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油冷却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却器,机油,塑料,系统,拓扑,曲面,螺栓。
机油冷却器论文文献综述
宋乐平,周毅,朱涛[1](2017)在《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泄漏分析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汽油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泄漏失效进行研究。通过X射线裂纹扫描技术以及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发现机油冷却器的泄漏原因为生产过程中局部区域过量的助焊剂与冷却液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在该区域无法形成冷却液防腐保护膜,并伴随产生了白色絮状产物,由于该腐蚀区域存在电化学腐蚀,加剧水解反应过程,最终导致机油冷却器泄漏。通过优化冷却液的配方组分,有效地抑制了助焊剂的水解反应过程,从而达到提高零件的防腐蚀能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7年06期)
刁兵兵[2](2017)在《机油冷却器清洁高效胀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翅式油冷却器主要用于冷却润滑油,使油温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发动机工作时,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润滑能力降低,需要安装冷却器降低机油温度,使机油保持一定粘度,因此,冷却器是润滑循环油路中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管翅式油冷却器主要由换热管、翅片、弹簧扰流器以及阀体组成。传统制造工艺采用机械胀接方式实现翅片与换热管的连接,由于胀头与管壁的摩擦作用,切屑残留度较高,影响汽车工作环境及使用寿命,此外,机械胀接制造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消耗大量人力成本。因此需要对管翅式油冷却器制造工艺进行改进设计研究,以提高管壁清洁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管翅式油冷却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的了解以及冷却器机械胀接换热管管壁清洁度较低和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剖析,对目前实际应用较广泛的机械胀接、爆炸胀接、液压胀接以及液压胀接技术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管翅式油冷却器自身结构特点,针对液压胀接在管翅式油冷却器制造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管翅式油冷却器的液压胀接方法。进行了冷却器材料的拉伸测试,获取其应力应变曲线;阐述了液压胀接原理,对管翅式油冷却器液压胀接工艺进行理论计算;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对冷却器液压胀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不同液压条件下换热管外壁的径向位移;制造液压胀接试样,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之上,在电动试压泵上进行液压胀接试验,对比仿真和实验数据,获取最佳胀接压力。对冷却器换热管弯曲及弯曲后的液压胀接进行了分析及试验。研究了管件弯曲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对换热管弯曲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弯曲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了解弯曲后换热管壁厚分布及应力情况;在卧式绕弯机进行弯曲试验,将弯曲的换热管进行切割验证;在换热管弯曲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弯管保护装置并进行液压胀接试验,获取壁厚变化情况。最后分析了液压胀接工艺,设计了液压胀接工艺装备。对托盘交换技术的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进行研究;在托盘交换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管翅式油冷却器液压胀接工艺特点,设计了交换工作台以及托盘。(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梅,彭贤锋,姚永樊,许蓉,陈云华[3](2016)在《柴油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座开裂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号柴油发动机工作仅6.2 h就出现机油压力下降报警灯亮起的故障。经排查发现,机滤座总成中的机油冷却器座(以下简称机冷器座)存在裂纹是导致漏油引发油压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失效的机冷器座分析发现,机冷器座的部分螺栓孔壁顶端存在摩擦痕迹,是螺栓松动导致开裂。经对装配后及热机试验后螺栓拧紧力矩的测试,印证了螺栓松动的事实。(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16年07期)
张俊红,郭迁,王健,徐喆轩,陈孔武[4](2016)在《塑料机油冷却器盖加强筋参数的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塑料机油冷却器加强筋参数优化设计中,为了有效地降低振动噪声及提高罩盖强度,结合流固耦合、响应曲面法(RSM)、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加强筋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原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的振动噪声水平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识别出对噪声贡献度较大的耦合模态频率;计算流体压力作用下罩盖的应变能;在罩盖底面布置加强筋,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和响应曲面法(RSM)建立加强筋设计参数与识别出的耦合模态频率、应变能和加强筋体积之间的近似模型;以耦合模态频率、应变能及加强筋体积作为优化目标,应用NSGA-Ⅱ对加强筋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塑料机油冷却器盖,总声功率级降低了1.6dB,应变能降低了1 561N·mm.(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刘世海[5](2016)在《X6105BC-15型船用高速柴油机机油冷却器的改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在轮船中是动力提供的核心部分。轮船运行时,柴油机一直高速运转,具有很高的温度,尤其是在气缸中,当空气被压缩到终点的时候,温度可以达到500-700℃,因此为了保证柴油机的可靠运行,必须采用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中一般由冷却介质、节温器、换热器、水道、水泵、风扇等组成。机油冷却器就属于换热器中的一种,其在柴油机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机油冷却器一般用来冷却柴油机中的润滑油,控制润滑油的温度,保证润滑油能保持良好的润滑冷却等性能,从而提高各零部件的寿命。