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论文_李海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瓦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代性,拱廊,瓦尔特,理论,法西斯主义,现象学,历史唯物主义。

瓦尔特本雅明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鹏[1](2019)在《瓦尔特·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回声中坍塌的巴别塔与语言唯物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译作者的任务》写于1921年,是本雅明为自己翻译的波德莱尔诗集《巴黎风光》而作的序言。作为世界上所有翻译理论中极具独特性的一篇,《译作者的任务》的重要性似乎已经远远大于这本翻译诗集本身。一方面,它在本雅明自己的作品谱系之中具有着清晰而重要的地位,另一方(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5-13)

(德)西奥多·W·阿多诺,刘健[2](2018)在《瓦尔特·本雅明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文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与阿多诺在思想及生活层面都有颇深的渊源。阿多诺在文中以本雅明对"主体性""散文主义"以及"现代性"的思考为线索,并以本雅明未完成的浩大工程巴黎"拱廊街计划"为例,详细探讨了本雅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分析了其与犹太神秘主义和20世纪初主流的众多哲学思潮的关系。在阿多诺看来,断章式、碎片式的写作方式是本雅明"反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理论的外在表达。"猜谜,这是他的哲学的模式",这便是阿多诺对本雅明思想简短而精确的概括。(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8年09期)

柯腾[3](2018)在《瓦尔特·本雅明并非“单行道”学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对艺术有着独特观点和不凡见解的艺术理论家。他身上的"标签"众多,因此对他的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的研究也蔚为壮观。本文浅析他对艺术的看法,即"辩证意象"和"光环"以及对"机械复制对艺术的影响",从他的思想脉络变化中看出本雅明并非"单行道"学者。(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彭展丹[4](2017)在《现代主义与历史再现方式——读S.雷蒙《不可思议的现代主义:T.S.艾略特、瓦尔特·本雅明与历史理性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雅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批判现代性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视野。从这个视野出发,尼采的学说、媒介文化、生命哲学、现代主义辩证意象均可得以合理阐释,同时将当代争论带向更广阔的历史哲学语境中。(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亚伯拉罕·阿克曼,王宁,武淑冉[5](2017)在《性别神话与思想及城市的复合体——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到瓦尔特·本雅明的哲学化都市》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世纪初期,本雅明就提出一种观点,即思想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互动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持久进步。当代研究认为,城市形态中的性别隐喻显然印证了本雅明的这个观点。从早期古迹起,城市中的庞大建筑就代表男性气概,而空旷区域则具有女性气质。思想与人造环境的相互作用始于史前神话,它们与人类身体及天空相关。西方古人在自然与人造环境的联系中感知世界,从中即可洞察到性别的投射。这些认识肇始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和厄洛斯神话,后来又可能因中国阴阳神话的传入而得以发展。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以上性别观念达到顶峰。彼时,人们对地球圆形说的经验感知也出现了进展。在现代人对地球的早期认识中,南北半球分别被赋予了女性与男性的特质,我们对自然和人造环境的观念继而也带有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然而,出现在城市形态中的女性面孔,都市的空旷地区成为被严重漠视的人造空间。就设计及规划布局城市中的空地而言,城市形式中的女性寓言应受到赞颂,而非被弃之不顾。(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董宇翔[6](2017)在《闲逛者、拼贴与21世纪之都——纽约犹太博物馆“拱廊街:当代艺术与瓦尔特·本雅明”展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冬过后,纽约艺术界在春季迸发出蓬勃生机。军械库(Armory)和弗里兹(Frieze)等大型艺博会相继登场,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也如期而至。2016年获雨果·伯斯奖(Hugo Boss Prize)的艺术家阿妮卡·李(Anicka Yi)在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举办个展,"图像的一代"(The Pictures Generation)代表人物路易斯·劳勒(Louise Lawler)的大型回顾展在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期刊2017年07期)

王馨月[7](2017)在《瓦尔特·本雅明批判理论的设计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瓦尔特·本雅明的批判理论文本作为主要依据,以本雅明童年时期形成的观察视角为起始点,力图阐明在视觉艺术文化生产的变革、空间体验与建筑理论的嬗变以及资本主义商业社会衍生的时尚的影响之下,本雅明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现代性研究是如何基于自身的现代性经验发生转向的。并通过发掘本雅明文本中“隐喻”的手法与物质文化在运作方式上的潜在相似性与关联性,来重新审视本雅明的批判理论,从而为艺术设计物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探索设计学批评写作的新视域。(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7-05-01)

