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麻风药物论文_蒋永相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麻风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麻风,小鼠,齐明,利福平,药物,杆菌,吩嗪。

抗麻风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永相[1](2019)在《抗麻风药物的扩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抗麻风和扩展药物临床用途。方法将抗麻风的板式药物拆散,随机抽取不同适宜用药的病例,用麻风药物给予治疗。结果根据选择病例,用麻风药物中的不同成份治疗不同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抗麻风药物除用于治疗麻风病外,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赵蕾,李璐[2](2017)在《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慢性传染病,寻找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是治疗麻风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综述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克拉霉素、利福喷丁、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等)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使用现状文献,分析了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7年02期)

[3](2007)在《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九) 抗麻风病药》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类别】抗麻风病药【适应证】用于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麻风杆菌对砜类可产生耐药性,因而须采用联合疗法,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较快消除其传染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熊俊浩,喻林冲[4](1998)在《以BALB/C小鼠作抗麻风药物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取自两例新发现的 L 型病人的麻风菌,接种于 BALB/C 纯系小鼠的后足垫。接种菌量为5×10~3/足垫。实验组小鼠分别喂含有0.0001%、0.001%或0.01%的 DDS,或0.05%的 B663的食物,或者含有 RFP 20g/L 的琼脂水。后者每周喂1次。接种后6个月,对照组小鼠足垫中的菌量达到2.5×10~5,而实验组除用 RFP 的5只鼠中的1只外,全部足垫中都无麻风菌可见。作者认为此小鼠价廉、易饲养、繁殖快,可供研究麻风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杂志》期刊1998年03期)

沈建平[5](1994)在《新型抗麻风药物的各种组合和(或)利福平一次或多次给药时在小鼠中对麻风菌的杀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已发现了多种强效抗麻风菌药物,并观察到不同药物合用的协同效果。作者应用比例杀菌法,在正常小鼠中对抗麻风新药的不同组合(合并或不合并利福平)一次或多次给药时的杀菌作用进行了检测。 实验用麻风菌株取自未治瘤型麻风,并经裸鼠接种传代。该菌株对利福平(RFP)及氨苯砜(DDS)完全敏感。将620只雌性Swiss小鼠分成5组,头3组各为160只,第(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4年02期)

毕永江,黄万江,田来东[6](1993)在《抗麻风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麻风新疗法的发展目标是开发利用停药后复发率低的短程化疗。根据肺结核短程化疗的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2种以上的杀菌药物。而现今实施的联合化疗中只有利福平1种对麻风杆菌有高效杀菌活性。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一些药物进行了研究,现将有望应用于治疗麻风病的药物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地方病译丛》期刊1993年04期)

张伟云[7](1993)在《BACTEC和Buddemeyer型放射呼吸检测法作为体外筛选抗麻风药物的双盲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麻风杆菌具有迅速将棕榈酸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能力,作者用 BACTEC460及Buddemeyer 型 ~(14)CO_2检测系统来测定 ~(14)C 标记的底物转化成 ~(14)CO_2的生成率,由此而筛选新的抗麻风药物。本试验采用双盲法,所有测试样本均在另一实验室准备,随机编码。被测试的药液有利福平(RMP)、乙硫异烟胺(ETH)、氨苯砜(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3年03期)

Seydel,J,K,闫学礼[8](1992)在《抗麻风药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国批准一种新药必须有它对特定适应症有效(特效)的证据,例如可降血压、降血糖和抗菌等;还要有对它进行过广泛的毒理试验的证据。以证明病人对其有良好的耐受性,按要求用药没有毒性,即使出现副作用也是可逆的,停药后就消退,而在应用得当时都有效,能使已有的身体障碍痊愈或好转。必要的给药方法,即剂量、多次使用的间隔时间,及首次和反复用药时的剂量关系,是由有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杂志》期刊1992年03期)

王亚平[9](1990)在《用ATP分析法做试管内抗麻风药物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麻风菌在试管内难以培养,鼠足垫技术便成为公认的新药筛选及临床分离菌敏感性的试验方法,但用以筛选新的化学药物则耗时、昂贵且不适宜。ATP是活的有机物的基本分子,对细菌的ATP测定可用以判断其活性及代谢状况。鼠足垫试验中ATP值与存活率的相关性已见报道。有人观察到若干抗菌药物可加速犰狳和裸鼠体内麻风菌的ATP衰减,这提示ATP分析可用于药(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杂志》期刊1990年02期)

沈建平[10](1989)在《抗麻风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氨苯砜单疗的疗效令人失望,印度在消灭麻风规划中一致努力采用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虽然在宣传这个规划成功之前,还要进行长期随访,但到目前为止,在采用联合化疗的地区已收到令人满意的报告。印度大约有4亿人口生活在麻风流行地区而面临着感染的危险。有76个地区流行率至少是10‰,125个地区流行率是5~9‰。(本文来源于《地方病译丛》期刊1989年04期)

抗麻风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慢性传染病,寻找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是治疗麻风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综述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克拉霉素、利福喷丁、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等)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使用现状文献,分析了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麻风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永相.抗麻风药物的扩展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赵蕾,李璐.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7

[3]..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九)抗麻风病药[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

[4].熊俊浩,喻林冲.以BALB/C小鼠作抗麻风药物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杂志.1998

[5].沈建平.新型抗麻风药物的各种组合和(或)利福平一次或多次给药时在小鼠中对麻风菌的杀菌作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

[6].毕永江,黄万江,田来东.抗麻风药物的研究进展[J].地方病译丛.1993

[7].张伟云.BACTEC和Buddemeyer型放射呼吸检测法作为体外筛选抗麻风药物的双盲评估[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3

[8].Seydel,J,K,闫学礼.抗麻风药物的研究[J].中国麻风杂志.1992

[9].王亚平.用ATP分析法做试管内抗麻风药物的筛选[J].中国麻风杂志.1990

[10].沈建平.抗麻风药物[J].地方病译丛.1989

论文知识图

左侧眉毛较右侧稀疏皮下组织浸润灶内可见由泡沫细胞组成...第一节 麻风第一节 麻风面部红斑、脱屑,双侧眉毛部分脱落面、颈、躯干及双上肢红斑、丘疼,轻度黄...

标签:;  ;  ;  ;  ;  ;  ;  

抗麻风药物论文_蒋永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