上的人们生病就喝玛尼丸。”

作为以藏传佛教为根基的普会寺必然承袭了藏传佛教的教义,笔者试图从藏传佛教教义中理解两个词,唱是为乐,而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唱,也自然不是乐,笔者只将喇嘛颂经及与之相关之音视为音声,但仍以以往我们对“乐”的概念去理解信众之音,但信众知音可否视为“乐”?佛教之音声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音声也就是世俗的音声及民族音乐学的音声概念有什么不同?在项阳所著《佛教戒律下的音声理念——云冈石窟伎乐雕塑引发的思考》一文中说道佛教关于音声与乐的概念“广义之音声为最上级的,其下级分为音声与乐并置,狭义之音声为僧尼所用,与乐相关的概念是僧尼所不能用者,音声以为工具或称媒介物助以诵经不为乐,僧尼可用,音声由居士、白衣、白徒有组织的承载,将世间最为美好的情感奉献在佛祖面前,这是俗界之乐奉献的意义”,[1]这里又涉及到“伎乐供养”的概念,伎乐供养包括歌唱、器乐、乐舞等形式,从特定历史背景中看普会寺信众“数玛尼”,从过去庙属民、信徒,进而形成作为“沙必因·努图格”“数玛尼”的传统,这似乎与“俗人供乐”之乐的奉献、供养概念还不能完全吻合;在召河一次“查干乃日”/蒙古葬礼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地老人们会被请到逝者家中“数玛尼”,从晚上8点左右到夜里12点,大家齐“数”,在回去的路上,笔者问吉力花姨(吉力花姨召河当地人,蒙古族,为笔者田野调查对象),大家一起开头是有人领头,这没什么疑问,但是为什么每次可以一起结束呢?她告诉笔者因为每次都是将一首玛尼调的词数十遍,大家都在心里“数”着呢,难道“数玛尼”的“数”是指这个数?“音声这个概念更加中性化,毕竟人类需要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交流。虽然声音可以反映多种情感因素,但作为交流工具,作为辅助诵经的音声(如声明、歌赞、呗、偈、祝延)在佛教中并不认为其为乐。”[1]以此理解僧俗以“诵”“数”这样的中性词进行表述似乎更为合理。本文根据曹本冶以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仪式音声所作的音声概念即“包括一切仪式行为中听得到和听不到的、对局内人具有特定意义的音声,其中包含一般意义的“音乐”,[1]对玛尼庙会仪式音声进行阐释。

二、个案描述

为获得一手、鲜活的田野资料,笔者在对召河、普会寺进行初步了解后,将普会寺作为田野对象,于2018年暑期对为期半月(7月13至27日/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庙会进行跟踪式田野调查,参加并观察普会寺法会,基于以本专业视角为基点,本文笔者将目光聚焦于庙会仪式音声中,通过田野实地调查对庙会仪式过程、仪式音声、仪式执行者、仪式参与者进行不同程度描述,以曹本冶音声概念为切入点将田野对象、文本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进行阐释。

通过口述采访笔者了解到,目前普会寺喇嘛均为蒙古族,经文均为藏语念诵,庙内喇嘛人数不多,但是庙内职务制度健全,自席力图十一世活佛圆寂并未有新活佛继任,目前庙内职务分为(管家)(大喇嘛)、(执法喇嘛)、(经头)、喇嘛ᠷ(清理寺庙的喇嘛) 。而普会寺群众“数玛尼”是自庙建成以来形成的传统。

11月30日,乐车邦宣布已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内容显示法雷奥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乐车邦合作和托管的4S店渠道资源,并为4S店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乐车邦有意与法雷奥进行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在合作期间双方将就提升各方在服务客户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上,开展交流合作。

此次庙会为期半月,7月16日~20日(阴历初四至初八)为玛尼庙会,据管家斯日古楞说,关于玛尼还有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观音菩萨看见凡间人们遭受病痛苦难留下双眼留下眼泪,一滴化作白度母、一滴便化作绿度母,玛尼经便是消除苦难的经。念玛尼经,为期五天,在召河过去并没有什么药品,牧民头疼脑热、老人生病,孕妇怀孕,都是喝庙里的玛尼丸儿。” 玛尼庙会第一天早上由喇嘛在bomba(佛教用具,专门放玛尼丸的器皿)里面放满玛尼丸,四天念经期间,玛尼丸会不断增多,最后一天上午喇嘛会将这些玛尼丸儿发给前来的牧民。除白天的宗教仪式,晚上当地信众自愿到庙里“数玛尼”。

