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方法
[摘 要]心理剧由莫雷诺在1921年创建,注重体验与行动,可应用在治疗、教育等领域。心理剧的核心理论是角色理论,心理剧关注社会问题、重视人际关系、注重实际实用,这与社会工作具有一致性。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可运用替身技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运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不同人群的理解,运用角色交换让学生学习建立关系的技巧,运用雕塑技术帮助学生建立“人在环境中”的视角。心理剧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丰富资源,能够提升师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
[关键词]心理剧;社会工作;角色扮演;替身;角色交换
心理剧(psychodrama)由维也纳精神科医生莫雷诺(J.L. Moreno)于1921年创建。“心理剧是一种团体治疗,采用体验的方式,运用行动的技术,去寻找心理的社会问题的根源。”[1]心理剧注重体验与行动,可应用在治疗、教育等领域。
我国引入心理剧较晚,近十年来,心理剧的培训渐趋增多,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个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笔者发现,除了在服务领域,我国的大中小学课堂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心理剧,研究内容有:将心理剧应用于健康教育实践;[2]以课堂为依托,将心理剧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师生共同打造基于心理剧模式的幸福课堂;[3]把校园心理剧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中,尝试突破现有课程的困境;[4]在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教学中运用心理剧教学法;[5]探讨在护理心理学课堂应用心理剧的效果。[6]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笔者自2011年起接受心理剧项目的连续培训,并尝试把心理剧技术应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
一、心理剧概述
心理剧的核心理论是角色理论,角色兼具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莫雷诺认为角色包含三个方面:心身角色、社会角色和心理剧角色。[7]比如,睡觉的人、走路的人属于心身角色;父亲、妻子、职员属于社会角色;悲伤的自我、焦虑的母亲、乐于助人的学生则属于心理剧角色。
心理剧通常包含导演、主角、辅角、舞台、观众五个要素,在过程上分为暖身、演出、分享三个阶段。
在心理剧中,演剧的人会经历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取得、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的历程。人们在心理剧中会体验或观察到日常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会对自己承担的角色有新的认识并产生新的行动。人们的困难和问题多是来自角色的困境,心理剧提供了实用的治疗途径。
本装置加氢尾气中H2S含量波动较大;由于酸性气来自于催化干气,酸性气CO2含量高,导致尾气CO2含量高;本装置催化剂运行已有3年,活性有所下降,所以反应产物中副产物有机硫含量高。加氢尾气主要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
二、心理剧与社会工作的一致性
美国的社会工作者特瑞德利曾在文献中分享了自己在纽约比肯心理剧研究所的经历。她在那里观察心理剧方法如何应用在治疗精神病患者上,她自己也经历了训练的过程。通过体验,特瑞德利认为心理剧的行动导向为社会工作者的训练提供了新思路:“不管心理剧是否能在对服务对象的治疗中被接受,我相信可以用在社会工作者的训练上。”“社会工作者应该在行动中学习而不是通过语言。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情境像是驾驶汽车,仅在知识层面理解驾驶汽车意味着什么还不够,能够分析另一个驾驶在十字路口的人而不把人的行动考虑进来也不够。”[8]
眼睛注视着眼睛,面对着面,
三、心理剧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
当我们彼此靠近,我把你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
同理心指一种融入他人感觉的过程或感觉他人如何经验事件的感受,以了解及觉察另一个人的思考、感觉、经验与个人状况的过程。它在助人工作中非常重要,但如何教给学生却不容易。只是描述案例,学生很难感同身受。引入心理剧中的替身技术,让同理心的培养变得可行。所谓替身,就是当有人(主角)呈现生命情境、讲述生命故事时,有一个人在主角的旁边,反映主角的状态和内在感受。通常替身的位置在主角的侧面退后半步之处。替身要模仿主角的动作,观察主角的表情,仔细聆听主角的话语,认真体会揣摩主角的内在情绪。如果主角坐,替身也坐;主角搓手、皱眉,替身也搓手、皱眉。替身尽量与主角动作一致,这是因为人们内在的情感、情绪会不自觉地反映在身体动作上。例如,来访者是一位失恋的女生,她说:“我不再想他了,一切都会过去。”说的时候,嘴角颤动,头低下去。替身在模仿时说出的内心声音是:“我很难过,忘记他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委屈,又觉得不甘心。”如果替身说出来的是主角内心的声音,他(她)会点头,如果不完全相符合,替身所说的话语也有助于他(她)去探索更真实的内在。在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组成若干两人小组,一个人叙说故事,另一个人作为替身说出内心的声音。之后互换角色,给出反馈。或者,一个人做主角,若干人轮流做替身,这样更有助于丰富内容的呈现。这样的训练非常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于情绪感知的敏感度,并且学会同理心的表达。在课堂上训练的好处是可以反复核对对方的状态。在真实生活中,一般没有机会去核对。
社会工作的三大支柱为价值观、理论、技巧与方法,这三方面都可以应用心理剧。在教学中增加心理剧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保密、案主自决、专业关系界限、保护生命等伦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心理剧中的具象化技术学习系统理论、生态理论、增能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介入的方法,提高建立关系的技巧、沟通技巧等。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从以下四个方面应用心理剧技术,教学效果显著。
