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预见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见性,理论,术后,司法,规则,合同,肠梗阻。
可预见性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笑笑[1](2019)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胸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见性理论理论下的优质护理对胸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于某二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胸科患者67例,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优质护理组(32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入院进行健康宣教,并进行心理辅导,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回顾他人文献,并集合本中心预实验结果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胸科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知识问卷》评估预防感染的相关内容掌握情况,采用《胸科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各个考核项目中,他人评估与护理满意度当中的宣传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以及综合满意度呈正相关,自我评估与护理满意度当中的生活护理、服务态度呈正相关,理论测试与护理满意度当中的护理技术、生活护理、护理管理以及综合满意度呈正相关,实践考核与护理满意度当中的护理技术、宣传教育、生活护理、护理管理以及综合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胸科患者具有较好的床旁适应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并提高其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但应该应结合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对部分患者加强卫生宣教。(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秀萍[2](2018)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入院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知识问卷》评估预防感染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遵医行为问卷》评估遵医行为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独立影响因素,分析2组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前后及干预后3、6、10 d的焦虑状态、术后3、7、14、21 d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感染预防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护理组干预后3 d、6 d、10 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焦虑状态及遵医行为依从性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肠梗阻术后患者实施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和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李哲[3](2017)在《论契约理论中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可预见性规则理论,其基础在于对主体、时间、内容等要素进行准确剖析和认定,通过对理论界定、法律结构的分析,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该规则在司法适用中所遭遇的问题提出其相应的适用模式:一为一般适用,二为特殊适用。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标准应当以两种模式为准,将这两种模式作为两块模板,指引对可预见性规则的司法实践。通过分析论证,针对两种模式的不同,应当通过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两种方式来解决可预见性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3期)
戎莉俊[4](2011)在《浅谈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是我国对可预见性规则作出的法律规定。由于规定较为原则(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1-12-09)
王永志,宗明明[5](2010)在《谈“长尾理论”对设计程序的可预见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长尾理论"给设计程序带来的影响,旨在探寻不同于传统设计程序的新的设计程序。"长尾理论"问世以来,对商业发展、营销模式的改变,都带来了影响,与此同时也给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对设计程序的变化产生了影响。传统的设计程序,在满足大众消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新的设计程序是设计先行,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再设计,最后制作出产品,有条件的可以手工制作,进而带动手工艺的复兴,形成灵活多变的模式。(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02期)
文永辉[6](2007)在《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预见性理论用于确定损害赔偿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章系统介绍了可预见性理论的法理基础及在两大法系的适用,提出了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可预见性理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认为这一理论所体现的合理价值可为其他法律借鉴采纳。(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叶金强[7](2001)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英美法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英美法系有关可预见性规则的几个经典案例、及美国相关成文规则的基础上,对该规则加以了展开分析,讨论了预见主体、预见对象、预见时间、预见程度等基本问题,并引述了数英美法学家对该规则的评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01年01期)
徐洪涛[8](2000)在《可预见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损害赔偿之债中,责任的成立和责任的范围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可预见性理论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因此,可预见性理论的研究,对合同法和侵权法均有重大意义。可预见性,固名思义,即预见可能性。其包括两层含义:事实上预见到和应该预见到。原则上,一切损害应予以赔偿。但是,由于损害发生原因的复杂性,为了平衡当事人各方的利益,加害人仅对可能预见到的损害进行赔偿,否则,不予赔偿,这就是可预见理论的核心。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可预见性理论的基础,从心理学、行为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价值和民商法的角度对可预见性理论的基础进行论证。第二部分分析了可预见理论的构成,即预见主体、预见对象、预见时间和预见性的判断标准,可以之指导司法实践。第叁部分论述了可预见性理论的应用,分别对过失和法律因果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可预见性是判断过失和法律因果关系的重要标准。第四部分分析了可预见性理论对我国民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0-04-01)
可预见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入院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知识问卷》评估预防感染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遵医行为问卷》评估遵医行为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独立影响因素,分析2组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前后及干预后3、6、10 d的焦虑状态、术后3、7、14、21 d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感染预防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护理组干预后3 d、6 d、10 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焦虑状态及遵医行为依从性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肠梗阻术后患者实施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和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预见性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笑笑.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胸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李秀萍.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
[3].李哲.论契约理论中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J].山西青年.2017
[4].戎莉俊.浅谈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N].江苏经济报.2011
[5].王永志,宗明明.谈“长尾理论”对设计程序的可预见性影响[J].大众文艺.2010
[6].文永辉.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理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叶金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英美法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
[8].徐洪涛.可预见性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