(一)玛尼庙会描述

(唱词大意:峭壁上的白石窟,有那白度母的神邸。

时间 地点 参与人员 仪式内容6:00~9:00 大雄宝殿 普会寺喇嘛 念玛尼经9:00~11:00 同上 同上 同上11:00~13:30休息13:30~15:00 大雄宝殿 同上 同上15:00~15:30 同上 同上 水满达每日仪式结束后 绕庙

玛尼庙会所用乐器为:金刚杵、金刚杵铃、铙、白海螺、柄鼓、bomba、maniBomba。

(1) 桩土应力比与地基变形沉降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褥垫层厚度超过某一限值时,桩的优点得不到发挥,沉降量反而会增加;太薄时,复合地基应力过于集中在桩体,土很难发挥作用。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褥垫层能够确保桩土共同工作,为更好地协调桩、桩间土间的荷载分担,褥垫层厚度的取值尤为重要,一般为桩径40%~60%。

喇嘛诵玛尼经部分谱例:

颂词(普会寺喇嘛公清加布提供):

(颂词大意:不供皈依发心偈)

(二)俗民“数玛尼”描述

谱例1.

玛尼庙会期间每天晚上八、九点至十点左右为牧民、信众自发到庙里念经,有趣的是,晚上前来“数玛尼”的人数明显要多于白天。庙里每晚为前来“数玛尼”的信众准备奶茶,给每位前来的信众发“ames(用黄油红枣做的米饭)”,晚上“数玛尼”喇嘛一般不参与,但这四天一直由管家带领大家“数玛尼”。最后一晚“数玛尼”人数最多也是近几天“数玛尼”持续时间最长的,因此笔者选择对群众最后一晚“数玛尼”进行详细描述并整理了最后一晚的玛尼调。依照群众“数玛尼”顺序,谱例如下所示:

句尾语气词的同现是有层次的,二词同现,主要出现在陈述句尾、疑问句尾、反问句尾和感叹句尾。同现的语气词通常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以便各司其职。[6]杨永龙把句中同现的语气词从后往前依次记作P1、P2、P3;与之相应的直接组合成分依次记作S1、S2、S3[6]。“也夫”是用在感叹句尾的语气词,它的组合类型是[(S2+P2)+P1](其中S2+P2=S1),[6]“此命也夫”中“也”与“夫”在不同层次,“也”表判断、肯定语气,与“命”组合,“夫”表示感叹语气,与“此命也”组合,故整句为感叹句。

谱例2 旃檀召/zandanzhu.

(唱词大意:旃檀召之章张嘉活佛 是文殊师利的化身。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超度慈悲观世音佛 三叩保护深表虔诚

2.4 关注突出成就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如健康知识、饮食常识、环保知识、遗传病的预防、吸烟的危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与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意义、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关心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树立建设祖国和家乡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我跟乔振宇因为这些“政见不合”的事争执过多次,他一辩不过我必然出口抱怨:“我乔振宇堂堂一个大丈夫,当初怎么就猪油蒙心找了你这个油盐不进的三等女了呢?”

谱例3

玛尼仪式流程图:

从不寻常的灾难边 解救超度这众生吧

谱例3 峭壁上的白石窟/chebchr chagan agvi

谱例4 五台山/eutaisan nv vvl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唱词大意:当你俯瞰的时候 金碧辉煌的佛寺

天地间万物生灵 虔诚叩拜的圣寺

用白玉石砌成的 神仙山洞福如意

狮子坐骑显神威 圣洁明泉是饮水

佛祖文殊观音保佑,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5

(唱词大意:第一个玛呢瓶 一尊呀玛呢瓶

一千个玛尼经的玛呢瓶

(唱词大意:唵嘛阿日瓦赞迪妙音菩萨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五台山德力格尔召

向佛祖文殊师利佛感怀

如图1所示,理论上四旋翼飞行器实现垂直运动是通过控制四个电机同时增加输出功率,使四个旋翼的转速都增加来增大总升力,当总升力足以克服飞行器总重力时,四旋翼飞行器便会离开地面做垂直上升动作;反之,同时减少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当总升力不足以克服飞行器总重力时,四旋翼飞行器便会做垂直下降动作;当外界扰动量[17]为零,且旋翼所产生升力等于飞行器总重力时,飞行器便保持悬停状态。