(一)运用替身技术,培养学生同理心
二是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长容易压减难。专项转移支付目录压减后,财政部每年公布的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的项目也相应有所变化。由于2014年之前的预算表还未那么详细,加之2010年和2014年是预算变化较大的两个时间节点,为了准确分析涉农专项资金规模的变化,我们分别统计分析了2010—2013年、2014—2016年预算表中同一涉农专项的变化情况(详见图1和图2)。从中可以发现,大多数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长期处于增长态势,仅有个别年份是下降的。
(二)运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不同人群的理解
角色交换是心理剧的引擎。“通过角色交换,每个人都被鼓励了解对方观点,这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同情他人的立场,从外面看自己。当扮演别人的角色时,一个人会使用移情、认知和行为技能,可靠地扮演对方。”[9]莫雷诺曾经写过一首诗[10]:
(三)运用角色交换,让学生学习建立关系的技巧
所谓角色扮演,一种是在治疗情境中演出真实角色的样貌;另一种是演出别人的角色,比如A学生演一位权威的教师,B学生演一位空巢老人。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学着扮演别人。为了安全,不建议学生演自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接受服务对象的状况,他们未来的服务人群可能是吸毒成瘾者、年迈的老人、多动的儿童、遭受家暴的妇女或者身心障碍者等。从伦理的角度考量,社会工作者不能直接提供服务,需要经过对某类人群的充分了解和学习以及一定程度的实践后,才可以深入接触。所以,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进入真实情境做预演和铺垫。学生如果要进行角色扮演,需要有对角色的知觉,了解角色期待。这就要求学生先查阅资料并进行充分的观察,这样才有可能扮演好某个角色。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会让学生获得比书本上更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了解不同人群的需要和状况。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让教学内容变得立体。
我和你相遇,
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甘肃省永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等不靠、攻坚克难,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监管举措,探索建立了县乡两级机构高效运转、监管责任有效落实的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辖区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失去了医疗保障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政府开始了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工作。这一时期,政府相继出台文件来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社的开展,但由于农民错误的将其视作负担,所以结果并不理想。
如今,在美国、英国、新西兰、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训练中,心理剧技术也被采用。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首先,心理剧从它的创始人莫雷诺开始,就不被局限在心理治疗方法上,莫雷诺走进社区,走进难民营,走进监狱等地,用心理剧的方法为移民、难民、青少年、受剥削的女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务。心理剧的目标不仅在于改变个体,还要改变群体、社区与社会文化。这同社会工作的目标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其次,心理剧关注人际关系,具有“人在环境中”的视角,强调与服务对象的合作与共创,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助,这些都呼应了社会工作的重点。最后,社会工作具有实务取向,注重应用。心理剧有很多成熟的技术,非常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很适合社会工作专业人士使用。
民国三十一年实在是不祥之年,四月没过,金衢平原就直直入了夏,天旱得春草都返了冬,可一过五月,江南尚未入梅,老天就已经像哭个不停的老娘们,大雨一场连着一场,兰江的水隔夜疯涨,几天下来,江边几乎所有的码头都入了水。
社会工作培养专业的助人者,需要学生开展长期的训练。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并不够,甚至对有些课程来说,听讲的方式并不适用。学生只有经历体验,才能更好地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对自我的觉察以及善用社会工作方法。尤其是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方法课和专业方向课中,对于体验式教学的需求尤为迫切。
你把我的眼睛放在你的眼睛里,
我用你的眼睛看你,
你用我的眼睛看我。
