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有机硅氧烷论文_王影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有机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硅,疏水,水性,常数,凝胶,聚合物,官能团。

聚有机硅氧烷论文文献综述

王影杰[1](2019)在《超低介电常数有机硅氧烷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IC)器件特征尺寸缩小到10 nm及以下,集成电路互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退化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采用超低k电介质(ULK)材料和新型集成方法的新型互连方案成为了最新的研究热点。目前低k材料集成的主要障碍是较低的机械和导热性能。因多孔有机硅酸盐玻璃(p-OSG)的强度和刚度受内部分子结构和网络连接性的控制而发生变化,成为最成功的候选材料之一。基于此,本项目致力于研究改善超低k(k≤2.2)电介质的机械性能。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旋涂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末端(Si-CH3)和桥连烷基(-CH2-CH2-)的两类多孔SiOCH膜。与PECVD工艺膜相比,所制备的薄膜在相同的化学组成和孔隙率情况下,所有low-k膜均具有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并且随着SiOCH膜中的桥接键浓度增加,杨氏模量也随之增加,均在4GPa(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以上。在Si原子之间具有桥连烷基的SiOCH膜更易形成不均匀的内部孔隙孔结构(即墨瓶状孔),而具有末端烷基的SiOCH膜则形成圆柱形孔。2.对致孔剂Brij30的浓度、BTMSE/MTMS比和退火环境对桥连烷基的SiOCH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实验发现,当Brij30质量分数在30%-50%,BTMSE摩尔比为47%(还可进一步提升)时,孔半径均为1.2-1.94 nm左右,杨氏模量可达4GPa,水接触角大于90°,薄膜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且在N2环境中的热固化能够有效地避免Si-CH2-CH2-Si和Si-CH3键氧化,从而保留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疏水性。3.对SiOCH膜进行了拓展性应用研究,成功地将Tb3+掺入溶胶并制备出了有机无机杂化发光薄膜。此薄膜最佳激发波长为225 nm,得到了543 nm的较强的发光峰。当掺杂的Tb(NO3)3·6H2O与BTMSE-MTMS共聚物质量比为16%,采用两步退火处理的样品发光性能最好,且543 nm发射峰面积占总面积的72%,单色性极佳,此薄膜可以应用于性能优良的绿色发光体。(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6)

王婧婷[2](2019)在《主链含有机硅氧烷联苯聚芳醚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芳醚砜是一种热塑性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性以及突出的低介电性能。通过向聚芳醚砜材料中引入大体积的刚性联苯结构,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k=2.54),使其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聚有机硅氧烷作为有机硅高分子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抗老化性,同时具有较低的极化率以及低表面能,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有机硅氧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由硅氧键构成的呈螺旋状的分子主链。这一结构赋予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良好的链柔性和灵活性。并且由于硅氧键的存在,使得材料具有较低的极化率和低表面能,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性能同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多面体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笼状的有机硅氧烷,其结构为无机内核,外层包覆着有机基团。POSS兼具有机与无机材料的特点和优势,是现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重点研究对象。POSS的硅氧笼状结构赋予了材料以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外层的有机基团则保证了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POSS的低极化率可降低介电常数,其低表面能可增强材料的疏水性能。由于POSS的纳米结构,随着其引入,可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性,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本论文将联苯结构和有机硅氧烷通过化学共聚的方法引入到聚芳醚砜材料中,探究联苯结构分别与线性有机硅氧烷和笼状有机硅氧烷协同作用对材料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疏水性能、溶解性能、溶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大体积笼状POSS均能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主链含DDSQ的联苯聚芳醚砜聚合物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以及更好的疏水性能,介电常数可低至1.82,而疏水角最高可达到122°,其5%热失重温度均高于437°C。(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杜婷婷[3](2019)在《基于有机硅氧烷界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与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作为高效优质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其需求量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成熟采油技术与石油资源未能高效开发的矛盾且日益凸显。传统驱油用剂因“不耐温不抗盐”不能满足石油开采技术的需求。论文从叁次采油实际现状出发,以解决开采过程中液/固、液/液界面方面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适合化学驱油用界面改性剂。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Reformatsky反应驱油用界面改性剂单体设计合成。以辛醛、氯乙酸乙酯作反应原料,通过Reformatsky反应制备α,β-不饱和羧酸酯,传统方法以苯作溶剂、锌铜偶作催化剂,收率虽然高,但苯对环境有高毒性,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本文选择环境友好的水作溶剂,产品收率达60.5%。(2)含氟聚硅氧烷驱油用界面改性新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六甲基二硅氧烷作双封端剂,D4H和D3F作反应原料,浓硫酸作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含氟聚硅氧烷骨架。在含氟聚硅氧烷骨架的基础上,以多聚甲醛、亚磷酸二乙酯作反应原料,通过Kabachnik-Fields反应合成含Si-C-P键含氟聚硅氧烷化合物。通过反应条件(催化剂、原料摩尔比、温度和溶剂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Kabachnik-Fields反应中,Si-H键的反应活性远远低于N-H键的活性。(3)基于α-氨基磷酸酯型双封端剂的设计合成。以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为起始原料,通过醇解反应、Kabachnik-Fields反应、季铵化反应或氨化反应合成α-氨基磷酸酯基硅烷,然后水解缩合合成相应的硅氧烷双封端剂。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和原子经济性等诸多优点。用同样方式合成了季铵型硅氧烷和α-氨基磷酸酯乙二胺型硅氧烷双封端剂。(4)基于季铵型双封端含氟聚硅氧烷驱油用界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以季铵硅氧烷双封端剂、D4和D3F为反应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基于季铵双封端含氟聚硅氧烷驱油用界面改性剂。用同样方法合成了基于α-氨基磷酸酯乙二胺型硅氧烷双封端聚硅氧烷驱油用界面改性剂。合成的驱油用界面改性剂与传统驱油用剂相比,由于引入了硅氧烷与氟硅氧烷,使其具有“叁防”作用;同时,引入的磷酸酯基团增强了驱油用界面改性剂分子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5)基于季铵型双封端含氟聚硅氧烷驱油用界面改性剂的基础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界面改性剂在较低浓度下的界面张力均能达到10-3 mN/m,最低表面张力值为21.76 mN/m,cmc值为85.09 ppm,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2-21)