周末的教室灯光昼亮,三三两两的同学正沉浸在书山题海中。沐子并不在教室,但我们座位下的纸箱已被她分门别类塞满了刚买好的各种零食。我选出一枚果冻,剥开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像青春九曲回环的委婉惆怅。

谱例5 玛尼瓶诵经/bumba in mani

谱例6 山中四禅师/vvl in durben dayangaaqi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6

(唱词大意:山洞中的四禅师山洞中的四禅师

叽叽喳喳装伪善 黑暗路途有磨难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7

(唱词大意:盛福玛尼 盛福玛尼

常念的无数玛尼情怀

跟着那班禅达赖喇嘛

直到极乐天以示忠怀

临分别,王祥向老道讨了个冥器留作纪念,双方各奔东西,既没有分赃不均,内讧火拼。也没有见财心起,大打出手。双方是好聚好散,分了手还是好朋友。

宁德时代(300750):主要逻辑有:1)市占率突飞猛进,未来强者恒强。过去几年中游锂电厂日子并不好过,但公司逆势增长,2015年公司市占率仅有15.3%,2017年达到27%,而到了2018年前11个月已经超过40%。锂电池现在是双寡头垄断格局,未来会是强者恒强的格局、

谱例7 盛福玛尼

加的夫语法认为,主要动词在小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个小句要表达的过程需要通过小句中的主要动词(Main Verb)来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让”字共有5个含义,其中有4个动词含义和1个介词含义。这4个动词含义可以表示“谦让”、“出让”等等,可以作为小句的主要动词。因此,在现代汉语“让”字句中,“让”字的用法之一是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此外,“让”字后面还可以连接补语成分形成“动补结构”,例如例句(1)“机动车礼让行人”。

谱例8 释迦牟尼佛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8

(唱词大意:在那第一盛开的呦,一色花儿多么美丽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有那佛祖释迦牟尼

守护一方极乐世界

谱例9

从女人口中得知,赵晓峰很有技巧,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何冰完全没有察觉,而这也是令那女人不爽的原因之一:费力气掩饰,说明赵晓峰还不想跟何冰分手。

唵嘛呢叭咪吽观世音菩萨

唵嘛巴扎日巴哞啪苏哈

威名显赫的万布尔金哉罗普

谱例9 藏经玛尼

谱例10 目犍母嘛呢

对于非PCI医院转诊患者,则在检测后利用远程传输系统开始远程会诊,确诊后将患者送到本院,在路途中做好谈话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启动导管室,进入医院之后,直接将患者送到导管室开始进行PPCI手术[16]。

向妙音怙主合合十叩拜

谱例10

2) 评价指标为j={安全性(j=1),减量化(j=2),作业环境与二次污染 (j=3),资源化(j=4),投资和运行费用(j=5),配套设施设备复杂程度(j=6),综合分类正确率(j=7)};

歌词大意:将那目犍嘛呢 目犍夫人在赐予

舍利弗阿难陀 是否在关注这里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11

(唱词大意:在那青铜寺的门前,点燃起佛灯和香火

得到人生的此身躯 但愿来生能修成佛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谱例11 青铜寺

数十首玛尼调大多以重复十遍旋律为一次完整的“数玛尼”(见图2,群众在庙内集体“数玛尼”,该照片为笔者于2018年7月19日田野调查期间拍摄),有些唱词重复有些不重复,且每首后面都会重复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期间由一人负责转经筒,保证转经筒在“数玛尼”时一直旋转。

图2.

前来“数玛尼”的人多数为五十岁以上的长者,年轻人少数,只有一个大约六七岁左右随母亲前来的小朋友,长者凭借记忆中的唱词“数玛尼”,有的年轻人需要借助工具(手机、书)“数玛尼”,小朋友明显不会“数玛尼”,只能每到“ 唵嘛呢叭咪吽”才张嘴跟大家一起数;大家会在一首完整“数玛尼”结束后休息片刻再继续下一首;群众“数玛尼”庄重且虔诚,多数长者手中握着一串佛珠,一边“数玛尼”一边数佛珠,人们脸上并无太多的表情(见图3,笔者同当地群众一起参加玛尼会,该照片为笔者师妹乌日嘎木拉于2018年7月19日拍摄于田野调查期间)。

图3.

