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_许琬贻

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_许琬贻

导读:本文包含了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言语,祈使句,句法,动词,功能,变体,语义。

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许琬贻[1](2016)在《王朔作品中隐含祈使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隐含的祈使句在日常生活之中十分常见,然而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虽有所涉及,却很少能够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予以阐释。本文以王朔的小说作品为语料来源,旨在系统的描述其作品中隐含祈使句的间接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6年07期)

徐烨[2](2014)在《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句法、语义、语用、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特点。首先,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进行定义,并取以语义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89个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且,主要从动词所在的显性施为句实施的行为和动词所支配的必有语义成分的数量两大角度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进行分类。其次,本文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描写,主要就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作为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和做主语、宾语、定语的次要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并且对各类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式分布进行了探讨。通过这种分析与描写,进一步证明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法分布与其语义属性有着密切关系,动词的句式选择和带宾语的情况要受动词语义属性的制约。再次,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构建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同义词群的辐射型的模式关系图,旨在指导留学生通过图中的原型词而对整个词群有所了解。同时,还谈到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对施事、受事、与事的语义选择限制机制。然后,在语用层面,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和祈使言语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一一对应的。同时,还考察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在交际主体强调交际意图、明确祈使语力、交际主体的社会距离较远、场合比较正式这几种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频率也高一些。另外,论述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触发的预设情况以及语篇功能。最后,在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本体研究和相关汉语词汇等级大纲、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留学生使用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其成因,结合现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具体阐释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肖珊[3](2010)在《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语义结构与同义词群建构——基于“词群—词位变体”和“词汇范畴化”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基于同义词词群(Synset)的词网研究存在结构不甚严谨、语义颗粒度大等问题,应用范围比较有限。本文认为,启动以"词群—词位"理论和词群基元派生方法为核心,并借鉴"词汇范畴化理论"对汉语语义网进行理论探索是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的跨越式发展选择。现代汉语动词语义网络的建构首先要建立语义特征描写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一种范畴,如同多义词词义一样也会发生变异和扩展,变化的结果就是同义词词群中的成员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类似多义体系的辐射构式,词汇之间呈现出某种家族相似性。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为个案,初步探讨动词语义网系统的建构。(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0年04期)

肖应平[4](2009)在《从祈使句看句类功能与言语行为的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祈使句进行了考察,讨论了祈请类言语行为的区别特征。试图把传统的句类研究同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具有形式特点的言语行为的分类以及四个句类所表达的更为系统、明确的功能。并从听话人的角度归纳了祈使句的行为反馈的类型。(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钟晓迪[5](2009)在《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祈使言语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它对于人们的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交际蕴涵等现代语用学理论,对祈使言语行为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祈使言语行为内部又可以分出很多语义语用上相近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亚类,它们经常在一些类似的场合使用。对这些亚类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中阐明了成功实现各祈使言语行为亚类的条件和表达各祈使言语行为亚类的典型词汇语法手段。与此同时,笔者收集了大量的语料进行例证,这些语料都是从不同的文艺作品中选取的。除此之外,论文中还揭示了相近的祈使言语行为亚类间的语义及语用区别。论文分为引言、正文部分的叁章、结语和参考文献。第一章简要概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界定了祈使言语行为,描写了祈使言语行为的概况。第叁章介绍了祈使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用途。在第叁章中我们研究了以下祈使言语行为:命令、要求、请求、建议和提议。在这些言语行为中,命令和要求属于强祈使,而请求、建议和提议属于弱祈使。研究材料来源于俄语的文艺作品和俄罗斯作家作品中的例句。在结语中阐述了从材料分析中得出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以在俄语教学、编写教材和翻译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5-01)

黄静[6](2008)在《汉英祈使言语行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祈使言语行为与祈使句不同,除由祈使句表达外,还可以由其他句类来表达。本文据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英祈使言语行为从句法结构形式和言语行为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不同语言祈使言语行为表达式的异同,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造成的不同交际风格,以期对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8年10期)