马红亮,陈健,焦健,邓拥军,孔振武[4](2018)在《有机硅氧烷改性杨木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卡斯特催化剂作用下,由乙烯基叁甲氧基硅烷(VTMS)与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MDHM)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1,1,1,3,5,5,5-七甲基-3-[2-(叁甲氧基硅烷基)乙基]叁硅氧烷(HTEO),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化学结构。以VTMS、HTEO分别对杨木纤维(PWF)进行表面改性,制得两种有机硅氧烷改性杨木纤维VPF和HPF,并利用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接触角测量等表征及分析PWF改性前后的结构与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纤维经有机硅改性后,有机硅氧烷分子成功接枝到杨木纤维表面,改性杨木纤维的O/C值有所降低,Si含量明显增加,纤维表面变得粗糙,结晶度提高,吸湿性降低,疏水性得到明显提高; HPF的含Si量达5.92%,VPF、HPF的结晶度分别为72.0%和75.6%,相比PWF提高了14.8%和20.6%;水滴在VPF和HPF表面静置480 s后接触角分别为106°和134°。(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齐海霞[5](2018)在《樟脑衍生脂环结构二醇的官能团催化异位聚合与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及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产物中具有独特的刚性脂环或芳环体系,如何将这类环结构引入到聚合物中已成为生物可再生材料制备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探索新型催化聚合工艺用来合成含天然产物脂环结构的聚合物材料。我们使用来自天然樟脑衍生的1,2,2-叁甲基-1,3-二羟甲基环戊烷(脂环结构伯二醇)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质子(Bronstedt)酸、Lewis酸、金属盐为催化剂,引发该二醇单体通过官能团异位聚合反应生成不同种类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包括聚缩醛、聚酯、聚碳酸酯及聚草酸酯。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1)相比芳香族酚二醇,脂环族二醇易于聚合生成高分子量聚酯,分析其原因,酚羟基活性较高,易于进攻聚合物主链发生酯交换从而使聚合物发生降解;而脂环族二醇活性低,倾向于发生末端官能团异位聚合从而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2)对于聚缩醛,质子酸MSA(甲基磺酸)比PTSA(对甲基苯磺酸)催化效果更好,可能与二者酸性差别有关。相比PTSA,MSA酸性较弱,因而在高温下不易导致聚缩醛的降解,从而可以提高聚合温度,进而增加聚合度。(3)对于聚碳酸酯,碱催化是合适的,而酸催化效率较低。官能团的结构及极性对有机硅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亲水性氨基基团的引入可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和人体接触的舒适度,改性后产品应用在织物的表面处理、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微电子等领域。本论文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有机硅材料中引入氨基并有效地提高材料性能。我们设计了一条经由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的简便路线合成了双端氨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并使之与二酐反应合成了用于微电子器件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研究表明,通过使用端氨基与二酐缩聚能有效地将硅氧烷链节有规地引入到聚酰亚胺主链结构中,硅氧烷链节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和疏水性。随着主链中硅氧烷链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降低,当共聚二胺单体中双端氨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含量达到60%时,材料的介电常数降低至2.4@1MHz,25~oC。通过进一步的X衍射和薄膜荧光分析,发现硅氧烷链节的引入抑制了聚酰亚胺主链间的电荷转移络合体系(CTC)的形成。我们使用暂时性阴离子催化剂(碱胶)引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的开环聚合,通过控制聚合工艺,得到了分子量相对较窄且有一定粘度的氨基硅油,使用苯甲酰氯作酰化试剂来调节硅油的氨值,研究表明,此氨基硅油再与芳香酰氯、高级脂肪酰氯或苯磺酰氯酰进行季铵化改性后,被其处理织物的泛黄性、耐洗性、柔软度等应用性能均有进一步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12-01)