三、身份认同及僧俗“诵”和“数”的阐释

(一)“沙必因·努图格”三重身份认同

国家力量与佛教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普会寺依然。召河当地蒙古族对自己的身份表述分为:土默特/喀尔喀蒙古族、“沙必因·努图格”、“希拉穆仁/召河人”。

希拉穆仁/召河当地蒙古族对自身土默特蒙古族这一身份表述源于阿拉坦汗,土默特蒙古族这一称谓一是作为土默特阿拉坦汗后裔,二是作为黄金家族的属民,据《土默特史》一书中的记载,希拉穆仁自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至20世纪30年代归属于土默特地区,可见当地蒙古族自称为是阿拉坦汗后代也是有所依据的。喀尔喀蒙古源于普会寺六世活佛,活佛从当时外蒙古带来的随从奴隶则为喀尔喀蒙古,经岁月洗礼以及通婚等,当时的喀尔喀蒙古族已经与当地蒙古族融合,其后代则称自己为喀尔喀蒙古族;“沙必因·努图格”从过去庙属牧民到现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内涵但却成为人们意识中固有的身份符号,在历史长河中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自70年代末在召河兴起的草原旅游业,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天然草原景观,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使希拉穆仁/召河成为草原旅游的代名词,当地人也以“希拉穆仁/召河人”作为身份自称。

从清朝时期的政教合一、阿拉坦汗时期的兴盛、晋商大盛魁的兴盛、清末民初废庙兴学、文革后重建、当下草原旅游业的繁荣,普会寺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的过程,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普会寺最为繁荣鼎盛时期当属于政教合一时期,这一时期普会寺每年的玛尼庙会都会是一次盛况。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普会寺也成为红极一时的旅游胜地,每天接待千人游客,香火鼎盛;时下召河虽也是当今内蒙古草原旅游的繁荣圣地,但前来普会寺观光的游客、信徒也已大不如前,一方面受旅游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当地老一辈的信徒年事已高,年轻一辈信徒又极少。进而形成当下普会寺现状不明朗的局势。

(二)普会寺仪式音声“诵”、“数”之阐释

自普会寺建成一直以藏语诵经,在建寺之初,正直格鲁派藏传佛教鼎盛时期,内蒙地区有很多前来弘扬佛法的高僧大德,他们精通蒙藏语,也会为僧人讲解经文,使其理解佛法;僧侣众多的大寺院,也会派人前往西藏或青海,从那里直接学习宗教音乐与查玛,同时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使内蒙民众接受佛教,也在不同程度上融合蒙古族文化,“因为蒙古喇嘛深深懂得,面对广大的蒙古族信徒,简单的照搬西藏佛教音乐舞蹈,难以为蒙古各社会阶层所接受,是根本行不通的。”[2](10)因而形成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蒙古喇嘛诵藏经、信徒“数玛尼”的场景,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的僧人诵经,虽也是藏语,但对其中译意并不十分了然,信徒数玛尼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笔者认为,这与信徒用蒙语数玛尼有很大关系。

1. “诵”之阐释

“从诵经调音乐整体的、一般的特点把握,大体呈现三种音调形态即念诵调/顿(包含寺院仪式中念诵经文时发出的所具有念诵或诵读声调特点的音声)、吟诵调/央(颂经音乐中节拍比较自由,音乐速度较缓慢,而强弱和起伏变化比较大,音乐表现力较强这样一类的颂经音调)、唱诵调/鲁(是寺院颂经调音乐中旋律性最强、最具歌唱性、最具音乐性的颂经音乐)。而只有顿一类的念诵类诵经调在蒙古藏传佛教中比较普遍的存在。”[3](257)在格桑曲杰《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一书中对比分析说明了念诵调/顿、吟诵调/央及唱诵调/鲁的音乐形态,结合笔者实际田野调查及口述采访,也证实了吟诵调/央、唱诵调/鲁在蒙古诵经调中确实少用。