魏钰南,石秀文[7](2007)在《祈使性言语行为隐喻形式的理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谚语行为理论,从礼貌、面子、认知关联、社会因素及语用效果等方面探讨祈使性言语行为隐喻形式的根源。文章还对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孙慧增,杜敏[8](2007)在《祈使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感情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祈使言语行为的实施经常伴随有对祈使行为执行人的称呼,称呼语在祈使言语行为中有着丰富的语用内涵,表达着言语行为发出人对执行人的各种情感和态度。本文从语用距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量实例,阐述了祈使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各种感情色彩,这对祈使言语行为的正确实施和把握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罗曼曼[9](2006)在《论隐含祈使的间接言语行为句》一文中研究指出祈使是语言重要的功能之一,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运用俄语表达祈使意愿的时候,通常会用直意来表达,而不大会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但是在俄罗斯人日常的交际中,更多的是使用各种语法手段间接的表达祈使意愿。运用这样一类表达手段不但会使语气变得委婉,而且更能体现发话人礼貌、客气的态度。因此,深入系统的研究间接表达祈使的各种句式,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同时通过正确的运用这类句子也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全新的语用学理论,是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用它来指导人们的交流方式,能使对话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本文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描述俄语中隐含祈使意义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及影响其理解和选择的语用因素。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第二部分:探讨俄语中隐含祈使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具体的主要指陈述式、疑问式、愿望式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情况。第叁部分:分析影响规约性间接言语理解和使用的因素,主要是语境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第四部分:对俄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熟悉俄语中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主要特点,学会正确使用规约间接言语行为句,同时也要提高校教师的双重文化能力。第五部分: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孙慧增[10](2005)在《祈使言语行为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祈使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语言现象。很久以前,语言学家和学者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尤其是祈使言语行为功能的分析,更是研究的焦点。但是不同学者对分析标准各执一言,没有明确统一的原则,因此提出的祈使言语行为功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区别,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解释。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一些努力。 对于祈使言语行为功能的分析,笔者认为,除了要注意语法等语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应详细分析祈使言语行为实施时的语言外语境因素。 本文把祈使言语行为实施的全部语境要素分为祈使言语行为发出者,执行者,发出的动机,基础,双方的交际地位,利益归属,执行人的选择权,执行的原因,不执行的后果,祈使言语行为发出者的语调和伴随的肢体语言等。依据这些因素,笔者认为祈使言语行为具有五大类功能:请求类功能,命令类功能,劝告类功能,批评类功能和回答类功能,并在大量例子的基础上对各大类功能的语义特征和实施手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祈使言语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可鉴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句法、语义、语用、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特点。首先,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进行定义,并取以语义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89个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且,主要从动词所在的显性施为句实施的行为和动词所支配的必有语义成分的数量两大角度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进行分类。其次,本文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描写,主要就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作为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和做主语、宾语、定语的次要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并且对各类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式分布进行了探讨。通过这种分析与描写,进一步证明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句法分布与其语义属性有着密切关系,动词的句式选择和带宾语的情况要受动词语义属性的制约。再次,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构建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同义词群的辐射型的模式关系图,旨在指导留学生通过图中的原型词而对整个词群有所了解。同时,还谈到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对施事、受事、与事的语义选择限制机制。然后,在语用层面,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和祈使言语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一一对应的。同时,还考察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在交际主体强调交际意图、明确祈使语力、交际主体的社会距离较远、场合比较正式这几种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频率也高一些。另外,论述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触发的预设情况以及语篇功能。最后,在对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本体研究和相关汉语词汇等级大纲、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留学生使用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其成因,结合现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具体阐释了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许琬贻.王朔作品中隐含祈使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J].课外语文.2016

[2].徐烨.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3].肖珊.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语义结构与同义词群建构——基于“词群—词位变体”和“词汇范畴化”的个案研究[J].长江学术.2010

[4].肖应平.从祈使句看句类功能与言语行为的对应关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钟晓迪.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6].黄静.汉英祈使言语行为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7].魏钰南,石秀文.祈使性言语行为隐喻形式的理据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孙慧增,杜敏.祈使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感情色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9].罗曼曼.论隐含祈使的间接言语行为句[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孙慧增.祈使言语行为的功能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祈使性言语行为论文_许琬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