范赛雪[6](2018)在《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丙烯酸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乳液、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及丙烯酸树脂水溶液,其中丙烯酸树脂乳液虽作为一种低VOC含量的乳液,但其涂膜在耐水、耐介质等性能上仍有不足之处,因此利用具有优良疏水性的有机硅氧烷进行改性处理。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水性丙烯酸树脂(WAR)乳液,并探究了各项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对丙烯酸单体进行预乳化,制备的预乳液与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分开滴加的方式所得种子乳液稳定泛蓝,进一步研究发现SDS与OP-10质量分数范围为1.5%~2.0%,SDS与OP-10质量配比范围为20:10~10:10,反应温度为8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质量配比范围为13:10~8:10,丙烯酸(AA)质量分数为1%,APS质量分数范围为0.15%~0.3%时,所得WAR乳液综合性能较佳。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单体MMA、BA、AA参与了聚合反应。在合成WAR乳液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有机硅氧烷合成了硅丙树脂(O-WAR)乳液,结果表明,O-WAR乳液涂膜具有较低的吸水率、较强的耐介质性。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O-WAR乳液涂膜耐酸性较佳,级别达2(S_2)。加入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A-151),O-WAR乳液涂膜耐碱性较佳,级别达2(S_2)。复配改性后乳液涂膜的耐介质性得到提高。正交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为:有机硅用量2%,KH-570:A-151配比为8:10,SDS+OP-10用量为1.5%,MMA:BA配比为1.2:1,APS用量为0.2%,SDS:OP-10配比为2:1。以O-WAR乳液为成膜物质制备了水性防腐涂料,结果表明颜基比为1:1时,涂料涂层表面光滑不粗糙,附着力为2级,硬度达到2H,水中起泡数较少,级别达1(S_2),在酸中即锈点数量≤10且肉眼可见,级别达2(S_2),在碱中锈点数量小于5且肉眼可见,级别达1(S_2),在盐水中锈点数量小于10且肉眼可见,级别达2(S_2)。耐介质性优于市售乳液所制备涂料涂层,对金属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图35幅;表27个;参73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4)