2. “数”之阐释

群众“数玛尼”这一仪式活动与普会寺休戚相关,因普会寺的建成进而产生了群众“数玛尼”这一音乐文化事项,长者根据记忆中的歌词“数玛尼”年轻一辈则需要借助工具(书、手机)“数玛尼”,信众集体“数玛尼”虔诚且庄重。以玛尼调唱词内容区分,玛尼调的题材以颂歌和赞美诗为主;一首玛尼调数完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二十分钟,旋律呈现蒙古短调民歌特点,为传统的五声调式,并以宫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多以大二度、小三度在一小节内进行,从一小节进行到下一小节以纯八、纯四、纯五协和的旋律走向进行。

笔者在如实记录田野视频资料“玛尼调”曲谱时发现,笔者与文献记载中的谱例存在出入,“口传性,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蒙古族传统音乐便是口传音乐。‘口传音乐’是指口头编创、口头表演、口头传播、口头传承的音乐。有时‘故事’可能有书面文本的来源(如佛教诵经调,一部分胡仁·乌力格尔曲目)但书写的内容一旦与语词程式、主题、音乐等口头因素相结合,并付诸于口头表演,便具有了口传音乐的特质。”。[4](2)信众每次“数玛尼”都是为一次新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每次记谱都会存在“出入”。

不同年龄段老人、年轻人、小孩儿在“数玛尼”时所体现的状态,也体现了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沙必因努图格”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并以每个个体自身在诠释着当下的““沙必因努图格”。

3.蒙古国“数玛尼”

据普会寺管家所说,“数玛尼”是召河一直以来的传统,但是召河群众“数玛尼”与蒙古国一带特别像,普会寺由来自当时外蒙古的六世活佛所建,有着这样的源头,或许这是能够对召河当地“数玛尼”歌曲进一步探索的线索。

基于普会寺六世活佛这一线索,笔者对来自蒙古国的额尔敦其美格教授进行口述采访,并了解到,喀尔喀蒙古塞音诺颜部也就是席力图六世活佛出生地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巴彦红格尔盟,塞音诺颜部落在蒙古国历史上很有名,曾出过蒙古国13位大喇嘛。蒙古国也有“数玛尼”,“唵嘛呢叭咪吽”蒙语称之为 “manin juerigan wusuge”, 汉语称之为六字真言。这六个字代表金、木、水、火、土、空气,并且他们只以念诵六字真言称为“数玛尼”,像普会寺群众这样有唱词的他们称之为“megzim”,而大家在一起“数玛尼”是为了聚集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在蒙古国也称之为并且在蒙古国,数玛尼可以以乐器伴奏,除藏传佛教乐器外还包括蒙古筝等用于佛教音乐;“数玛尼”要108遍,因为一串佛珠有108个珠子,大家“数玛尼”的时候是念一遍六字真言数一颗佛珠,这样数完一串佛珠是108遍,一串佛珠也要数108遍,这样算下来108*108是11669遍,但是如果一遍一遍数不容易让人记住,所以,就会用一百来代替一,这样数到第20遍大概就是108*108的总和。因此在蒙古国有如谱例所示的“数玛尼”:

该谱例为蒙古国有唱词的“megzim”,在蒙古国不同地方玛尼调也是存在不同,蒙古国“数玛尼”蒙语说“manin juerigan wusige taolen”,汉语直译为“数玛尼的六个字即唵嘛呢叭咪吽”,如图所示,即为念诵六字真言的“数玛尼”:

据额尔敦其美格教授说,在蒙古国视有唱词的“megzim”为音乐,而念诵六字真言的“数玛尼”则不能称为音乐。

结 语

此次前来参加庙会的人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除当地老人外,还有定居别处的老人、家人搀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专程为了玛尼庙会前来,可见玛尼庙会在老一辈心中是占据了重要地位的,这种集体行为是一种传统,也是深深的历史记忆对此地长辈的影响。年轻人的缺少,也说明了佛教于召河的现状,老人们曾向笔者感叹说“我们这一辈过去,‘数玛尼’的人就更少啦!”。确是,这既是一种忧心也是对现状的无可奈何。

谱例12

谱例13

蒙古国“数玛尼”与内蒙古地区“数玛尼”一脉相承,通过口述采访,笔者对蒙古国“数玛尼”有了初步了解,但未能进一步细致对比分析也成为此次论文写作的些许遗憾,希望能在后续论文写作中不断补充完善。