进行机油冷却器的研究,可以保证润滑油的性能,也能提高柴油机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X6105BC-15型船用高速柴油机的机油冷却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之前换热效果不理想,为了达到更符合我们需要的换热效果,本文采用了相关理论计算与经验,计算出各参数符合的数值和各零件的布置,然后使用HTRI换热器模拟分析软件,模拟校核分析新优化设计的冷却器,并与未改进前的机油冷却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经过理论计算优化设计后的机油冷却器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其后本文并针对一些依靠经验选择的参数(比如散热管间距、折流板间距等)用HTRI软件进行了不同数值的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对换热器的换热产生不同影响,最后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数,得到不同换热效果的机油冷却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俊红,郭迁,王健,陈孔武,马梁[6](2016)在《基于流固耦合与多目标拓扑优化的低噪声塑料机油冷却器盖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油冷却器盖属于薄壁件,距离振动激励源较近,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且内腔冷却液的存在对机油冷却器盖的振动噪声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有效的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的振动噪声进行仿真研究及优化,将流体冲击压力作为预应力的同时,结合塑料机油冷却器盖与内腔流体的流固耦合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的振动噪声水平进行了预测评估;根据预测结果,识别出对噪声贡献度较大的耦合模态频率;以降低塑料机油冷却器盖整体噪声为总目标,并提高各贡献度较大的耦合模态频率为子目标,利用加权指数法建立了多目标优化函数,并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结构进行了多目标拓扑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结构设计后降噪效果明显,总声功率级降低了1.79 d B。(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07期)
郭迁[7](2015)在《低噪声、高强度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节能减排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汽车轻量化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降低发动机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发动机中越来越多的金属零件被工程塑料制件所取代,而机油冷却器盖也是其中的一个。但塑料机油冷却器盖距离振动激励源较近且属于薄壁件,容易产生较大的辐射噪声;同时采用工程塑料材质,刚度小强度低,容易产生裂纹等强度问题。所以本文以塑料机油冷却器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振动噪声和结构强度仿真计算并以低噪声和高强度为目标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结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态试验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建立机油冷却器盖内腔流体模型并与机油冷却器盖一起构成流固耦合模型,对其进行耦合模态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机油冷却器盖内腔冷却液的存在对其频率和振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后续的仿真计算及优化过程中应当考虑流体与固体的耦合作用。选定典某型工况,测取螺栓点处的加速度信号,采用模态迭加法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进行频响分析,得到罩盖速度响应并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基于上述计算结果进行虚拟声功率级预测,提取其中的关键频率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计算了机油冷却器盖内腔流体压力,将其映射到机油冷却器盖上进行应力应变计算分析;最后计算了等压下的应变能并将其作为优化目标。在塑料机油冷却器盖底面增加一层设计空间,采用加权指数法将各优化目标归一化为一个总目标,同时施加约束条件,对塑料机油冷却器盖进行多目标拓扑优化。在塑料机油冷却器底面布置加强筋并定义加强筋参数变量,根据最优拉丁超立方进行样本点设计,得到加强筋试验设计矩阵;根据试验设计矩阵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并计算得到各优化目标的取值;将加强筋各参数变量作为输入,各优化目标计算结果作为输出,采用响应面模型(RSM)建立输入与输出的近似模型并对该近似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以低噪声、高强度和加强筋体积小为优化目标,采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加强筋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塑料机油冷却器盖振动噪声都有所下降且整体结构强度增加,为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的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刘志东,史占军,刘俊杰[8](2015)在《某汽油机机油冷却器芯片开裂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合金机油冷却器的芯片开裂问题,从芯片的断口金相、芯片设计结构、冷却器内部润滑油流速、整机清洁度、翅片断裂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确定机油冷却器顶层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顶部强度不足,内部翅片拉断导致芯片开裂。(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12期)
谢勇志[9](2014)在《高速汽油机机油冷却器的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要保证各零部件的正常运作,必须保证各零部件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正常有效地运行,而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在整个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是冷却液,主要零部件有节温器、水泵、水泵皮带、散热器、散热风扇、水温感应器等。机油冷却器也属于散热器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控制机油温度,保证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减少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寿命等等。进行机油冷却器的理论实践研究,能提升机油的润滑性能,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程。本文研究以高速船用发动机科研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原机机油温度超标和引起烧瓦等问题,用Pro/E建立机油冷却器与整机模型,并运用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对机油冷却器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分析其流场、温度场;再对整机润滑系统冷却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并作出评价。通过CFD分析来找出机油冷却器设计的不足之处,运用表面传热理论进行结构改进,提升其冷却性能。最后将冷却器改进前后进行对比,评价优化效果。经优化改进后的实物装机结果测试,机油冷却器很好的控制了机油温度,从而提高了高速汽油机的可靠性,消除了烧瓦现象。(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09)