路坦[8](2016)在《踯躅于历史骸山的新天使——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中的天使与救赎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藉由保罗·克利的画作《新天使》,瓦尔特·本雅明后期思想的重要文献《历史的概念/历史哲学论纲》围绕着"经验之碎片"、"历史之主体"这两个核心观念,提出了一种以"弥赛亚"作为主体的历史哲学。本雅明的"历史"观既呈现出鲜明的犹太基督神学的色彩,又显露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轮廓——本雅明始终将历史视作一个并非"照本还原"的"过去",而是某种经验"碎片"的堆积物,而主体,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却并不总是"在场"。本雅明认为,正是这样一种"主体缺失"的历史现状给了政治野心家以僭越的机会。作为面对历史现状的研究者,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这种危机的存在——然而这并非仅是一种知识论上的危机,当历史的危机向当下在场的政治哲学过渡,便会迅速转化为实存的灾难——处于"例外状态/紧急状态"之中,唯有重新确立历史的真正主体,才有可能实现对历史本身乃至人类全体的救赎。(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游溪[9](2016)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表演艺术——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摄影技术的出现打碎了传统艺术的光韵,使后来的艺术活动发生了革命性颠覆。其中,以电影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认知方式。他通过对电影和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了电影表演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矛盾和差异。可以说,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就如同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一样,充满了矛盾的复杂性,夹杂着历史辩证性与后现代思潮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表演理论的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9期)

罗素·伯曼,马正应,甘锋[10](2016)在《政治审美化:瓦尔特·本雅明论法西斯主义和先锋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夏特主张形式的美学迫切性,将非自律艺术限定为权力的实际表达;劳伦斯认为危机在于真实性自身的特殊特征及其感官的枯萎、本性的破坏和美的消失。两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艺术的人格化解决现代性的破碎整体,其基石是瓦尔特·本雅明后来称之为"政治审美化"的范畴。卢卡奇指出整体性的缺失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建构,要求形式的世界——美学——成为可以投射到碎片化世界的连续模型,本雅明的探讨保留了卢卡奇的某些元素。本雅明为通俗艺术形式辩护,对普遍意义上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对电影的解放力量明显充满信心。其法西斯主义批评将其美学判断转入政治领域。在他看来,社会现代化的解放潜力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妨碍,法西斯主义调用美学范畴来阻止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本雅明将法西斯主义指称为政治审美化,不过这一定义最终太过狭隘,同时又可能过于宽泛。(本文来源于《艺术学界》期刊2016年01期)

瓦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文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与阿多诺在思想及生活层面都有颇深的渊源。阿多诺在文中以本雅明对"主体性""散文主义"以及"现代性"的思考为线索,并以本雅明未完成的浩大工程巴黎"拱廊街计划"为例,详细探讨了本雅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分析了其与犹太神秘主义和20世纪初主流的众多哲学思潮的关系。在阿多诺看来,断章式、碎片式的写作方式是本雅明"反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理论的外在表达。"猜谜,这是他的哲学的模式",这便是阿多诺对本雅明思想简短而精确的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瓦尔特本雅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鹏.瓦尔特·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回声中坍塌的巴别塔与语言唯物主义[N].文艺报.2019

[2].(德)西奥多·W·阿多诺,刘健.瓦尔特·本雅明纪要[J].学术界.2018

[3].柯腾.瓦尔特·本雅明并非“单行道”学者[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

[4].彭展丹.现代主义与历史再现方式——读S.雷蒙《不可思议的现代主义:T.S.艾略特、瓦尔特·本雅明与历史理性批判》[J].跨文化研究.2017

[5].亚伯拉罕·阿克曼,王宁,武淑冉.性别神话与思想及城市的复合体——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到瓦尔特·本雅明的哲学化都市[J].跨文化研究.2017

[6].董宇翔.闲逛者、拼贴与21世纪之都——纽约犹太博物馆“拱廊街:当代艺术与瓦尔特·本雅明”展评[J].中国摄影.2017

[7].王馨月.瓦尔特·本雅明批判理论的设计学阐释[D].南京艺术学院.2017

[8].路坦.踯躅于历史骸山的新天使——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中的天使与救赎观念[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游溪.机械复制时代的表演艺术——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6

[10].罗素·伯曼,马正应,甘锋.政治审美化:瓦尔特·本雅明论法西斯主义和先锋派[J].艺术学界.2016

论文知识图

瓦尔特·本雅明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最富有代表性的包豪斯厂房外观,现...而这一切恰好与瓦尔特·本雅明的《讲...网络着名闪客“小小”的作品应该说信息...本雅明阿多诺

标签:;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论文_李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