何益多[7](2018)在《铜—端羧基有机硅氧烷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成型液体硅橡胶(ALSR)由于独特的化学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航天、机械、建筑等方面对硅橡胶材料的耐热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提高硅橡胶耐热性能的方法中最常见、有效的是添加耐热剂,其中金属氧化物是较为通用的耐热助剂。虽然添加金属氧化物比较简单实用,但其表面能高且与硅橡胶相容性差,导致分散不均匀,粒子间极易团聚,需要添加大量金属氧化物到硅橡胶中才能起到较好的耐热效果,这将会损害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而且制得的硅橡胶不透明,从而限制硅橡胶的应用范围。因此研究一种与硅橡胶相容性较好的新型耐热添加剂是目前提高硅橡胶耐热性能的迫切需求。本文以端羧基硅油(PDMS-COOH_2)和Cu(Ac)_2为原料,通过配位聚合反应,合成了铜-端羧基有机硅氧烷配位聚合物(PDMS-COO-Cu)。以PDMS-COO-Cu作为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耐热添加剂,研究了PDMS-COO-Cu对ALSR的硫化特性、透明性和耐热性能等的影响。探讨了PDMS-COO-Cu提高ALSR耐热性能的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首先,在甲醇溶液中,以PDMS-COOH_2和Cu(Ac)_2为原料,通过配位聚合反应,合成了铜-端羧基有机硅氧烷配位聚合物(PDMS-COO-Cu)。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A)对PDMS-COO-Cu进行表征,研究了Cu/COOH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PDMS-COO-Cu合成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不同条件合成的PDMS-COO-Cu对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COO-Cu是通过-COOH与Cu~(2+)采取螯合双齿方式配位的。随着PDMS-COOH_2用量的增加,参与反应的Cu(Ac)_2质量分数增加。当Cu/COOH的摩尔比为1:2时,配体PDMS-COOH_2就能够充分和Cu(Ac)_2配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PDMS-COO-Cu的含铜量增加,数均分子量提高,分子量分布变窄。当反应时间为15 h时,PDMS-COO-Cu的含铜量最高,为4.98%;数均分子量最大,为13400 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最窄,为1.37。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PDMS-COO-Cu的含铜量减少,数均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合成PDMS-COO-Cu的适宜条件为Cu/COOH的摩尔比1:2、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40°C,此条件下合成的PDMS-COO-Cu对提高ALSR耐热性能的效果最好。其次,以铜-端羧基有机硅氧烷配位聚合物(PDMS-COO-Cu)作为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耐热添加剂,研究了PDMS-COO-Cu对ALSR的硫化特性、耐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COO-Cu可显着提高ALSR的耐热性能。没有添加PDMS-COO-Cu的ALSR,在280°C高温下处理24 h后完全脆裂;添加0.03 phr PDMS-COO-Cu后,ALSR耐热性能最好,在280°C高温下处理24 h后,ALSR的拉伸强度保持率提高到42.1%,断裂伸长率保持率提高到28.6%。PDMS-COO-Cu对ALSR的硫化特性、透明性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最后,通过ALSR/PDMS-COO-Cu和ALSR/Cu(Ac)_2耐热性能的比较,研究PDMS-COO-Cu对热处理后ALSR交联密度的影响,并采用TGA以及热重-红外光谱联用(TG-FTIR)研究ALSR热稳定性及热降解过程,探讨了PDMS-COO-Cu对提高ALSR耐热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280°C高温下处理12 h后,相比ALSR/Cu(Ac)_2,ALSR/PDMS-COO-Cu的热氧拉伸积老化系数从0.12提高到0.19。PDMS-COO-Cu用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ALSR的交联密度有重要的影响。随着PDMS-COO-Cu用量的增加,热处理后ALSR的交联密度增加的幅度变小。TGA结果表明,PDMS-COO-Cu提高了ALSR的热稳定性能。与ALSR相比,添加0.03 phr PDMS-COO-Cu后,在空气和氮气氛围下ALSR的质量损失率为10 wt%时的温度(T_(10))分别从433°C和468°C提高到为473°C和509°C。TG-FTIR结果表明,在空气条件下,PDMS-COO-Cu能延缓和减少ALSR释放羰基化合物和甲烷,并延缓环状硅氧烷的释放。PDMS-COO-Cu提高ALSR耐热性能的可能作用机理为:PDMS-COO-Cu中的Cu~(2+)离子捕捉硅橡胶侧甲基氧化降解和Si-C键断裂产生的自由基,而生成的Cu~+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Cu~(2+),如此循环,可有效猝灭ALSR在受到热氧攻击时产生的自由基,抑制由自由基引起的硅橡胶分子链的交联反应。而且PDMS-COO-Cu主链是Si-O-Si结构,与ALSR相容性良好,能够分散均匀,从而能有效提高ALSR的耐热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1)