翁玲灵[10](2014)在《一种机油冷却器自动组片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国内外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机油冷却器对保护汽车发动机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提高汽车发动机系统中机油冷却器的组片效率是汽车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依靠纯手工或半人工组片的方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的需求,并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组装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此在研究了大量利用工业机器人作业实例的基础上,并结合工业机器人在装配行业的应用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课题针对机油冷却器自动组片系统控制系统展开研究,以实现机油冷却器的自动组片任务,替代手工组片,实现组片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进行了相关设计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机油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对机油冷却器组片单元的六种零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零件在组片台上的排布形式和机械手对零件的抓取方式,分析了前期夹持器结构设计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抓取零件的夹持器重新进行了结构设计,分别为普通吸盘夹持器、散热翅片专用夹持器和加强垫圈专用夹持器。在夹持器设计中,将真空泵作为叁组夹持器的驱动源,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设计计算。根据组片任务要求,对机械手的路径进行了规划,将此作为设计自动组片系统的依据。根据机油冷却器单元组片总方案,详细分析了自动循环组片的动作过程,对系统中用到的电器元器件的作用进行了介绍,确定了在组片过程中各个电机、真空泵、霍尔接近开关、电磁铁和继电器的动作顺序,并在前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控制系统的方案。本控制系统设计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选用PCL-839控制卡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水平方向选用伺服电机驱动,垂直方向选用步进电机驱动,确定了电机、驱动器、继电器的型号,完成了水平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垂直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和真空泵、电磁铁及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依据单任务的组片流程图及组片动作解析,运用VC++语言结合PCL-839控制卡自带函数,对组片控制程序进行了编写,并设计了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能实现对各夹持器、真空泵、电磁铁的单独动作,也能循环自动执行任务,还包括微调、单步停止、自动复位和总停的功能,使得控制系统简洁明了,操作简单方便。试验过程中,设计的人机界面上操作,主要验证了所设计的机油冷却器自动组片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能够达到预期的组片目标,包括对叁种夹持器抓取零件的可行性进行试验,单个夹持器能否按人机界面上设计的按钮进行动作,整个组片系统能否在按下“自动循环”按钮后,按照期望的组片顺序自动循环地进行组片任务。试验结果表明以上试验目的均能达到,本课题所设计的机油冷却器自动组片系统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机油冷却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管翅式油冷却器主要用于冷却润滑油,使油温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发动机工作时,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润滑能力降低,需要安装冷却器降低机油温度,使机油保持一定粘度,因此,冷却器是润滑循环油路中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管翅式油冷却器主要由换热管、翅片、弹簧扰流器以及阀体组成。传统制造工艺采用机械胀接方式实现翅片与换热管的连接,由于胀头与管壁的摩擦作用,切屑残留度较高,影响汽车工作环境及使用寿命,此外,机械胀接制造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消耗大量人力成本。因此需要对管翅式油冷却器制造工艺进行改进设计研究,以提高管壁清洁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管翅式油冷却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的了解以及冷却器机械胀接换热管管壁清洁度较低和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剖析,对目前实际应用较广泛的机械胀接、爆炸胀接、液压胀接以及液压胀接技术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管翅式油冷却器自身结构特点,针对液压胀接在管翅式油冷却器制造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管翅式油冷却器的液压胀接方法。进行了冷却器材料的拉伸测试,获取其应力应变曲线;阐述了液压胀接原理,对管翅式油冷却器液压胀接工艺进行理论计算;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对冷却器液压胀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不同液压条件下换热管外壁的径向位移;制造液压胀接试样,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之上,在电动试压泵上进行液压胀接试验,对比仿真和实验数据,获取最佳胀接压力。对冷却器换热管弯曲及弯曲后的液压胀接进行了分析及试验。研究了管件弯曲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对换热管弯曲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弯曲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了解弯曲后换热管壁厚分布及应力情况;在卧式绕弯机进行弯曲试验,将弯曲的换热管进行切割验证;在换热管弯曲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弯管保护装置并进行液压胀接试验,获取壁厚变化情况。最后分析了液压胀接工艺,设计了液压胀接工艺装备。对托盘交换技术的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进行研究;在托盘交换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管翅式油冷却器液压胀接工艺特点,设计了交换工作台以及托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油冷却器论文参考文献
[1].宋乐平,周毅,朱涛.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泄漏分析及改进[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7
[2].刁兵兵.机油冷却器清洁高效胀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扬州大学.2017
[3].张梅,彭贤锋,姚永樊,许蓉,陈云华.柴油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座开裂原因分析[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6
[4].张俊红,郭迁,王健,徐喆轩,陈孔武.塑料机油冷却器盖加强筋参数的多目标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5].刘世海.X6105BC-15型船用高速柴油机机油冷却器的改进设计[D].江西农业大学.2016
[6].张俊红,郭迁,王健,陈孔武,马梁.基于流固耦合与多目标拓扑优化的低噪声塑料机油冷却器盖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6
[7].郭迁.低噪声、高强度塑料机油冷却器盖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5
[8].刘志东,史占军,刘俊杰.某汽油机机油冷却器芯片开裂失效分析[J].科技风.2015
[9].谢勇志.高速汽油机机油冷却器的性能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0].翁玲灵.一种机油冷却器自动组片控制系统研制[D].扬州大学.2014