“对信仰内涵仪式来说,信仰属于思想范畴,其核心部分是宇宙观。仪式属于行为范畴,是信仰认知(或社会价值观)的外向展现,在特定场合、时间,按特定的方式和程序,由特定人员执行,并为特定群体展演的行为活动。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从音声切入(作为制成品的音声),置其于仪式和信仰环境中分析音声体系的结构元素和法规、在仪式展演中的运用和功能、音声的制作过程以及接受,以达到对音声内涵的宏观认知。”[5]笔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对普会寺“仪式音声”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仪式音声”由两股“势力”共同参与完成,一是作为仪式执行人员的僧人、一是作为信徒、“沙必因·努图格”的当地群众,两方“势力”时而“分离”、时而“交叉”,但“分离”“交叉”均为以外在行为为参照(比如喇嘛诵经,两排喇嘛面对面坐在大殿中间,群众则坐在喇嘛后面一排,空间座位使他们似乎没有交集,喇嘛诵经,群众坐着听,或自己在嘴里默念;但从信仰层面来说,喇嘛诵玛尼经是为了祈福,不断诵经供养出来玛尼丸儿分给群众,减少他们的痛苦,群众、信徒也深信这一点所以前来,在思想上大家已经达成共同信仰);而音声作为仪式重要组成部分或连接仪式得以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音声、窥探其意义和内涵,无论是对于认识音声及认识仪式整体都具有重要意义!宗教事项复杂且深厚,笔者学识浅薄,对佛教仪式及音声的理解尚不深入,在论文写作、阐释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谅解并予以批评指正。(本论文获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第一届音乐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注释:

①六世活佛来自于外蒙古,席力图召五世活佛圆寂后,转世灵童被认定为喀尔喀蒙古塞音诺颜部定边左副将军超勇亲王额附(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策楞亲王之子多尔吉,法名阿嘎旺老布生达瓦。六世活佛从外蒙古到呼和浩特时,带来了20户属民、大量金银财宝、珍稀兽皮、还带来了马500多匹、大角青牛几百头、双峰骆驼几十峰、还有成千的羊。这样,活佛急需把这些属民和牲畜安排放牧地。土默特辅国公就把召河附近的草场作为“香火地”奉献给了六世活佛作为放牧地——徐忠文《召河历史与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第27页。

②普会寺管家口述内容。

③本调查报告所选玛尼调谱例蒙语歌词,均为第一段歌词,由此次玛尼庙会召和当地群众唱,笔者记谱,俄尔敦校对,汉语歌词参照《达茂旗歌曲集·上》。

参考文献:

[1]项阳.佛教戒律下的音声理念——云冈石窟伎乐雕塑引发的思考[J].中国音乐(季刊)2013(2).

[2]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3]格桑曲杰.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博特乐图.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而学院出版社,2012.

[5]曹本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北、西南、华东增补合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Study on Shabiyinnutuge
——“Chanting”and“Counting” Sound among the Ritual Sound on Mani Temple Fair of the Puhui Temple

Kelly1Wulanqiqige2

(1,2.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Hott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10, China)

Abstract:The belief system of Buddihism is composed of the rite for acts of faith and the sound embodying thoughts of faith. This paper aims at the identity for Shabiyinnutuge, temple residents once in the history turned the nativ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Xilamuren Town. Through the approach to paticipating and observing the ritual sound and counting Mani(a kind of Sanskrit cintama) on Mani Temple fair of the Puhui Temple in the Xilamuren Town, the goal is to demonstrate and anayze the chanting sound from monks and the counting sound by residents. The further step that puts into specific cultural background is to illustrate the rite and sound.

Key words:Puhui Temple;Ritual sound;Shabiyinnutuge;Counting Mani(Sanskrit cintama);Chanting sound;Counting sound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2-013-11

收稿日期:2019-05-01

项目基金:本论文系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项目“蒙古族乌珠穆沁婚俗变迁调查研究”(批准号:MZWHD2014-041)阶段性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J1706)专栏论文。

作者简介:凯丽(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乌兰其其格(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黄隽瑾】

标签:;  ;  ;  ;  ;  ;  ;  ;  ;  ;  ;  

凯丽:论“沙必因·努图格”——希拉穆仁镇普会寺玛尼庙会仪式音声中的“诵”与“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