张敏娟,易运红[8](2018)在《紫外光引发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进热引发体系带来较大凝胶量的缺陷,本文采用紫外光常温引发,并选择了不易水解的硅氧烷单体C-1706,利用光引发剂AIBN合成了硅丙乳液。讨论了有机硅氧烷单体类型、含量和加入时间以及pH值对硅丙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条件下,凝胶率大大降低,C-1706可达到凝胶率为0;硅氧烷单体用量应控制在8%以内;后交联技术有利于聚合反应的稳定;pH值应控制在6~7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8年02期)

陈均,陈宇,卢海艳[9](2017)在《石墨烯/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防腐蚀涂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石墨烯/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防腐蚀涂层对碳钢板的防腐性能。方法采用高分子辅助电化学法合成具有优异水分散性的功能化石墨烯,并将其加入到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涂层中,用于碳钢板的表面防腐。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纳米粒度仪对石墨烯的结构和水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利用Tafel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硫酸铜点滴试验,研究了石墨烯/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结果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石墨烯,且石墨烯的Zeta电位值约为-50 m V,赋予了石墨烯优异的水分散性。Tafel曲线测试显示,相对于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涂层,加入石墨烯后,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当石墨烯含量为0.10%(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至0.554×10-6 A/cm2。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中,石墨烯含量为0.10%的复合涂层的阻抗值最大,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结论所制备石墨烯的加入能够提高石墨烯/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涂层对腐蚀因素(水和氧气)的阻隔作用,使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谢功山,司维,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10](2017)在《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PEG)、有机硅氧烷(OFX)、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并与双(叁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 TFSI)复合,得到一系列全固态聚合物薄膜。通过拉伸性能测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将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组装,测试了电池的性能。结果表明:适量引入有机硅氧烷可改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当PEG与有机硅氧烷质量比为3:1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综合性能最佳,80℃时电导率为6.24×10~(–4)S/cm;以磷酸铁锂为正极制备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0.2C电流80℃时放出131 mA·h/g的比容量。(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聚有机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芳醚砜是一种热塑性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性以及突出的低介电性能。通过向聚芳醚砜材料中引入大体积的刚性联苯结构,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k=2.54),使其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聚有机硅氧烷作为有机硅高分子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抗老化性,同时具有较低的极化率以及低表面能,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有机硅氧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由硅氧键构成的呈螺旋状的分子主链。这一结构赋予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良好的链柔性和灵活性。并且由于硅氧键的存在,使得材料具有较低的极化率和低表面能,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性能同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多面体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笼状的有机硅氧烷,其结构为无机内核,外层包覆着有机基团。POSS兼具有机与无机材料的特点和优势,是现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重点研究对象。POSS的硅氧笼状结构赋予了材料以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外层的有机基团则保证了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POSS的低极化率可降低介电常数,其低表面能可增强材料的疏水性能。由于POSS的纳米结构,随着其引入,可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性,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本论文将联苯结构和有机硅氧烷通过化学共聚的方法引入到聚芳醚砜材料中,探究联苯结构分别与线性有机硅氧烷和笼状有机硅氧烷协同作用对材料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疏水性能、溶解性能、溶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大体积笼状POSS均能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并提升材料的疏水性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主链含DDSQ的联苯聚芳醚砜聚合物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以及更好的疏水性能,介电常数可低至1.82,而疏水角最高可达到122°,其5%热失重温度均高于437°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有机硅氧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影杰.超低介电常数有机硅氧烷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2].王婧婷.主链含有机硅氧烷联苯聚芳醚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杜婷婷.基于有机硅氧烷界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与基础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4].马红亮,陈健,焦健,邓拥军,孔振武.有机硅氧烷改性杨木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8

[5].齐海霞.樟脑衍生脂环结构二醇的官能团催化异位聚合与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及材料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8

[6].范赛雪.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7].何益多.铜—端羧基有机硅氧烷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张敏娟,易运红.紫外光引发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

[9].陈均,陈宇,卢海艳.石墨烯/偏钒酸钠/有机硅氧烷改性树脂复合防腐蚀涂层研究[J].表面技术.2017

[10].谢功山,司维,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

论文知识图

的分子结构式2000年,法国科学家Z...含酚硅氧烷聚合物的合成路线苯酚分子的电子结构式硅氧烷聚合物有机磷敏感材料的分子结...粘弹性胶体缓冲器的装配图聚有机硅氧烷乳液用量对防火涂...

标签:;  ;  ;  ;  ;  ;  ;  

聚有机硅氧烷论文_王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