这首诗实际上描述的是心理剧中角色交换的精髓。在心理剧中,有主角和辅角,主角演出生命的情境,辅角是辅助演出的人。如果主角是妈妈,辅角可能就是儿子或女儿。演出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里行事,当事态陷入僵化、对话无法推进,或者需要了解对方想法时,会用角色交换技术。妈妈扮演儿子的角色,儿子扮演妈妈的角色。扮演儿子角色的妈妈体验儿子扮演的妈妈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体会作为儿子的角色可能的内心状态和行为。角色再交换回去后,妈妈因为了解了儿子的想法,有可能会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对儿子。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不管是实习还是未来从事专业工作,都需要对服务对象有更多的了解,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通常是困难的,如果运用角色交换技术,学生会体察服务对象的想法,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例如,一学生在课堂提到自己的实习经历:与一位刑满释放人员的沟通非常困难,刑满释放人员有很多的怨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旧有的交谈模式,然后角色交换——学生换到刑满释放人员的位置上听社工实习生跟自己说的话,去体会他为什么充满怨气。角色再次交换回来后,学生通常会有新的发现。教师还可以请全班学生一起观察这个案例,引导他们分组练习,或者请不同的学生来扮演社工实习生,教师点评每种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限制。
(四)运用雕塑技术,帮助学生建立“人在环境中”的视角
心理剧中的雕塑是一种非口语的表达方式,将人的“肢体”雕塑成某种姿态,表示某种情绪或意义,有对个体的雕塑和对群体的雕塑两种。例如,让一个人蹲在地上,双手抱头,远离人群,表达一种无助的姿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要具备“人在环境中”的视角,看到社会的多种力量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例如:某家庭有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还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妈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残疾孩子身上,不关注健康的孩子,与爸爸关系也非常疏离。这时就可以用雕塑的方式呈现——妈妈抱着残疾的孩子,眼睛不离开,健康的孩子伸手想要妈妈的爱,爸爸在远处背对着妈妈。如果再拓展,可以找一些学生扮演社区的群众,有对这个家庭做出指指点点动作的,有做出嘲讽动作的,有做出同情状的,有做出背后议论耳语状的。不需要语言,仅仅是运用身体雕塑。学生将从这样的画面看到人与环境的互动,去体会每一个角色所经历到的种种压力。
心理剧的技术多种多样,还有独白、镜观、转背、具象化、空椅、未来投射等技术。教师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时可以单独应用一种技术,也可以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运用心理剧暖身、演出、分享这一完整的过程,或者仅仅运用暖身这部分。将心理剧技术应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教学变得生动而深刻。心理剧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丰富资源,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当拥有这些,学生将能灵活应对未来的挑战。
下降流进入锥体部分以后,由于受到锥体向上推力的影响,轴向分速度减小,中高密度颗粒由上而下逐渐集中;同时颗粒旋转半径逐渐减小,切向分速度增大,离心力增大;当颗粒离心力与重力的合力与锥体表面成直角时,在锥体下部空气柱与锥壁环形空间形成悬浮转动层,起到重介质作用。当颗粒由于惯性作用不改变运动方向而下落到悬浮转动层时,高密度颗粒可以穿过床层,低密度颗粒则受到阻拦,又被卷入上升流,形成二次分选[5]。
参考文献:
[1] Moreno,J.L.,Moreno,Z.T.Psychodrama:Action Therapy and Principles of Practice[M].New York:Beacon House,1969:24.
[2] 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1):140-142.
[3] 杨燕,刘帅.基于心理剧模式的幸福课堂探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7-260.
[4] 王明粤.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中的应用——某应用型高校近五年的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4):107-112.
[5] 马丽莉,杨芳宇.心理剧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3):1109-1111.
[6] 黄洋子,姚霖.心理剧在护理心理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11(11):166-168.
[7] Moreno.Who Shall Survive?[M].New York:Beacon House,1953:76.
[8] Treudley,M.B.Psychodrama and Social Case Work[J].Sociometry,1944(2):169-178.
[9] Kellermann,P.F.Role Reversal in Psychodrama.In Holmes,R,Karp,M.,Watson,M.Psychodrama since Moreno:Innova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Routledge,1994:50.
[10] Fox,J.Essential Moreno:Writing on Psychodrama,Group Method,and Spontaneity[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7: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9)04-0082-03
[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G1605)。
[作者简介]王晓慧(1979—),女,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引用格式]王晓慧. 心理剧技术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9(4).
[收稿日期]2018-12-06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角色论文; 心理剧论文; 学生论文; 替身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教育观察》2019年第4期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G1605)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